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13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若在其右侧,按图所示方式,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则剩余的部分,其质量、密度、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四个物理量中,不变的是A.质量、密度B.压力、压强C.密度、压强D.密度、压力【答案】C【解析】【详解】A.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因为所含物质减少,质量会变小,故A错误;BD.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质量变小,重力变小,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所以压力也变小,故BD错误;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物质种类、状态不变,故密度不变;由G Vg Shgp ghS S Sρρρ====可知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对地面的压强不变,故C正确。
2.题目文件丢失!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题目文件丢失!7.题目文件丢失!8.题目文件丢失!9.题目文件丢失!10.题目文件丢失!11.题目文件丢失!12.题目文件丢失!13.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300c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g=10N/k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A 的密度是2g/cm 3B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细线对物体A 的拉力为4.5NC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了200PaD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此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750Pa 【答案】C 【解析】A. 物体A 的密度是:33600g=2g/cm 300cmA A A m V ρ==,故A 正确; B. 物体A 的重为:0.6kg 10N/kg=6N A A G m g ==⨯;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336311.010kg/m 10N/kg 30010m 1.5N 2F gV ρ-==⨯⨯⨯⨯⨯=浮水排,细线对物体A 的拉力为:6N-1.5N=4.5N ,故B 正确;C.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5N ,由于力的作用相互,会产生向下的1.5N 的压力,所以水对烧杯底部增大的压强为:421.5N 150Pa 10010mF p S -∆===⨯浮,故C 错误; D. 当物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后,此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420.6kg 10N/kg+1.5N 750Pa 10010m A m g F F p S S -+⨯====⨯浮,故D 正确; 故C 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是理解,当物体的一半浸入水中时,产生的浮力与物体对水的向下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二者相等,据此进行判断.14.题目文件丢失!15.在下图所示的甲图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可算出该石料的密度为( )A .2.8×103kg/m 3B .2.3×103kg/m 3C .0.6×103kg/m 3D .3.2×103kg/m 3【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知道,石料的重力G=1400N ,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F 浮=G-F 拉=1400N-900N=500N ,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水gV所以石料的密度故答案为A .【考点定位】浮力 密度16.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它们密度是一样大B .c 物质的密度最大C .b 物质的密度最大D .a 物质的密度最大【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当体积为2m 3时,a 的质量为3410kg ⨯,b 的质量为3210kg ⨯,c 的质量是3110kg ⨯,根据mVρ=可知,a 物质的密度最大;故选D 。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如图所示,A 、B 两个相同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中分别装满密度为1ρ和2ρ,的液体。
现将两个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实心铁球、铝球(ρρ>铁铝),分别浸没在A 、B 两杯液体中,溢出液体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1ρ>2ρ,1m 一定大于2mB .若1ρ>2ρ,1m 一定小于2mC .若1ρ<2ρ,1m 可能大于2mD .若1ρ<2ρ,1m 一定小于2m【答案】D 【解析】 【详解】A .B .因为两球质量相等,ρρ>铁铝,根据mVρ=知, V V <铁铝,将两球分别浸没在A 、B 两杯液体中,溢出液体的质量分别为:11112222,m V V m V V ρρρρ====铁铝;若:12ρρ>,因为:V V <铁铝,不能确定1m 和2m 的大小关系,故AB 错误不符合题意; C .D .若:12ρρ<,因为:V V <铁铝,所以有:12m m <,故C 错误不符合题意,D 正确符合题意。
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题目文件丢失!7.题目文件丢失!8.题目文件丢失!9.题目文件丢失!10.题目文件丢失!11.题目文件丢失!12.三只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硫酸、水和酒精,用塞子将三只瓶子封好,如图所示,则可判定(ρ硫酸=1.8×l03kg/m3,ρ酒精=0.8×l03kg/m3,ρ水=1×l03kg/m3)()A. 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硫酸B. 甲是酒精,乙是硫酸,丙是水C. 甲是水,乙是酒精,丙是硫酸D. 甲是硫酸,乙是水,丙是酒精【答案】 A【解析】【解答】由题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ρ硫酸>ρ水>ρ酒精,所以,根据公式ρ=可知,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小的是硫酸。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在下图所示的甲图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可算出该石料的密度为()A.2.8×103kg/m3B.2.3×103kg/m3C.0.6×103kg/m3D.3.2×103kg/m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知道,石料的重力G=1400N,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 F浮=G-F拉=1400N-900N=500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所以石料的密度故答案为A.【考点定位】浮力密度2.题目文件丢失!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题目文件丢失!7.题目文件丢失!8.题目文件丢失!9.题目文件丢失!10.小明和妈妈从北京去西藏旅游,发现进入西藏拉萨,带去的食品包装都膨胀了,如图所示,该过程中一定不变的物理量是()A. 密度B. 温度C. 质量D. 体积【答案】 C【解析】【解答】解:AD、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将食品从北京带到西藏,环境气压减小,食品包装膨胀体积增大,食品体积也可能膨胀,密度减小.故A、D不符合题意;B、同一时刻北京和西藏的温度有明显差别,所以食品的温度可能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位置无关,所以从北京到西藏,食品质量不变.故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②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同一时刻,不同地理位置的气温不同;③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无关;④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体积.11.三只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硫酸、水和酒精,用塞子将三只瓶子封好,如图所示,则可判定(ρ硫酸=1.8×l03kg/m3,ρ酒精=0.8×l03kg/m3,ρ水=1×l03kg/m3)()A. 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硫酸B. 甲是酒精,乙是硫酸,丙是水C. 甲是水,乙是酒精,丙是硫酸D. 甲是硫酸,乙是水,丙是酒精【答案】 A【解析】【解答】由题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ρ硫酸>ρ水>ρ酒精,所以,根据公式ρ=可知,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小的是硫酸。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李秋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 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 高压锅做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压强增大,沸点升高C. 菜刀柄、锅铲柄等把手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使接触面粗糙来增大摩擦D.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答案】 A【解析】【解答】解:A、打开电冰箱时会冒出“白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出来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B不符合题意。
C、菜刀柄上刻有花纹使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C不符合题意。
D、火铲送煤时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送出去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5.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于试管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
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练习题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g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 人体正常温度为40℃D. 人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答案】 D【解析】【解答】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kg,A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速度1m/s,B不符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C不符合题意;D、人的平均密度与水相差不大,约为1.0×103kg/m3,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数据的了解和掌握.2.请你观察身边的数据并判断,哪些数据是符合实际的()A. 教室顶端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1AB. 小明的身高1.65×107微米C. 教室里的空气约重2500ND. 教室里的气温约45℃【答案】C【解析】【解答】A、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额定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I=≈0.18A,A不符合题意;B、小明的身高1.65m=1.65×106μm,B不符合题意;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9m、7m和3m,教室中空气的重力大约为:G=mg=ρVg=1.29kg/m3×9m×7m×3m×10N/kg≈2438N,与C接近.C符合题意;D、夏天,教室里的最高气温不会达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D. 空调电流约1A【答案】A【解析】【解答】解: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5.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6.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7.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答案】D【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故选D.【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9.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 物体长度为1.45cmB. 物体质量为6.6gC. 温度计示数为16℃D. 电流表示数为0.32A【答案】 A【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练习题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则你所在的考试课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是A.20kg B.200kg C.2000kg D.20000kg【答案】B【解析】首先估计教室的长、宽、高,分别约为8m、7m、3m;所以教室的容积约为:;则空气的质量大约是:。
故B最接近实际,选B。
点睛:重点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能对教室的长、宽、高进行合理估计,求出教室的容积,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题目文件丢失!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题目文件丢失!7.题目文件丢失!8.题目文件丢失!9.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示图象可知:ρ甲===4g/cm3=4×103kg/m3,ρ乙===0.5g/cm3=0.5×103kg/m3,A.不知道物质的体积关系,无法判断质量关系,故A错误;B.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10.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A.天平、量筒、烧杯B.天平、烧杯、刻度尺C.烧杯、小木块、刻度尺D.量筒、烧杯、刻度尺【答案】D【解析】【详解】A.选取天平、量筒、烧杯进行实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某种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m2;算出液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用此方法再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结论分析:哪一个的密度更大就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取天平、烧杯、刻度尺进行实验: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将适量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直到天平重新平衡;用刻度尺量分别量出烧杯内液体的高度,高度大的体积大.结论分析: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取器材:烧杯、小木块、刻度尺进行实验:将小木块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小木块会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露出液面高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就大,是盐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只用量筒、烧杯、刻度尺无法对两种液体进行区分.此选项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测量牛奶的密度,需要用天平测量牛奶质量,用量筒测量牛奶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完成;用天平测量戒指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戒指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可以完成;取一小段铜导线,测出它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总质量,就无法得出它的长度,不能完成实验;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用天平测量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求得的密度和铜的密度比较,可以完成实验;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先用天平测量50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求出一堆大头针的数量,可以完成。
故ABC错误,D正确。
2.题目文件丢失!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题目文件丢失!7.题目文件丢失!8.题目文件丢失!9.题目文件丢失!10.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m—V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C .图中三种物质的密度最大的是a 物质D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D .密度的定义式为=mVρ,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物质的密度.一般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同.所以A 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 .由=mVρ得m=ρV ,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观察图像可见,当物质的体积相等时,a 物质的质量最大,由=mVρ得a 物质的密度最大,C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1.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李明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个鸡蛋的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 .10 cm 3 B .50 cm 3C .100 cm 3D .150 cm 3【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鸡蛋的质量约m =50g ,密度约ρ=1g/cm 3,一个鸡蛋的体积3350g50cm 1g /cmmV ρ===. 故B 符合题意.12.元旦假期,武汉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深度超过10cm 。
(物理)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如图所示,A 、B 两个相同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中分别装满密度为1ρ和2ρ,的液体。
现将两个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实心铁球、铝球(ρρ>铁铝),分别浸没在A 、B 两杯液体中,溢出液体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1ρ>2ρ,1m 一定大于2mB .若1ρ>2ρ,1m 一定小于2mC .若1ρ<2ρ,1m 可能大于2mD .若1ρ<2ρ,1m 一定小于2m【答案】D 【解析】 【详解】A .B .因为两球质量相等,ρρ>铁铝,根据mVρ=知, V V <铁铝,将两球分别浸没在A 、B 两杯液体中,溢出液体的质量分别为:11112222,m V V m V V ρρρρ====铁铝;若:12ρρ>,因为:V V <铁铝,不能确定1m 和2m 的大小关系,故AB 错误不符合题意; C .D .若:12ρρ<,因为:V V <铁铝,所以有:12m m <,故C 错误不符合题意,D 正确符合题意。
2.题目文件丢失!3.题目文件丢失!4.题目文件丢失!5.题目文件丢失!6.题目文件丢失!7.题目文件丢失!8.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B.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D. 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答案】B【解析】【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图象中y与x之间是成正比的.A、由公式F浮=ρ液V排g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成正比的,故A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只决定于物质本身,故B选项与图中关系不相符;C、根据公式s=v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D、根据公式I= 可知,同一导体电阻一定,则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是成正比的,故D选项与图中关系相符;故选B.【分析】观察分析图象,找出图中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看选项中哪两个量的关系与图象中的相符,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的选项即可.9.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l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向上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l2,则瓶子的容积约为A .2114d l π B .314d πC .21214d l l π+()D .21214d l l ()π-【答案】C 【解析】酒瓶的底面积为24d S π=,瓶中水的体积2114d l V Sl π==水,瓶中空气体积2224d l V Sl π==空,酒瓶的容积为22212121444d l d l V V V d L L πππ=+=+=+瓶水空().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特殊的测量方法,关键是利用等效替换法测量形状不规则部分体积,即把瓶子正放、倒放结合起来得到水的体积和空着部分的体积.10.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里(ρ铝<ρ铁<ρ铜),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少的是( )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无法判断 【答案】A【解析】金属块的质量相同,利用密度公式ρmV=分析可知铜块的密度最大,铝块的密度最小,所以铜块的体积最小,铝块的体积最大;而放入杯子中液面相平,盛水最少的杯子应是体积最大的铝块.B 、C. D 不符合题意。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1.小亮利用细钢针、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小亮正确的测量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 V 0、V 1、V 2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小蜡块密度ρ蜡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 .()2010V V V V ρ--水B .()1020V V V V ρ--水C .()2110V V V V ρ--水D .()2120V V V V ρ--水【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当小蜡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所以由图甲和乙可知,小蜡块的质量等于它排开水的质量,即:10m m V V ρ==-排水水(),由甲和丙可知,小蜡块的体积为20V V V =-, 所以小蜡块的密度:()1020V V m V V V 水ρρ-==-. 故选B . 【点睛】重点是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所以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蜡块的质量,再结合浸没时蜡块的体积可表示出密度的关系式.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 4.题目文件丢失! 5.题目文件丢失! 6.题目文件丢失! 7.题目文件丢失! 8.题目文件丢失!9.题目文件丢失!10.下列验证性小实验中,错误的是()A. 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发现球恢复原状,说明温度升高使球内气体密度变大B.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发现水变红了,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 用等质量的煤油和水研究物质吸热本领时,吸收相同热量后升温快的比热容小D. 将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降低,说明蒸发吸热【答案】A【解析】【解答】解:A、乒乓球中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乒乓球能恢复原状,是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故A错误;B、红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经过扩散运动分布到整杯水中,因此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发现水变红了,故B正确;C、由Q=cm△t可知,用等质量的煤油和水研究物质吸热本领时,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的比热容小,故C正确;D、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擦上酒精,过一会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故D 正确.故选A.【分析】(1)被压瘪但尚未破裂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泡一会儿,重新鼓起来,这过程乒乓球内的气体对外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可知是吸热的.(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3)由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4)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11.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质量是物质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除气体外一般不随质量和体积改变。
一、质量相等问题:1.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 kg/m3.(ρ冰=0.9×103kg/m 3) (1) 求冰块的体积.(2)若有3dm 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解:(1)由ρ= mV得铜的体积为:V 冰=mρ冰=0.01m 3;(2)由ρ= mV可得,3dm 3的冰的质量m 冰′=ρ冰V 空=0.9×103kg/m 3×3×10-3m 3=2.7kg , 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因此冰熔化成的水的质量:m 水=m 冰′=2.7kg .答:(1)冰块的体积为0.01m3.(2)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是2.7kg .2.郑小胖家的一只瓶子,买0.5kg 酒刚好装满。
小胖用这只瓶子去买0.5kg 酱油,结果没有装满,小胖以为营业员弄错了。
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弄错了?(通过计算说明)(已知:ρ酒=0.8×103kg/m 3,ρ酱油=1.13×103kg/m 3) 解:由ρ= m V得 得:0.5kg 酒的体积V 酒=m 酒ρ酒=0.625×10-3m 3;0.5kg 酱油的体积V 酱油=m 酱油ρ酱油=0.442×10-3m 3;V 酒>V 酱油由计算可知0.5kg 酱油的体积比0.5kg 酒的体积小,所以瓶子装不满,因此是小胖弄错了.二、体积相等问题:3.一个空瓶质量为50克,装满水时质量共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瓶子的容积,这种液体的密度?解:(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 水=m 1-m 瓶=250g-50g =200g ,水的体积v 水=m 水ρ水=200cm 3(2)液体的质量m 液2瓶=200g-50g =150g 液体的体积V 液=V 水=200cm 3液体的密度ρ液=m 液V 液=0.75g/cm 3. .4.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 ,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 ,水的质量是1.2kg ,求油的密度. 解:m 瓶=m 1-m 水=1.44kg-1.2kg =0.24kg ;m 油=m 2-m 瓶=1.2kg-0.24kg =0.96kg ; 由ρ= m V得 瓶子的容积:v 瓶=v 水=m 水ρ水=1.2kg 1.0×103kg/m3=1.2×10-3m 3;v 瓶=v 瓶=1.2×10-3m 3; ρ油=m 油V 油=0.96kg 1.2×10-3m3=0.8×103kg/m 3.5.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 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头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解:(1)由ρ= m V 得0.2kg 水的体积:V 水=m 水ρ水=0.2kg 1.0×103kg/m 3=2×10-4m 3;石子总体积:V 石=V 瓶-V 水=3×10-4m 3-2×10-4m 3=1×10-4m 3; (2)石块密度:ρ石=m 石V 石=0.01kg ×251×10-4m3=2.5×103kg/m 3;答:(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为1×10-4m3;(2)石块的密度为2.5×103kg/m 3.6.某钢瓶内所装氧气得密度为8 kg/m3,一次电焊用去其中的1/4,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多少? 解:整个过程中氧气的体积不变,设氧气瓶的体积为V . 则原来氧气的质量为:m =ρV .用去其中的14 后,还剩m ′=(1-14)m =34ρV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ρ′=m ′V = 34ρV V = 34ρ = 34×8kg/m 3=6kg/m 3.7.小瓶内盛满水后称得质量为210g ,若在瓶内先放一个45g 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称得的质量为251g ,求金属块的密度.解:m 总1=m 瓶+m 水=210g ,m 金=45g ,m 总2=m 瓶+m 剩水+m 金=251g , ∴排开水的质量为:m 排水=m 总1+m 金-m 总2=210g+45g-251g =4g , 排开水的体积为:V 排水=m 排水ρ水=4 g1g/cm3=4cm3, 金属块的密度体积V 金=V 排水=4cm 3,金属块的密度ρ金=m 金V 金=45g 4cm3=11.25g/cm 3.答:金属块的密度为:11.25g/cm3.8.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外形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 分别为0.56kg 、2kg ,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 .(石头吸水不计,g 取10N/kg )求: (1)石头的体积;(2)石头的密度;(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解:(1)排出水的质量为:m 排=m 总1+m 石-m 总2=0.56kg+2kg ﹣2.36kg =0.2kg ;石块完全浸没V 石=V 排=m 排ρ水=0.2 kg 1×103kg/m3=2×10﹣4m 3; (2)石头的密度:ρ石=m 石V 石=0.56kg 2×10-4m3=2.8×103kg/m 3; (3)由于石块吸水,导致排出水的体积小于石头的体积;根据ρ=mV可知,石头的密度偏大.9.一个石蜡雕塑的质量为4.5kg ,现浇铸一个完全相同的铜雕塑,至少需要多少千克铜?(ρ铜=8.9×103kg/m3,ρ蜡=0.9×103kg/m 3)解:由ρ= m V 可得,铜雕像中铜的体积:V =V 蜡=m 蜡ρ蜡= 4.5kg 0.9×103kg/cm3==5×10-3m 3,浇铸一个完全相同的铜雕塑时所需铜的质量:m铜=ρ铜V铜=8.9×103kg/m3×5×10-3m3=44.5kg.答:浇铸一个完全相同的铜雕塑,至少需要44.5kg的铜.三、密度相等问题:1011.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cm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请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由ρ=mV得样品密度ρ=mV= 2.6g/cm3=2.6×103kg/m3样品与巨石是同种物质,所以二者密度相同,所以巨石质量m石=ρV石=2.6×103kg/m3×20m3=5.2×104kg,四、鉴别问题12.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体积为6cm3,请你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由纯金(不含有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ρ金=19.3×103kg/m3)方法一:从密度来判断ρ品=m品V品=16.7g/cm3=16.7×103kg/m3<19.3×103kg/m3.ρ品<ρ金方法二:从体积来判断设工艺品是用纯金制成的,则其体积为:V金=m品ρ金=100 g19.3g/cm3=5.2cm3<6cm3,V品>V金∴该工艺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方法三:从质量来判断设工艺品是用纯金制成的,则其质量应为:m金=ρ金V品=19.3g/cm3×6cm3=115.8g >100g,m品<m金,∴该工艺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五、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13.有一体积为30cm3的空心铜球,它的质量为178g,铜的密度为8.9g/cm3,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的,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求该球的总质量.解:(1)由ρ=mV得铜的体积为:V铜=mρ铜=20cm3<30cm3,∵V球>V铜,∴此球为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铜=30cm3(2)由ρ=mV得注入水的质量:m水=ρ水V空=1g/cm3×10cm3=10g,球的总质量m球=m铜+m水=178g+10g=188g;答:(1)空心部分体积为10cm3;(2)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这个球的总质量188g.V14.一铁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为30cm3,通过计算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的,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若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质量为166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ρ铁=7.9×103kg/m3)解:由ρ=mV可知,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ρ铁=20cm3<30cm3,因为V铁<V球,所以此球为空心;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球-V铁=30cm3-20cm3=10cm3.注入液体的质量:m液=m球’-m球=166g-158g=8g,注入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空=0.8g/cm3=0.8×103kg/m3;10cm3;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15.一个质量为232g 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 ,铜的密度为ρ铜=8.9g/cm 3,铝的密度ρ铝=2.7g/cm 3,求合金球的密度.分析:已知合金球和铝的质量,可求铜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求铜和铝的体积,再求出总体积,总质量除以总体积就是合金球的密度.解:铜的质量m 铜=m 球-m 铝=232g-54g =178g , 铜的体积为V 铜=m ρ铜=20cm 3铝的体积为V 铝=m 铝ρ铝=20cm 3, 球铝+V 铜=20cm 3+20cm 3=40cm 3, 合金球的密度ρ=m 球V 球=5.8g/cm 3. 答:合金球的密度为.16.密度为0.8g/cm 3的甲液体40cm 3和密度为1.2g/cm 3的乙液体20cm 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解:由ρ=m V得两种液体的质量: m 甲=ρ甲V 甲=0.8g/cm 3×40cm 3=32g ; m 乙=ρ乙V 乙=1.2g/cm 3×20cm 3=24g ; 则混合液质量m 液=m 甲+m乙=32g+24g =56g ;混合液的体积V 液=(V 甲+V 乙)×90%=(40cm 3+20cm 3)×90%=54cm 3; 混合液密度ρ=m 液V 液 1.04g/cm 3. 答:混合液的密度为3.17.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1ρ2,取质量相同的这两种金属做成合金,试证明该合金的密度为2ρ1.ρ2ρ1+ρ2(假设混合过程中体积不变).证明:设两种金属的质量都为m ,体积分别为V 1 V 2则 合金的质量为:m 合=2m , 合金的体积为:V 合=V 1+V 2=m ρ1+mρ2合金的密度为:ρ合 =m 合V 合 = 2m m ρ1+m ρ2= 2ρ1.ρ2ρ1+ρ218.用盐水选种需用密度是 1.1×103kg/m3的盐水,现要配制500cm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600g,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需加盐还是加水?应该加多少?解:配制的盐水的密度:ρ=mV= 1.2g/cm3=1.2×103kg/m3>1.1×103kg/m3,∵ρ>ρ0设应加水的质量为△m,则加水后m总=m+△m,而△m=ρ水△V,△V=△m ρ水,∴V总=V+△V=V+△m ρ水,由ρ0=m总V总得:1.1×103kg/m3=m+△mV+△mρ水=0.6kg+△m500×10−6m3+△m1.0×103kg/m3解得:△m=0.5kg=500g.答:这样的盐水不符合要求,应该加500g的水.19.一瓶内装50cm3的盐水,盐水的密度为1.2×103 kg/m3,要将盐水稀释为密度为1.1×103 kg/m3,需加水多少克?解:由ρ=mV得原来盐水的质量:m=ρV=1.2g/cm3×50cm3=60g;设需要加的水的体积为V水,由ρ=mV得加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稀释后的盐水质量m′=m+m水=60g+ρ水V水=60g+1g/cm3×V水稀释后的盐水体积V′=V+V水=50cm3+V水=50cm3+V水盐水密度:ρ′=m′V′=60g+1g/cm3×V水50cm3+V水=1.1g/cm3,解得:V水=50cm3,需要加入水的质量:m=ρV水=1g/cm3×50cm3=50g.答:应向原盐水中加入50g的水.八、溢出问题20.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700g,放入一块合金后,溢出一些水,这时总质量为1040g,取出合金后杯和水总质量为500g,求合金的密度。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A. ﹣185℃B. ﹣163℃C. ﹣160℃D. 0℃【答案】 B【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2.请你观察身边的数据并判断,哪些数据是符合实际的()A. 教室顶端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1AB. 小明的身高1.65×107微米C. 教室里的空气约重2500ND. 教室里的气温约45℃【答案】C【解析】【解答】A、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额定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I=≈0.18A,A不符合题意;B、小明的身高1.65m=1.65×106μm,B不符合题意;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9m、7m和3m,教室中空气的重力大约为:G=mg=ρVg=1.29kg/m3×9m×7m×3m×10N/kg≈2438N,与C接近.C符合题意;D、夏天,教室里的最高气温不会达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3.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答案】A【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110℃,A符合题意;0.1A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5A,B不符合题意;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3W左右,C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0.5s,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4.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5.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6.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7.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8.下列有关厨房中的物理说法正确的是()A. 厨房内炒菜用的锅,应选用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B. 用筷子夹食物时,筷子是一个省力杠杆C. 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方式增大了菜的内能D. 炸食物时,能炸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高【答案】D【解析】【解答】解:A、厨房内炒菜用的锅,应选用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A不符合题意;B、用筷子夹食物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B不符合题意;C、炒菜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C不符合题意;D、炸食物时,能炸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高,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炒菜用的锅,应用熔点较高的材料,筷子是费力杠杆,炒菜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油的沸点较高,食物炸成金黄色.9.关于图中所示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表示ρ甲>ρ乙B. 表示晶体熔化的图象C.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 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解:A、由图看出,同样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ρ=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A符合题意;B、由图看出,液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表示晶体液体的凝固图象,B不合题意;C、如图表示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但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不合题意;D、由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当是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图表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恰好相反,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密度公式,比较两种物质同体积时的质量或同质量时的体积,可以判断两种物质密度的大小;B、温度有下降的趋势的图像是凝固图像,温度有上升趋势的图像是熔化图像;C、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即物体做匀速运动,不能确定它运动的路线是否是直线;D、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0.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B. 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60℃C. 一名普通小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 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答案】 D【解析】【解答】A、家用台灯的功率一般在40W左右,根据电功率的公式变形可求出电流I=0.2A;绝达不到2A;故A错误;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一般在40℃以下,不会达到60℃;故B错误;C、普通小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小于100斤即50kg左右;达不到500kg;故C错误;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1min跳动70次符合实际;故D正确;故选D.【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1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 湿衣服晾干了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答案】 D【解析】【解答】A.湿衣服变干水汽化为水蒸气,A不符合题意;B.饮料中加冰,冰会熔化为水,B不符合题意;C.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了,C不符合题意;D.冰箱中的饮料瓶拿出来,瓶外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液化现象是水蒸气变为水滴的过程。
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C. 钢水铸成钢锭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答案】 B【解析】【解答】A. 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是物质从液态变气液态的过程是汽化,A不符合题意;B. 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符合题意;C. 钢水铸成钢锭,是物质从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C不符合题意;D.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是钨丝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六种物态变化解答.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13.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如图,表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解:A、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熔化的图象,A符合题意;B、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但图象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不符合题意;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图象应为倾斜的直线,C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分析图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图象变化规律,从图象中正确、迅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判断图象能否正确反映物理规律.14.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gB. 物理课本从课桌落到地面大约4sC.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 cm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答案】 C【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50000g,A不符合题意;物理课本从课桌落到地面大约0.4s,B不符合题意;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为80 cm,C符合题意;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时间、长度和温度的了解解答. 15.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冰冻的衣服晾干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C【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不符合题意;B、冰冻的衣服会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