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我们爱整洁〕样板教案有板书设计1、我们爱整洁教学内容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平常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假设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假设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援助了。
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
那你会整理房间、清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齐整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齐整。
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⑴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了解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⑴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⑴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
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齐整,××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齐整……他们真整洁。
⑴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
〔看投影片或录像片〕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常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
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⑴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⑴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全册教案第一章:我和你1.1 我们是一家学习目标: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教学活动:家庭图片展示,分享家庭故事。
1.2 我们的规则学习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讲解规则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
教学活动:遵守规则的游戏,小组讨论规则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爱我家2.1 我们的家庭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的支持和关爱,通过故事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教学活动:家庭故事分享,小组讨论家庭的关爱。
2.2 我们的责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责任感,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内容:讲解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活动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家庭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责任的意义。
第三章:我是小学生3.1 我们的学校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支持。
教学内容:讲解学校的重要性,通过参观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教学活动:学校参观,小组讨论学校的关爱。
3.2 我们的规则学习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讲解规则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
教学活动:遵守规则的游戏,小组讨论规则的重要性。
第四章:我是中国人4.1 我们的国家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美丽。
教学内容:讲解国家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美丽。
教学活动:国家图片展示,分享国家故事。
4.2 我们的语言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感受到汉语的美丽和魅力。
教学内容:讲解汉语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美丽和魅力。
教学活动:汉语活动,小组讨论汉语的魅力。
第五章:我的生活5.1 我们的生活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一课:尊重他人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意义和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尊重他人2. 尊重他人的表现方式3. 情景剧表演:尊重他人的行为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讨论其中人物的行为是否尊重他人,引导学生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讲解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尊重他人的概念,包括尊重他人的意义和表现方式,通过实例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三、情景剧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组表演一个尊重他人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四、讨论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总结尊重他人的表现方式并承诺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五、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人之间的行为是否尊重他人,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友爱互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友爱互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友爱互助的意义和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友爱互助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友爱互助2. 友爱互助的表现方式3. 情景剧表演:友爱互助的行为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或故事讲解,引导学生讨论友爱互助的重要性。
二、讲解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友爱互助的概念,包括友爱互助的意义和表现方式,通过实例讲解友爱互助的重要性。
三、情景剧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组表演一个友爱互助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友爱互助的重要性。
四、讨论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友爱互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总结友爱互助的表现方式并承诺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五、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人们之间是否有友爱互助的行为,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守法守规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守法守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守法守规的意义和表现方式。
一年级下册道法第一课课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懂得如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3.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懂得如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三、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及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
同时,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成员,以及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讲解知识点:教师需要详细讲解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爱护公共财物、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作为公民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如参与选举、表达意见、维护自身权益等等。
3.课堂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如“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4.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某学生在学校里发现有人偷窃他人的财物,他应该如何处理?”、“某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大声喧哗,他应该如何提醒对方?”等等。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收获和启示。
6.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遵守社会规则的小作文,或者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等等。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规则:纪律、交通、安全等。
2.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小兔子遵守交通规则》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
3. 案例分析:讨论违反规则带来的后果。
4. 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第二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学会一些关爱他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传递温暖、建立友谊、增进团结。
2. 关爱他人的方法:倾听、关心、帮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小猴子的温暖之手》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关爱他人的意义。
3. 情景模拟:学会关爱他人的基本方法。
4. 小组交流:分享关爱他人的感受。
第三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
2. 学会一些尊重他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尊重他人的意义:体现文明、促进和谐、提高自身素质。
2. 尊重他人的方法:礼貌待人、欣赏他人、尊重差异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小狗尊重他人》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尊重他人的意义。
3. 情景模拟:学会尊重他人的基本方法。
4. 小组交流:分享尊重他人的感受。
第四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诚实守信的意识。
2. 学会一些诚实守信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诚实守信的意义:赢得信任、树立形象、促进成长。
2. 诚实守信的方法:说话算话、遵守承诺、勇于承认错误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小熊的诚实守信》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诚实守信的意义。
3. 情景模拟:学会诚实守信的基本方法。
4. 小组交流:分享诚实守信的感悟。
一年级下册道法第一课课件(一)
一年级下册道法第一课
教学内容
•道法第一课的基本概念
•道法第一课的重要性
•道法第一课的实践方法
教学准备
•道法第一课的教材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道法第一课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理解道法第一课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道法第一课的实践方法
•运用道法第一课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
•通过教材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道法第一课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道法第一课的实践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道法第一课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和教材引导学生了解道法第一课是什么,为什么
重要。
2.概念讲解:向学生详细阐述道法第一课的定义和重要性。
3.实践方法介绍:以具体案例为例,向学生展示道法第一课的实践
方法。
4.练习题讲解:逐步解析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道法第一课解决问
题。
5.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道法第一课的理解和
应用。
6.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道法第一课的重要性和实践
方法。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是否掌握了道法第一课的定义和实践方法?
•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讲解道法第一课的重要性?
•是否有更好的案例和练习题来巩固道法第一课的应用能力?。
《风儿轻轻吹》设计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感受风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行为与习惯: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风的特征,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风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他们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风的基本特征,也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对风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有一些了解。
但是风是怎么产生的,风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危害,了解得还不太深入。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大部分的学生对这类涉及科学知识的自然现象的了解,仅限于课本或家长的口述,他们对相关的知识了解还比较缺乏。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教学难点是感受风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从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借助学生已有经验感受风。
通过看图、看视频找风,画风,从而知道风无处不在,初步感知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风好不好?以及观看课件“风的种类”,从而知道风是自然现象,有益也有害。
教师要适时地补充人们对风的利用的有关资料。
同时通过做风车、玩风车等活动来探究风的形成原因,借助花的摇动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风的形成的体会,使学生对风这一自然现象充满好奇感,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教学难点:感受风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准备剪刀、彩纸、吸管、图钉;准备风筝、风车等与风有关的玩具。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篇)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教学目标:⒈通过观看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难,熟悉大自然有不行抗拒的一面。
⒉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难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究、取得的阅历和成绩、实行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⒊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勇敢抗灾的珍贵精神品质,学习在自然灾难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假如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觉,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难,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跑人们珍贵的生命。
那么当灾难降落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做呢?二、教学活动活动预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难绽开专题讨论。
活动一:地震灾难⒈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览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消失的状况。
⒉中国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⑴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中国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展归纳和数字统计。
⑵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⒊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震带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的家乡是否位于地震带上。
活动二:洪水灾难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熟悉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⒉教师可参加“资料库”,或收集有关资料,展现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水灾难,让学生熟悉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⒊在熟悉洪灾危害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缘由。
使学生熟悉到除客观缘由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缘由。
使学生熟悉到大自然不行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⒋除此这外,学生还可以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难。
教师可展现课本P39图片,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灾难及其危害有一个初步熟悉。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一二单元)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教案(一二单元)第一单元:人人平等教学目标:1. 了解人人平等的意义和内涵;2. 掌握人人平等的基本内容;3. 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人人平等的概念和内涵;2. 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人人平等的概念;2. 如何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具(如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人人平等是什么意思?2.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汇报给全班。
二、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讲解人人平等的概念和内涵,做简单举例说明,如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人人平等的内容有哪些?3. 学生齐声说出人人平等的内容,并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三、活动与实践(30分钟)1.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社区,观察不同人群的相互尊重和照顾,了解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
2. 分组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体验和感受是与人人平等有关的?3. 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四、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教师总结讨论的结果,再次强调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2. 学生自愿发言,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单元:友好相处教学目标:1. 理解友好相处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友好相处的概念和原则;2. 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友好相处的概念;2. 如何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具(如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友好相处是什么意思?2.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汇报给全班。
二、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讲解友好相处的概念和原则,如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等。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友好相处的原则有哪些?3. 学生齐声说出友好相处的原则,并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一年级《法制道德》下册首单元教案准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道德的情感。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法律法规入门1. 介绍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 介绍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遵纪守法,从我做起1. 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法律法规入门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案例分析。
3. 练习:进行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和案例分析。
第二课时: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 导入:简要介绍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新课:讲解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和案例分析。
3. 练习:进行道德规范知识问答和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遵纪守法,从我做起1. 导入: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3. 练习:进行遵纪守法实践和案例分析。
四、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答案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等。
2.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法制道德》下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3. 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及反思(全册)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全册)12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培养孩子讲卫生、珍惜粮食、做事不拖拉等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了解自己的成长进步,获得成就感;懂得有烦恼是正常,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努力向优秀进发。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教学资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五个单元,分别为:我在成长、我爱我家、我们的校园、走进大自然、我们在一起。
具体涉及章节及详细内容如下:1. 我在成长:第一、二课,围绕学生的生活自理、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教学。
2. 我爱我家:第三、四课,教育学生关爱家人,学会与家人沟通,培养家庭责任感。
3. 我们的校园:第五、六课,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学会与同学相处,遵守校园规则。
4. 走进大自然:第七、八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环保意识。
5. 我们在一起:第九、十课,教育学生关爱同伴,学会合作,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同学和自然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遵守校园规则,学会与同学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第一单元内容,设计一道关于生活习惯的题目。
(2)结合第二单元内容,设计一道关于家庭责任感的题目。
(3)结合第三单元内容,设计一道关于校园规则的题目。
(4)结合第四单元内容,设计一道关于环保意识的题目。
(5)结合第五单元内容,设计一道关于合作精神的题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道德素养。
如:开展家庭亲子活动,加强家校合作;组织校园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等。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教案我们爱整洁教学目标】1.体会整洁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整洁、卫生是自尊的第一步,懂得要注重保持个人整洁卫生,养成整洁、文明的良好卫生惯。
努力做到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2.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知道保持身体的整洁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3.能正确掌握清理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小镜子。
2.教师准备:与家长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图导入,唤醒思考。
导语:同学们,大家好。
请你们看一张图片。
出示任务:认真观察一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对他有什么印象?你想说什么?小结:对,他很整齐。
整齐,望文生义就是整齐、清洁。
(板书:整齐、清洁)保持手、脸、口腔、头发等部位的清洁,衣服穿戴整齐,扣齐纽扣。
看来,我们可以从身材的各个部位、所穿的服装观察一个人是不是整齐。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爱整齐》。
二、照照镜子,加深认知。
同学们,老师昨天让每一个同学带一面小镜子,你们都带了吗?请大家拿出来。
出示任务:一)拿出小镜子,看看镜子里的我什么样?我的仪表是不是整洁,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二)同桌同砚两人一组互相“照镜子”,看看别人的仪表是不是整齐,在哪些地方存在题目。
三)再次照镜子,帮助同砚整理仪表,想一想,看到不整齐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反馈指导:一)刚才,同学们通过照镜子,进行了自我检查,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检查了对方整洁和不整洁的地方。
如果有问题,请帮他改正。
学生根据自己所见,谈感受。
三)第二次照镜子,很多同砚都非常当真地做了对方的“镜子”,帮助同砚整理好衣服,翻好衣领、扣好扣子等。
大家都能互相帮助,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