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老舍的“俗白”
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3、幽默诙谐。 经常运用夸张、对比、
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手法来构成
幽默的情境。
19
总结:
•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 段。 • 平凡、淡泊的老舍用他的笔真实、 自然地描绘了北平。在我们平时的 写作中,也应该追求真实、自然。
17
•朗读4—7段,体会作者的情 感和文字的语言特色。 •怎样读? •——陶醉、依恋之感,语速 要慢。 •语言特色:北京味;通俗、 纯净而又简洁、亲切
18
创作风格
1、北京韵味。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 北京。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言中汲取有益
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
去。 2、通俗明白。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 “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 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
6
写作背景:
• 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在青岛山东大学教 书时写下的一篇抒情性散文。当时,日 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 政府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 “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 北危机、北平危机。身处异地的老舍, 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 平。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思念 家乡,忧心如焚,写下此文就是在呼唤 人民的觉醒意识,奋起抗争。
4
老舍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的笔名。他生 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 家庭,满族。老舍的写 作中充满着“平民意 识”。 1951年,曾因创作优秀 话剧《龙须沟》而被授 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5
作品:
•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老 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 的,而且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 它们的“北京味儿” 很浓。 • 代表作: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 这些作品都是写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