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10倍放大电路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5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实践第三次实验实验名称: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实验三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工程估算、安装和调试;2. 了解三极管、场效应管各项基本器件参数、工作点、偏置电路、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幅频特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测量方法;3. 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特性的影响。
4. 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工程估算、安装和调试;5. 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深化示波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技能训练。
二、预习思考:1. 器件资料:上网查询本实验所用的三极管9013 的数据手册,画出三极管封装示意图,标出每个管脚的名称,将相关参数值填入下表:图3-3 中偏置电路的名称是什么?简单解释是如何自动调节晶体管的电流I C 以实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的,如果R1、R2 取得过大能否再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为什么?答:分压偏置;利用R1,R2 构成的分压器给三极管基极b 提供电位U B,如果满足电流I1>>I BQ 的条件,基极电位U B 可近似地由下式求得:U B≈R2*V CC/(R1+R2)。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I CQ(I EQ)增加,电阻R E 上的压降增大。
由于基极电位U B 固定,加到发射结上电压减小,从而使I CQ 减小。
通过这样的自动调节过程使I CQ 恒定。
如果R1、R2 R1,R2 电路中电流小,这样就无法忽略基极中的电流,从而不能再稳定直流工作点。
3. 电压增益:(I) 对于一个低频电压放大器,一般希望电压增益足够大,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电压增益,分析这些方法各自优缺点,总结出最佳实现方案。
答:β RC //RLa) 共射组态:u =-be。
所以可以通过增大RC 来增大电压增益。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范文要求设计一放大电路,电路部分参数及要求如下:(1)信号源电压幅值:0.5V;(2)信号源内阻:50kohm;(3)电路总增益:2倍;(4)总功耗:小于30mW;(5)增益不平坦度:20~200kHz范围内小于0.1dB2、问题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放大电路可以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2.1对三种放大电路的分析(1)共射级电路要求高负载,同时具有大增益特性;(2)共集电极电路具有负载能力较强的特性,但增益特性不好,小于1;(3)共基极电路增益特性比较好,但与共射级电路一样带负载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对于次放大电路来说单采用一个三极管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要求此放大电路具有比较好的增益特性以及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
2.2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在此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级放大的思路。
先采用共射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达到放大两倍的要求;再采用共集电极电路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
3、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3)掌握三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4)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波形的调试;(5)提高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测量调试过程中的电路:增益调试:首先测量各点(电源、基极、输出端)的波形:结果如下:绿色的线代表电压变化,红色代表电源。
调节电阻R2、R3、R5使得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2/3 VA=R2〃R3〃(1+3)R5/[R2//R3//(1+3)R5+R1],其中由于R1较大因此R2、R3也相对较大。
第一级放大输出处的波形调试(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结果为:红色的电压最大值与绿色电压最大值之比即为放大倍数。
则需要适当增大R2,减小R3的阻值。
总输出的调试:如果放大倍数不合适,则调节R4与R5的阻值。
即当放大倍数不足时,应增大R4,减小R5如果失真则需要调节R6,或者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值,必要时可以返回C极,调节C极的输出。
功率的调试:由于大功率电路耗电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应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电路的总功耗。
测判三极管的口诀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 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三极管放大电路特点
三极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放大能力强:三极管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数倍,甚至几十倍以上,从而获得更大的输出信号。
2. 稳定性好: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直流稳定性非常好,可以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输入阻抗高: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接收和放大微弱的信号。
4. 输出阻抗低: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很低,可以驱动负载电路,从而使输出信号不受负载电路的影响。
5. 频率响应宽: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范围很宽,可以放大不同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6. 功率放大能力强:三极管放大电路可以承受高功率,从而可以放大高功率信号,适用于大功率音频放大器等应用。
总之,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放大能力强、稳定性好、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频率响应宽、功率放大能力强等特点,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一种电路。
- 1 -。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在现代电子领域中,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经典且广泛应用的放大电路结构。
它能够实现较大的放大倍数,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探讨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旨在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电路结构。
1. 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让我们了解一下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这种电路结构由三极管、输入电阻、负载电阻和输入信号源等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一个与输入信号成比例的放大后的信号。
2. 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计算我们将探讨如何计算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通常是指电路输出信号的幅度与输入信号的幅度之比。
在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放大倍数的计算涉及到三极管的参数、电路的工作状态等多个因素。
3. 提高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的方法除了计算放大倍数,我们还将探讨如何提高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通过合理选择电路元件、优化电路结构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路的放大性能和稳定性,从而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本文的我将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对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理解。
通过对这一电路结构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对其特性和应用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全面探讨,我们对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从基本概念到放大倍数的计算,再到提高放大倍数的方法,我们对这一电路结构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以及提高其放大性能。
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电路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电路设计能力。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在电子领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开放式电子电路实验——放大器设计班级:姓名:成绩指导教师一实验要求及设计目标(1)信号源内阻:51kΩ;(2)负载电阻:200Ω;(3)电路总增益:2倍(6.02dB);(4)直信号源电压幅值:0.5V;(5)流功率:小于30mW;(6)增益不平坦度:20 ~ 20kHz范围内小于0.1dB。
(7)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如果要用三极管实现放大电路,设计之前就要搞懂这三种组态的差异,表1则详细的描述了三种组态的区别:共射级放大电路:电压和增益都大于1,输入电阻在三种组态中居中,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很大的关系。
适合于低频情况下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
集电极电路放大器:只有电流的放大,没有电压的放大,有电压的跟随作用,在三种组态中,输入电阻最高,输出电阻最小,频率特性好,可用于输入级,输出级或缓冲级。
共基极放大电路:只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有电流跟随作用,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关。
高频特性好,常用于高频或宽频带低输入阻抗的场合。
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对比以及各类放大器的特性,我选择了用共涉及放大电路作为中间级实现一定大的可调放大,再用一个共集电极放大器作为第三级,实现电压的跟随和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综合整个电路之后,就实现了两倍电压的放大。
三、设计过程及电路参数整体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设计第一级放大电路(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因为考虑到后面第二级电路会有一定的增益损耗,所以第一级增益应略大于2;设计电路时应考虑匹配问题,即调节电阻R4、R6使得A 点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1/2。
即有 V A / V S =R4//R6//(1+β)R5/ [R4//R6//(1+β)R5+R3]=1/2,当电源内阻和输入电阻相等时可达到匹配状态。
经过一级放大后,此时电压增益为2,反向。
使用示波器测量放大电压如图所示:在第二级放大电路设计时,使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提高了负载能力。
此时设计要求的负载满足要求了。
十倍电压放大器电路图大全(前置放大电压跟随器LM386音响功放电路)电压放大器(VoltageAmplifier)是提高信号电压的装置。
对弱信号,常用多级放大,级联方式分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要求放大倍数高、频率响应平坦、失真小。
当负载为谐振电路或耦合回路时,要求在指定频率范围内有较好幅频和相频特性以及较高的选择性。
电压放大器工作原理运算放大器的核心是一个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由于恒流源的作用尽量的保证晶体管的工作点,能在晶体管特性曲线比较线性的一段工作,并且采用了深度的负反馈使整个运算放大电路对信号具有较好的线性放大。
一个运算放大器为了保证有一定的增益,都是采用多级直流放大器的组合,在制造时就在一个芯片上完成,以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形式出现;保证了良好的耦合特性及稳定性。
所以运算放大器就是高质量的模拟放大器的代名词。
由于运算放大器的核心是一个差分放大器,所以就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在电路图上的表示符号,引脚的位置和电压比较器一样;两个输入端和输出的关系也有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称呼。
这两个输入端都可以输入信号(对称的差分信号);也可以,一个输入端设定为基准电压,一个输入端输入模拟信号。
运算放大器既然能把信号进行放大,显然我们用他来代替电压比较器作为电压比较用也是没有问题的,就有许多电路的电压比较电路就采用了运算放大器电路完成的。
不过运算放大器作为电压比较器使用;其灵敏度、反映速度都要差的多,还是不要这样替代用的为好,但是电压比较器是绝对不能作为运算放大器用的。
在一般的电路原理图上运算放大器和电压比较器,光从符号上很难区分图纸上表示的是运算放大器还是电压比较器,只能通过对电路的分析,进行判断。
十倍电压放大器电路图(一)工频干扰是脑电信号的主要干扰,虽然前置放大电路对共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部分工频干扰是以差模信号方式进入电路的,且频率处于脑电信号的频带之内,加上电极和输入回路不稳定等因素,前级电路输出的脑电信号仍存在较强的工频干扰,所以必须专门滤除。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及放大倍数计算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它在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和开关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以及如何计算其放大倍数。
一、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三极管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变化,能够使输出信号经过放大。
在放大过程中,三极管主要起到两个作用:放大电流和放大电压。
1. 放大电流三极管可以从输入电路中获取微弱的电流信号,并通过放大输出电路中的电流。
这种放大作用可以使输入电流的变化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信号放大的效果。
三极管的输入电流通常很小,而输出电流可以按比例放大,从而起到放大电流的作用。
2. 放大电压三极管还可以将输入电路中的微弱电压信号转换为较大的电压信号输出。
通过对输入电压的放大,输出电压可以得到放大倍数的提高,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
二、三极管放大倍数的计算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即为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比的绝对值。
可以通过计算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比值来得到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放大倍数 = 输出电流 / 输入电流其中,放大倍数为正数,其绝对值越大表示放大效果越好。
为了实际计算放大倍数,我们需要知道三极管的输出电流和输入电流的具体数值。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来计算放大倍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电路中,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器件参数等,因此在计算放大倍数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三、三极管放大作用的应用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放大倍数计算方法的特点,它在电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信号放大三极管可以将弱信号放大为较大的信号,以便后续电路能够对信号进行有效处理。
这种应用广泛存在于音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等电子设备中。
2. 电压放大通过三极管的电压放大作用,可以将输入的低电压信号放大为高电压信号,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驱动。
比如在音频功放电路中,通过对音频信号的电压放大,可以驱动喇叭发出更大的声音。
3. 开关控制三极管在开关电路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是一种通过人体导电特性进行信号放大的电路。
它利用人体作为一个电阻器,将输入信号经过三极管放大器进行放大,从而实现信号的增强。
本文将从人体导电特性、三极管放大原理、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
首先,我们来探讨人体导电特性。
人体是一个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对象,通过测量手指之间的电阻值可以得知。
通常情况下,人体导电特性主要来自于人体内的电解质溶液(如血液和细胞液等)以及皮肤表面的湿润程度。
当人体和外部电源连接时,电流会通过人体流动。
人体导电特性的研究为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电流和放大功率的功能。
它由三个区域组成:基区、发射区和集电区。
在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人体相当于输入信号的源,通过与输入电缆相连,将输入信号引入基区。
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与电源接触,形成一个放大电路。
当输入信号通过基区时,将在集电区产生放大后的信号,实现了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在进行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先选择合适的三极管型号。
在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一般选择PNP型三极管,因为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正电源相连,符合电路的设计需求。
在选择三极管时,需要考虑其最大电流和功率,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及信号放大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电路设计。
首先,将人体的两个手指分别接触到电路的输入端,即作为输入信号。
然后,通过输入电缆将输入信号送至三极管的基极。
此时,三极管的发射区和集电区分别与电源接触,以提供放大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最后,通过输出电缆将放大后的信号送出,作为电路的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可以应用于音频信号放大、触摸传感器和心电图仪等领域。
以音频信号放大为例,当人们需要放大手机或电脑等设备的声音时,将这些设备的音频输出端与人体导电三极管放大电路相连接,即可通过人体导电特性将声音信号放大,从而获得更大的音量。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三极管的工作模式,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以及常用的放大电路分析,估算(计算/图解)二、准备工具材料:工具材料:面包板,面包线,电阻若干,三极管NPN C1815 PNP A1015 ,电容若干仪器仪表:万用表,双踪显示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开关稳压电源三、电路功能要求:①.电源为12V单电源②.输入信号正弦波1KHz 峰值:50mV③.电压放大倍数Au=10;④.波形不失真,误差+-10%,不考虑频率响应范围四、电路设计(NPN共发射极分压偏置放大电路):根据资料:三极管C1815 参数: 硅管,b值为200----400 UCE=0.7设计:计算静态工作点:IB,IC,UCE Q点应工作在输出特性曲线的中央根据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图,要使Q点在中央,数值IB在50—150uA范围数值UCE在6—8V范围;设Ub点电位为电源电压一半,即:UB=1/2VCC,IC=IE在b(50—150uA)mA范围,这里取IB为50uA,b为300,电压放大倍数为10,电路不带负载计算过程:理论值UE=UB--UBE=5.3V;IE=IC=IB*b;IE=IC=50uA*b=15mARE=UE/IE=5.3V/0.015A=353R;UB=(Rb1/Rb1+Rb2)*VCC=5;Rb1= Rb2=50KAu=10=-b(RL’/rBE)rBE=300+(1+b)*(26/IE)=821RRL’=RC//RLRC=(rBE/b)*Au=27.4R;UCE=VCC-IC(RC+RE)=6.294V五、实验过程: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在面包板上实验,输入正弦1KHz信号,峰值50mA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给放大电路接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两路信号相比较,发现放大倍数没有10倍,理论值跟实际值有差别,调节电阻RC使得放大倍数为10倍,且不失真的情况下RC=50R 时,电压放大倍数刚好10倍,温度变化时,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比较小,说明分压偏置放大是可靠的测试频率响应范围,在不失真,放大倍数不改变的情况下为500Hz-------500KHz六、实际电路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计算实际参数:UB=(Rb1/Rb1+Rb2)*VCC=5;IB=((UB-UBE)/RE)/b=31uaIC=b*IB=12.28MAUCE=VCC-IC*(RC+RE)=12-4.912=7VrBE=300+(1+b)*(26/IE)=1112Rri=Rb1//Rb2//Rbe=Rbe=1112Rro=RL’=RC//RL=50R;Au=-b(RL’/rBE)=-395*(RC/rBE)=17.7;七、测量计算参数:八、实验心得与结果:通过实验,对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加深印象,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写实验报告,整理了整个实验过程的方法,计算过程,在后续的时间回顾复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过程中b下降,RC 需要增大,否则电压放大倍数变小以及UCE过大;RE决定着IB也决定着UCE,就是一个联动式的,各个电阻参数设计需要考虑很多,该电路可能存在很多不足,希望批评改正!谢谢大家!。
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及设计一、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各元件的作用RB 的作用是给基极提供静态工作点的电流Ib ,目的是让交流信号承载在这个Ib 上跨过死区电压的。
工作在放大状态的三极管的Ube 应该、的确比死区电压(0.7V )大一点。
因为静态计算没有输入信号,所以Ube=0.7V 。
(静态啊)你的差分放大电路是一个示意图,不是实际电路。
实际电路有偏置电阻,并且不止一个。
例如下图:Rb 和Rc :提供适合偏置--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C1、C2是隔直(耦合)电容,隔直流通交流。
共射放大电路Vs ,Rs:信号源电压与内阻; RL:负载电阻,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ic转换为集电极VCE与发射极间的电压变化△二、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静态(Vi=0,假设工作在放大状态) 分析,又称直流分析,计算三极管的电流和极间电压值,应采用直流通路(电容开路)。
基极电流:IB=IBQ=(VCC-VBEQ)/Rb集电极电流:IC=ICQ=βIBQ集-射间电压:VCE=VCEQ=VCC-ICQRc 动态(vi≠0)分析:,,,,其中。
放大电路对信号的放大作用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来实现,其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三、构成放大电路的基本原则放大电路必须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直流电源的极性与三极管的类型相配合,电阻的设置要与电源相配合,以确保器件工作在放大区。
输入信号能有效地加到放大器件的输入端,使三极管输入端的电流或电压跟随输入信号成比例变化,经三极管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如ic =β*ib)应能有效地转变为负载上的输出电压信号。
电压传输特性和静态工作点一、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图解分析法:输出回路方程:输出特性曲线:AB段:截止区,对应于输出特性曲线中iB<0的部分。
BCDEFG段:放大区GHI段:饱和区作为放大应用时:Q点应置于E处(放大区中心)。
若Q点设置C处,易引起载止失真。
若Q 点设置F处,易引起饱和失真。
用于开关控制场合: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上。
理工大学
开放性实验报告
(A类/B类)
项目名称: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实验室名称:创新实验室
学生姓名:
创新实验项目报告书
实验名称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 日期 2011年11月21日
姓名
专业
一、 实验目的
1、 设计一个三极管放大电路,采用单电源供电;
2、 使输出信号增益≥20dB ,输出幅值≥10Vpp ;
3、使3dB 带宽10Hz~1MHz ;
二、 实验原理
2.1根据实验要求构建出基本电路图
如图为共射级放大电路
共射极放大电路既有电流放大作用,又有电压放大作用,故常用于小信号的放大。
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调节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而电路工作点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改变电路参数来实现。
(负载电阻R L 的变化不影响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只改变
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该电路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
输入电阻与相同材料的二极管正向偏置电阻相当,输出电阻较高,适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
故选择此种电路设计方案。
2.2根据电路图进行基本计算
2.2.1求各部分直流电位
基极直流电位: B V =)/(212R R R V CC + 发射极直流电位: BE B E V V V -= 又BE V =0.6v ,故6.0-=B E V V V
发射极上的直流电流:E I =E V /E R =(6.0-B V V)/E R 集电极的直流电压C V =CC V -C I C R 2.2.2求交流电压放大倍数
由交流输入电压i v 引起的e i 的交流变化e i ∆为:e i ∆=i v /E R
用示波器仿真如下图,此时频率为10kHZ
波特图示仪仿真结果如下
中频区
半功率点,10HZ满足实验要求
高频特性不符合实验要求,过高
R上并联一个小电容,使其在高频时放大倍数下降,仿于是修改电路图,并仿真,在
C
真结果如下
波特图示仪仿真结果如下
大致符合实验要求,故采用此电路图进行焊接 3.3焊接电路并进行实际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放大电路无失真现象,在10HZ 时频率特性较好,但在1MHZ 时放大倍数急剧下降,实际半功率点在150KHZ 左右,将C R 旁并联的小电容拆除后高频特性仍旧只在200KHZ 左右,严重不符标准,故此电路作废,重新设计电路。
3.4重新设计的电路图及其仿真结果
R1505Ω
R243ΩR313kΩ
R4
1.2kΩC5
10uF V118 V
V2
500mVrms 1kHz 0° 0
00
C6100nF 0
Q1
2N555120
XBP1
IN
OUT
XSC1
A
B
Ext Trig
+
+
_
_
+_
C3151pF 8C7
20uF
1
C220uF 4
3
6
3.5在面包板上进行实际电路的测试与调试
在设计第一个电路时发现,multisim仿真与实际电路在高频特性上有很大差距,故先使用面包板上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电路半功率点,低频达到9.4HZ,高频达到1.4MHZ。
经计R旁并联161PF电容可使高频特性降低到约1.2MHZ。
实际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
算,在
C
3.6最终方案的电路焊接
在这次焊接中优化了布线方案,减少了布线长度,以尽量减少阻抗,在靠近电路的地方布上去耦电容,以优化高频特性。
注意:
1、实验报告正文内容需达到3页以上;
2、可以添加加附录;
3、实验报告应加强对实验过程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