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时区区时
- 格式:docx
- 大小:791.53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地方时和区时该如何计算姓名:学校:专业:学号:地理地方时和区时该如何计算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1.地方时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于是在同一时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不同。
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计算公式为: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2.区时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故合为一个时区。
应用:(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某地所在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加1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至7.5°W为零时区;172.5°E至172.5°W为东西十二时区)。
两者还有什么拓展计算公式1.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
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
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专题十时间计算知识结构1、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经度数/15°①尾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
②尾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
③尾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例:计算110°E、120°E、127.5°E、130°E所在时区2、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
3、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4、区时(1)含义: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2)(步骤一)时差的计算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例: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3)(步骤二)区时的计算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例: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注: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中时区为中心,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1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向西每一个时区减1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减一天例1: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总结:东早西晚、异加同减(算时差)、东加西减(算区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国际上你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为避免将同一陆地划分为两天,并不完全与180°经线一致)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十二区减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东十二区加一天)典型例题例1:我国代表团于北京时间2012年7月4日11时从香港乘飞机去日本访问,在当天东京时间14时飞抵到东京,该代表团在飞机上度过了A 3小时B 5小时C 2小时 D 6小时例2: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后,发现接连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架飞机是A 自东向西飞行B 自北向南飞行C 自西12区飞向东12区D 自东12区飞向西12区即时训练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 7时B 9时C 15时 D 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 6月7日11点B 6月8日1点C 6月7日9点 D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 14点B 16点C 6点 D 22点4、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出生于太平洋的船上,有趣的是姐姐生日反而比妹妹生日小了一天。
时区、区时、日界线【知识串讲】一、时区与区时:1.地方时:⑴地方时的含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把太阳升到当地经线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以此来确定当地时刻的时间。
⑵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时间±4分钟×两地经度差(东加西减)a.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1°=4分钟)b.弄清两地的相对方向(东早西晚)⑶地方时的影响→在交通和通讯、日常生活方面极为不便。
2.时区:⑴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⑵时区的计算方法:所求时区=(已知经度+7.5°)÷15°=(取整数)⑶时区的范围=时区中央经线度数±7.5°所得和与差之间。
3.区时(标准时)⑴区时的含义:国际上规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如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⑵时区与区时的关系:——时区差数即为区时差数——区时之间只有小时差,分秒相同——就时间计算而言,东十二时区为最东边,西十二时区为最西边⑶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数(东加西减)二、日界线⑴日界线的确定: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注意:越过日界线和越过180°经线是有区别的。
因为日界线和180°经线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2. 区时差的计算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图解地理:时区与区时一、地方时1、含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1)全球有无数个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都相同。
(2)在同一纬线上,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其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刻大。
(3)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二、时区1、时区的计算: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15°(若“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数;若“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数)例如: 北京:116°E、78°E、110°w2、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求法:时区数×15°例如:0时区,东1区,东8区3、求时区数的范围:时区数×15° ± 7、5°三、区时1、概念: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2、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央的那条经线。
3、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上的地方时。
时区与区时的区别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一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是一个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时间。
重点落在最后一个字上。
【误区警示】1.“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中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有所不同。
前者中的“早”应看东西方位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2.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3.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特别提醒】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地理专题复习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一、地方时1、概念:各地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1)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2)同一上的地方时呈“东早西晚”。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小时转过个经度;分钟转过1个经度。
(1h—, min—1°)二、时区与区时1、全球以个经度为间隔,共划分为个时区。
即每个时区的时间间隔为。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1天,且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要一天。
2、每个时区以其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零时区以作为中央经线。
3、时区与区时的计算问题:(1)时区的计算步骤:①画出数轴②求时区差(时区差× 1小时)③东加西减(2)区时的计算步骤:①区时 =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②中央经线 = 时区数×15°(E/W)③时区 = 已知经度数÷15°(四舍五入)练习: 82°E位于。
41°W位于。
4、重要时区北京时间——东八区——120°E地方时(全中国都使用北京时间);伦敦时间——零时区——;纽约时间————75°W地方时。
练习:(1)求出以下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东七区;西十一区;东三区;西八区。
(2)求出以下城市位于哪个时区:东京(140°E)位于;悉尼(151°E)位于;(3)求区时时差东三区与东十区相差个小时;西五区与西九区相差个小时;东六区与西五区相差个小时;西七区与零时区相差个小时;(4)A地(49°W)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B地(102°E)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若A地所在时区现在的时刻是凌晨4:00,则B地所属时区时间是,位于西十区的C地时间是。
5、日期界线日期界线包括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⑴自然界线:即,它是不断变化的;⑵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的、大体上沿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地球上经度相同,纬度不同的两地()A、日出日落时刻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昼夜长短的相同D、地方时相同2、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A、悉尼(150°E)B、上海(120°E)C、洛杉矶(120°W)D、阿克拉(0°经线附近)3、当120º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伦敦(0时区)是()A、12时B、8时C、0时D、4时4、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时刻B、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C、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D、相对位置偏东地点的地方时要晚一些5、圣诞节(12月25)日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留学的姑姑乘飞机回沈阳探亲。
高中地理中如何理解时区与区时的概念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时区与区时是一个重要且容易让人感到困惑的知识点。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时间和地理空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时区。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不停地自转,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接收到阳光的时间是不同的。
为了方便计时和统一时间标准,人们将地球按照经度划分为 24 个时区。
每个时区都有一个中央经线,其经度能被 15 整除。
例如,零时区的中央经线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一区的中央经线是 15°E 经线,西一区的中央经线是 15°W 经线,以此类推。
那么,为什么要以 15°的经度差来划分时区呢?这是因为地球每 24 小时自转一周,也就是 360°,360°除以 24 等于 15°,这样划分可以使得每个时区的时间相差 1 小时。
区时则是指每个时区所采用的标准时间。
以零时区为例,其区时就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的时间。
其他时区的区时则是根据与零时区的时差来确定的。
比如,东八区的区时就比零时区的区时早 8 个小时。
理解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国际旅行中,如果我们从一个时区跨越到另一个时区,就需要调整手表上的时间。
比如,当我们从北京(东八区)飞往纽约(西五区),如果出发时北京是上午10 点,那么到达纽约时,按照区时计算,纽约当地的时间应该是前一天的晚上 21 点。
这样的时间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目的地的时间,避免因时差而带来的不适和困扰。
在通信和交通运输领域,准确的区时也非常重要。
航空公司、铁路部门等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区时来安排航班和列车的时刻表,以确保运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在地理研究和气象预报中,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同样不可或缺。
科学家们需要统一的时间标准来记录和分析地理现象、气象变化等数据,以便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比较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时区和区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练习和巩固。
地理课堂----图解时间计算
2014-12-24途图地理工作室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点,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间。
在地球上,存在着两条日界线,即人为界线和自然界线。
1.人为界线:又被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把东西十二区的中
央经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条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开始和前一天的结束,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是从这条线开始。
实际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
这是为了照顾附近国家居民工作生活的方便,避免日界线通过陆地。
2.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
结束和新的一天开始的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