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我1957年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 留校任教直到1985年,在著名数学家李国平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0年,并担任他的助手。
又是近40年过去,今天缅怀李老师,对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为国家科教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他勇于探索,成功创办武钢试验班的开拓精神;对他爱惜人才及对我恩同父兄的高贵品德记忆犹新,深感可尊、可亲、可敬,是我学习的榜样。
数学尖子震动东洋西欧李国平(1910—1996),幼名海清,字慕陶,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沙田镇大山区中一个客家小山村黄花村。
5岁开始入私塾读书,在当地宿儒李福田先生的精心指导下,熟读四书五经等古文书籍。
11岁时,伯父李介丞带他到广州接受现代教育,在南海第一小学学习。
初中毕业时,他已是班上在恩师李国平院士身边三十年◇ 陈银通李国平在书房的数学尖子,奠定了毕生的学业基础。
1929年至1933 年,在中山大学数理天文系学习,兼修中文、历史课程,曾有“西风吹松柏,群山相屹立”的妙句传诵。
在中山大学学报上发表2篇数学论文,初展才华。
大学毕业后,广西大学破格聘他为讲师。
1934年至1936 年,东渡日本到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读研究生,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日本数学界赞之为“东方数学奇才”,接纳为日本数学会会员,为国争了光。
1936年回国后,李国平在回家探亲时,应邀到伯父创办的丰顺骝隍中学作了精彩演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1937 年,他以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研究员的身份派赴法国巴黎,在著名的庞加莱数学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写了7篇极其重要的论文,由法国著名数学家华里隆逐一审评后,推荐到最高学术刊物——法国巴黎科学院院报发表,震惊了欧洲数学界。
他接受一位朋友的建议,将与早逝夫人朱耳端女士生下的一个儿子取名为李震欧,以庆贺他再次为国争光。
1939年回国,受聘为四川大学教授,翌年转聘为武汉大学教授直到1996年。
其间,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羲和、仓颉、扁鹊、墨翟【墨子】、鲁班【公输班】、甘德、石申、郑国、张叔敖、楚子思、李冰、蒙恬、史禄、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任文孙、任文公、京房、汜胜之、郗萌、司马迁、刘安、赵过、丁缓、毕岚、浦元【蒲元】、刘向、扬雄、刘歆、孙子、张衡、刘洪、王景、蔡伦、桑钦、魏伯阳、贾逵、傅安、周群、周舒、周巨、狐刚子、贾逵、华佗、张仲景、诸葛亮【诸葛孔明】、赵爽、王叔和、皇甫谧、刘徽、荀勖、葛洪、法显、何承天、杨伟、祖冲之、祖桓【祖暅】、陈承伯、康绚、陈卓、晏谟、虞喜、姜岌、李业兴、陶弘景、张子信、马钧、孔挺、裴秀、郦道元、綦毋怀文、谢平、贾思勰、张邱建【张丘建】、刘焯、宇文恺、李春、马和、僧一行【张遂】、瞿昙悉达家族【瞿昙逸、瞿昙罗、瞿昙、瞿昙升、瞿昙昱﹑瞿昙晃﹑瞿昙晏、瞿昙昴】、姜师度、南宫说、曹士、徐昂、边冈、贾耽、梁令瓒、孙思邈、李淳风、元丹贡布、贾宪、马依泽、韩显符、燕肃、刘羲叟、周琮、张载、乐史、范仲淹、沈括、钱四娘、冯智日、王安石、姚舜辅、秦九韶、李宏、苏颂、韩公廉、杨忠辅、赵知微、耶律楚材、札马鲁丁、王恂、李定、洪迈、莘七娘、李治、毕昇、朱世杰、杨辉、郭守敬、赡思、任仁发、欧阳玄、于钦、赵友钦、杜诗、李诫、王祯、李时珍、马沙亦黑、马哈麻、贝琳、朱载堉、程大位、徐霞客、黄道婆、朱由校、徐光启、李子藻、孙元化、毕懋康、汤若望、宋应星、罗洪先、王士性、潘季驯、黄光升、徐正明、万户、顾炎武、薛熙、李锐、沈善蒸、王达权、王锡阐、梅文鼎家族【梅文鼐、梅文鼏、梅文鼎、梅瑴(珏)成、梅玗成、梅鈖、梅钫、梅釴、梅鉁、梅鏐、梅彧、梅冲、梅以燕、梅成、梅玕成】、刘智、阮元、汪日桢、朱拭、年希尧、明安图、焦循、王韬、薛凤、陈旸、董祖修、汪莱、左宗棠、林则徐、戴梓、何秋涛、王清任、严如煜、南怀仁、徐继畲、冯道立、杨守敬、熊会贞、李善兰、熊庆来、许宝騄、吴学谋、王梓坤、苏步青、陆家羲、华罗庚、关肇直、陈景润、陈建功、陈省身、王元、周炜良、吴文俊、王浩、柯召、杨乐、张广厚、陆启铿、夏道行、姜伯驹、侯振挺、周海中、王戌堂、袁亚湘、景乃桓、陈永川、朱思本、夹弩、瘦弩、唐弩、大弩、擘张弩、蹶张弩、、万钧神弩、踏张弩【神臂弓】、床弩【床子弩】、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大黄弩【黄肩弩、大黄力弩】、诸葛连弩【元戎弩(连弩[元戎])】、神臂弩、连弩车、三弓床弩【八牛弩】、弩炮【“绞车弩”或“车弩”】、花装弩、穿镫弩、豆寸子弩、秦弩、腰引弩【腰开弩】、偏架弩、甘英、张骞、班超家族【班彪、班固、班超、班雄、班勇】、玄奘、法显、鉴真、郑和司南、罗盘、指南针、。
极值原理与恒成立问题
王连笑
【期刊名称】《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设函数f(x)在区间D上有定义,若不等式f(x)>A对区间D的所有x值都成立,则只要f(x)在D上的最小值大于A,即只要min{f(x)}>A就可以了。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王连笑
【作者单位】天津市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2
【相关文献】
1.泛系之道:泛系化扬弃扩变的极值原理——Hilbert第6/23问题和Walsh猜想的变解 [J], 吴学谋
2.基于极值原理的动态问题初值控制 [J], 颜南军;窦明雅;王远弟
3.解决导数中恒成立问题的三大“法宝”——例谈2013年高考数学中导数恒成立问题 [J], 王晓丰
4.一类部分信息的随机控制问题的极值原理(英文) [J], 冉启康
5.一个问题多个角度--探究一道恒成立问题的多种解法 [J], 管良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哲学方面论文题目一、最新哲学方面论文选题参考1、思维反作用于存在应当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2、《生活与哲学》教材需完善的几个方面3、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哲学基本問題的第二个方面4、“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吗?——评郭月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一文5、世界本原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6、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两个基本方面7、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三方面8、论傅山哲学思想在自然观方面的贡献9、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0、再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答董新民同志11、亦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12、由会计的概念想开去——关于会计哲学、美学方面的思考13、论我国哲学研究的五个重要方面14、延安新哲学会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情况及贡献15、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问题的几个问题16、学习哲学常识必须掌握的四个方面17、人体健康问题的哲学——方法论方面18、哲学的困惑源于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割裂19、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与社会方面20、存在主义与解释学在人的基本哲学分析方面的片面性二、哲学方面论文题目大全1、哲学是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运动2、改造世界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方面3、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两方面鸣不平4、齐文化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历史贡献5、追求实践,追求行动,追求变革:哲学双刃作用的重要方面6、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方面再探讨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一点理解8、后萨特时代的萨特肖像--从哲学、文学、政治方面解读知识分子萨特9、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还有第三个方面10、哲学与现实——基于教学方面的思考11、术语学与科学理论——兼谈维也纳术语学派与维也纳哲学学派在科学理论方面的关系12、论哲学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13、西方和日本学者对新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影响的探讨评述——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新技术革命的动态(二)14、关于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哲学思考15、浅谈哲学社会科学在维护高校稳定和谐方面的意义16、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吗?——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一点思考17、荣开明在哲学、理论和期刊编辑学方面的理论建树18、论建设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几个方面19、浅论《科技哲学》学科发展的几个方面20、人生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三、热门哲学方面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哲学与政治(哲学史方面)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对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论述的再认识3、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有关方面问题的关系5、近年来法国哲学关注的几个方面6、试探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基本方面7、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8、哲学基本问题还有第三方面9、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发挥作用和发展的社会方面10、范畴精确化,体系严密化是实现哲学新的大发展的重要方面11、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鸣不平12、哲学的基本问题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指的是什么?——重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对《费尔巴哈论》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经典论述的若干分析15、三栖学者旷古求索——吴学谋在数学、科学与哲学三方面的泛系思想方法与研究16、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加强对新技术革命的研究17、“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体会18、应当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与苍夫、金睿两同志商榷19、1965年国内物理学和化学方面哲学问题的论文综合评述20、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答司马志纯等同志四、关于哲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1、试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贡献2、从哲学方面说“读书明理”3、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4、关于从哲学方面阐明经济改革问题的初步思索5、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在哲学方面的契合性6、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哲学方面的成就7、从道家哲学方面试析黑塞作品中的中国元素8、认真研究三中全会以来思想在哲学方面的发展9、评《纪律和社会(社会哲学方面)》一书10、人的因素:社会哲学方面的问题11、宇宙论的哲学方面12、哲学方面的创造与研究13、翻译的哲学方面14、翻译的不确定性——《翻译的哲学方面》评介15、《翻译的哲学方面》一书出版16、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三个方面17、从哲学的逻辑化走向哲学的诗化──现代西方哲学范式转换的一个方面18、论新世纪党参政议政工作的四个方面及其哲学思考19、关于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哲学思考20、价值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五、比较好写的哲学方面论文题目1、研究哲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相互关系的三个主要方面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重要方面3、复杂性理论的哲学思考(上)(专题讨论)——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十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4、政府决策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定性与定量——以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数学建模与哲学思考为例5、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方面的作用——学习《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一点体会6、企业文化是确保现代企业科学发展的经营哲学理念——关于酒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7、關於相對論底哲學方面的問题8、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哲学源流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继承方面9、關於相對論底哲學方面的問题10、蘇聯數學工作者們在數理哲學方面的研究11、蘇聯數學工作者們在數理哲學方面的研究12、巧用学生的问题解决哲学的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教后记13、内唇捉要政治哲学研究存在着四个层次,而当前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在良序社会的设计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使得政治哲学研究陷入玄谈...14、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15、希望多方面地出版哲学著作16、从哲学政治军事多方面认识王阳明全人17、理性的张扬与存在的遗忘──对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方面的透视18、《文心雕龙》之道确诂——兼就有关方面与海德格尔哲学比较19、莫理斯:《文化的哲学方面》20、析哲学“最重要方面是能动性”。
作者: 张秦龄;李永礼;周小路
出版物刊名: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6-88页
主题词: 形而泛学;泛系理论;非哲学;泛系方法论;系统科学;泛系相对论;报告文学;数学方法;
一般系统研究;理法
摘要: 一、作者背景吴学谋,泛系理论、数学逼近转化论、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等理论创建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发表论著300多篇种,涉及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等多种专题,另发表过诗作数百和散文、报告文学、美术与摄影作品.主要论著有:《逼近转化论与数学中的泛系概念》《泛系方法论》《从泛系观看世界》《泛系理论与数学方法》《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泛系:万悖痴梦/一种形而泛学(哲学与非哲学)的创生》等.他所创的泛系理论已入缘系统科学新论十派、世界数理思想百家,著名的国际系统科学学报、国际控制论学报与世界数学家思想方法百彦特传均作了长篇报道.对。
吴学谋
吴学谋(1935.1.2一 )是中国数学家,生于广西柳州.从l940年起,他相继在桂林、百色、柳州,武汉求学.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现任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学时代,他就超前自学.后来就广-泛地进行学术研究,涉及理工医文社哲多种专题.主要是在哲学、数学、系统科学三领域苦筹自成体系的一家之言.他先后发表了200篇论文,出版了6本专著、编辑过20多本论文集,创办了跨学科的《科十学探索学报》,入委过l5个出版物.入理过l5个学会、入学过20个组织(单位、国际会议)的在职或兼职研究员与教授等高职(特邀科技委、总部学委、主编、副主编、副理事长、顾问、国际会议副主席与学委),入册过30多种名人录(辞典、百科全书、年鉴等),另外得到国际上30多种荣誉候选提名.美国数学评论等国际刊物对其论著有过40多次评介.许多百科全书、手册、辞典、年鉴、教材与专著都引入了泛系哲学的条目或章节,国际上著名的对话式信息服务系统DIS 入库了他开创的泛系哲学与应用文献131篇(截自1990年止),一些国际会议也把泛系理论作为特定征文专题之一,国际名人录还专门为他精印了"泛系缔造者"的金宁封面.吴学谋参加过多种工农劳动和学术与社会活动,成为跨越哲学、数学、系统科学与自我科学的多栖创业人,他在理工医文社哲六合一的哲学专著《从泛系观看世界》的书后自白中说:
"我是个枸喜己悲,狂放不羁,误失彷徨、大忧超脱等兼而有之的人.惨忙挣扎,灾险迭生,也幸缘不断,欢乐奋争;引人争议,也令人欣羡."
少年时的吴学谋爱钓鱼、养蚕、爬山;骑无鞍的劣马,读书时留过级,学过"武侠",打过穷架,冒险游泳多次出事侥幸生还,后来也多次跳级,中学与大学时都代老师为同班同学上课或作辅导.他早年就幻想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一代哲人,幻想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自我与超我的协同显生.他研究的范围较广,先后喜欢过文学、医学、工程技术、化学、理论物理、数学、控制论、哲学等.
吴学谋的物质生活一向清贫艰苦,也多次遇险生还.许多研究工作是在坎坷的经历中完成的.例如他的逼近转化论虽研究起自他大学时代(1955年),但主要是在大学毕业后的劳动中完成的,他往往挑着担子在构思他的数学定理;在无灯的月下用意念盲写下有关的论述;在田头小休时,他就把结果画在手掌上;他还在梦中追捕灵感性的思想.
吴学谋长年每天平均干一般人两三天的工作,常常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例如他与人联名的《磁流体力学的等价理论》就是在5天5夜写出采的,从收集材料、博览群书、到一批前沿性的结果的获得都是在随时准备为单位扫地出门氛围里于惨忙挣扎中完成的.他的专著
《泛系理论与数学方法》是在春节假日里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周时间完成的,为了谢绝客访,他在家门口写了个闹趣的英文条子:"吴学谋宇宙飞行去了,一周后返回地球,谢谢来访,请留名以便回拜!"
吴学谋能够在噪杂混乱不安定的情况下工作.但也间或无忧忘年地玩游,平时喜欢游泳、唱歌、跳舞、气功和幻想,除了研读各门学科的理论性著作外,也爱读神怪、魔幻、侦破、权谋与武侠小说和童话.他在研究中的许多灵感、构思与素材不是来自书本与文献,而是来自生活观察与社会接触,来自讲授、讨论与实践,来自迎接挑战后的反思.
50年代从学生时代起,吴学谋主要是按泛系观或按广义的系统、关系或及它们的种种复合与五互(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这种相对普适的观点开拓数学内跨专题的逼近转化论,后来又从泛系五互观开拓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得到几百个具有前沿性特点的定理与理法(哲理、数理与技理的具体形式),70年代个期吴学谋才正式结合理工医文社哲的具体应用研究筹创泛系方法论与泛系哲学,经过15年的创业历程,拥有70多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400多篇文章,有4本专著、7册专辑和20次专栏,出版了《泛系学刊》,发展了自己的哲学七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哲学逻辑、哲学范畴论、哲学真善美禅统一论、哲学人类论)与系统科学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一系列百科理法的数理枝理研究.得到几百个有哲理技理背景的具体理法和几百个数学结果,为上百个哲学,与科学范畴提供了现代化泛系化的形式,为沿承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的意向--哲理的数理技理化以及具体科学技术的哲理公理化进行-些新的具体探索,为百科理法提供了一种宏微兼顾新的多层联网.开拓了一种新的网络型的跨学科研究.
l978年以来,吴学谋讲过数理逻辑、离散数学、泛代数、模糊数学、应用数学、控制论、系统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20多种课程,更多地是作了约二千小时近百次的泛系哲学与应用的讲学:大连、长沙、昆明、广州、北京、上海、湘潭、镇江、重庆、秦皇岛、贵阳、南京、兰州、武汉.并且先后为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海军工程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等单位带过多批研究生,先后用泛系哲学辅导过200多篇论文的写作,涉及理工医文社哲几十种专题.这一些教学相长的活动对泛系哲学的创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吴学谋是世界一般系统与控制论组织理事(1983-),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荣誉顾问(1990-),国际控制论学报编委(1984-).法国Busefal通讯编委(1981-),国际非线性力学大会学委与分会主席和主题发言人(1985),中美模糊数学会议分会主席(1984),国际沿江城市发展战略会议副主席(1991),国际自动推理会议程序委员(1992).在数学界他先后
任湖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兼系统科学与生物数学部主任(1978-1984),武汉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模糊数学》(1981-1987)《应用数学》(1987-)副主编,《应用数学和力学》学报(1980-)与丛书(1985-)以及《模糊系统与数学》 (1987-1990)常务编委,《数学研究与评论》(198l-)、《数学方法论丛书》(1989-)编委,1979年主办了国内早期大型的模糊数学讲习班、1980年主编了国内最早公开发行的模糊数学论文集《乏晰数学专辑》.在系统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界,他先后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系统与数学常务理事(1985-1990),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7-);湖北省知识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泛系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91-),中国计算机学会多植逻辑组领导小组成员与泛系逻辑组组长(1987-1990),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总会学委(1987-),湖北省计算机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特约学术顾问(1990-)武汉时代科学院泛系工程研究所顾问兼研究员(1988-),《水平科学丛书》编委,《泛系学刊》编委(1991-),等.在其它具体科学技术与文化界,吴学谋先后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82-1990),《计算物理》编委(1982-),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80-),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1981-)、兰州大学(1986-)、湖北函授大学(1987-)、湖北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大学(1991-)等单位兼职教授,中国力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1979-),湖北省力学会理事(1985-),中国舰船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科技委(1985-)、湖北省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87-)、《大众气功》编委(1988-),北京教授讲学团法治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89-)、华光中医现代化研究所研究员(1988-)、《中医现代化》编委(1989-),《绿色文化丛书》副主编(1990-),等等.在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界,吴学谋先后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编委(1983-),自然观研究会(1986-)与自然辩证法学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1990-)顾问,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泛系哲学逻辑教授(1991.10.22--),系统哲学专业委员会熵与序学科组负责人之一,并多次入册哲学年鉴,等等.
由于种种历史条件,吴学谋在生活与政治上均有所波折,在学术上有许多误解,遇到许多阻难.他的逼近转化论从成稿到出版就经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中间稿件还遭失落.吴学谋在他发表的哲理诗《事业与知音》中认为:"追求一旦变成一种事业,它就成为一种痛苦的爱.人生就是奉献,是对事业的献身,也是一个寻觅事业知音惴惴不安而又欢乐战斗的历程."多年来吴学谋就是在生机与危机互伏的风风雨雨之中而上下求索的.他努力争取得到人们的帮助和理解,追求事半功倍以致事一功万,但也随时准备理解别人对他的不理解,甘于寂寞与孤独,甘于做蠢人--事万功一,即使事万功负,不业不成,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成为惨败者,他也庆幸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心愿:竞业不息,意守胜利!
"人贵自我奋斗而又主动服务于社会,人贱无所作为而又怨天尤人地等待社会的恩赐."
吴学谋认为,对历史、人生与事业的紧迫感与危机感,苦难的折磨、惨忙挣扎而又欢乐奋争的生活可以催塑一个衔领风骚的灵魂.作为一个现代型的开拓者,他很欣赏革命家黄兴屡败屡战的精神,有我中要有无我,无我中要有我,把有我与无我、小我与大我、自我与超我辩证地统一起来.吴学谋曾强调说:
要用旷古的境界去开拓伟大的事业.不要强化生活中悲剧性的成分,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既有风险而又幸运的人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万件不如意的事,但要拼命创造;一万零一件有意义的事去压倒它们.自强助人,善与人同,克己应展,献身成趣,雄观寰宇,珍惜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