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社会分层、社群与社会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17
社会分层考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P1):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2.【社会结构】(P5):指社会各要素或各部分相互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或互动模式。
3.【地位相悖】(P19):声位地位与经济地位常常不一致,比如声望地位很高的人财产地位却可能比较低,对于这种不一致的情况,社会学称之为“地位相悖”。
4.【先赋地位】(P21):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经过后天努力就获得的地位。
【自获地位】(P21):指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地位。
(此题是2选1的考,所以归结为一点)5.【阶级关系结构化】(P98):吉登斯认为社会上存在的三种市场能力可产生相应的三个基本阶级,在转化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发挥作用,这个过程称之为阶级关系结构化。
6.【社会屏蔽】(P110):各个社会集团都试图将获得资源的机会和可能性归属到具有某种资格的小圈子里,社会屏蔽就是为此设定的这样一套资格的程序。
社会排他(P110)本质上它是一个社会集团采用合法手段牺牲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利益,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7.【文化缓冲带】(P116):在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的由大量低层白领构成的社会流动缓冲区。
8.【晕轮效应】(P175)除供应与需求外,有时候一些象征意义或假象也会影响社会地位和报酬。
9.【精英配置】(P303)指社会中不同类型精英群体的比例关系。
10.【社会距离】(P18)是反映社会关系亲密程度和等级的指示,可以用来区分社会阶级。
11.【权利】(P56):指在一种社会关系内,行动者即使遇到反抗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不管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12.【权威】(P56):是有特定内容的命令被特定的人群服从的可能性。
13.【社会流动】(P2):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它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的变化和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 1.社会不平等广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
(美国学者赫勒) 2.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证了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之上的。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最早阐发者”,《国富论》最先创立“分工”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社会分工这个前提条件出发,对社会不平等进行科学探讨3.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4.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阶级: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①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②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3)性别和年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①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②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则不如男性③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④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⑤在竟争性、好胜心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⑥在记忆和观察方面男性则较女性逊色。
5.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分层研究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所在,社会不平等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也是阶级斗争的原因。
社会学社会分层公开课教案引言: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层次差异。
社会分层对于理解社会结构、社会不平等以及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向大众普及社会分层的知识,本次公开课将介绍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案例分析。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社会分层的本质和影响,进而提高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一部分:概述社会分层1. 社会分层的定义和意义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存在的等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
社会分层的存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
2. 社会分层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韦伯的阶层理论和柏勒德的社会交换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社会分层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分层模型。
第二部分:社会分层的维度和指标1. 经济维度经济维度是社会分层中最关键的维度之一。
通过收入、财富、职业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层次。
2. 教育维度教育维度代表着个体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积累程度。
教育水平高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3. 社会地位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主要通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和身份来衡量,如家庭背景、职业声誉等。
第三部分:社会分层的案例分析1. 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社会分层现象之一。
不同的种姓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异和社会隔离,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2. 女性在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尽管现代社会强调男女平等,女性在职场中仍然面临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薪酬差距、晋升机会受限等问题成为了女性事业发展的阻碍。
第四部分:社会分层的影响与挑战1. 社会不平等的影响社会分层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
这种不平等不仅对个体造成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困扰,也对整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造成了冲击。
社会分层讲义主要内容:一、概念鉴定(社会分层、阶级、阶层)二、社会分层的原因三、社会分层的标准(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帕累托精英循环论、帕森斯职业分层理论)四、我国社会分层一、概念鉴定1.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由索罗金、金斯伯格、盖格等开始使用。
1946年德国社会学学会提出并采纳了“社会分层”一词。
此外,1952年国际社会学协会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定为共同的研究课题。
以前社会结构都是用阶级、身分、地位等概念来表示。
社会分年代层概念并不否定上述概念,它是一个包括这些概念在内的更加深一层的概念。
索罗金曾给分层研究做出开拓性的指导,他在《社会流动论》一书中提出分层研究这个问题,把社会分层解影成是一定的人口间垂直的、层次重叠的阶级的分化。
TalcottParsons)将社会分层下定义为:‘从社会角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刘祖云(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说,关于社会分层的定义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因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和层次的现象或过程;另一类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
总体来说,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分层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分成若干等级层次。
从论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学者们基本上很少探讨概念鉴定,而具体的具有争议的是社会分层的标准,这个我们之后会具体讲到。
2.阶级和阶层社会分层的结果是层。
学术界和理论上对层的的表述和界定主要是阶层和阶级,总的来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1.二者可以相互代替使用,使用何者完全取决于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目的2.阶级包括阶层,阶级是个大概念,阶层是个下属概念,每个阶级下面按照不同的标准再分为若干阶层,《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认,为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的概述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准1、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自然差别是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间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社会差别则是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像职业类别、收入多寡都属于社会差别。
2、社会地位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既与社会属性的差别。
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之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正式社会地位:是指那些长期存在并同其他相关地位发生稳定的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非正式社会地位:指那些偶然的或临时性的、同其他相关地位之间处于易变的、非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在确定和比较人们正式社会地位的差异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3、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个人社会地位多重性建立在社会地位与个人之间相互区别的基础上,指的是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不是唯一的,个人可以占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场合地位的多重性;第二,素质地位的多重性。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1、社会分化及其后果①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是社会分化,分化的最一般含义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得分化。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其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分化。
②社会分化的两个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③社会分化产生的两方面结果:第一,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功效;第二,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2、社会分化的类型①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层次的地位群体,这些地位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着高低差别,即它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等级和地位差异。
社会分层通常基于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的资源、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分配。
本文将探讨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在资源的分配、权力的掌握和地位的差异等方面产生的等级和层次现象。
这种分层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结构差异造成的。
社会分层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组织和运作。
二、社会分层的类型社会学家通常将社会分层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社会分层类型:1. 阶级分层:阶级是指在社会中根据经济地位和财富划分的群体。
传统上,社会阶级主要分为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
这种分层基于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2. 种族和族群分层:种族和族群分层基于个人的种族或族群身份来划分。
这种分层是社会中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3. 教育分层:教育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学历来划分的。
在许多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机会。
4. 职业分层:职业分层是根据个人从事的职业或工作来划分的。
不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5. 性别分层:性别分层是基于个人的性别来划分的。
在一些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和机会存在明显差异。
三、社会分层的影响社会分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社会分层的影响方面:1. 机会和资源不平等:社会分层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机会和资源不平等。
拥有更高地位和社会资本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处于底层的群体面临更大的不平等和限制。
2. 社会流动性:社会分层还影响着个人的社会流动性。
社会流动性指的是个人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变动能力。
社会流动性越高,个人就越有机会在社会层次中向上爬升。
3. 心理和社会健康:社会分层可能导致心理和社会健康问题。
处于底层的人群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扰,而上层阶级则享受更多的优势和资源。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任何社会都必须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他们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正常运行、良性发展。
上述过程就是社会控制,它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机制。
本章将讨论社会控制的定义、类型、几种具体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越轨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在一个车辆稀少的十字路口,过往司机只要稍加克制,不强行抢道,则大家都可相安无事通过路口,无需采用其他的强制性措施。
但随着车辆的增多,单凭司机们之间的谦让和默契再也不能保证大家顺利地通过路口,进一步的控制手段也就应运而生:安置红绿灯、设立岗亭、制定交通规则、委派交通警察,对那些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予以处罚等等,从而使车辆畅通,秩序井然。
上面所述可看作社会控制产生的一个例子。
社会控制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明确提出来的,他于1901年出版了一本名字就叫《社会控制》的著作。
罗斯认为“我们大多数人天生具有对秩序的某种适应品质,”①“在良好的环境中,同情心、友善、正义感和怨恨能够靠它们自身产生出一个纯粹的自然秩序,亦即一个没有人工设计和作用的秩序。
”②在他看来,结构简单的前现代社会大都能产生上述“自然秩序”,因而无需特别的社会控制手段,但到了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多,群体的分化,使得自然秩序再也难以维持,因而必须运用各式各样的社会控制手段,建立起“人工设计”的秩序即社会秩序,以确保社会不致因混乱而解体。
罗斯非常强调社会控制的基本作用,而在他之后,社会控制也确实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尽管社会控制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已经提出来了,但社会学界并不是在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该概念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现代控制论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事实上,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所① ①罗斯:《社会控制》,秦志勇、毛永政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46、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