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之断句复习学案
- 格式:wps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古文理解水平。
3. 通过对古文断句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古文断句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古文断句的技巧。
2. 古文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古文断句的教材或古文文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古文的感受。
2. 提问:阅读古文时,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3. 总结:阅读古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断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古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
b. 按照语意断句。
c. 按照修辞断句。
3. 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会古文断句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古文进行断句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断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
4.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断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总结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觉得阅读古文有没有变得容易一些?4.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所学古文,加强记忆。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断句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古文断句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断句技巧,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九华初中张冬云【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学时安排】一课时一、复习指导1、见《中考作业高效复习》P140-P1412、重点掌握其中介绍的前五种方法二、文言文断句练习: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1处,加#号的句子标2处)1、且壮士不死即已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至于负者歌于途#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7、可以为师矣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上使外将兵10、同舍生皆被绮绣1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2、衔远山,吞长江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7、其一犬坐于前#18、而乡邻之生日蹙#19、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三、给下列语段断句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附教学反思: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谓语断句法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语文标准(修订版)》中规定: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本节课通过以《望海潮》为脚本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在词作中寻找拍摄素材,即重点字词的解析;总结拍摄画面,即词作整体内容的概括;整个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过程中,力求用想象和联想还原柳永笔下杭州的“好景”。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又能结合解说词,结合实例,实现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
最后从导入及词作的总结中让学生知晓词作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展现朝代气象的载体。
(1)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2)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3)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教学难点: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二、教学准备查阅了语文高考真题,结合自身断句方法和学生学情对高考中的断句类题目进行了依据“断句是什么”“断句怎么考”“怎样断句”的思路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并且自制课件,课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有课前导入的视频;具体授课步骤和每一步骤的具体问题;练考题以及高考真题。
教学器材:PPT、翻页笔作品清楚叙述作者收集教育教学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器材准备等情况,反映出作者的教学预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处断句的不同点在哪里?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文言断句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断句规则,并能够正确运用断句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写作基础,提升中考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2.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
3. 运用断句技巧,正确解读文言文句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文言文教材、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断句规律,引起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Step 2: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包括标点的使用、句子成分的划分等内容。
同时,通过示例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断句规则的具体应用。
Step 3: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15分钟)教师选择一篇适合中考的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Step 4:练习断句技巧(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分析和断句。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个别完成,然后与同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段落,自行编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的断句规则进行断句,并解读句子的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断句分析,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断句的意义、明确考点;2、归纳总结断句的方法。
3、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当点拨——练习巩固。
4、消除学生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恐惧心理,树立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题例子的练习、分析,归纳总结文言断句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断句。
【教学过程】一、需知句读1、请根据句后括号提示的意思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留客)明确:下雨 /天留客 /天留/ 我不留(主不留客)〔有不同的停顿,意思对即可〕下雨天 /留客天/ 留我不/ 留(主留客)2、考情回顾(提醒学生注意高考考查的题型以及分值,鼓励学生争取高分,高考题放在最后才练习)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07年广东高考卷)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 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 执叶公之余习/ 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 满之为害如是夫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08年广东高考卷)访练兵简卒/ 欲宣力中原/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善于抚纳士众/ 皆为致死/ 闻敦有不臣之心/ 访恒切齿/ 敦虽怀逆谋/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09年广东高考卷)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二、书山觅径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材料断句。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乃前曰/ 璧有瑕/ 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明确:标名代,查云曰,明修辞(顶真)2、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明确:看虚词句首:其、盖、凡、窃、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句末: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明确:明修辞(排偶)4、①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孟子•梁惠王》明确:依关系。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小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中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考点阐释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断句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
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因此,它也是中考文宫文阅读考查的基础题之一。
常见的题型有两类: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二、常见题型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X处)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三、解题方略1.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顾/野有麦场。
3.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俄而/雪骤。
6.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
7.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其一(狼)/犬坐于前。
8.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泉香/而酒洌。
【方法总结】解答断句题,首先要将句子放回语境中,理解其意思,再根据古文句法进行断句。
其次,依据句子结构来辅助断句。
再者,依据关键字的提示来辅助断句。
“矣”“乎”“者”“也”等语气词之后要断开;比如“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一句中有“大家”和“其妻”两个陈述对象,“其妻”前应断开。
此外,文言文中有些地方不能断开。
地名、官名等不断开,比如“端明殿学士”是官名,中间不可断开。
古诗文断句学案高一语文古诗文断句学案班级:姓名:学号:自学目标:1.掌控古诗文断句口诀2.熟练运用口诀完成古诗文断句练习一.文言文断句技巧与方法:恳请大家先忘记下面的口诀: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1.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极易被辨认出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常用虚词就是标志,更有规律可供参见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矣、兮、耳、而已”等后面可以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例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协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特定句式掌握住,紧固结构莫抛弃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知识链接什么叫“断句”?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 (jù dòu) ”,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1、教师激趣导入 ( 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
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2、明确学习目标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后划分停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
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1、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孔子云/何陋之有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5、公输盘曰/夫子何焉为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种情况:1、句首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但、夫、若夫……如: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前面可断开)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如:嘻/技亦灵怪矣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与(欤)、哉、耶(邪)、乎、焉、兮、耳、已……如: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得为众人而已耶?(后面可断句)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时间词前面可以断句,当句子较长时,时间词后面最好也断句。
《高三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2、方法与过程:采用“释考纲——精练习——说思路——巧总结——再巩固”的模式复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减少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和兴趣。
二、学习策略1.以练习发现问题;2.自主总结策略。
三、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二)考纲解释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塞翁失马》05——10年高考,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的高考卷考查了断句。
13年四川卷: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翻译)断句考所选的传记文本之外的《论语·尧曰》14年四川卷:理解文本内容,题型示例中明确要考断句题断句考所选的传记文本之外的《史记·太史公自序》题型:用斜线断句,有处数要求,寻最佳划法(三)明确目标1、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2、归纳文言断句的方法3、运用这些方法正确断句(四)回顾教材(五)精练习、说思路、再巩固类型一:无语境、全句断练习1:10处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方法总结1:注意:巩固1:16处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郊,孟郊。
岛,贾岛)练习2:9处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刘向新序·节士第七》)方法总结2:巩固2:13年四川卷, 9 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不骄乎(《论语·尧曰》)类型二:有语境、半句断练习3:15处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中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
2.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翻译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热身小游戏,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给下面语句断句.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由刚刚的小游戏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何为断句: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标记为“/”。
(三)考试说明:文言文语句停顿是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所以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是近年中考常有的题型.南充市对于文言文断句的考试形式都是直接划分语句的朗读节奏.(四)文言断句的步骤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如何才能把这一类型的题做得又好又快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文言文断句的步骤:(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3)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五)断句小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文言断句小技巧:由点探规律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规律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⒉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四、教学重点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很难得满分,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再辅以一些方法技巧,提高文言断句能力。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二、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断句并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断句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
2. 实践法:让学生练习断句和翻译,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实例分析,练习题。
2. 文言文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进行练习。
3. 断句符号:准备一些断句符号用于指导学生断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6. 作业: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尝试断句和翻译,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对比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七、教学互动1. 问答环节: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断句和翻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和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通顺程度。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属于2013年四川高考内容“古代诗文阅读”之“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翻译)。
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二、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及突破】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突破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语段中找寻文言断句的规律,在练习中不断强化方法,最后归纳规律中的特殊现象,找盲点。
【教学难点及突破】初步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
【突破的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迁移巩固—深入质疑。
【教学资源】1、《2013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2、配套学案3、课件4、相关高考试题【教学时间、内容、过程】一课时一、课题引入,故事激趣1、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一年的除夕,应邀给一家财主写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
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后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将那对联重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
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2、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理解为“ 无鸡鸭,亦可。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对古文断句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领略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二、教学内容:1. 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主谓宾、定状补、并列、转折、因果等。
2. 古文断句的技巧:语感法、词汇法、语法法、标志法等。
3. 实践练习:分析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断句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断句技巧准确地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断句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断句在阅读古文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断句练习成果,检验学生对古文断句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古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古文断句实例。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古文断句的知识点。
3. 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古文断句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推荐阅读一篇古文,尝试自己进行断句,体会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学案学习内容: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学习目标1、通过举例,了解正确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整理总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3、通过巩固练习,学会运用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整理归纳法一、他山之石: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请大家思考:探究断句的方法和规律总结: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二、学以致用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三、链接真题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四、课堂小结五、巩固练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练习(1)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2)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4)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明确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语感。
3、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修辞技巧运用”等。
(2)学会运用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对话词”“句式整齐”等。
2、教学难点(1)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断句方法,准确判断文言文的断句位置。
(2)理解文言文的文意,避免因断句错误而导致文意曲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断句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不能割裂。
例如:“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正确的断句应该是“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样每个短句都表达了相对完整的意思。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应断为“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符合正常的语法结构。
(3)修辞技巧运用:注意文言文常见的修辞,如排比、对偶等,断句要体现其结构特点。
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断句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体现了对偶的修辞。
2、断句的常见标志(1)虚词:一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如“夫、盖、唯、且、若夫、至于”等常位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位于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