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并发症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393.72 KB
- 文档页数:5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鲁红标;何翔【摘要】总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PCNL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集合系统和肾损伤、邻近器管损伤、感染和脓毒症甚至死亡;严格掌握PCNL的适应证,术前完善准备,术中仔细、熟练操作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及时认识并处理并发症是降低并发症对机体影响的关键;大部分的并发症可以保守治疗.【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1(031)003【总页数】5页(P220-224)【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症;治疗【作者】鲁红标;何翔【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泌尿外科,浙江,杭州,3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泌尿外科,浙江,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PCNL)已经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
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较,PCNL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
但PCNL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术中术后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等,及时认识并发症并作出适当处理可以将并发症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就PCNL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诊治进行综述。
迟发性的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血管造影提示大部分的原因是分支动脉撕裂和动静脉畸形、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8]。
肾血管造影和选择性的栓塞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果无效,则需要开放手术探查修复,或者肾切除。
肾周出血在术后出血中较隐匿,部分患者血红蛋白下降,肾造瘘管和膀胱引流尿色清。
肾周出血常由不理想的通道和工作鞘错位引起。
先行冲击波碎石,然后行PCNL术易引起术后出血,冲击波引起肾周或被膜下的出血易被通道的建立和集合系统内的操作加剧。
上述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有效,无效者需开放手术。
64主国塞旦匿王!|垫!Q生!旦筮!!鲞筮!期笪塾i翌!墼』壁坚!塑!堡!垡堕i望!丛鲤!!堕!丛!Y:垫!Q:Y尘:!!:№:竺cha n等报告肾肿瘤278例,6例自发性破裂,行急诊手术证实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本组15例均在没有输尿管梗阻及外多伤等诱因时发生破裂出血.应引起注意,对肾肿瘤发生自发性破裂者应首先考虑本病¨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时多表现为急腹症及失血性休克,易误诊为肝、脾破裂等急腹症。
本组以急腹症及失血性休克就诊者12例。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B超、C T基本解决r术前诊断卜的困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后,B超叮见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肿块内有彩色J I I L流信号及静脉频谱,C T对血肿也有很高鉴别力,肿瘤包膜破裂后可见血肿在肾包膜下呈月芽形。
有时瘤内平滑肌成分过多或脂肪成分少,C T与B超均难以显示脂肪特征性影像易造成误诊。
如果瘤体的主要部分位于肾外或突破肾包膜向外生长则难以与侵犯肾脏的腹膜后肿瘤,如脂肪肉瘤相鉴别。
肾m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后,产生大量纤维化反应,C T表现为出血部位密度增高,肾包膜增厚,与肾癌的肾周扩散极为相似,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般无淋巴结肿大及肾静脉和下腔静脉侵犯。
影像学检查凶。
肾癌不含脂肪组织可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鉴别口o。
本组13例(87%),术前经B超、C T确诊,2例(13%)患者经术中探查明确诊断。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治疗应持积极态度,一般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作为一项重要手术指征,只有在双侧。
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无法行肿瘤切除术时才保守治疗,必要时町采取明胶海绵止血,最好彩超选择性肿瘤血管永久性栓塞。
至于手术方式,原则上应保留更多的正常组织,做肿瘤剜除术或。
肾部分切除术,如一般情况尚可,宜先作抗休克治疗,再选择较佳手术时机,对有条件者应作保肾手术。
3J。
但。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328例行MPCNL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34例临床资料,总结出现并发症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结果: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3例,感染5例,肾盂输尿管穿孔5例,胸膜穿孔导致液气胸者2例,结石残留4例,腹腔积液2例,低钠血症3例。
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
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了解MPCNL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对MPCNL术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标签: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防治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具有安全、快速、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1]。
该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 ~14%[2-3]。
MPCNL术具有创伤小、效率高的治疗特点,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本院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32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4例。
现将该术式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本院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32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36~60岁,平均53岁。
34例患者中出血的13例,5例患者经历了二期碎石取石,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在术后的24 h内,3例发生于术后4 d。
感染5例,3例患者术前即存在尿路感染。
肾盂和输尿管穿孔的患者有3例,液气胸者2例,结石残留3例。
腹腔积液的患者2例。
低钠血症3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取截石位,经尿道插入输尿管导管,经输尿管导管向肾盂内灌注生理盐水进行人工积水,再将患者摆至俯卧位,患侧垫高约15°。
B超定位,穿刺点选自第11肋间腋后线与肩胛旁线交界,中盏入路行穿刺。
将17.5 G穿刺针刺入预定肾盏,置入斑马导丝,使用筋膜扩张器沿导丝逐级扩张通道,通道扩展至16 F,留置合适的工作鞘,经工作鞘插入输尿管镜,用钬激光进行碎石或取石钳夹出,术中复查B超,根据残石情况,建立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予以碎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症与护理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常见的肾结石治疗方法,但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术
后并发症也有所增加。
因此,护理工作者应该了解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护,为患者提供细致
全面的护理。
1.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切割肾脂肪层或损伤肾盂壁,造成术后出血。
护理应密
切观察尿液颜色,如发现尿液呈红色或过多的血块,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积极措施处
理。
2. 感染:术后易因创口感染或膀胱反流导致泌尿系感染。
护理应加强手术部位与导
尿管口卫生,保持导尿管通畅,尽早拔管,避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
3. 腹膜炎:极少数患者可能会感染腹膜,出现腹膜炎。
护理应注意患者的腹部压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呼叫医生处理。
4. 尿道狭窄:术后易造成尿道狭窄,导致尿流量减少、尿液反流等症状。
护理应通
知患者及家属关注这些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 血凝块:术后患者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肺栓塞。
护理
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防止发生血栓。
护理工作者应在术后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如注射抗生素、补液等治疗方案,定期
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进行并发症干预。
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营养指导等
综合护理,帮助其尽快康复。
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结肠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结肠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方法:收集云南省内4家医院2009-2015年收治的5例PCNL并发结肠损伤的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处理方式与预防,治疗后随访6个月。
结果:3例患者在术后5~7 d将肾造瘘管退入肠管腔内,继续留置7~10 d后完全拔出造瘘管;1例患者在肠腔内留置引流管,术后对症治疗,1个月后拔除肠腔内引流管;1例患者开腹探查后,清洗消除脓腔并引流,行结肠腹壁造瘘,3个月后行回纳术。
5例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肠梗阻、腹膜炎、腹膜后脓肿等并发症。
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导致并发结肠损伤要早发现、要处理,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可采用保守治疗和开放治疗两种方式,通过积极的处理和预防,大部分患者能够痊愈。
标签:皮肾取石术;并发症;结肠损伤;处理与预防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方式,具有取石率高,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
但在取石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结肠损伤等并发症,虽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2]。
目前,国内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结肠损伤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收集云南省内4家医院6年收治的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云南省内4家医院2009-2015年收治的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例,女2例,年龄32~26岁,平均45.2岁。
5例患者中,多发肾结石3例,鹿角状结石2例,在治疗方式上4例患者采用小通道(F16-18)治疗,1例患者采用标准通道治疗,其中左半结肠损伤2例,右半结肠损伤3例,均为腹膜后损伤。
1.2 处理方法5例患者在发现结肠损伤后均禁食、给予肠外营养、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大出血的处理和预防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并发大出血的有效处理措施以及预防大出血的有效办法。
方法将在本院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50例纳入研究,其中发生大出血的患者共有6例,占比为4.00%。
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发大出血患者的具体治疗措施以及效果,探讨预防患者发生大出血的具体方法。
结果本研究并发大出血的6例患者中,术中和术后出血患者各有3例,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中接受了输血,2例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这5例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均成功止血,占比为83.33%,另有1例患者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了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占比为16.67%,没有中转开放手术、肾切除等情况出现。
对预防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大出血的措施进行总结,主要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穿刺部位要精准;(2)皮肾通道扩张操作要正确;(3)进行随时操作过程中要对Peel-Away鞘的摆动幅度进行合理控制;(4)掌握碎石操作中的技巧;(5)积极进行感染的控制。
结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大出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应当高度重视大出血的预防以及治疗,以更好地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大出血;预防;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为当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常用技术,其适应症主要是肾结石、输尿管上端结石,这是重要的保肾取石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出血少、净石率高、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
随着该疾病的广泛应用,逐渐替代了创伤大、风险高的传统开放取石手术。
但是这种手术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在一些患者中出现并发症,其中出血便是该术式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
对于出血量小、时间短的情况,是手术所难以避免的情况,比较容易处理,而对于大出血情况,若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则会给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因此,对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应当积极做好大出血的预防工作,若已经发生大出血,则要第一时间对患者展开有效治疗,使出血尽快得到控制[2]。
经皮肾镜碎石术常见并发症总结及防治发表时间:2017-05-23T17:07:02.5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5期作者:李波[导读] 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云南省绿春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云南绿春 662599)【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PCNL治疗的24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和讨论。
结果:246例患者,共行263次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13例,术中无胸、腹腔脏器损伤;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2例(0.76%),1例为孤立肾,1例为双肾重度积水,2例术后均转为血液透析治疗;术后出现高热、感染22例(8.36%),其中3例为感染性休克(1.14%),经积极治疗后痊愈;术后迟发性大出血8例(3.04%),其中5例经夹闭肾造瘘管、更换气囊肾造瘘管、补液、输血、应用止血药等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行肾切除,1例因失血过多死亡。
术中液体外渗5例(1.9%),经引流、利尿等处理后痊愈;术后结石残留较常见,上述资料总的结石取尽率为90.6%(223/246)。
结论:术后出血、感染、肾功能损害是PCNL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应当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术后结石残留、液体外渗也较常见,但该术式的微创和可重复取石以及可结合其它取石方法等优点,使其成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术式。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95-02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46例患者,男性134例,女性112例,年龄12~76岁,平均43.6岁。
单纯性肾结石178例(72.3%)[其中鹿角形或铸型结石32例(13%);孤立肾1例(0.4%);双肾重度积水5例(2.0%)];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23例(9.3%);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43例(17.5%);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