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ppt-《观察水》
- 格式:pptx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4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以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水中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显微镜的使用和水中微小生物的详细特征,学生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其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养成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其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水中微小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记录其特征。
3.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中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观察水》。
一、说教材《观察水》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会用多种感官(眼、鼻、舌、手等)多种方法来认识水。
会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情感目标: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合作,勇于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订计划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惯的形成。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运水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
所需要准备的材料:雪碧、牛奶、盐水、水、油、白醋各一杯,烧瓶、大烧杯、袋子、水槽、量筒、量杯、粗细不同的管子,水桶等。
《观察水》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观察水”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再整个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一节“生命离不开水”的深化与具体化,又为后面观察研究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水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尚上升到属性层次的概念。
在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但脑海中对水的认识是零星的: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是离不开水的。
但还不能很好的用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描述水。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建立从浅显地看到细致地观察的转变框架,使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对科学观察事物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思维的习惯。
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属类——液体的特征。
本课在介绍水属性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运用看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的能力。
培养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从三杯装有白醋、糖水、水的透明液体中找到水”提出闻、尝、摸的观察方法。
2通过用“看、闻、尝的方法观察水”的小组活动发现水的特征: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以及用两个空杯往返倒出水来模拟瀑布的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现水的运动特征:会流动。
4通过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探讨水的形状,最后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其它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总结出具有这一特征的一类物体统称为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材版本及册别科教版(2017)一年级下册单元名称第一单元第5课课时名称《观察一瓶水》姓名班级基本信息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学段小学学科科学教材章节教材版本:科教版(2017)一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章节:第5课《观察一瓶水》作业类型☑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作业功能☐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作业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水的一些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学生能够观察和比较水和其他物体的不同之处,如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题量共(11)小题,其中基础性作业(4)小题,拓展性作业(5)小题,实践类(2)小题。
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 水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有颜色和气味B. 无颜色和气味C. 会飞和会跳D. 会变形和会发光设计意图: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水的一些特征,如无颜色和无气味。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能力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2 以下哪个物体与水最相似?A. 木块B. 铁块C. 石块D. 空气设计意图: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比较水和其他物体的不同之处,选择与水最相似的物体。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能力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3 下面哪个物体没有固定的形状?A. 水B. 木块C. 铁块D. 石块设计意图:测试学生是否能够区分水和其他物体的不同之处,选择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能力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4水的透明度是指什么?A. 水的颜色B. 水的气味C. 水的流动性D. 透过水可以看到其他物体的程度设计意图:测试学生是否理解了透明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水的透明度。
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探态度与责任能力维度:☑了解☐理解☐应用☐操作第二部分拓展性作业(1—3必做,4与5二选一选做)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1 水是一种_________。
sh í y àn j ì l ù d ān 实 验 记 录 单组 员 姓 名: 日期:备注:在相应的特征打“√”,需要补充说明的写在“ ”上。
shu ǐ 水 x ǐf ày è 洗发液m ùku ài木 块w ǒ de f ā xi àn我 的 发 现z ǔyu ánx ìngm íngr ìq ī观 察 方 法观 察 对 象gu ānch áf āngf ǎ gu ānch ádu ìxi àngw ús è无 色 ☐ y ǒuy áns è有 颜 色☐w ús è 无 色 ☐ y ǒuy áns è有 颜 色☐ w ús è 无 色 ☐ y ǒuy áns è有 颜 色☐ 或 者hu òzh ě t òum íng 透 明 ☐ b út òum íng 不 透 明 ☐t òum íng 透 明 ☐ b út òum íng 不 透 明 ☐t òum íng透 明 ☐ b út òum íng 不 透 明 ☐g ùd ìngx íngzhu àng固 定 形 状 ☐ w úg ùd ìngx íngzhu àng 无 固 定 形 状 ☐ g ùd ìngx íngzhu àng固 定 形 状 ☐ w úg ùd ìngx íngzhu àng 无 固 定 形 状 ☐ g ùd ìngx íngzhu àng固 定 形 状 ☐ w úg ùd ìngx íngzhu àng 无 固 定 形 状 ☐ li ú d òng 流 动 ☐ b ù li ú d òng 不 流 动 ☐li ú d òng流 动 ☐ b ù li ú d òng 不 流 动 ☐ li ú d òng流 动 ☐ b ù li ú d òng 不 流 动 ☐ w úw èi无 味 ☐ y ǒuq ìw èi有 气 味☐ w úw èi 无 味 ☐ y ǒuq ìw èi有 气 味☐ w úw èi 无 味 ☐ y ǒuq ìw èi有 气 味☐ b ù ni án不 黏 ☐ ni án ch óu 黏 稠 ☐b ù ni án 不 黏 ☐ ni án ch óu 黏 稠 ☐gu ānghu á 光 滑 ☐ c ū c āo 粗 糙 ☐1.水和洗发液的相同点: ,不同点:2.水、洗发液、木块的相同点: ,不同点:shu ǐh éx ǐf ày èdexi āngt óngdi ǎn b ùt óngdi ǎnshu ǐ x ǐf ày è m ùku ài dexi āngt óngdi ǎn b ùt óngdi ǎn○1颜色 ○2气味 ○3是否透明 ○4有形状(固定/不固定) ○5是否会流动 y áns è q ìw èi sh ìf ǒut òum íng y ǒux íngzhu àngg ùd ìngb úg ùd ìng sh ìf ǒuhu ìli úd òng。
《观察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通过观察水对水的发现。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知识与技能1、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认识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2、通过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2、进一步培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精神。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烧杯、果汁,白糖,白醋,水演示材料:不同形状的器皿水、白酒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四个透明玻璃瓶,提问:如果四个杯子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白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2.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4.讨论观察的顺序师: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先用什么办法?再用什么办法,最后用什么办法?)说出你的理由。
(看、闻、尝、摸)5、教师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
无论是牛奶、水还其它物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板书:一看、二闻、三尝、四摸)提醒:但是不了解的物体,只能用眼睛看,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联系一开始拿的农药瓶作进一步强调)我们接下来就应用各种观察方法来观察水(板书课题)。
(二)、小组实验:尝试用学到的方法区分四种液体现在在同学们的面前就有四个透明的烧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到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区分出哪个是水,贴好标签,并做好记录。
(三)、观察水,探究水的特点1、观察水,找出水的特点。
(1)提醒:大家发现桌子上吸管了吗?(一会儿大家要品尝的时候用吸管吸一点儿,这样比较卫生)。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现在就请大家用看、闻、尝的方法来观察瓶子里的水,找出水的特点!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5.观察一瓶水【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异同;2.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3.比较三颗相同的圆珠在水、洗发液和油中下降的速度,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的特征。
教材在活动一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二洗发液、水、木块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对比液体和固体形状的不同特点,学生会发现瓶中水和洗发液的形状不固定,会随容器形状而改变。
这里隐含着把水和洗发液归为一类,把之前像小木块那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的思想。
流动是液体的典型特征,是与固态物质的典型区别。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完成表格。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人体感官去观察和认识水,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现象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究液体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的特征与作用,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
【学情分析】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在第4课还学习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
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比较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的特征做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常用感官的观察,知道水是无色、透明、无味的液体。
再通过与洗发液、小木块的对比,认识到液体有会流动的、没有固定的形状等特征。
[科学思维]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发现瓶中的水与其他液体和固体之间的异同,初步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对水的观察结果。
[探究实践]在观察中,能把现象如实进行描述,能边观察边用表格记录水、洗发液、小木块的特征。
[态度责任]通过对水的观察过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1:我观察到了变形虫和草履虫。
变形虫的形状不规则,有细胞核;草履虫像草鞋底、体表有纤毛。
学生2:我观察到了衣藻,它有叶绿体和长长的触须,呈椭圆形。
主持人:你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学生3:它们都由细胞组成,需要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4.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观察到了几种微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板书教学反思 本课分为“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两个部分。
虽然本课涉及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在前几课中都反复练习过,但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还是难以合理地控制时间,因此可以设置倒计时秒表,不断提醒学生加强合作,提高效率。
在画图方面,要求神似而不要求完全一致,否则会浪费时间。
其次,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提前组织好语言,在发言时表述清晰、准确,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交流环节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