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1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 格式:ppt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一课维护宪法xx知识点梳理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依据、经济基础、基本途径、保障措施是什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宪法确认我国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日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和內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威”第一框题“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等。
“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增强宪法责任等。
本框题通过“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和“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宪法原则和精神。
本课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在了解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从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落实本单元教育目的。
本框题内容还为下一框题“如何坚持宪法至上”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学习了《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内容,已经对法律、法治、宪法有了初步浅显的了解,对法律的信仰相比于小学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学习《维护宪法权威》这一课的基础。
但是由于初中生更多的时候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对国家宪法少有关注,知之甚少,缺乏一定的敬畏感。
在人权知识方面,学生在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感知到国家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切,但对国家从宪法的角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则了解甚少。
因此,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提升宪法在中学生心中的权威,增强公民的人权意识,是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是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权、珍惜自己的人权;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产生敬意。
2、能力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为推动人权的实现而努力。
3、知识目标:明确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原则;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了解我国人权主体和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懂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如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温馨提示:1、不拘泥于笔记,要融会贯通,明白活学活用的重要性。
答题要有条理、层次,避免口语化表述。
2、宏观建构、把握知识体系,微观熟透知识点。
知识板块之间要联系,寻求自己的最佳融合答案。
3、学习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祝同学取得好成绩。
以下笔记是我们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汇总,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4单元课课堂笔记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为什么?根据我国《国徽法》第五条的规定,下列场所应当悬挂国徽:①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③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庭;④出境入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2、这些国家机关或场所为什么悬挂国徽?悬挂国徽象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3、为什么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P3 5、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具体是如何确保的?(表现)(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P3(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P4(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P4(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P5(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P56、公民和人民的区别(1)含义不同:①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②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第一课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习题训练一、选择题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我国人民当家作主2、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人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②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内容,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④在我国现阶段,人民与公民是同一概念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3、“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这句诗表明()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有一万个人是国家的主人翁④国家的权力属于公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以下图示能够正确表达“人民”与“公民”的关系的是()5、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以下说法体现这一基本原则的有()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我国所有公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题小明发现周围很多同学就此次中共十九大的热点话题开展讨论,他们畅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个别同学还通过网络微博积极向人民代表建言献策;对网民提出的建议,人大代表都能认真对待,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一定会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
(1)材料体现了宪法的什么原则?此原则归根到底是为了什么?(2)宪法从哪些方面来保障这一原则的实现?(3)中学生积极向人民代表建言献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习课题】第一课(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 1.2 课时【学习时间】 2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宪法的认同感;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信息手段搜集相关宪法事例,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
3.知识目标:懂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归根到底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课前预习】搜集宪法等资料,了解宪法相关知识。
【时政播报】(日期:月日)一周主要时政:我感悟与点评:【知识总结】1.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广大人民通过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5)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并规定实现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还规定国家的属于人民。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权利。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和。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
(2)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包括、等。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
(4)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建设社会法治文化,增强全民。
【学习目标达成检测】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A. 中共中央总书记B.全国人大委员长C.人民D.国务院总理2.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规定了我国的()A. 国家性质B.根本制度C.基本国情D.国际地位3.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非公有制B.国有经济C.公有制D.集体经济4.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包括()①中国公民②外国公民③个人④群体A.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 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权利的纸。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立法)(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教学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习题答案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教材第2页运用你的经验:XXX的周记在周记中,XXX接着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对XXX的这三个问题,你怎么回答?【答案】(1)人民检察院、XXX、人民大会堂、出境入境口岸、国家驻外使馆领事馆等。
(2)因为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不仅表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教材第4页探究与分享:上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明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答案】公民通过参加人民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村务公开会和推举人大代表等途径和形式。
3.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积极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大事,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教材第6页探究与分享:(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答案】(1)分别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权、劳动权。
通过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并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实现的。
(2)如城乡居民最低糊口保障制度、棚户区革新工程、发展均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进步企业职工最低工资尺度等。
5.教材第8页探究与分享: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
你怎么看?【答案】网上办理、网上服务可以提高办事效率,省时省力省事,方便群众办事,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学习目标1. 认识宪法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认识人权,掌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
I 丨.丨丨教学重难点宪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习过程、情景导入 从拢欲a 事棒仪 泊殓耐上有二? b H 因宝机关,仔别 足布人民代蛊太区人民政陷・区 人厦畝乩包当 读小眉的周记回答问题 1. 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 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依据、经济基础、基本途径、保障措施分别是什么函擔的国酬亠心型好主一科对祖国的議議扌也有■些不解的问翹…十3.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4. 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活动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思考:1.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活动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材料一材料二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课本第4页“探究与分享”四幅图片1.为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的什么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2. 我国经济制度的作用是什么?3. 公民通过什么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4. 为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还做了哪些规定?探究二: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活动三: 走进生活依据《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数据,从1981年至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 亿,占全球减少贫困人口的71.82%。
由于中国的贡献, 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提前2 年多达到2014 年的水平。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教学反思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反思本课从“小梅的周记”“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行使国家权力”等生活话题引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宪法,学习宪法的相关规定,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通过“感受国家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例”“法院保障柯先生合法权益的人性化做法”等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了解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知道我国人权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深入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观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知识,有新的材料引入新课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
课本中的知识概括性强,学生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详细讲解,结合大量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宪法意识”,即对学生进行宪法和依法治国基本理念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
“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是整个宪法专册的核心价值追求,本单元本课书的内容非常重要,是学生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价值观基础。
八年级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下册接触过“规则与法律”的初步学习,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
但由于年龄较小以及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对于宪法的地位、作用等认识比较弱,现实生活中接触宪法的机会比较少,总感觉宪法是“神秘的、高深的、与我无关的”。
本节课基于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样的观点与认知。
改进措施1、注意知识点的及时总结在授课中,除了最后的课堂小结,还要注意每一个框架的总结,以及各个标题之间的联系总结,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的内容,加强知识整合。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笔记宝子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的笔记哈。
咱这课可是挺重要的,里面的知识点不少呢,得好好琢磨琢磨。
一、课程主题和框架。
这第一课啊,主要就是围绕着“坚持宪法至上”这个主题来展开的。
就像是盖房子得有个坚实的地基一样,宪法就是咱国家法治建设的地基,那重要性可是杠杠的。
它包含了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另一个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这俩部分啊,就像房子的两根大梁,支撑起了整个第一课的内容。
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 宪法的重要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哈。
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就好比是一个大管家,把国家的大事小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这些,都是宪法说了算。
而且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的法律都得听它的,就像班长管着班里的同学一样,宪法就是法律界的“班长”。
2.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话一点都不假。
咱老百姓的各种权利啊,像人身自由、受教育权、劳动权等等,宪法都给咱保护得好好的。
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咱们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可以去争取,同时也得清楚自己该承担哪些责任。
比如说受教育权吧,咱都有权利去学校上学,接受教育,要是有人不让咱上学,那咱就可以拿出宪法这个“尚方宝剑”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 组织国家机构。
宪法不仅保障咱老百姓的权利,还得管管国家机构的事儿呢。
它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就像是给国家机构们制定了一套规则,让它们都得按规矩办事。
比如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咱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他的国家机关都得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这就好比是一个大家庭,得有个当家的,其他成员都得听当家的安排。
2. 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这玩意儿啊,要是不加以规范,那可就容易出乱子。
宪法就像是一个紧箍咒,给国家机关的权力戴上了“枷锁”,让它们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能力目标:能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3.知识目标:知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知道宪法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和尊重、保障人权条款的规定,明确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宪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及国家机关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的有关规定。
难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自主学习反馈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2—P8,填一填:1.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的权利。
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广大人民通过行使国家权力。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地生存和发展。
5.《》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这份文件指出中国人权具有、和的显著特点。
6.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温馨提示:自主完成上述任务后,大胆地向同学、老师展示交流,以把握知识点。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认真阅读课本P2—P3“运用你的经验”,说一说:(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活动二:认真阅读课本P4“探究与分享”,想一想: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人民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活动三:认真阅读课本P5“探究与分享”,悟一悟: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活动四:认真阅读课本P6“探究与分享”,说一说:(1)以上四幅图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请列举一个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