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解决问题__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解
- 格式:doc
- 大小:590.5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7.2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例3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认识时间的基本知识,能够准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钟表2. 读取时间3. 时间计算4. 解决时间相关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读取时间,时间计算。
2. 教学难点:解决时间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上课开始,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认识钟表通过展示钟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构造,了解钟表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3. 读取时间教师出示不同时间的钟表图片,让学生尝试读取时间,并讲解读取时间的方法。
4. 时间计算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解决时间相关问题出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个钟表,并标出自己喜欢的时间。
2. 请学生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钟表,读取并记录不同时间。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耐心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时间相关问题”。
在“解决时间相关问题”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不仅考察学生对时间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个重点:1. 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可以包括:计算开始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到达某个目的地需要的时间,计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 学会读写当前时间,并能用语言描述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点:1. 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关系。
2. 学会读写时间,描述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运用语言描述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1. 钟面模型或图片。
2. 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钟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钟面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 讲解: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时工具,练习读写当前时间,并用语言描述经过的时间。
第二章: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会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学会画图、列举等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问题情境素材。
2. 画图、列举等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画图、列举等。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认识时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时钟的构成,了解时、分、秒的运行规律。
2. 学会正确读写时间,并能灵活运用时间知识。
教学重点:1. 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运行规律。
2. 学会正确读写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分、秒的运行规律。
2. 灵活运用时间知识。
教学准备:1. 时钟模型或图片。
2. 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时钟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时钟的构成,认识时、分、秒。
2. 讲解:讲解时钟的运行规律,即时、分、秒的运行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时工具,练习正确读写时间,并灵活运用时间知识。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知识。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要学会读写小时和分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但是,他们在读写时间、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读写小时和分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读写小时和分钟,理解时间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知识,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4.实践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小时:1时、2时、3时……分钟:1分、2分、3分……例1:小明上午8时出发,走了30分钟,他现在在哪里?例2:妈妈下午3时开始做饭,煮饭需要20分钟,妈妈什么时候做好饭?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时间的读写能力掌握情况。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够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时和时间计算。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问题,如时间的推算、时间与事件的对应关系等,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对时间单位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算和时间与事件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能够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2.难点:时间与事件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时间推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计时器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下午2点到3点有一个篮球比赛,他应该什么时候出发才能准时到达比赛场地?”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情境,如小明出发到比赛场地的时间、比赛进行的时间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时间有关的问题,如“小明从家到比赛场地需要多长时间?”“比赛进行了多久?”等,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第7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1)【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 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分。
难点: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课件、钟表学具。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师:上课之前呢,我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打一日常用品二、旧知回顾。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认识钟表,今天就再来复习一下。
(课件出示。
)师:钟面上现在显示的是几时?预设:8时。
师:你是怎么认的?预设: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
师:你认识下面的时刻吗?(课件出示。
)预设:8时,3时,6时。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1。
(课件出示钟面)1.引入新知。
师:观察钟面,现在是什么时间?预设:部分同学会认,部分同学不会认。
师:今天我们来深入认识一下钟面。
2.深入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仔细观察,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数字外,还有什么?预设1:还有长短不一的黑线。
预设2:还有很多格子。
师:钟面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形成1个大格,共12大格。
这些大格又被黑线分成了若干小格,数一数,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预设:5个。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看。
预设1:我一小格一小格地数,1,2,3,4……60,共60小格。
预设2:我一大格一大格地数5,10,15,20……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3:从12开始看,半圈是30个小格,一圈是60个小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人教版 (6)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认识时间的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2. 学习时间的读写方法;3. 学习时间的计算方法;4. 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铅笔和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一个钟面模型,让他们观察并说出钟面上有哪些指针。
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读写时间。
3. 练习:然后,我会让学生们使用时间卡片进行练习,让他们尝试自己读写时间。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时间的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们进行反思,看看他们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时间的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我还会尝试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与时间相关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理解它们的作用1. 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个钟面模型,让他们观察并说出钟面上有哪些指针。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2. 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作用。
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举例来说明每个指针的作用,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记住。
3. 互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读取时间,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4. 练习:然后,我会让学生们使用时间卡片进行练习,让他们尝试自己读写时间。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的:第一层次是用读分钟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践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作息时间。
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教材在编排上还体现了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认识时间(一)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实际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
难点: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课件、钟面。
猜谜语: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跑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打一物。
(钟表。
)师:钟表有什么用?师:生活中我们说几点几分,数学语言中我们说几时几分。
今天,让我们在时间的“滴答滴答”声中,一起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
)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表模型。
师: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板书。
)生:12个数,时针,分针。
师:我们一起数一下这12个数。
师:钟面上相邻两个数之间是一大格,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生:12大格。
师:每一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生:每一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我们一起5个5个来数一下钟面上的小格。
(课件出示。
)师:好,请你说一下,从12到1是几小格?从12到3是几小格?从12到8呢?2.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认识时间例3——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时间》的例3。
主要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时钟,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包括:认识整点和半点,学会读取时钟时间,以及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整点和半点,学会正确读取时钟时间。
2. 培养学生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的时间。
2. 教学重点:认识整点和半点,学会读取时钟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钟、电子钟、卡片、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挂钟,引导他们发现时间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翻阅课本,自主学习例3的内容,了解如何读取时钟时间,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如何认识整点和半点,引导学生学会读取时钟时间。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通过时间差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读取挂钟和电子钟的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整点和半点、读取时钟时间、时间差计算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读取挂钟和电子钟的时间。
(2)计算经过的时间。
(3)解决实际问题:小明上午8点出门,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下午2点到达目的地,问小明一共走了多少公里?2. 作业答案:(1)挂钟时间:8:00、9:00、10:00、11:00、12: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如:1时30分、5分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知识,与他人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解决时间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难点:1. 学生能够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时间知识,与他人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展示时间的相关知识。
2. 时钟模型或者图片,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时间。
3. 练习题或者时间卡片,用于巩固知识。
学生准备:1. 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2. 尺子、圆规等作图工具,用于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实物展示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时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讲解时钟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
2. 教师讲解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读写时间,如:1时30分、5分等。
环节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分发时钟模型或者图片,学生直观认识并触摸时钟各个部分。
2. 学生尝试自己读写时间,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3.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读写时间,加强巩固。
环节四: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时间卡片,学生快速回答卡片上的时间问题。
2.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解决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如:甲乙两人相距多少时间?3. 教师选取学生回答,进行反馈和指导。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包括12个数字和两个指针。
2. 让学生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能够正确地读出现在的时间。
教学内容:1. 钟面的构成2. 小时的读法3. 分钟的读法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
2. 教师讲解小时的读法,如“1时”读作“一点钟”。
3. 教师讲解分钟的读法,如“30分”读作“三十分钟”。
4. 学生练习读取时间,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个钟面,练习读取时间,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认识时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构成,包括小时和分钟指针。
2. 让学生学会读取整点和半点,能够正确地读出现在的时间。
教学内容:1. 时钟的构成2. 整点的读法3. 半点的读法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认识时钟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
2. 教师讲解整点的读法,如“1点”读作“一点钟”。
3. 教师讲解半点的读法,如“30分”读作“三十分钟”。
4. 学生练习读取时间,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个时钟,练习读取时间,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认识计时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计时器,了解计时器的功能,能够使用计时器来计时间。
教学内容:1. 计时器的构成2. 计时器的功能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计时器,引导学生认识计时器的各个部分,如开始按钮、停止按钮和显示屏。
2. 教师讲解计时器的功能,如计时间、计时结束提醒等。
3. 学生练习使用计时器,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中使用计时器,计一段时间,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认识日历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日历,了解日历的构成,包括日期、星期和月份。
2. 让学生学会查找日期,能够正确地找到今天、明天和昨天的日期。
教学内容:1. 日历的构成2. 查找日期的方法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日历,引导学生认识日历上的日期、星期和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