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膏剂(黑膏药)
- 格式:ppt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16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属硬膏剂,为传统膏剂中的一种。
下面我们就讲一讲黑膏药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一、基本原料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次为花生油、菜籽油、菜油色拉油,棉籽油最差。
为什么说棉籽油最差呢?因为在操作中,我们发现棉籽油泡沫大,加热到一定的时间亦不消失,炼油时间较长,同时在下丹过程中容易溢锅,油与反应时产生的白烟断断续续,反应不完全,不容易成膏,制成的膏药色泽灰暗,质量差,物理实验亦表明,棉籽油制备的膏药对皮肤的充血情况最差。
基于以上,故一般不用棉籽油作为基质原料。
麻油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且不含水分。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二、制作方法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
膏药配方制作大全(87种)注意:以上配方均是厂家加工经验和民间土方,仅供专业人士、医学研究者参考,个人及小工厂不作为主要依据参考。
浅谈膏药制作工艺中医外治法其中膏剂贴敷治疗学,是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贴敷疗法由来已久,疗效显著。
然病多从外入,医有外治,法以应之,故先取其外。
外贴膏药具有携带方便,便于使用,疗效肯定,患者多乐于接受的多种优势。
早期市场出现的软膏剂是以橡胶及配合剂组成的,(如氧化锌,凡士林,油剂,羊毛脂等)组成基质,在加上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炼膏制成的,现以巴布剂为住的制作模式是对中医传统贴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广传成。
膏药其实是两个部分,一是膏,二是药。
膏就是基质,药就复杂了,个人有个人的用药经典,用药方法和配伍。
膏和药结合达到最合理,最优化才是最佳的结合。
膏药的制作方法繁多,各式各样,也不断推新,不断反复实验,并结合现代工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剂型,各有各的可取之处,而不足之处也不同程度的出现。
现今膏药可分为硬膏剂和软膏剂:1:传统黑膏药:以麻油铅丹炸制收膏,用丹区别有可分(黑膏药,白膏药,之分)制作可分为炸料——炼油——下丹——收膏——去毒——滩涂。
优势:传统黑膏药在临床运用广泛,疗效肯定,认可度高。
缺点:工艺烦琐,技术复杂,环境污染,制作不规范,成像不投影,重金属含量高,季节性制作,不宜操控。
2:传统油蜡膏:以麻油煎熬取药油后下白,黄,石蜡等收膏。
制作可分为炸料——炼油——下蜡——收膏——滩涂。
优势:不含重金属,操控方便,宜学宜用,塑形性好。
缺点:高温炼药,污染环境,持粘性差,固定不稳定宜脱落。
3:现代橡胶膏:以氧化锌,羊毛脂,乙醇提留成膏。
制作可分为药物乙醇提留——基质收膏——滩涂——裁切。
优势:工艺现代,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缺点:载药量小,不可反复使用,致敏率高,制作设备复杂。
4:软膏剂:以药粉加入凡士林,蜂蜜,香油等油性物调制而成。
制作可分为研粉——下油性物质——收膏——使用。
实验室制备橡皮膏剂(贴膏)工艺初探[摘要]橡皮膏剂(硬膏剂)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剂型,疗效确切,药厂生产工艺成熟,药剂学理论教学也是重要内容,而参考众多医学院校药剂学实验教材和公开出版的药剂学实验教材却不见实验室制备硬膏剂实验项目,学生只能学到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高职院校强调专科学生实践能力。
因此,笔者探讨性的在实验室制备橡皮膏剂(硬膏剂),工艺可行。
药厂生产橡皮膏剂工艺成熟,专用生产设备,价格昂贵。
实验室制备受条件和成本限制不能使用大型设备,为使学生达到实践目的,学到知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条件,进行了硬膏剂制备的初探。
实验室学生制备硬膏剂完全可行,该实验项目课时少(8学时),实验设备简单(电动搅拌机),药品试剂用品容易购得,成本低。
[关键词]橡皮膏剂(硬膏剂);工艺;质量控制一、实验用品:生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羊毛脂、植物油、液体石蜡、97号汽油、玻璃纸、无纺布、平纹白布、长40cm直径2寸铁管一根、1000ml 带盖罐头瓶两个、电动搅拌机一台。
二、实验方法:有机溶剂涂展法。
三、硬膏剂制备工艺:1、药材的提取:杀螨浸膏的提取:将等量的中药苦参、苦楝皮、使君子、鹤虱粉成粗颗粒,用70%乙醇将原料浸泡2h,水浴回流3h,回收乙醇,用同样方法再回流一次2.5h,回收乙醇,合并提取物得浓缩的黑褐色稠状浸膏。
另加膏量1~1.5%甲硝唑粉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2、生橡胶的溶解:取已知重量的1000ml带盖玻璃罐头瓶一个,取黄豆粒大小生橡胶64g,加97号汽油800ml,密封24h后电动机搅拌3h溶解,汽油量不能少于800ml,否则溶解和药物混合困难不易进行。
电动机搅拌时为防止汽油挥发,可以在罐头瓶盖上打一个小孔,使电动机搅拌棒穿过小孔,密封搅拌,以生橡胶全部溶解混合均匀为止,密封备用。
3、松香和氧化锌的炒制:取等量松香和氧化锌进行热炒,方法:先热熔松香,然后加入150目细粉氧化锌热炒,混合均匀,待凉透,再粉碎,过150目筛网备用,或先热炒以后再粉碎。
中成药软硬膏剂定义一、定义中成药软硬膏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通常由中药提取物、天然药物或其他辅助材料制成。
它是以涂敷于皮肤表面,从而产生局部治疗作用或保健作用的外用制剂。
软膏剂通常为半固体的粘稠剂型,而硬膏剂则为较硬的赋形剂型。
二、分类中成药软硬膏剂根据其用途和成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按用途可分为治疗型和保健型,按成分可分为中药提取物类、天然药物类和化学药物类等。
此外,根据其涂敷部位的不同,软硬膏剂还可以分为贴膏、抹膏、敷膏等。
三、制备工艺中成药软硬膏剂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药料准备:将所需中药材进行清洗、干燥、切割、粉碎等预处理,以备后续使用。
2.提取与精制:利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对中药材进行提取和精制,得到所需的中药提取物。
3.辅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赋形剂和其他辅助材料,如基质、增稠剂、保湿剂等。
4.制备过程:将中药提取物和其他辅助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经过加热、搅拌、研磨等工艺过程,制成软硬膏剂。
5.质量控制:对制备好的软硬膏剂进行质量检查,如外观、粘度、稳定性等指标的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
6.包装与贮存:将制备好的软硬膏剂进行包装,并选择合适的贮存条件进行保存,以保持其质量和稳定性。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赋形剂和其他辅助材料,以确保软硬膏剂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符合要求;其次,要掌握好加热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工艺参数,以确保软硬膏剂的质地和药效稳定;最后,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一致。
总之,中成药软硬膏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它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药料准备、提取与精制、辅料准备、制备过程、质量控制和包装贮存等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赋形剂和其他辅助材料、掌握好加热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工艺参数以及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硬膏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硬膏剂是一种成型固体剂,其以固态状态存在,由蜂蜡、白蜡、鱼肝油等多种成分组成。
该剂型广泛应用于局部治疗,例如用于皮肤损伤、瘙痒、炎症等病症的治疗。
1.在使用前,先将药品包装打开,并用纱布、无菌棉球等清洁物品将患处表面清洁干净,以确保无尘、无油、无水。
对于伤口较为严重或深层的患处,应先进行消毒处理。
2.取适量的硬膏剂,一般均匀薄擦于患处表面,可使用无菌手套、棉签或刮刀等工具辅助施用。
对于较大范围的患处,可以直接用手掌将硬膏剂均匀擦抹于皮肤表面。
3.处理完药物后,将废弃的棉球、刮刀等物品及时清洁或丢弃,防止二次污染。
如果使用的是个别使用包装,确保包装完好,不要捏压变形。
4.对于外用伤口,建议涂抹后适度用纱布或无菌敷料进行包扎,以防止外界细菌感染或防止硬膏剂脱落。
1.硬膏剂仅供外用,切勿内服。
硬膏剂中的成分可能对消化道产生刺激,或者因为无法被消化和吸收而导致不良反应。
2.使用时要注意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如果患处有破溃、痂皮等情况,或者患者对药品中的一些成分过敏,应禁止使用硬膏剂。
3.避免与眼睛、口腔等黏膜接触,以免刺激。
4.使用硬膏剂时应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以免发生相互作用。
5.在使用硬膏剂过程中,如出现瘙痒、红肿、水泡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药品,并就医寻求帮助。
6.硬膏剂应放置在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避免暴晒、高温或湿润的环境,以免影响药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7.使用硬膏剂时,特别是在涂抹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干净,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膏剂,以免污染药品。
8.硬膏剂应保存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食或误用。
中药贴剂的分类标准
通常根据贴剂的不同基质分类
一、香油膏,古色古香
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黑膏药。
二、松香膏:这是一类无铅贴剂,系用松香和油脂类为基质,与中药粉合成的硬膏剂。
制作有类似铅贴剂的方法,也有捣碾而成的。
三、热熔胶贴:以橡胶为基质,制作而成的一类含药或不含药的外用制剂。
四、巴布膏剂:这是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添加充填剂、增粘剂、保湿剂、交联剂及交联调节剂制成基质,加入中药提取物后,经摊涂、切割、包装而成的现代外用膏剂。
五、透皮贴剂:以高分子聚合物及高分子控释材料制成,贴可透过皮肤起局部及全身辅助作用的一类新型制剂。
专利名称:独角莲膏药及做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洪珍
申请号:CN201810017224.1申请日:20180109
公开号:CN110025648A
公开日:
201907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涉及独角莲膏药及做法,剂型为硬膏剂(黑膏药);处方为香油10公斤,樟丹5公斤,独角莲5公斤(鲜品加倍);制法为1、先将香油加热至180摄氏度,再将独角莲下入炸枯为底过滤去渣;将过滤的香油置锅中熬炼至320摄氏度离火下丹,搅拌收膏即得。
申请人:王百强,王洪珍
地址:111035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79-18-1-2-1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黑膏药系指中药材、芝麻香油与红丹炼制成膏体,摊涂于裱背(布、牛皮纸、狗皮等)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
传统的黑膏药、载药量大,能够长时间给药,长时间起效。
相比橡胶膏刺激性小,过敏性低。
黑膏药只有以优质芝麻香油熬制才能保存时间长而不易龟裂,黑膏药是中医药传统的外用剂型之一,有着1600年的历史,在治疗风湿骨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于筋骨病症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我国古代医学家这样说到:“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
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膏药治疗原理膏药是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在辨证用药的原则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
_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
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
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
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
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传统黑膏药都是使用高温提取的制备方法,严重破坏有效成分。
老张家膏药做了数百次试验,最后以先低温提取怕高温的有效成分,再高温提取只能在高温下才提得出的有效成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黑膏药鉴别方法现在药店里面卖的膏药95%的都是橡皮膏或者是医用胶掺药粉而成的所谓黑膏药。
我们的老张家牌骨筋痛贴是天祥骨质增生专科医院一直在使用的拳头产品,是地方名药,传统黑膏药制备工艺复杂,以优质小磨芝麻香油、几十种名贵中药材为原料,精心熬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宝库里的瑰宝,但因为制作不易,所以药店很少有真正的传统黑膏药。
黑膏药学习-膏药制作秘方-黑膏药制作工艺的过程转贴=============================发布时间:2009-10-17 18:01黑膏药学习-膏药制作秘方-黑膏药制作工艺的过程一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摘要] 本文深入谈了一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尤其是针对传统黑膏药手工制作工艺,解决现有制作出来的黑膏药老嫩不宜的问题。
它是将所需中药组合物在3倍量的香油中浸泡7天7夜,然后用中火在220-230℃之间进行油炸,当药材表面深褐内部深黄时,过滤药油。
再将药油在300-320℃熬制至滴水成珠,当药油剩余量为香油量80%时离火下炒丹,下丹量为药油量的0.47倍,下丹后,继续熬油,直到粘稠油液滴到水中小油珠捏不粘手,无油脂粘在手上为老嫩适宜。
由于香油和黄丹的加入量以及熬制温度严格控制,使熬制出来的黑膏药老嫩适宜,使用既容易粘贴又不易流淌,使用不便,熬制传统黑膏药关键是看经验,膏药的好坏一看泡制时间、所需药物的质量、如必须是纯芝麻香油有的用植物由代替;二看膏质(通过第一遍的初步熬制提炼、炼丹)的好坏;三看油温的操控;四看下丹的时机和速度把握;五看去火毒的时间和效果中医外治法其中膏剂贴敷治疗学,是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贴敷疗法由来已久,疗效显著。
然病多从外入,医有外治,法以应之,故先取其外。
外贴膏药具有携带方便,便于使用,疗效肯定,患者多乐于接受的多种优势。
早期市场出现的软膏剂是以橡胶及配合剂组成的,(如氧化锌,凡士林,油剂,羊毛脂等)组成基质,在加上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炼膏制成的,现以巴布剂为住的制作模式是对中医传统贴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广传成。
膏药其实是两个部分,一是膏,二是药。
膏就是基质,药就复杂了,各人有各人的用药经典,用药方法和配伍。
膏和药结合达到最合理,最优化才是最佳的结合。
膏药的制作方法繁多,各式各样,也不断推新,不断反复实验,并结合现代工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剂型,各有各的可取之处,而不足之处也不同程度的出现。
中药硬膏剂的临床应用一、引言中药硬膏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药效直接、使用方便、可长时间贴敷等优点,在皮肤科、外科、骨伤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硬膏剂的临床应用及发展现状。
二、中药硬膏剂的制备工艺中药硬膏剂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药材提取、膏药制备、膏药成型等步骤。
其中,药材提取是关键环节,需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药效要求进行选择和提取。
制备过程中还需添加适量的基质,如天然橡胶、聚合物等,以增加膏药的柔韧性和耐用性。
三、中药硬膏剂的临床应用1、皮肤科:中药硬膏剂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如治疗湿疹、皮炎、银屑病等。
其中,许多处方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和炎症反应。
2、外科:中药硬膏剂在外科主要用于止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
例如,对于骨折患者,中药硬膏剂能够减轻疼痛,加速患处愈合,提高康复效果。
3、骨伤科:骨伤科疾病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中药硬膏剂也具有显著疗效。
一些处方药物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4、其他领域:中药硬膏剂还广泛应用于妇科、男科等领域,如治疗盆腔炎、乳腺炎、前列腺炎等。
这些处方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四、中药硬膏剂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的深入,中药硬膏剂的生产工艺和配方不断得到优化。
新型基质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纳米材料等的引入,使得中药硬膏剂的疗效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中药认知度的提高,中药硬膏剂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药硬膏剂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针对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药硬膏剂可以通过皮肤给药的方式,实现持续稳定的药物治疗。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药硬膏剂也将走向世界舞台,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五、结论中药硬膏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膏药究竟一次能贴几张□文/金锐北京世纪坛医院使用中药外用膏药和贴膏时,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这种膏药究竟一次贴几张?又或者问,说明书上写了一次一张,但是我的两个膝盖都不舒服,可不可以贴两张?实际上,由于中药外用膏药或多或少都会含有一些毒烈性成分,加上制作工艺和使用疗程的特殊性,使得此类外用中成药容易出现因不合理使用产生的副作用。
所以,中药膏药一次贴几张的问题,实际上还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管控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膏剂类型和目前经验,我们建议使用中药膏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黑膏药黑膏药是传统中医外科经常使用的一种硬膏药,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有千山活血膏、三黄膏、养血调经膏等。
由于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一定量的铅丹(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所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铅摄入和铅蓄积的问题。
由于铅摄入量和膏药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用时长和疗程均密切相关,所以在使用时要格外谨慎。
根据学者的研究,一般的黑膏药每次用药面积在30平方厘米以内,疗程不超过6个月的临床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所以,在使用中药膏药之前,一定要先确定自己使用的是不是含铅的黑膏药,如果是含铅的就必须要注意贴膏面积与疗程时长,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用药。
另外要提醒下,硬膏药因为膏层较厚,使用前需要预热。
现代贴膏剂现在更常用的是比较柔软的新型橡胶贴膏剂。
对于此类贴膏剂,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是铅摄入,而是药材毒性和材料过敏。
从目前发表的文献看,很多贴膏剂都存在引发不良反应的案例报道,且大多数副作用与过量贴敷、超长时间贴敷有关,也有一部分案例与过敏体质有关。
所以,准确理解这些现代贴膏剂的使用方法很重要。
例如,从说明书角度看,以下贴膏剂的使用方法是:通络祛痛膏:7cm×10cm,每次1~2贴,一日1次,每次贴敷不宜超过12小时,一个疗程为15~21天。
麝香壮骨膏:8cm×15cm,外用,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关节止痛膏:11cm×15cm,每次1~2片,持续12小时,一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