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和区时(世界地理)
- 格式:ppt
- 大小:847.00 KB
- 文档页数:21
课题13:时区和区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理解时区的划分,区时、北京时间;知道国际日期变更线及其意义。
学会区时计算和运用“时区计算盘”获取各地的区时,有能力的学生设计完成区时计算程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时区的划分和计算,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运用网络体验并认识世界各地存在时差;通过时差如何产生的问题讨论理解为什么要划分时区,怎样划分;低目标要求的学生可通过制作“时区计算盘”,学会使用方法,完成区时转换。
高目标要求的学生通过程序设计真正掌握区时换算,最终使所有学生掌握简单方便的区时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地球的一般知识,即地球自转产生时差的地理现象,初步认识一切地理事物都在不断变化。
二、教学流程三、主要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Can you tell me what time is it now ?【评析】执教本课的教师是地理学科的双语教师,针对本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的特点,平时上课坚持经常使用英语,培养学生使用双语交流的习惯,师生在英语对话交流方面比较自然。
教师上网键入相关连接/usa/newyork/timessquare纽约时代广场;夏威夷;/england/london伦敦。
教师设问:我们在精神百倍地上课的时候,纽约街头却是一片夜深人静的景象,为什么为造成这么有趣的现象呢?在学生回答后,追问:怎么会产生时差?在学生回答地球自转造成时差后,进一步问:地球自转是怎样产生时差的?【评析】教师引入新课的设计是成功的。
采用即时上网的方式进行瞬时连接,形象生动的网页界面内容跨越了空间,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不同地方的时刻不同,油然产生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
2.为什么要划分时区教师:如果把太阳在某地升至一天中天空的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00,那么这样确定的时间就叫做地方时。
时区、区时、日界线【知识串讲】一、时区与区时:1.地方时:⑴地方时的含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把太阳升到当地经线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以此来确定当地时刻的时间。
⑵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时间±4分钟×两地经度差(东加西减)a.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1°=4分钟)b.弄清两地的相对方向(东早西晚)⑶地方时的影响→在交通和通讯、日常生活方面极为不便。
2.时区:⑴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⑵时区的计算方法:所求时区=(已知经度+7.5°)÷15°=(取整数)⑶时区的范围=时区中央经线度数±7.5°所得和与差之间。
3.区时(标准时)⑴区时的含义:国际上规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如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⑵时区与区时的关系:——时区差数即为区时差数——区时之间只有小时差,分秒相同——就时间计算而言,东十二时区为最东边,西十二时区为最西边⑶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数(东加西减)二、日界线⑴日界线的确定: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注意:越过日界线和越过180°经线是有区别的。
因为日界线和180°经线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时区和区时是用来统一全球各地时间的一种方式。
由于地球的自转以及不同地区的经度差异,地球上的各个地区会有不同的时间。
为了方便标准化时间,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经线相隔15度为标准,每个时区相对于格林威治时间(GMT)有一定的时间差别。
区时是指一些地区所采用的标准时间。
时区的计算基于经度差异,每个时区都会相对于格林威治时间(GMT)有一个时间偏移量。
各个时区的时间差以整小时为单位,东时区的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快,西时区的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慢。
世界上最早是悉尼,悉尼当地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快10小时;最晚是美国西部时间,洛杉矶当地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慢8小时。
为了方便施行统一的时间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了区时,也就是在其中一个时区内,以一些理论上的地理子午线当作基准,所有地区的时间都按照该基准修正,标准化时间。
世界上较为常用的区时有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协调世界时(UTC)等。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夏令时调整上的差异,时区的计算可能会更加复杂。
许多国家会在夏季进行夏令时调整,即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在冬季恢复原来的时间。
夏令时的调整是为了节约能源和增加日照时间。
当计算时区和区时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找出目标地区所在的时区。
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地理和时区信息来获得目标地区所在的时区。
时区通常以一个大城市的名称命名,例如纽约所在的时区为美国东部时间(EST)。
2.确定目标地区的时间与标准时区的时间差。
通过查找相关信息可以得知目标地区与标准时区(通常为格林威治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例如纽约所在的时区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相差5个小时(EST为GMT-5)。
3.考虑夏令时调整。
如果目标地区使用夏令时,需要进一步计算夏令时调整的时间差。
夏令时调整通常在夏季开始,夏季的时间比标准时区的时间快一小时。
例如美国东部时区在夏季调整为美国东部夏令时(EDT),与格林威治夏令时(GMT+1)相差4个小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时区区时的计算知识点1、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0°经线为中心(0°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相差24个时区(东时区比西时区早24个小时)2、时区的计算(1)已知某地的经度数,求该地所在时区:时区数= 经度数/15°①余数大于7.5,时区数=商+1②余数小于7.5,时区数=商(2)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中央经线=时区数×15°东时区中央经线是东经;西时区中央经线是西经。
中时区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西十二区中央经线是180°经线。
3、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不同。
4、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5、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步骤一)时差的计算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步骤二)区时的计算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总结:东早西晚、异加同减(算时差)、东加西减(算区时)6、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你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避免将同一陆地划分为两天,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
图解地理:时区与区时一、地方时1、含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1)全球有无数个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都相同。
(2)在同一纬线上,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其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刻大。
(3)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二、时区1、时区的计算: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15°(若“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数;若“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数)例如: 北京:116°E、78°E、110°w2、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求法:时区数×15°例如:0时区,东1区,东8区3、求时区数的范围:时区数×15° ± 7、5°三、区时1、概念: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2、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央的那条经线。
3、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时区与区时的区别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一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是一个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时间。
重点落在最后一个字上。
【误区警示】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
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特别提醒】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