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地旅游商业化比较研究——以中国丽江古城和法国里昂老城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5
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竞赛选手,大家好!我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利大于弊。
首先,商业化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例如,中国的故宫博物院,通过商业化运营,将故宫文化元素融入到各种商品中,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购物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商业化能够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古城,通过商业化运营,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保护了威尼斯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促进了其传承和发展。
最后,商业化可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商业化运营可以将文化遗产融入到各种商品和服务中,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
例如,法国的凡尔赛宫,通过商业化运营,将宫殿文化元素融入到各种商品和服务中,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凡尔赛宫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了他们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利大于弊,商业化能够带动旅游业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传承和发展,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竞赛选手,大家好!我作为正方代表,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利大于弊。
首先,商业化可以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商业化运营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例如,中国的长城,通过商业化运营,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保护了长城的文化遗产,防止了长城的破坏和损失。
其次,商业化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商业化运营可以将文化遗产融入到各种商品和服务中,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古城,通过商业化运营,将文化遗产融入到各种商品和服务中,提高了公众对佛罗伦萨古城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了其传承和发展。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丽江古城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成为了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文旅融合的推进,丽江古城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
本文将对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丽江古城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丽江古城的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商业开发区的不断扩大,商铺的日益增多,使得古城的风貌和特色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古城原本独特的传统文化氛围逐渐消失,被商业利益所取代。
应采取措施限制商业化发展,保护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例如限制商业开发区的规模和数量,规范商铺的经营范围。
丽江古城面临着游客数量过多的问题。
由于丽江古城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得古城的承载能力不堪重负。
游客过多导致丽江古城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限制每日进入古城游客的数量,并实行预约制度,合理分流游客,避免人满为患。
还可以推动周边景点的开发,吸引部分游客分流到周边地区,减少对古城的压力。
丽江古城面临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随着商业化的推进和游客数量的增加,许多古城内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正在逐渐消失。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丽江古城的独特文化将面临严重威胁。
需要加强对古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建立专门的文化保护组织,加强对古城内居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民众对古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参与度。
丽江古城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商业化的推进,古城的环境质量逐渐下降。
大量的游客和商业活动对空气、水质和垃圾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古城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商家和游客的环保意识教育,推广环保措施和技术。
世界遗产传承保护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以丽江古城为例一、丽江古城传承保护的现状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以“历史文化名城”身份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依山傍水,民居建筑群、历史遗迹、东巴文化和纳西风情交相辉映,展现了汉、纳、藏、白等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元文化形态。
近年来,丽江市政府及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将其视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在保护方面,丽江古城遵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更新保护理念、优化管理思路、创新利用模式,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在管理机构方面,丽江古城保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从最初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建局和大研镇直接管理,到古城管理所、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古城管理委员会的逐步设立,再到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正式挂牌成立,丽江古城的管理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如今,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与古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保护丽江古城,形成了“多级联动、合理分工、协调配合、荣辱与共”的古城管理体系。
在保护思路方面,丽江古城确定了以保护为主的新思路,并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原则。
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与管理古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保护好古城的传统民族文化,留住古城居民;古城保护面向世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面向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城保护必须坚持真实性修缮与保护性发展,必须重点保护水系、道路、桥梁、民居,必须解决好保护古城历史风貌与满足古城居民享有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必须让古城居民自觉参与古城的保护;古城建设不准破坏古城布局,不准侵占水系、道路,不准加高楼房,不准使用现代建筑材料装饰房屋,不准见缝插针新建房屋。
在抢救措施方面,丽江古城围绕“文化立市、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不断强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保护体系。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是许多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种趋势下,丽江古城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成为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使得如何实现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主要从发展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1. 旅游压力过大随着国内外旅游者的不断增加,丽江古城的旅游压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旅游旺季,古城内部拥挤不堪,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给古城的保护和游客的体验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2. 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冲突由于商业化的冲击,传统手工艺品的流失和商品化,许多文化元素被赋予商业属性,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商业活动破坏了丽江古城原有的文化氛围,影响了古城的品质和魅力。
3. 古建筑保护与利益冲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城内部的房屋和建筑面临了产权问题,许多居民因为高房价和商业利益而对古建筑进行改造或者拆除,这不仅损坏了古城的历史原貌,也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4. 旅游业单一化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以传统的古城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的旅游业越来越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丽江古城的整体发展和创新。
以上问题都是丽江古城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提出有效的对策。
二、对策研究1. 完善旅游管理针对丽江古城旅游压力过大的问题,可以从提高门票价格、采取限流措施、优化游客线路等方面来完善旅游管理,保障古城的环境整洁和游客的游览体验。
2. 加强文化保护为了应对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冲突,应该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挖掘,通过政府主导或者民间组织合作的形式,建立相关的保护机制,鼓励和扶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商业经营回归到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轨道上来。
3. 完善法律法规为了解决古建筑保护与利益冲突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古城内部房屋和建筑的保护力度,确保古城的历史原貌不受破坏。
丽江,古城岁月今不再丽江,古城岁月今不再摘要:丽江古城于1997年12月4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声名鹊起,一跃成为新兴旅游热点,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但与此同时,过度商业化使丽江古城渐渐退却历史沉淀的痕迹,古城岁月今不再,严重危及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对于世界文化遗产勿要急功近利,保护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 商业化; 古城保护ABSTRACT: The acient city of Lijiang is listed as the world culture inheritance after December 4, 1997 the reputation to rise up, as soon as leaps into the emerging traveling hot spot, creates the enormous economicefficienc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cessive commercialization causes the acient city of Lijiang to retreat gradually the trace which the history precipitates, the old city years no longer,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now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protection. Do not have to be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mmediate gain regarding the world culture inheritance, protects can walk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KEY WORDS: the acient city of Lijiang ; the world culture inheritance ; commercialization ; the protection of acient city目录1. 前言 (4)2.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概述 (4)3. 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5)3.1 丽江古城的现状 (5)3.2 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的原因分析 (6)4. 丽江古城的保护对策分析 (6)4.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 (6)4.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观点看法 (7)4.3丽江古城的保护对策 (7)5. 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8)丽江,古城岁月今不再1.前言很早之前就因为一个人而喜欢上丽江这座古老的城市,内心无比憧憬那里的山山水水,淳朴的民风和惬意的生活。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丽江古城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丽江古城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本文将对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进行研究。
一、发展问题1. 过度商业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古城商业化程度过高,大量商业店铺涌入,破坏了古城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
2. 游客过多:由于丽江古城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导致古城内外人流过多拥挤,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3. 环境破坏:游客过多导致古城环境日益恶化,大量垃圾和废水排放,严重破坏了古城的生态环境。
4. 文化失真:随着商业化的加剧,丽江古城的文化正慢慢失去其独特性和传统性,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趋同化。
二、对策研究1. 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商业店铺数量和类型,保留和恢复古城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
加强古城规划管理,限制商业发展,减少商业活动对古城环境的破坏。
2. 控制游客数量: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和实行预约制度,合理分流游客,减少古城内外人流拥挤,保护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城的保洁和垃圾分类处理,严禁废水倾倒,建立环保检测体系,保护古城的生态环境。
4.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丽江古城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传承和弘扬古城的传统文化。
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关注和参与,让游客真正了解丽江古城的独特文化。
5. 多元发展:发展丽江古城的特色文化产业,例如传统手工艺品、文化体验、民族音乐等,让古城旅游不仅仅局限于观光,而是提供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6. 地方政府参与: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丽江古城的管理和指导,加大对古城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古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结论丽江古城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谨慎发展。
要解决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多元发展和地方政府参与。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古城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严重影响了丽江古城的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丽江古城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由于丽江古城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古城开设商店、餐馆等。
商业活动的增加导致了商业设施的暴增,古城内部变得过于拥挤,丧失了原有的文化氛围。
商业化也带来了一些商家的不良行为,比如过度开发民居、破坏原有的建筑风貌等,这些问题都对丽江古城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丽江古城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游客的增加,古城内部的垃圾处理问题愈发凸显。
古城内部的道路狭窄,缺乏垃圾箱,游客只能随意丢弃垃圾,导致古城环境的恶化。
一些商家和住户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意排放废水和垃圾,给古城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丽江古城存在文化保护问题。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开设了一些与当地文化无关的商店,甚至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装饰。
这种商业行为破坏了古城的原有风貌和文化传承,严重影响了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对策:加强规划和管理。
政府应该加强对古城的规划和管理,控制商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
要坚持以保护为主导的理念,合理规划商业区域,疏导游客流量,保护古城的原有文化氛围。
改善基础设施。
鉴于古城内部的道路狭窄,政府应该提升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增设垃圾箱和公共厕所,改善垃圾处理系统,使游客能够方便地丢弃垃圾,保持古城的环境整洁。
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商家和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意识。
鼓励商家开设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店铺,提高游客对丽江古城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商家和住户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考评制度,对那些破坏古城环境和文化的行为进行惩罚。
商业化挽救世界文化遗产的案例(最新版)目录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价值2.商业化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3.商业化挽救世界文化遗产的案例4.商业化的利与弊5.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商业化尝试正文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对人类文化遗产具有普遍价值的地区、场所或遗址,包括建筑物、碑雕和碑画、铭文、窟洞等人类创造的具有考古、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遗产。
这些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史、文化交流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二、商业化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商业化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商业化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从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另一方面,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内涵被破坏,甚至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三、商业化挽救世界文化遗产的案例1.意大利庞贝古城:庞贝古城因商业化开发得当,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2.日本京都:京都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合理规划和适度开发,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
四、商业化的利与弊商业化的利在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而商业化的弊在于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内涵被破坏,甚至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商业化尝试我国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
在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国进行了一些商业化尝试,如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建立景区等。
这些尝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提高了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然而,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开发,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内涵。
丽江古城商业化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丽江古城过度的商业化,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对于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 级风景区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严格实施制度,转移商业区,把过度密集的店铺迁出古城核心区,改变旅游团队的游览方式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分析与解决;核心区;商业氛围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坝中部,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
丽江古城是云南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0多万人次,旅游业是丽江市最主要的支柱产业。
1 丽江古城于1997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合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2一、丽江古城商业化现状分析(一)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的问题由来已久对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的批评从古城正式对游客开放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近几年来这种声音越发强烈。
本文旨在探讨丽江古城商业化的现状、过度商业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
据主管丽江古城的管委会主任木崇根透露:2005 年 3 月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主席团会议上中国28 处遗产保护地有7 处因开发过度、保护不力受到批评丽江虽然不在其列但这足以使丽江各级政府感到巨3大的压力。
第36卷第6期2016年11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Yol. 36 No. 6 Nov. 2016遗产地旅游商业化比较研究—以中国丽江古城和法囯里昂老城为例越梳(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丽江和里昂先后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经历了遗产旅游的发展,但在旅游商业化方面却表现迥异。
这背后是东西方关于遗产认知的差异,而为了淡化古城商业化氛围,保护遗产的本真性,可以学习里昂政府的乐居 惠民措施,借鉴其在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中对于地方性的强调以及动员本地人参与旅游事务。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丽江;里昂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433X(2016) 064)110-05截止到2016年10月,《世界遗产名录》共收录 1052项遗产,其中文化遗产814项,自然遗产203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35项[1]。
在众多遗产类型中,有 一类是历史城镇(街区),它们“是城镇中具有历史意 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镇的古老中心区或其他保存着 历史风貌的地区。
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 且体现了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2]35。
中国丽江和法 国里昂都属于此类遗产。
丽江古城于1997年、里昂 老城于1998年先后进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均 因符合评审标准的第二条和第四条而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作为一项独 特的旅游资源,日益吸引大家的目光,遗产旅游也如 火如荼。
笔者2009至2011年在法国里昂学习,并在2009年、2010年、2013年7月先后在丽江调研,时间 共计4个月。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统计沿街一面 店铺的利用情况和深度i方谈。
本文根据调研结果,聚 焦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现象,比较两处遗产地旅游商业 化的差异,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希冀给今天的古城镇 建设及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一、丽江大研古城的旅游商业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是指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城三个独立单元的统一体。
大研 古城是主体部分,面积2. 6平方公里,自宋末建城以 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自199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 产之后,大研古城的遗产旅游节节攀升,从下表所列 游客人数便可看出。
表1丽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表[3]年份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海内外游客(万人次)909.971184.051599.12079.582663.813055.98国内游客(万人次)848.831107.931514.41979.912556.122941.44海外游客(万人次)61.1476.1284.799.67107.7114.54旅游综合收人(亿元)112.46152.22211.21278.66378.79483.48国内旅游收人(亿元)98.71135.73192.96256.51353.84453.95旅游外汇收人(万美元)20222.4725367.9828886.1435768.6240578.9847853.36仅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达68.67 万人次,同比增长26.16% ;实现旅游综合收人81038. 01万元,同比增长30.84%[4]。
大量涌人的游客使得 *10地方社会发生急剧的文化变迁,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现 象逐渐明显。
“旅游商业化是对目的地某种特定商业 现象的描述。
这种现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商业功能收稿日期:2016-02-25基金项目:国家民委经济司委托项目“走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丛书”(2016 - QT-24)。
作者简介:赵桅,女(土家族),中央民族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
E- mail:45420869@ 110第36卷赵桅:遗产地旅游商业化比较研究的转化是由旅游推动的,大量商铺的顾客群体发生转 变,面向旅游者的店铺数量比例很大,甚至超过面向 本地居民的店铺数量,商铺商品的供给超过当地居民 的购买力。
二是旅游商品同质性严重,手工艺品减 少,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充斥市场。
”[5]而大研古城在旅 游繁荣的背后,商业化现象突出。
1.古城人口大量置换。
大研古城是纳西族的主 要聚居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深人,或由于高额利润的 吸引,或由于旅游开展带来生活诸多不便等因素,原 居于此的纳西人开始渐渐搬出古城,移往新城。
“1996年以前,古城内有原住民三万多人,而今(2009 年)不足五千人,留守着的大多为老年人。
”[6]据笔者 2010年调研各社区迁出户数,其中光义社区10多户, 七一社区40多户,五一社区30多户,古城中5个社 区登记在册的搬出户数就有百余户。
以一户三人保 守估算,当年即有300多人搬离古城。
而根据2013 年笔者对古城内社区工作者的访谈,粗略估计古城内 的原住居民只有不到10%,不足2000人,多分布在比 较偏远的街巷,且大多为老年人。
原住居民的外迁对 纳西文化的保护显然是不利的。
2.古城建筑功能转换。
原来大研古城有面向居 民的菜市场、小卖店、五金店等,如今都被面向游客的 店铺所取代。
据笔者2013年调研统计,古城内各类 店铺总数愈3000家,90%店铺的目标人群都是游客, 其中客栈、工艺品店、酒吧、餐饮店数量可观。
主要街 道新华街、四方街、新义街、五一街、东大街等临街路 面几乎全是店铺,穿街人巷之后所见房屋也多为客 栈。
致使古城逐渐从整体上改变了住居功能,转化成 服务游客的诸多商业场所。
这就使原来集居住、商 贸、旅游于一体的古城,逐渐变为商贸旅游区,历史街区的真实性渐渐丧失。
不仅建筑功能转换,传统民居 形式也发生变化。
传统的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建筑, 常见的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等形式,而 且房屋外檐比较宽敞,适宜大家闲坐休憩。
但随着原 住居民将自家房屋出售或出租,租户或购买者为适应 经商需要,多改建成商铺或客栈等,于是原来的院落 结构发生改变,传统建筑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也渐渐 演变。
3.地方传统工艺日益萎缩,纳西文化商品化。
古城内各色店铺贩卖着大同小异的旅游纪念品,这些 产品大多不是纳西人制造的,甚至也不是本地生产 的。
曾经备受推崇的纳西手工艺产品比如铜器日益 淡出市场,被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铜器制品所替代。
一位纳西打铜人家的店主告诉笔者,外地人采用模具,成本低,制作速度快,而自己多是手工制品,成本 高,制作速度慢,在市场上不占优势。
面上涨的房租, 成本更是高居不下,对比之下收益可谓微乎其微,因 此很多纳西人渐渐退出铜器生产,于是民族工艺品就 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传统技艺渐渐凋零。
此外,巨 大的商业利润促成了民族文化的表层利用,变异的东 巴文字被装饰在服装、画框、围巾等商品上,曾经被视为神圣、誉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东西变得表层化和世 俗化。
4.纳西语使用和传承日益艰难。
剧烈的人口置 换引发了古城大的文化变迁,纳西语的使用范围和频 率逐步缩小,年青一代会纳西语的人在逐渐减少。
笔 者在丽江一中对50名学生做了一次开放式访谈,并 发放了 100份问卷进行调查。
在回收的100份有效 问卷中,男生35人,女生65人,年龄在15到19岁之 间,籍贯主要以丽江古城区为主,兼有丽江下辖的华 坪、永胜等地人,75%为纳西族。
在对纳西文化和传 统的了解上,26%的人认为自己熟悉本民族文化, 56%的人认为自己一般了解。
而了解最多的方面是饮食、节日这类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至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等被视为民族精神食粮的方面,多数同学表示不知晓。
在关于纳西语的问题上,65%的学生表示他 们会说纳西语,只是熟练程度一般,但是平时与人交 流都是使用当地方言。
古城内已几乎很难听到纳西 语了。
丽江大研古城旅游商业化已经影响到传统的纳 西文化,传统的语言、服饰、宗教、建筑、手工艺等正在 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侵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 展面临危机,遗产的真实性摇摇欲坠。
二、里昂老城的遗产旅游里昂老城(Vieux Lyon )的建城史有2000余年,包 含四个大的区域:圣让(Saint -Jean )、圣保罗(Saint -Paul )、圣乔治(Saint - Georges )和福维埃(Fourvifere ),面积约5平方公里。
1998年,里昂老城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其评价中这样写道:“里 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于公元前1世纪由罗马人 创建,曾是高卢的都城,在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里昂的城市建筑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精美古建筑生动诠释了它悠久的历史。
里昂是城市布局在两千多年延续性体现的杰出范例。
其地理位置在商业和战争战略上都有重要意义。
在 这里,源自欧洲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诞生 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整体。
”[1]法国的文化遗产由文化部来负责,具体到里昂老111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城的遗产管理,主要机构是里昂市文化管理处(Direction des Affaires Culturelles),下设遗址办公室(Mission Site Historique)、遗产科(Service du Patrimoine)等部门,负责里昂市内所有文化遗产的文 化价值认定、文化遗产的管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开发发掘与利用事宜[7]。
而遗产地的旅游工作,更多 是由里昂市旅游局来组织推广。
里昂实行的是一种 “保护式的再利用”,一方面完整保留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不破坏遗产资源;另一方面竭力展示里昂特 色,并古为今用,使得遗产焕发活力。
这些努力使得 里昂在2016年9月荣膺“最佳周末旅游的欧洲城市”殊荣,遗产地旅游也如火如荼,从1999到2010年,游 客人数增加了数百万之多,比如2011年就有游客600 多万,但遗产地旅游商业化氛围却不炙热。
为了更好 地了解法国人对于里昂老城的认识,笔者在里昂老城 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1人,女性14人,其中80%年龄在30岁以 下,近10%在60岁以上。
籍贯上,90%都是法国人,其中里昂当地人约占40%。
75%的被调查者知道里 昂老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问及对于里昂老城的定位 时,48%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历史街区,而41%的人认 为里昂老城既是一个历史街区,也是一个旅游区域。
当提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作用时,71%的被调 查者表示主要是为了保护一个街区,守护住国家的历 史文化,27%的人表示保护街区和开发街区并重。
通 过这个调查可以发现,里昂老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 里昂人眼中更多的是用于保护,保护历史街区的完整 和真实,为此他们做了不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