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1
物流高中知识点总结一、物流概念及发展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供应链中,通过合理的运输组织和流通渠道管理,将生产加工好的产品从生产地点转运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物流包括物流采购、物流生产控制、物流库存控制、物流运输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内容。
2. 物流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物流主要是由货物分拣和运输组成的,在二战后随着物流运输方式和技术的发展,物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供应链管理。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物流服务成为供应链的关键管理要素,成为企业生产和消费的关键连接点。
3. 物流的目的物流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产品的有效管理和流通,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经济、品质的产品并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此外物流还涉及到货物、信息以及金钱的流通。
4. 物流管理系统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综合、协调地组织规划、指挥、协调、决策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包括物流成本管理、库存管理、分销管理等内容。
二、物流基础知识1. 货物分类货物按照客观规律分为流通商品;生产资料、半成品;工业机器设备;家具、家电;大锅、器皿;其他消费品,供应品等。
2. 物流环节物流主要包括采购、生产、发运、运输、仓储、分销等环节,其中采购、生产和仓储是物流的三大主要环节。
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通过规划、协调和控制生产、库存、运输和分销等活动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以最低的总成本和最大效益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一门管理学科。
4. 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等,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5.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储设施的规划、布局、管理以及对仓库内物品的收、发、存储器分拣、包装、包装、装卸、计量等活动进行管理。
6. 物流运输物流运输主要涉及到方式选择、线路规划、时间计划、费用计划等内容。
三、物流技术应用1.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实现对地面、海洋及空中运输工具的位置监控和测量。
2.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指采用RFID标签等各种设备和技术,将物品、资产等数据信息与信息网络相连。
引言概述:物流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商品生产、流通、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
了解物流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和归纳物流基础知识点,并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第一大点:物流模式1.传统物流模式:分析传统物流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如运输和仓储分离、高库存成本等。
2.现代物流模式:介绍现代物流模式的特点,如供应链管理、跨境物流等,以及其对物流效率和成本的影响。
第二大点:物流网络1.物流网络的构成:阐述物流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生产地、仓库、物流节点等。
2.物流网络的设计:介绍物流网络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如减少节点数、优化配送路线等,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三大点:货物运输方式1.公路运输:详细介绍公路运输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并分析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2.铁路运输:阐述铁路运输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长途货物运输中的应用。
3.水路运输:分析水路运输的优势、适用范围和不足,如河流、湖泊和海运等。
4.空运:介绍空运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在国际物流中的重要性。
5.多式联运:讨论多式联运的概念、优势和实施方法。
第四大点:物流设施和技术1.仓储设施:介绍不同类型的仓储设施,如集装箱仓库、自动化仓库等,并分析其在物流中的作用。
2.物流设备:讨论物流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如叉车、搬运等,以及其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分析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重要性,如物流管理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等。
4.自动化技术:介绍物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如自动分拣系统、AGV等。
第五大点:物流成本管理1.物流成本的构成:详细说明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等。
2.物流成本控制方法:介绍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和策略,如供应链金字塔模型、运输批量优化等。
3.节约物流成本的技术和措施:讨论降低物流成本的技术和措施,如网络优化、合理库存管理等。
总结:本文综合分析了物流的基础知识点,并从物流模式、物流网络、货物运输方式、物流设施和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物流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能够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的重要由快速反映、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构成。
4、在内容上,能够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重要涉及包装办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办法有 6R 和 ECR 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原则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的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办法重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办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能够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能够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 ABC 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运用率共 7 种办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效原则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能够分成单件货品装卸、散装货品装和集装货品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效有保护功效和方便功效两大功效。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普通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原则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原则和物流硬件原则。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宜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重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
物流的入门知识点总结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将货物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的过程,涉及到货物的仓储、包装、运输、装卸、信息流管理等环节。
物流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 物流的基本原理物流的基本原理包括货物的流动性、货物的流向性、货物的质量和数量控制性和货物信息的及时性控制性。
物流的核心是控制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3. 物流的组成物流由供应链管理、运输、仓储、配送等组成。
供应链管理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流程,而运输、仓储和配送是其中的具体实施环节。
4. 物流的作用物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生产力;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3)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5. 物流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发展。
物流智能化、绿色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
6.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信息化、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风险管理等内容。
7. 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信息管理成本等。
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8. 物流中的技术在物流领域,各种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应用,如物流信息系统、自动化物流设备、智能仓储系统、无人化配送等新技术正在逐渐被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9. 物流安全物流安全是保障物流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物流安全主要包括货物和信息安全,以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0. 物流对环境的影响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能源消耗、排放物排放、噪音污染等。
对环境友好的绿色物流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之,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物流的入门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物流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对物流有更深入的了解。
物流基础知识培训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多个环节,对于保障产品及服务的顺利交付至关重要。
因此,拥有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是职场人士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物流的定义、功能、重要性以及相关术语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培训。
一、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各类物资、信息、人员等进行整体计划、组织、调度、指挥、控制的过程。
它从生产者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环节,将产品或服务送达给最终的使用者。
简而言之,物流就是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二、物流的功能1. 采购物流:包括对原材料、零部件等物资的采购、运输、入库等一系列活动。
2. 生产物流:指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环节,包括生产计划、零部件供应、生产线调度等。
3. 销售物流:从仓库到消费者的一系列流程,包括订单处理、包装、发货、配送等。
4. 逆向物流:指商品退货、售后服务等逆向流程中的物流活动。
5. 售后物流:处理商品在售后过程中的物流问题,包括维修、更换、退款等。
三、物流的重要性物流的高效运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衔接环节,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通过合理的物流规划和执行,可以确保产品及时、准确地到达客户手中,提高客户体验。
2. 降低成本: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比较高,通过优化物流过程,合理的运输安排、仓储管理等,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3. 提升运作效率:优化物流流程,提高搬运、装卸等环节的效率,可以使物流过程更加快速、准确。
4. 增强企业竞争力:物流运作的快速、准确和高效,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前完成订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物流的术语解析1. 仓储:指将物资储存在特定地点的管理活动,包括仓库的选址、设计、布局、设备选择、库存管理等。
2. 运输: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包括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
物流知识竞赛知识点总结一、物流基础知识1. 什么是物流?物流是指将产品和服务从供应商传递给消费者或终端用户的整个过程。
这涉及到从采购原材料、生产、仓储、包装、运输、配送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2. 物流的作用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流通、减少库存、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物流管理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3. 物流的目标物流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4. 物流的流程物流的流程主要包括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配送和售后服务。
5. 物流的类型物流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和范围可以分为生产物流、采购物流、销售物流、库存物流、逆向物流等。
二、物流管理知识1. 什么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的物流效率和效益。
其核心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物流系统的协调和优化。
2. 物流管理的要素物流管理的要素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订单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
3. 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核心是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手段降低运输、仓储和包装等方面的成本,从而提高物流效益。
4. 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支撑。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物流过程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物流中心化与分散化物流中心化与分散化是物流管理中的两种常见模式。
中心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会增加风险;分散化则相反。
三、供应链管理知识1.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协调和整合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一系列活动,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其核心是通过合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2. 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可以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分为生产型供应链和服务型供应链;也可以根据参与主体分为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
物流方面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物流概念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确保产品可及性的前提下,通过计划、实施和控制物资、信息和资金的有效流动,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效益,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活动。
物流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库存管理、包装、运输、分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全过程。
2. 物流的特点(1)物流活动涉及跨部门、跨企业的协调与合作;(2)物流活动随着时间、空间和数量的变化;(3)物流活动具有服务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4)物流活动受环境、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5)物流活动是生产与消费过程的重要环节。
3. 物流的目标(1)降低成本:通过优化物流管理活动,降低企业生产、运输、库存等环节的成本;(2)提高效率:提高物流活动的运作效率,确保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3)提高质量:确保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中不受损,达到客户满意的质量要求;(4)增加附加值:通过物流活动,为产品增加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物流基础知识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资源、信息、资金等进行协调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共同协同,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各方共同协同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
2. 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包括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等环节,可帮助企业实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3. 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对物流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以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物流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信息成本、包装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等。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手段,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盈利。
4. 物流网络设计物流网络设计是指企业通过对物流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确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物流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物流基本知识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物流基本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物流的定义正式颁布于2001年的《物流术语》将物流(Logistics)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美国协会(CLM)于1998年对物流作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
它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
即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最低。
物流五要素(Five Elements of Logistics)是指评价物流体系的五个主要要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论1、交通、运输与物流交通:往来通达、交相连通运输: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把旅客、货物等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2、物流的定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一次对物流下了如下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中,对物流下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但是最初的物流活动没有用物流来定义,为什么?物流概念的萌芽是随着发达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
物流需求的变化是物流概念发生演变主要原因。
物流就是要在克服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差别及障碍。
4、物流学科的产生虽然物流与加工是企业生产的两大支柱,但是生产技术与物流学科的发展却并不同步。
物流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加工技术的发展。
这种现象被称为物流的“后进性”。
其原因在于:早期物流的附属地位、管理科学发展的滞后、电子信息技术的滞后5、物流的发展阶段国外物流的发展: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第三阶段:合理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四阶段: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6、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
第一个是资源领域,即通过降低资源消耗来提高利润;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增加利润。
物流又称为第三个利润源。
7、我国物流的发展:第一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第二阶段:停滞阶段(1966年至1977年)第三阶段:较快发展阶段(1978至1990年)第四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8、物流的分类(一)按物流系统涉及领域分类(管理角度)1.宏观物流2.微观物流(二)按物流系统涵盖领域分类(社会角度)1.社会物流2.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又可以区分为以下具体的物流活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物流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物流的定义和作用:物流是一种确保产品或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过程,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客户需求。
2. 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物流网络是指各个物流环节和各方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关系,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
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参与方之间的协作关系。
3. 货物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运等不同的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可以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距离和时效要求进行。
4. 仓储管理:包括货物的存储、标记、保管和调配等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仓库类型和仓储系统。
5. 运输管理:包括运输计划、调度和跟踪等活动,以确保货物按时送达目的地,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
6. 订单处理和配送:包括接受订单、处理订单、包装商品和安排配送等活动,以确保客户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7. 物流信息系统: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管理物流活动,包括物流规划、执行和控制等方面的功能。
8. 物流成本管理:包括物流活动的成本测算、控制和优化,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9. 物流风险管理:包括货物的损失、损坏、延误和盗窃等风险管理,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物流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10. 物流可持续发展: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为核心,推动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采用绿色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物流人必读知识点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作为一名物流从业者,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物流人员介绍一些必读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一、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物流工作的核心概念,它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过程管理。
物流人员需要了解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等。
只有全面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物流效率。
二、运输方式物流人员需要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便在需要时做出合理的选择。
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点和限制,物流人员需要根据货物的性质、紧急程度和成本等因素进行权衡,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
三、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物流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物流人员需要掌握仓库布局、货物分类、库存管理等知识,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及时交付。
同时,物流人员还需要了解现代仓储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仓库、仓库管理系统等,以提高仓储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四、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控。
物流人员需要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和设备。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人员可以及时获取货物运输和仓储的相关信息,准确把握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的可视性和管理效率。
五、风险管理物流工作中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如运输事故、货物丢失、仓库火灾等。
物流人员需要具备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降低风险事件对物流工作的影响。
同时,物流人员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险政策,以保障企业和客户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物流人必读的知识点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方式、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物流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物流基本概念1.物的概念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
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
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
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
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
因此物流学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
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
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
“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
通用物流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流概念与发展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不同地点之间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组织,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2. 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主要受到军事物流和制造业物流的影响。
后来随着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物流管理1. 仓储管理:包括仓库选址、布局设计、设备配置、货物存储和库存管理等内容。
2. 运输管理:包括运输计划、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成本控制和运输安全等内容。
3. 订货管理:包括供应链管理、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和需求预测等内容。
三、物流成本1. 物流成本构成: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订货成本和库存成本等。
2. 物流成本控制:通过合理的物流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物流信息化1. 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货物跟踪系统、订单处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
2. 物流信息化的优势:通过物流信息化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五、物流技术1. 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化仓储设备、自动化分拣设备和自动化运输设备等。
2. 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和监控,提高物流的可视化和信息化水平。
六、供应链管理1. 供应链流程: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等环节,通过优化供应链,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供应链协同:通过信息技术和协同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协同运作,降低库存和提高交付服务。
七、国际物流1. 跨境贸易:包括关务手续、跨境运输和跨境支付等内容。
2. 国际物流风险:国际物流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货物质量风险等。
八、绿色物流1. 绿色物流概念:绿色物流是指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活动。
2. 绿色物流实践:包括节能减排、包装轻量化和再循环利用等内容。
九、物流人才培养1. 物流专业:物流是一个专业的学科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内容。
物流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
在全球化的今天,物流成为了连接各个国家和地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工具。
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物流的基本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就是一些物流常用知识点的总结:一、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通过物质、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一种活动。
2. 物流的主要任务包括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搬运、运输工具的调度和管理等环节,以及相关信息的管理和流通。
其目的是实现物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传递。
3. 物流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物流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和专业。
20世纪中期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全球化的进程,物流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物流成本和效率管理1. 物流成本的构成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管理成本和信息成本等。
其中,运输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构成部分。
2. 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物流成本控制包括加强运输管理、提高仓储效率、优化物流网络、精简包装设计等措施。
通过优化整个物流过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 物流效率的评价指标包括仓储周转率、运输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物流系统的效率和运作质量。
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1.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
这些系统可以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和外部的信息,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2. 物流技术工具的应用包括条形码技术、GPS定位系统、RFID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对货物的跟踪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3.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提升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和集成化水平。
大一物流基础重点知识点一、物流的定义及主要功能物流,是指在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益,实现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的过程。
物流的主要功能包括:货物流动、信息流动和资金流动。
其中,货物流动是物流的核心,也是物流运作的基础。
二、供应链管理及其重要性供应链管理是指在物流活动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协调和整合资源,实现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物流运作的灵活性、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三、物流网络的建立和优化1. 物流网络的建立- 所在地区的仓库和配送中心设置- 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的选择-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2. 物流网络的优化- 减少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 提高交货速度和服务质量- 优化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布局和操作流程四、仓储管理及其要点1. 仓储管理的作用- 提供临时储存和保护产品的功能- 为物流运作提供货物的分拣、装卸和包装等服务 - 实现库存的控制和管理2. 仓储管理的要点- 合理设计和组织仓库的布局-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调整- 优化仓库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五、运输方式的选择与比较1. 公路运输- 适用于短途、小批量货物运输- 灵活性高,但成本相对较高2. 铁路运输- 适用于长途、大批量货物运输- 运输能力大,但运输时间较长3. 水路运输- 适用于大宗货物和远程运输- 运输成本低,但依赖水路条件4. 空运- 适用于紧急货物和远程运输- 运输速度快,但运费高昂六、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1. 物流成本的组成部分- 运输成本- 仓储成本- 包装和装卸成本- 信息处理和管理成本2. 物流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方法-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供应商- 优化货物调度和运输计划- 合理利用仓储空间和技术设备-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处理成本七、物流质量管理与服务1. 物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的交付准确性和及时性- 降低损失和错误的发生率-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2. 物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提供货物的安全运输和保障- 提供及时和准确的物流信息- 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和解决方案八、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1. 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 - 提高物流运作的透明度和可视化程度 - 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2. 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订单管理- 运输管理- 仓储管理- 物流跟踪与追踪九、物流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1. 物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保护货物免受盗窃和损坏- 防范和应对恶劣天气、交通事故等风险 - 维护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 物流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加强货物的跟踪和监控- 加强与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合作十、物流节能与环境保护1. 物流节能的意义和目标- 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 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2. 物流节能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优化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 推广节能和环保设备的使用-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以上是大一物流基础重点知识点的综述,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对物流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运作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组成。
4、在内容上,可以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方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6R和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标准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方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可以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利用率共7种方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能标准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可以分成单件货物装卸、散装货物装和集装货物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能有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大功能。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一般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标准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当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
具体地说,他又包括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部门物流三种形式。
3、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4、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6、仓储管理: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7、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8、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9、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10、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1、物流系统:是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由多个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有机集合体。
12、运输: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写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13、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内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成为装卸,把改变“物”的空间位置活动成为搬运,两者合成装卸搬运。
14、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
15、物流评估:是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按照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种类型,分别依据各自的评估指标体系,针对企业经营状况、资产情况、设备设施、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等六个方面,十六至十八个指标及项目,按照规范、标准的流程进行的物流企业综合评估认证。
16、物流标准化: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他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划或待定文件。
【简答题】1、物流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哪些影响?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它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随着物流现代化系统的改善,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水平必将得到极大地提高,而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也为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方法有哪些?(1)树立物流新理念,建立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2)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系统,加强成本考核制度;(3)优化物流信息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4)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
3、物流系统有什么样的功能?(1)运输功能;(2)仓储功能;(3)包装功能;(4)装卸搬运功能;(5)流通加工功能;(6)配送功能;(7)信息服务功能。
4、什么是运输合同?签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运输合同包括客运合同、货运合同、多联合同。
以货的运单形式签订的合同应标注明确以下内容:托运人、收货人的名称或姓名及其详细住所或地址;发货站、到货站及主管铁路局;货物的名称;货物的包装、标志、件数和数量;承运日期;运到期限;运输费用;货车的类型或车号;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如果是按年度、半年度、季度或月份签订的货物运输合同,应写明下列主要条款:托运人和收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及住所;发货站与到货站的详细名称;货物的名称;货物的性质;货物重量;货物的数量;运输形式;收获地点;违约责任;包装要求;合同纠纷解决方式;上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5、流通加工有什么目的?流通加工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其目的主要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方便运输,和产品的综合利用。
6、什么是“5S”?(1)服务性;(2)快捷性;(3)有效地利用面积和空间;(4)库存控制;(5)规模适当化。
7、仓储管理应坚持哪些原则?(1)经济效益的原则;(2)效率的原则;(3)确保安全、保质量的原则。
8、如何实现包装合理化?(1)广泛采用先进的包装技术;(2)由一次性包装向反复使用的周转包装发展;(3)采用组合单元装卸技术;(4)推行包装标准化;(5)采用无包装的物流形态。
9、现代物流产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0、物流管理具有哪些特征?(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3)以信息为中心;(4)重效率耕种效果。
11、物流系统具有哪些特征?(1)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的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2)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强;(3)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4)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效益背反”现象,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12、集装箱运输有哪些优点?(1)不受气候影响,实现了定点、定期运输及装卸作业;(2)简化货物包装,节约货物包装费用,减少运杂费用;(3)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4)车船周转加快,装卸费减少,劳动条件改善,运输成本降低;(5)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13、装卸搬运有哪些特点?(1)装卸搬运是副属性、伴生性的;(2)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3)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的活动。
14、建立物流标准化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确定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体系的配合性原则;传统习惯与经济效益的同一性原则;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原则和有效贯彻安全与保障原则。
15、物流评估的标准有哪些?(1)物流基础标准;(2)物流技术标准;(3)物流信息标准;(4)物流管理标准;(5)物流服务标准。
【案例分析】1、 A公司某快运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各大运输集团共同出资建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范围为医药、日用百货、卷烟、陶瓷、化工产品的物流配送。
而B公司是个服饰公司,是A 公司的一个大客户,配送业务外包给了快运公司,A公司专门为其建立了一个配送中心,用于B公司的仓储分拣作业,并提供相应的送货服务。
但随着服饰销售旺季的到来,公司下面127家销售点发货需求也马上提高了,从而导致需要的库存增加,日发货量提高等问题。
为了保证订单供应,快运公司急需解决其仓库存储能力和分拣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满足B公司对配送业务量的需求并尽量达到设计要求。
随着双方合作的加强,B公司配送业务急剧增加,不仅每天出、入库的业务量大大增加,库存量也随之加大,对A公司仓库现有的存储能力和分拣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存箱区的货物摆放没有采用托盘。
虽然每天到货近400箱,但是由于规格很多,有近200多种规格,所以无法采用托盘。
现在采用2米多高的货架,直接将整箱货物直接码垛在货架上,不严格按货位摆放。
往货架最上层码放货物需要借助梯子。
货物在拣货区货架摆放是以件为单位的,拣货区的货架高约2米。
发货前装箱工作,需要两个人进行,一个人念发货单,一个人核对货物号,这样效率低,而且出错率高。
试分析案例中A公司效率低下的原因。
【答】(一)软件与硬件不匹配: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有铁路运输的基础上成立的公司,它可以完全接手原有的“硬件”设备,但它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其“软件”环境,尤其是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原有的铁路运输具有家大业大,粗放经营的特点,究其原因是由于职责不清,管理水平较低和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在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职责不清的问题基本解决,但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的问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的。
(三)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历史的原因,原铁路运输行业的职工,队伍庞大,人员分散,教育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运营好如此庞大的一个股份公司,不但需要管理层的高水平、高能力,还需要全体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设备使用效率低:由于管理手段、措施等原因,使得铁路运输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
效率是物流管理中核心要素,要提高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要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五)服务意识差,店大欺客:铁路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历史形成的,它不仅存在于看的见的地方,更重要的问题是存在于看不见的人们的意识里。
另外,服务项目也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铁路运输目前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的服务,供应链的两头都很难做到“到门”,而多数是“到站”。
2、某生产制造企业发现产品的市场额逐渐下滑,总经理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同时召开了一次公司中层管理者的会议,在会议中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后总结发现:公司的问题是由于物流问题产生的。
一、包装问题,在公司的系列产品中,有些产品包装好,但成本高,有些产品包装成本低,但是产品破损严重;二、公司的库存量较高,包括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主要是采购部门订货比较随意,导致原材料库存失控,同时由于原材料库存时间长导致过期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