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9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
(2)培养爱国情怀,热爱祖国,尊敬英雄。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大意理解。
3. 课文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
2. 怎样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课文大意、结构分析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提炼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你们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2)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3)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
4. 分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2)总结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
(2)进行辩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特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4.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像。
(播放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录像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阅兵场上受阅战士的步伐是多么整齐,身姿是多么矫健,他们是不是很可爱?对,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的美好品质,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明确】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
2.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一定会讲故事。
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一定很感人。
现在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5段,然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甜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地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讲述故事)【明确】刚才这位同学讲得很生动。
这个故事之所以如此动人,除了英雄的行为人外,更在于作者传神地使用了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完成填空题,并举例分析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幻灯片)他们把枪一,向敌人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以上所填动词除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但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恨,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
"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
3.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课文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环境描写、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思考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信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描绘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谁是最可爱的人》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中传递的爱国情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背景吗?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位英雄人物?(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绘这位英雄人物?(3)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写作手法进行讨论,如对比、夸张等。
(四)课堂展示1.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概括中心思想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重难点补充: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英雄人物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学会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1.理解作者在对比、夸张中如何塑造英雄形象。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请先听一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中的爱国情怀。
(二)自主学习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述的英雄人物,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位英雄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最可爱的人”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最可爱的人”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谁是最可爱的人》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可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谁是最可爱的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讲解。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战士们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最可爱的人”的认识。
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主题的理解。
2. 学生对英雄精神的感悟和内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雄的伟大。
3. 采用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深层次含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学习英雄的心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优秀5篇)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当时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而写的。
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有精彩的评论。
书包范文分享给小伙伴们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他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篇一教学设想: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全文结构特点;训练朗读、复谈、概括能力;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段的作用。
二、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又极富抒情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授课时也要有“情”。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范读课指导朗读就成了教学本将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三、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
提出听读的任务:文中写了几个事例?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
让学生给文中三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训练概括能力。
明确:写了几个事例,为每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
(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或书堂战斗;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
)说明:给三个事例分别拟小标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个事例,用提问法。
1.这个案例由哪些段落组成?每段写的是什么?(由6段和7段组成。
第5段描述了战斗的过程;第六段:记下烈士姓名,表示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第7段描写了营长的感受,突出了战场的可爱。
)2、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
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学生应找出有关的语句: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找寡,(装备上)敌优我劣)3.总结一下这个案例的内容,拟定一个小标题。
第二个事例:复述法。
提示:复述时,注意描写烟与火的句子,注意孩子的五声啼哭,注意马宇翔救人时的心理活动和一系列动作的关键词。
第三个事例:朗读法。
请两位同学朗读(或分男生,女生)一位同学读“我”的话,一位同学读战士的回答。
提示:注意与战士三问三答的内容,注意这里所记叙的对话的内容与前面两个事例的关系。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优秀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篇一《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魏巍教学目的: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2、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查阅难懂的字、词,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身边可爱的人有哪些?你能清楚的说出他们的名字吗?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可爱的人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大作家魏巍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二、背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
50年代初,它曾以那奔放的思想感情,激起全国人民心头的汹涌浪涛,鼓舞着人们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
作者魏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解放前曾以“红杨树”为笔名发表过不少诗歌。
抗美朝期间,他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深感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回国后,提炼了三个典型事例,选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醒目而又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地讴歌了这场伟大的斗争。
三、通讯特征:1.生动性: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
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2.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3.评论性: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四、字词:1、字:掐(qiā)摁(ân)衔(xián)掷(zhì)蹲(dūn)掰(bāi)岱(dài)瘾(yǐn)踹(chuài)断勺(sháo)豁(huò)脯(pú)扛(káng)2、释词: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新增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课文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感受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抗美援朝历史背景、课文内容展示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文翻译:准备课文中文与英文翻译,方便学生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英雄形象,分享自己的感悟。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要内容。
2. 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3. 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将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
4. 情感教育法:通过朗读、歌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本材料。
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要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思考和交流。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6. 情感教育:通过朗读、歌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课文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思想及内容简介。
2. 课文中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
3.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重点词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重点词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内容简介及历史背景。
2. 问答法: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思想及内容。
2.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
3.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重点词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3. 分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重点词汇的注释。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及主题思想,讲解重要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重点词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 第三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案:《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体会“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
2. 学习课文中的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1.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可爱的人”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可爱的人”?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阅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
3.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三、课文讲解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释课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的含义。
2.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感恩、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四、情感共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最可爱的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的情感共鸣。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价值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关爱身边的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思考。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悟到“最可爱的人”的特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2. 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阅读与理解。
2. 英雄人物事迹的学习与讨论。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最可爱的人”的特质。
2. 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最可爱的人”的特质。
2. 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最可爱的人”的特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环节1】1.1 导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最可爱的人”的思考。
1.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或教师朗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1.3 课文理解: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并讲解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2】2.1 英雄人物事迹介绍:教师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
2.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英雄人物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环节3】3.1 重点词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2 句型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句型进行表达练习。
3.3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并给予反馈。
【教学环节4】4.2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6.2 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在作业和课堂展示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探讨他们的可爱之处。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认为最可爱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角色的可爱之处。
2.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可爱之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2.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角色的可爱之处。
3.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析他的可爱之处,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认为最可爱的人。
5. 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要学会关爱他人。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最可爱的人”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并能够关爱他人。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文本。
2. 作文纸张或电子设备用于学生写作。
3.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课文文本和讨论指南。
2. 确保教室内的电子设备或纸张充足。
3. 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文作业。
九、教学extensions: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展示他们的可爱之处。
2. 让学生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认为最可爱的人,并在班级分享。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梳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2.精读课文,概括志愿军的丰富情感。
3.细读课文,学习志愿军的优良品质,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概括志愿军的丰富情感。
(重点)2.细读课文,学习志愿军的优良品质,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去感受先烈们的一片赤子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且,我们跟随作者穿越时空,进行了一次次的爱国之旅。
之前,我们感受了中华儿女如黄河一样的伟大坚强,感受了红军战士在长征中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天,让我们跟随魏巍的脚步,来到朝鲜,看一看这里又发生了什么。
一起走进“谁是最可爱的人”(板书课题)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齐读。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目标,开始今天的爱国之旅吧。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分析课题从同学们清澈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志愿军战士们伟大精神的崇敬。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篇文章的题目好吗?大家都点了点头,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谁是最可爱的人》,标题中哪个词和情感有关系?生:可爱。
师:“可爱”是“同学,你好可爱”这个意思吗?在《邓稼先》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个词“可歌可泣”,“可”字什么意思?生:值得。
师:所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意思是“谁是最值得敬爱的人”。
三、整体感知那么到底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还要从文本中去寻找。
老师课前已经批改完了大家的预习单,表扬大家一如既往做的非常优秀。
从预习单中能看出同学们已经认真读了课文,很多同学还能将预习时的感受批注下来。
但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课文。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2.文中写了他们哪些可爱的事迹?默读开始。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能在阅读的时候圈点勾画,做出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
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貌。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记叙文,对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
此外,学生对于“最可爱的人”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理解“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内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最可爱的人”的理解和感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抗美援朝历史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