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才能练好钢笔字和行书技法

怎样才能练好钢笔字和行书技法

怎样写好钢笔字

—、握笔姿势要正确

要想写好字,先要握好笔。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目前,中小

学生书写能力严重"退化"的症结就在握笔姿势上,85%以上的学生都是用不当的握笔姿势写字的。使用最多的有如下几种:其一,大拇指抱于食指前面,用虎口箍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甚至中指紧贴手掌,拳头紧握(如图1 );其二,大拇指和食指并拢压在笔杆前面,中指第二节侧棱抵在笔杆后面,无名指和小拇指紧贴手掌,虎口紧闭,笔杆后端夹在虎口底部(如图2 );这两种执笔方法,无异于把笔绑在拳头上写字,写字难度可想而知,字写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其三,握笔位置近于笔尖,大拇指关节弯成直角,食指第一关节内凹,第二关节尖突(如图3);用此法写字,由于大拇指弯曲处挡住了视线,致使书写者的头尽力往左歪,破坏坐姿,不但字写不好z而且影响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执笔法,也较常见。其一,把手臂横在胸前,手腕内弯,拳头朝向左边写字,用写竖的方法写横,用近于写撇的方法写竖;用此法写字,写笔画就是画线段,很难表现起收笔的提、按变化和笔锋。其二,拳头侧立,虎口朝上,手腕悬起,手掌侧身下弯,以小拇指的夕卜侧作支点写字。如上诸种执笔法,由于严重地束缚了手腕和手指的书写灵活度,写字难度极大,字当然写不好。用上述执笔法写字的同学,应尽快改掉否则,将会一辈子写不好字。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握在笔杆的左右两边,手指自然弯曲,与虎口围成一个近圆环冲指指甲根侧面抵在笔杆后面,大拇指可稍稍高于食指和中指,离笔尖3厘米左右,无名指贴于中指内下侧,小拇指贴于无名指内下侧,掌心虚空,笔杆后端靠于食指根侧,手掌根、手腕、小臂前段紧贴桌面或写字本,手臂与

写字本的方向基本一致,身体坐直,眼睛从大拇指前面看笔尖写字(如图4丄这种执笔法,不但三指用力方向合理,使五指分工各司其职, 横、竖、撇、捺、钩、挑、点、折都能挥运自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用笔的灵活性,指、腕都可以灵活运动,书写起来,轻松自如,可谓最佳执笔法。用此法写字,不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可以促使坐姿的端正。

二、书写方法要正确

书写方法,也即运笔方法,运笔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看书写的质量。书写方法不正确,运笔动作不对路,就写不出形状、姿态到会的笔画。用画线段的方法去写字,点画就会缺少变化,了无生趣。书写时的提、按,顿、收,行笔的迟、速与力度,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写出好字。获得正确运笔方法的途径有二,一是师者传授,二是通过辜帖感再。

三、临摹要得法

临辜指的是临帖和墓帖。临是照看字帖写。拿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描,或直接在字帖上辜写,前者由于弊端太多,将逐渐被后者取代。古人所言: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指的就是前者。我这里的拿,专指直接拿写,不但易得古人位置,也易得古人笔意,一举两得。初学者,多摹可以提高运笔能力,把握结构。临与拿是学习书法的两个重要手段,拿帖时,笔尖要像火车沿看轨道运行办阱羊,沿看笔画辜写,不可信笔由缰,写到笔画外面去。并要细心体会每个笔画是由怎样的动作写出来的,逐渐使自己的运笔动作与字帖的运笔动作合起拍来。切忌马虎草率,机械运作。临写时,要一丝不苟,照样画葫芦,准确把握笔画的位置、长短和方向。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用心为上,心不在焉,临帖只能是浪费时间。学习书法,临与拿往往是

交替进行的,就像我们行走时的左右腿。临墓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过临辜而成功的。

四、学书之路要走正

学习书法,要循序渐进。要先学正楷,后习行、草。一般来说,学书应先从楷书入门,小学低段学生可从印刷楷书入门,高段学生可从当代硬笔书家书写规范的楷书字帖入门,也可从唐楷入门。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基础扎实,高楼大厦才会坚固。打好楷书基本功后辭行书彳亍书才不会显得难学而容易上手, 才不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浮。壑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应在具备了相当的书法功底之后,再习之。况且草书不常用,非书家而不为也。

学书不可急于求成。学习书法是慢功夫,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稳冷板凳。

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会拥有一手好字。

一.写宇的宇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砾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 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看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晩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额,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 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拿,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 )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 )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 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羽矩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时,要把、、丿、、、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

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 ,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捋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墓,后临辜,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爰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六、写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

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看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那么,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

七.要想写好每个字”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笔力,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

过渡。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轻重分得清,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般来说,写"、、一、丨、、(捺丫等笔画看笔应用力,其它稍轻些。

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比如,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 捺画应当重。相反,撇画写成重,捺画写成轻也可以,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说,基本笔画好练,间架结构难写,是这样吗?

答:说起来好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L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这样,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好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拿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写太长,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