负压吸痰法教学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5.88 MB
- 文档页数:31
中 心 负 压 吸 痰 法
一、目的: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保证有效通气。
二、适应症:1、危重、年老、昏迷病人;2、全麻手术后;3、口腔疾病手术后;4、不能自行排痰者。
三、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注意事项:1、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器前先检查各部连接是否正确,出气与进气孔不能接错。
2、严格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淡用物每日消毒、更换。
吸引过口、鼻分泌物的吸痰管禁止进入气道。
3、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喉头有湿鸣音或排痰不畅时应及时吸痰。
4、储液瓶内的液体应及时倾倒。
5、使用呼吸机在气管内吸痰时应:(口述)
①气管导管内吸痰时,插入深度要足够,需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应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
②断开呼吸机,气管插管内注入无菌NS5-10ml,连接呼吸机吹2-3次。
断开呼吸机,将吸痰管插入导管内适宜深度左右旋转上提。
吸痰后迅速连接好呼吸机。
③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停2-3分钟后再吸。
④吸高浓度氧1-2min后调节到原来浓度。
中心负压吸痰术ppt课件•引言•负压吸痰术的操作步骤•负压吸痰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负压吸痰术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负压吸痰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估•负压吸痰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介绍中心负压吸痰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医护人员对该技术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心负压吸痰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掌握该技术对于提高患者呼吸道通畅度、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负压吸痰术的定义和原理定义负压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特定的吸引装置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吸出的技术。
原理负压吸痰术通过产生一定的负压,使得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被吸入吸引装置中。
在吸引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吸引装置的性能,调整合适的负压值和吸引时间,以确保吸引效果并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负压吸痰术的操作步骤评估患者解释过程准备物品检查设备术前准备01020304了解患者的病情、呼吸道状况、吸痰指征及配合程度。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负压吸痰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备齐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无菌手套、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等物品。
检查负压吸引装置的性能是否完好,调节合适的负压值。
安置体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头偏向一侧。
核对信息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开始操作。
连接吸引装置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气。
观察病情在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吸痰操作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轻轻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吸除呼吸道分泌物。
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将使用过的吸痰管、手套等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处置。
协助患者清洁面部,保持舒适。
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吸痰效果及患者反应。
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中心吸引负压吸痰法【评估】一、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治疗等情况。
二、患者有无呼吸道分泌物、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听诊有无痰鸣音、口鼻腔黏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偏曲,义齿等情况。
协助患者侧身为其拍背排痰。
三、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四、床头设备带中心吸引负压设备性能良好。
【计划】一、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二、用物准备:中心吸引负压装置、治疗盘、治疗碗里无菌血管钳2把(纱布覆盖)、无菌持物钳装置、无菌敷料缸内备纱布、无菌容器盛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可控吸痰管(成人为12-14号,气管插管患者用直径为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吸痰管)、无菌手套、剪刀、消毒液挂瓶、治疗巾、弯盘、听诊器、手电筒、快速手消毒液、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实施】一、核对解释:正确连接并检查中心吸引负压装置→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举手→核对解释。
二、挂瓶检查:将消毒液挂瓶挂于床头→打开墙壁负压活塞→→将负压流量表与中心管道相连接(流量表插入气源接头前必须关闭流量调节阀)→打开开关→检查中心吸引负压装置→调节负压(成人40.0-53.5KPa,儿童<40KPa,新生儿<13.3KPa)。
三、安置体位:协助患者头偏一侧,面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戴手套→揭开盛生理盐水的容器→将吸痰管与连接管连接。
四、吸引痰液: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嘱患者张口→一手返折吸痰管(插管时吸痰管不带负压),另一手用血管钳夹持吸痰管前端(注意无菌操作)插入口腔内(注意控制吸引负压)→放松折叠处→吸净口腔分泌物(抽吸时吸痰管才使用负压,每次时间不超过15s)→快速退出吸痰管→分离吸痰管弃于医疗垃圾桶→依法取另一吸痰管吸净咽部痰液→依法取另一吸痰管吸净气管内痰液。
五、冲管观察:取下吸痰管弃于医疗垃圾桶→将连接管置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冲净连接管管道中痰液→关闭开关→连接管插入消毒液挂瓶中浸泡→用纱布擦净口鼻分泌物→脱手套→嘱患者张口→检查口腔粘膜→听诊双肺呼吸音→协助患者侧卧→帮助患者拍背排痰。
吸痰法操作相关知识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是指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痰装置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解剖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分为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以及呼吸的辅助装置-胸膜和胸膜腔。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称为下呼吸道。
肺包括支气管及其各分支和大量的肺泡,是气体交的场所。
一、鼻的解剖鼻包括外鼻、鼻腔及鼻旁窦。
鼻不仅是气体出入的腔道,也是嗅觉感受器。
1. 外鼻为颜面部中央隆起的器官,分为鼻背、鼻梁、鼻根、鼻尖、鼻孔及鼻翼,在平静呼吸时,鼻翼无显著活动,当呼吸困难时可出现鼻翼扇动。
2、鼻腔由骨和软骨作支架,外面盖以皮肤和肌肉,内面被覆皮肤和黏膜,被鼻中隔分隔成左右两个鼻腔。
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固有鼻腔为鼻腔的主要部分,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呼吸区和嗅区。
呼吸区为上鼻甲以下的部分,是空气出入的通道,而中及下鼻甲、鼻旁窦口周围、鼻中隔后缘者黏膜与骨膜连接紧密,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及多数粘液腺,对空气有增加温度和湿度以及净化其中的灰尘和异物的作用。
嗅区为上鼻甲平面以上包括鼻中隔相应的部分。
二、咽的解剖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前通鼻腔、口腔和喉腔,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处与食管相连接。
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三、喉的解剖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又是发音器官,位于颈前正中,舌骨下方。
喉腔是由喉壁围成的管形腔,喉壁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及喉黏膜等构成。
四、气管及主支气管的解剖1. 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
气管内面覆以黏膜,向上与喉黏膜相续。
气管的长度为10-12cm,通常分为颈、胸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