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意波(精)
- 格式:ppt
- 大小:535.00 KB
- 文档页数:26
什么是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是什么?是谁提出的?
德布罗意波1924年法国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想到:自然界在许多方面都是明显地对称的,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则实物粒子也应该具有波粒二象性.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于是他由质能方程以及量子方程出发,推得了德布罗意波的有关公式.他发现,粒子在以v为速度运动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个速度为
c^2/v的波,这个波又因为不带任何能量与信息,所以不违反相对论.一个实物粒子的能量为E、动量大小为p,跟它们联系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的关系为E=mc^2=hνp=mv=h/λ上两式称为德布罗意式.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同年汤姆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将电子束穿过金属片(多晶膜),在感光片上产生圆环衍射图和X光通过多晶膜产生的衍射图样极其相似.这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对于实物粒子波动性的解释,是1926年玻恩提出概率波的概念而得到一致公认的.至于个别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物质波的这种统计性解释把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正确地联系起来了,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德布罗意波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德布罗意波!你知道吗,这德布罗意波啊,就像是一个神秘又奇妙的存在。
比如说,光吧,它有时候像粒子,有时候又像波,这是不是很神奇?那德布罗意波呢,其实就是说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就好像我
们人,有时候很坚定像个粒子,有时候情绪又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呢!
德布罗意波可不得了啊,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们
对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想象一下,每一个微小的粒子都伴随
着这样一种波动,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啊!难道不是吗?
还记得科学家们当初研究这个的时候,那可是绞尽脑汁啊。
他们不
断地探索、实验,就为了弄明白这个神秘的德布罗意波。
就如同我们
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的梦想一样,不放弃,一直努力向前。
你看那些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他们专注的神情,不就
是为了揭开德布罗意波的神秘面纱吗?这就好比我们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全力以赴地去拼搏。
德布罗意波的发现,真的是给物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它让我们
意识到,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奇妙得多。
所以啊,德布罗意波真的是一个超级重要且神奇的概念,它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我们得好好感谢那些科学家们的努力和探索,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这么神奇的东西。
总之,德布罗意波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着迷、充满魅力的存在,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物理意义
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是量子力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揭示了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
德布罗意提出了一个公式,表明粒子的波长与动量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德布罗意波长。
这个关系式对于微观物质世界的理解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
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物理意义在于解释了一些实验现象。
例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电子通过两个狭缝时,会出现干涉条纹。
这种现象可以用波动理论解释,即电子具有波动性质,经过两个狭缝时会形成干涉图案,进而证明了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
另外,德布罗意波也可以解释物质的散射现象。
当粒子与物体相互作用时,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与物体的晶格常数相比较,可以推导出散射角度和衍射强度等信息,进而给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总之,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物理意义在于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质,为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物质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 1 -。
德布罗意波的概念怎么理解德布罗意波(de Broglie wave)是由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在1924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微观粒子,如电子和光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一理论为物质波的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基石之一。
根据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光被认为既是粒子又是波动。
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光电效应理论中将光解释为光量子或光子,这一理论被实验证实。
德布罗意进一步猜测,如果光可以既表现为粒子又表现为波动,那么其他微观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等,也可能具有类似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的假设是:任何粒子都可以与波相联系,其波长和频率与粒子动量和能量有关。
对于一个自由运动的微观粒子来说,其动量可以用经典力学中的动量公式p = mv 来描述,其中p 是动量,m 是质量,v 是速度。
而按照德布罗意的假设,这个自由粒子也可以看作处于波动状态,其波长λ和频率f 与动量p 和能量E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λ= h / p = h / (mv)其中λ是波长,h 是普朗克常数(也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常数),p 是动量,m 是质量,v 是速度。
这个德布罗意波的公式表明,微观粒子的波长与其动量成反比。
这一结果对于大物体来说,因为质量大、速度小,其波长非常短,被我们忽略不计。
但对于微观粒子,因为质量小、速度快,其波长会变得明显可见。
例如,一个质量为1kg 的足球的速度为10m/s,根据德布罗意公式计算其波长约为6.6 x 10^-35 m,对于人类来说,这个长度已经远远小于任何实际可以测量的边界。
德布罗意波的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性,也引发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在后来的实验证实中,德布罗意波的理论被广泛认可,并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证明。
例如,电子衍射实验、中子衍射实验等都验证了德布罗意波的正确性。
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为科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即运动的微观粒子可以同时表现出粒子和波动的性质,这对于理解和解释微观领域中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