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膏药配方
- 格式:docx
- 大小:16.85 KB
- 文档页数:3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外用贴剂,常用于缓解肌肉酸痛、风湿痛、关节炎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黑膏药制作方法:
材料:
- 乳香、没药、白花油、麝香、黄芪、狗脊、川芎、当归、桂枝等中草药(根据个人需要可适当调整材料组合)
- 肤色短效漆、膏药布、棉纱布、药杵、药篦等药具
- 大纸包纸或锡纸
步骤:
1. 将所有中药材料按比例取出,并将粉状材料研磨成细粉。
2. 将粉末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白花油搅拌均匀,使其形成糊状物质。
3. 将药糊均匀地涂抹在膏药布上,并在上面铺一层棉纱布进行加固。
4. 将制作好的黑膏药包裹在大纸包纸或锡纸中,确保密封。
5. 将包好的黑膏药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静置一段时间,以使其成熟。
6. 成熟后的黑膏药即可使用。
将其直接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如肩部、颈部、腰部等。
注意保持愈贴处皮肤清洁干燥,贴敷时间通常为12-24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制作黑膏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如果不熟悉中草药的使用,请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或药师进行指导。
此外,在使用黑膏药之前,还应充
分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外敷制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
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拉伤、跌打损伤等疾病。
下
面将详细介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大黄粉、没药粉、丁香油、樟脑、麝香、蜂蜡等。
其次,按照一定的配方将以上材料按比例混合均匀,一般来说,大黄粉、没药粉的比例为3:1,丁香油、樟脑、麝香的比例为3:1:1,蜂蜡适量。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
匀至成糊状。
接着,将糊状的药物放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制,直至熬制成黑色膏状。
最后,将煮制好的黑膏药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后,即可密封
保存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火候,火太大容易糊掉,火太小容易煮不熟。
另外,在煮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粘锅。
制作好的黑膏药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使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黑膏药时要避免伤口处,以免引起感染。
总的来说,黑膏药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配方和煮制的火候,就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
希望大家在需要时能够制作自己的黑膏药,祝大家健康快乐!。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制剂,具有很好的温经散寒、活血
止痛的功效。
它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黑膏
药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大黄、何首乌、川芎、干姜、
丁香、红花、没药、乳香、槐角、蜂蜡、麝香、冰片、樟脑、麻油、纱布等。
这些材料中,大黄、何首乌、川芎等是主要的草药材料,
而蜂蜡、麝香、冰片等则是辅料。
接下来,我们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将这些草药材料研磨成细末。
然后将细末的草药材料与蜂蜡、麝香、冰片等辅料一起放入砂
锅中,加入适量的麻油,用小火熬煮。
在熬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
搅拌,直至药物熬煮成糊状。
当药物熬煮成糊状后,我们需要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纱布袋中,用力挤压,使药物中的液体尽可能地被挤出。
然后将挤出的药
物液体晾干,最后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并包装成黑膏药的形状。
在制作黑膏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优质
的药材是制作高质量黑膏药的基础。
其次,熬煮的过程中要小心火候,避免药物烧焦或者煮沸过久。
最后,包装时要注意卫生,避免
外界的污染。
总的来说,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只有在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要求进行制作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黑膏
药的质量和疗效。
希望大家在制作黑膏药时能够严格遵守制作流程,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
- 熟地黄500克
- 当归500克
- 川芎500克
- 白芷500克
- 川牛膝500克
- 红花500克
- 黄柏500克
- 桃仁500克
- 精盐适量
- 水适量
2. 将材料清洗干净,晾干水分。
3. 将每种药材分别研磨成细末。
4. 将所有药材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精盐。
5. 将混合好的药材用水调成糊状,搅拌均匀。
6. 将药糊均匀地涂敷在一块净布上,厚度约为0.5厘米。
7. 将涂满药糊的布卷起,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
8. 将药囊晾干,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发霉。
9. 等药囊完全干燥后,可以切割成合适大小的膏药片使用。
注意事项:
- 制作黑膏药时,每种药材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
- 使用黑膏药前,要将皮肤清洁干净,以免影响药效。
- 若出现过敏或皮肤不适等情况,应停止使用黑膏药并咨询医生。
- 黑膏药的保存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黑膏药制作方法简介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主要由中草药材制成。
它具有温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扭伤等外伤疾病。
本文将介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材料准备制作黑膏药所需的材料如下:•黑陈皮:30克•丁香:10克•生晒姜:10克•绵油:适量•活络油:适量•蜂蜡:适量•羊脂:适量•甘油:适量以上材料都可以在中药店或者药材市场购买到。
制作步骤步骤一:材料处理1.将黑陈皮、丁香和生晒姜洗净备用;2.将黑陈皮切成小片,丁香和生晒姜切成细末状。
步骤二:基础膏药的制作1.取适量绵油倒入锅中,用小火加热;2.待绵油热化后,加入蜂蜡和羊脂,搅拌均匀熔化;3.加入甘油继续搅拌,使各种成分充分混合;4.关火待基础膏药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停止搅拌。
步骤三:添加草药成分1.将步骤一中处理好的黑陈皮、丁香和生晒姜加入基础膏药中,搅拌均匀;2.继续保持适当的温度,持续搅拌10分钟,让草药成分与基础膏药充分融合。
步骤四:保存和使用1.将混合好的黑膏药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2.使用时,取适量黑膏药均匀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渗透。
注意事项1.需要注意草药的质量,选择新鲜、干净的草药进行制作;2.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好加热温度,避免过热造成成分损失;3.制作时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杂质污染;4.使用黑膏药时,遵循医嘱,按照适当方法使用,并注意个人卫生。
结语黑膏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在外伤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文介绍的制作方法,你可以在家中制作黑膏药,方便随时使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草药的质量和个人卫生,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希望这篇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贴敷剂,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疾病的辅助
治疗。
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简单的黑膏药制
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以下材料,川芎、当归、白芷、没药、红花、炉
甘石、大黄粉、丁香油、蜂蜜。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1. 将川芎、当归、白芷、没药、红花按照比例混合均匀,这些
中药材料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是制作黑膏药的主要药材。
2. 将混合均匀的中药材料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末。
3. 将炉甘石研磨成细末,炉甘石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是黑膏
药的重要成分之一。
4. 将研磨好的中药材料和炉甘石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大黄粉,
大黄具有泻火通便的作用,能够加强黑膏药的通淋逐瘀功效。
5. 在混合好的药粉中加入适量的丁香油和蜂蜜,搅拌均匀至成糊状。
6. 将搅拌好的黑膏药糊敷于纱布或薄荷叶上,用纱布包裹好,即制成黑膏药贴敷剂。
制作好的黑膏药贴敷剂可以贴敷于患处,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可以缓解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疾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感。
在使用黑膏药时,应注意避免伤口处敷药,避免过敏和不良反应。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黑膏药。
总之,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只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制作出具有良好疗效的黑膏药贴敷剂。
希望以上介绍的黑膏药制作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民间黑膏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外敷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功效。
它的熬制方法和配方多种多样,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熬制方法和配方。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材料,如川芎、当归、红花、木香、没药、甘松、乳香等。
这些中草药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适合用于制作黑膏药。
接下来,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中草药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芝麻油等,用小火熬制。
在熬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并且控制好火候,避免烧焦。
熬制的时间一般需要持续数小时,直到药物熬制成浓稠的黑膏状。
熬制好的黑膏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方,例如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蜂蜡、硼砂等成分,以增强其止痛、消肿的功效。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症状加入其他中草药材料,如蛇床子、没食子、乳香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黑膏药时,首先需要清洁患处皮肤,然后将黑膏药均匀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
在外敷黑膏药后,可以用纱布或薄纸覆盖,以避免衣物脏污,并且可以增强药效。
一般情况下,每天外敷1-2次,连续使用数天或数周,直至症状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黑膏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祛风止痛的功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过敏体质者应慎重使用。
在使用黑膏药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的来说,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涉及到丰富的中草药知识和熬制技巧,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在使用黑膏药时,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扭伤和跌打擦伤等症状。
下面是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材料:
1. 黄柏粉末- 15g
2. 防风粉末- 15g
3. 川芎粉末- 15g
4. 艾叶粉末- 15g
5. 大蒜粉末- 15g
6. 木薯淀粉- 30g
7. 小麦粉-适量
8. 生姜汁- 适量
9. 纱布-适量
10. 乙醇-适量
步骤:
1. 将黄柏粉末、防风粉末、川芎粉末、艾叶粉末和大蒜粉末混合在一起,制成草药混合物。
2. 将草药混合物放入一个不锈钢锅中,加入一些乙醇,搅拌均匀,使草药湿润。
3. 将木薯淀粉和小麦粉混合在一起,慢慢地加入生姜汁,搅拌均匀,直至形成黏稠的糊状物。
4. 将糊状物涂抹在纱布上,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纱布上。
5. 将草药混合物倒在纱布上,将纱布叠起来,使草药混合物被完全包裹在内。
6. 将包裹好的纱布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直至纱布上的草药混合物完全干燥。
7. 将干燥的纱布切成均匀的小片,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黑膏药贴在患处,用纱布或弹性绷带固定在皮肤上,保持几个小时。
注意避免贴在伤口或有皮肤损伤的地方。
这只是一种基本的黑膏药制作方法,实际制作中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对于制作草药制剂,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草药师的建议,并确保使用安全卫生的工具和环境。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温通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制作黑膏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配方:
1. 红花15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没药15克: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3. 干石韦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4. 姜黄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5. 板蓝根15克: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6. 前胡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7. 冰片3克:具有麻醉止痛、消肿止痛的作用;
8. 辅料:净蜂蜡300克、食用植物油或猪油300克。
制作方法:
1. 将红花、没药、干石韦、姜黄、板蓝根、前胡等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末;
2. 在研磨过程中逐渐加入少量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使其成为糊状;
3. 将调制好的药糊放入锅中,加入剩余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以及净蜂蜡;
4. 用文火慢慢加热,将药糊搅拌均匀熔化,并保持温度不超过80,避免药材的有效成分被破坏;
5. 熔化后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凉透后密封保存。
使用方法:
1. 清洗患部,将黑膏药敷贴在患处,用纱布固定;
2. 每次敷贴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一般建议每天敷贴2次;
3. 使用黑膏药时应留意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出现过敏、发红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制作黑膏药需要具备一定的药材知识和制剂技术,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和使用,避免潜在的风险。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药物,常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只需准备好一些常见的中药材料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在家中轻松制作出黑膏药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大黄、没药、丁香、樟脑、蜂蜡、橄榄油。
其中,大黄和没药是主要的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丁香和樟脑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蜂蜡和橄榄油则是制作膏药的辅料。
接下来,我们按照以下步骤来制作黑膏药:
1. 首先,将大黄和没药放入研钵中,用捣棒将其研磨成细末。
2. 然后,将丁香和樟脑放入研钵中,同样用捣棒研磨成细末。
3. 接着,将研磨好的大黄和没药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橄榄油,搅拌至成糊状。
4. 将糊状的药材放入炼药壶中,用文火煎煮,直至成为深褐色
的膏状物。
5. 最后,加入蜂蜡,搅拌均匀至蜂蜡完全融化,然后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凝固即可。
制作好的黑膏药可以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在使用时,取适量黑膏药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即可。
每天使用1-2次,连续使用数天即可见到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黑膏药仅适用于外用,切勿内服。
在使用黑膏
药时,如出现过敏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通过以上简单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在家中制作出黑膏药来。
黑
膏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关节疼痛、肌肉酸痛
等症状的缓解。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黑膏膏药配方
黑膏【来源一】《古今医统大全·卷十四·诸方目》
【配方】生地黄130克,豆豉80克,猪膏500克。
【制法】将生地黄、豆豉切碎,入猪膏中共煎,待药液减少三分之一,用纱布绞去药渣,冷凝即成。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行血散血。
【适应证】治温毒发斑呕逆。
【用法】入雄黄豆大,麝香少许,搅和匀,分3服。
毒从皮中出则愈。
【禁忌】寒证不宜。
忌芜荑。
【说明】此方亦载于:《外台秘要方·卷四·温病及黄疽二十门·温病发斑方》。
【来源二】《医宗必读·卷五·伤寒》
【配方】生地黄26克,淡豆豉16克,猪油50克,雄黄5克,麝香2克。
【制法】将猪油放入铜锅中,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然后放入生地、淡豆豉,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时应及时搅拌,待到锅中药物变为焦黄色时滤去药渣,然后继续用小火煎煮,放入雄黄、麝香,搅拌和匀收膏。
【功效与作用】透疹发斑。
【适应证】瘟毒发斑,呕逆。
【用法】上述药膏为1天用量,分3次温水送服。
【禁忌】禁服芜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