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作者:一气贯长空不同隔膜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锂离子电池隔膜性能的优劣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要求隔膜具有合适的厚度、离子透过率、孔径和孔隙率及足够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等。
目前市场主要应用隔膜为PP、PE、PP/PE/PP等。
本文对比了湿法隔膜不同孔隙率、不同厚度对锂离子电池电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对比了干法隔膜与湿法隔膜之间的电性能差别。
1 实验1.1 PE/PP隔膜制备为了得到不同孔隙率、不同厚度的PE/PP 隔膜,本文使用星源材质建造的商业生产线。
图1(a)为湿法隔膜工艺图,将聚乙烯(PE)粉和石蜡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经模头挤出,通过冷却相分离制造出微孔,压制得膜片,再将膜片加热至接近熔点温度,经过双向拉伸、萃取石蜡油后得到孔结构均匀一致的隔膜,分别记为隔膜A、B、C、D、E。
图1(b)为干法隔膜工艺图,将PP粉用挤出、流延制备出特殊结晶排列的高取向膜,低温拉伸诱发微缺陷,高温拉伸扩大微孔,所制得隔膜为F。
图1 湿/干法隔膜工艺流程1.2 LiFePO4/石墨锂离子电池制备实验电池为LiFePO4/石墨体系软包电池。
正极合浆:将LiFePO4、PVDF(粘结剂)、Super P(导电剂)、NMP(溶剂)按照一定比例合浆、均匀涂布在铝箔上,碾压形成正极片。
负极合浆:将石墨、CMC(分散剂)、SP(导电剂)、SBR(粘结剂)、H2O按照一定比例合浆、均匀涂布在铜箔上,碾压形成负极片。
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经卷绕制成卷芯,经平压、烘烤、注液、封装、化成、分容等工序制成成品电池。
隔膜A~F 所制电池分别对应电池A~F。
1.3 性能测试采用NOVA NANO SEM 450扫描电镜对隔膜样品表面进行观察;采用AAQ-3K-A-1压水孔隙率仪测试隔膜孔隙率、曲折度;采用Millimar C1216测厚仪测试隔膜厚度;采用Gurley-4340型透气度仪测试隔膜透气度;采用科宁CL-100E摄像仪测试隔膜与标准电解液(1 mol/L 六氟磷酸锂)接触角。
锂硫电池隔膜缺陷
锂硫电池隔膜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聚烯烃结晶度高且缺乏极性基团:这导致其与极性的电解液之间的相容性较差,电解液浸润性差,限制了隔膜内部锂离子在孔道中的传输,从而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
2. 孔隙率低:由拉伸制得的隔膜很难达到高孔隙率。
孔隙率越低,隔膜吸液率和保液率越低,不利于锂离子的传导,影响电池的高倍率下充放电,限制大功率电池的发展。
3. 耐热性差:聚烯烃材料缺乏刚性基团,隔膜在高温下容易出现严重的热收缩,使得正负极大面积接触,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进而引发电池热失控甚至爆炸。
4. 不能抑制多硫化物穿梭: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分子结构单一、只含碳碳键和碳氢的聚烯烃类隔膜,不能与中间产物多硫化物产生相互作用,无法抑制其溶解扩散,极大地限制了电池性能的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们正在寻找改进方法,如采用表面涂层、添加纳米填料等方式来提升隔膜的性能。
锂电隔膜工作总结
隔膜是锂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池中起着隔离正负极、传导离子和阻
止内部短路的作用。
隔膜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表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隔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锂电池的进步和应用。
首先,隔膜的质量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优质的隔膜可以有效隔离
正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阻止短路的发生,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运行。
隔膜的破损或者不良质量会导致电池过热、起火甚至爆炸,因此隔膜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其次,隔膜的离子传导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优秀
的隔膜应该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和低的电阻率,从而能够减少电池内部的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隔膜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对其离子传导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隔膜的研发和改进是锂电池技术进步的关键。
最后,隔膜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也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隔膜在电池中会受到高温、电解液的腐蚀和机械挤压等多种环境影响,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以保证电池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隔膜作为锂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隔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进,相信锂电池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优越的性能表现。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介绍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
其中,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以及其在电池性能、安全性以及寿命中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功能锂离子电池隔膜在电池中起到重要的电化学和物理保护作用。
其主要功能包括:1. 防止正负极直接短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必须保持电隔离,以防止直接短路发生。
隔膜通过其良好的电非导性能,有效地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保证了电池的正常运行。
2. 促进离子传输锂离子需要在正负极之间进行快速的离子传输,以实现充放电过程。
隔膜作为离子通道之一,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能够促进锂离子在电池内的迁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3. 阻止电池内部反应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例如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嵌入/脱嵌、电解液中溶解的金属锂的沉积/溶解等。
隔膜可以有效地阻止这些反应发生在非预期的位置,避免电池内部的短路和安全事故。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材料与结构锂离子电池隔膜通常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如聚丙烯薄膜(PP)、聚酰亚胺薄膜(PI)等。
这些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能够满足电池的使用要求。
隔膜的结构一般包括多孔膜、复合膜等形式。
多孔膜通过增加孔隙结构,提高锂离子的迁移速度;复合膜则是将不同材料层叠在一起,以实现更好的电化学和物理保护效果。
锂离子电池隔膜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隔膜对电池性能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1. 电池容量与输出功率隔膜的离子导电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容量和输出功率。
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可以提高锂离子的迁移速度,提高电池的容量和输出功率。
2. 电池循环寿命隔膜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次数增加,隔膜可能会发生老化和损坏,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3. 温度特性隔膜的热稳定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锂离子电池隔膜陶瓷层厚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电池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人机、移动设备等领域。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件,起着隔离正负极、传递离子和电子的作用。
而隔膜上的陶瓷层厚度则是决定其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隔膜陶瓷层厚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隔膜陶瓷层厚度直接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渗透性。
较厚的陶瓷层会增加离子的传递路径,导致电池内部电解质的扩散速度变慢,从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适当控制隔膜陶瓷层厚度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
隔膜陶瓷层厚度还影响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如果隔膜陶瓷层过厚或存在缺陷,容易导致短路、热失控等严重后果,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在设计锂离子电池时,需要合理选择隔膜陶瓷层的厚度,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隔膜陶瓷层厚度还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过厚的陶瓷层会增加电池内部的阻力,导致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增加,降低电池循环寿命。
合理控制隔膜陶瓷层厚度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隔膜陶瓷层厚度还影响了电池的成本。
较厚的陶瓷层会增加生产成本,而过薄的陶瓷层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使得电池的综合成本增加。
在设计电池时需要在性能、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成本之间作出权衡,选择合适的隔膜陶瓷层厚度。
隔膜陶瓷层厚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进行合理管理。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能,推动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篇示例: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起到电极之间的隔离作用,防止电池短路和内部短路的发生。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极之间的材料交换是通过离子传输完成的,而隔膜则是起到导电的作用,使得正、负极之间的电荷可以传递。
隔膜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隔膜陶瓷层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隔膜材料,它具有高温稳定性好、导电性能优良、耐腐蚀等特点。
隔膜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隔膜是锂电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的作用。
除此之外,隔膜还承担着锂离子传输和电解液滞留的功能。
因此,隔膜的性能对锂电池的总体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隔膜的离子导电性能是评价锂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离子传输通道,隔膜的离子导电性能决定着锂离子在电池中的传输速度。
一般来说,隔膜的离子导电性能越好,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就越快,循环寿命也越长。
因此,科研人员通常采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来改善隔膜的离子导电性能。
其次,隔膜的热稳定性也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隔膜的热稳定性不好,它可能会发生融化或退化的现象,导致电池的失效。
因此,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对于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此外,隔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
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充放电引发的体积变化以及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隔膜需要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形状和完整性。
如果隔膜的机械强度不足,就容易产生物理性损坏,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损坏和性能下降。
此外,隔膜的化学稳定性也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而隔膜需要在这种特殊的化学环境下进行工作。
因此,隔膜需要能够在电解液中保持稳定,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不产生不良物质,否则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另外,隔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化学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经过隔膜进行传输,而锂离子的传输会引起各种化学反应。
因此,隔膜需要能够在此特殊环境下保持稳定,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否则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综上所述,隔膜的性能对锂电池的总体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高隔膜的离子导电性能、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可以有效改善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隔膜的研发和优化是锂电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与转换装置,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阐述了隔膜在电池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然后,重点回顾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在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隔膜、有机隔膜和复合隔膜等不同类型的隔膜材料,以及纳米技术、表面改性等先进制备工艺的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离子透过性等。
通过综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电池内部的一种关键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提供一个物理屏障,防止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短路和燃爆。
隔膜还需要允许电解液中的离子通过,以保证电池的正常充放电过程。
隔膜的材料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机械强度、优秀的热稳定性和低的离子电阻。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由聚烯烃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制成,这些材料在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一些先进的隔膜还采用了多层结构、纳米涂层、陶瓷涂覆等技术,以提高其性能。
隔膜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理想的隔膜应该具有高的孔隙率、合适的孔径和孔径分布,以提供足够的离子通道。
同时,隔膜的厚度、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也需要与电池的其他组件相匹配,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长寿命。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对隔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锂电池隔膜抗穿刺强度单位(原创实用版)目录1.锂电池隔膜的重要性2.锂电池隔膜的抗穿刺强度单位3.锂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4.锂电池隔膜的应用领域5.锂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锂电池隔膜的重要性锂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分隔电池的正负极,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
此外,隔膜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因此对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二、锂电池隔膜的抗穿刺强度单位锂电池隔膜的抗穿刺强度是指隔膜在承受压力时,能够抵抗穿刺的能力。
抗穿刺强度的单位通常为牛顿(N)。
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由于电极表面涂覆不够平整、电极边缘有毛刺等情况,以及装配过程中工艺水平有限等因素,因此要求隔膜具有一定的抗穿刺强度。
三、锂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锂电池隔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性能要求:1.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以降低电池内阻;2.锂离子的传递系数基本不变,以消除浓度极化;3.可以忽略的电子导电性,以保证电极间有效的隔离;4.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5.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应用。
四、锂电池隔膜的应用领域锂电池隔膜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储能设备、3C 电子产品等领域。
五、锂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隔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未来,锂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隔膜材料将更加轻量化、高强度;2.隔膜制备工艺将更加高效、环保;3.隔膜性能将更加优异,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的要求。
总之,锂电池隔膜在锂电池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抗穿刺强度、离子电导率等性能对电池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锂离子电池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电池外壳组成。
隔膜作为电池的"第三极〃,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内层组件之一。
隔膜吸收电解液后,可隔离正、负极,以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导。
在过度充电或者温度升高时,隔膜通过闭孔来阻隔电流传导,防止爆炸。
隔膜性能的优势决定电池的界面结构和内阻,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等关键特性。
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起着有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材料目前还是以聚烯烃为首选,聚烯烃材料具有强度高、防火、耐化学试剂、耐酸碱腐蚀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无毒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烯烃化合物可以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具有高温自闭性能,确保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日常使用上的安全性。
1、厚度均匀性隔膜的厚度均匀性与所有薄膜生产企业要求是一样的,是一个永远追求的重要的质量指标,它直接影响隔膜卷的外观质量以致内在性能,是生产过程严加控制的质量指标之一。
锂电池用户对隔膜的分切有其特殊的要求,除了有特殊的隔膜分切机、专业培训的专业分切人员外,与隔膜自身的厚度均匀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隔膜生产线上,隔膜厚度都是采用精度很高的在线非接触式测厚仪及快速反馈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的。
隔膜的厚度均匀性包括纵向厚度均匀性和横向厚度均匀性。
其中横向厚度均匀性尤为重要。
一般均要求控制在+1微米以内。
“南通天丰〃公司厚度现已控制在+0.5微米以内。
2、力学性能隔膜的力学性能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隔膜破裂,就会发生短路,降低成品率,因此要求隔膜在电池组装和充放电结构使用过程中,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隔膜的机械强度可用抗穿刺强度和拉伸强度来衡量。
拉伸强度,隔膜的拉伸强度与制膜的工艺相关联。
采用单轴拉伸,膜在拉伸方向上与垂直方向强度不同;而采用双轴拉伸时,隔膜在两个方向上一致性会相近。
一般拉伸强度主要是指纵向强度要达到100MP以上,横向强度不能太大,过大会导致横向收缩率增大,这种收缩会加大锂电池厂家正、负极接触的几率。
陶瓷涂覆隔膜对锂电池有什么好处?陶瓷涂覆隔膜是锂电池研发人员在为了满足未来消费或商用对锂电池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常使用寿命等要求下新开发的电池隔膜,陶瓷涂覆隔膜对锂电池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其重要性。
一、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陶瓷涂覆隔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组件,在锂电池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它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电池内部的短路和热失控,从而降低了电池发生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这是因为在陶瓷涂覆隔膜的帮助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被有效地隔离,防止了它们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减少了短路的可能性。
同时,陶瓷涂覆隔膜的热稳定性相比以前使用的隔膜要更高,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二、增强锂电池的循环性能陶瓷涂覆隔膜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能够增强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就是增加锂电池使用寿命的循环次数,让锂电池使用寿命时间变得更加长。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移动。
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正负极材料会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
而陶瓷涂覆隔膜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保持正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此外,陶瓷涂覆隔膜还可以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容量,使得电池在高速充放电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优良的性能。
三、降低锂电池的内阻陶瓷涂覆隔膜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降低锂电池的内阻。
内阻是指电池内部存在的电阻,包括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
欧姆电阻主要由电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而极化电阻则主要由电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形成。
陶瓷涂覆隔膜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较高的电子传导性,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内部的欧姆电阻。
同时,陶瓷涂覆隔膜还可以改善电极表面的SEI膜质量,从而降低了极化电阻,最终降低了整个电池的内阻。
四、提高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陶瓷涂覆隔膜还可以提高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由于陶瓷涂覆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保液性,使得电池能够容纳更多的电解液,从而增加了电池的容量。
(学习资料)隔膜对电池性能有哪些影响1)OCV 特性:对于电压一致性要求较高的18650 电池为例,薄隔膜或孔洞过大会加快电池的自放电过程,从而降低电池的电压一致性。
笔者经验,较薄的单层隔膜有着相对大一写的自放电速度表现。
2)电化学特性。
三层隔膜与单层隔膜相比,单层隔膜由于通常厚度较薄,离子迁移通道较短,极化现象有一定消弱,电池的低温电压平台相对较高。
同理,采用薄隔膜或者大孔径隔膜的电池循环也表现相对较好。
3) 厚度:对于消耗型锂离子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中使用的电池),25微米的隔膜逐渐成为标准。
然而,由于人们对便携式产品的使用的日益增长,更薄的隔膜,比如说20微米、18微米、16微米、甚至更薄的隔膜开始大范围的应用。
对于动力电池来说,由于装配过程的机械要求,往往需要更厚的隔膜,当然对于动力用大电池,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厚一些的隔膜往往同时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4) 透气率:从学术角度来说,隔膜在电池中是惰性的,即隔膜不是电池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仅仅是电池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隔膜的存在首先要满足它不能恶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表现在内阻上。
含电解液的隔膜的电阻率和电解液本身的电阻率之间的比值称为MacMullin 数。
一般来说,消耗型锂离子电池的这个数值为接近8,当然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通常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中会有一个透气率的参数,或者叫Gurley数。
这个数是这么定义的,即一定体积的气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通过一定面积的隔膜所需要的时间,气体的体积量一般为50cc,有些公司也会标100cc,最后的结果会差两倍。
面积应该是1平方英寸,压力差记不太清楚了。
这个数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和用此隔膜装配的电池的内阻成正比,即该数值越大,则内阻越大。
然而,对于不同的隔膜,该数字的直接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内阻和离子传导有关,而透气率和气体传到有关,两种机理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单纯比较两种不同隔膜的Gurley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可能两种隔膜的微观结构完全不一样;但同一种隔膜的Gurley数的大小能很好的反应出内阻的大小,因为同一种隔膜相对来说微观结构是一样的或可比较的。
不同隔膜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它能够将电池的正负极相隔并阻止电解液中的电子和离子直接相互接触,从而确保电池的正常运行。
不同种类的隔膜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会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从透气性、电解液损耗、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来讨论不同隔膜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首先,隔膜的透气性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稳定性。
透气性主要影响电解液在电池内的扩散速度,进而影响电荷传输的效率。
一般来说,高透气性的隔膜可以促进电解液的扩散,使电池的充放电效率更高,电能的转化更为高效。
此外,高透气性的隔膜还可以降低电池内部的压力,减小电池的膨胀和爆炸的风险。
因此,选择透气性适中的隔膜是保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功率性能的重要因素。
其次,隔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会影响电解液的损耗。
电解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会通过隔膜逸出电池,从而导致电池内外电解液成分的失衡,进而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隔膜材料有聚丙烯腈(PAN)、聚乙烯腈(PEF)和聚苯硫醚(PES)等,不同材料的隔膜对电解液的损耗程度也有所不同。
研究发现,聚丙烯腈隔膜对电解液的损耗最小,而聚苯硫醚隔膜对电解液的损耗最大。
因此,在设计锂离子电池时需要在适当保证电解液液体界面稳定性的前提下选择隔膜材料。
此外,隔膜对电池的寿命也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隔膜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电极反应产生的气体和有机物的侵蚀,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隔膜的耐高温性能能够抵抗电池在高温环境中的热膨胀和热分解,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因此,在选择隔膜时需要考虑其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等因素。
最后,隔膜的安全性是设计锂离子电池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隔膜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其阻燃性能和抗穿刺性能。
一般来说,具有较好阻燃和抗穿刺性能的隔膜能够有效减少电池发生热失控和爆炸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因此,在锂离子电池设计中需要选择阻燃性好、抗穿刺性强的隔膜材料。
锂电池隔膜的改性技术及其对电池性能的提高摘要: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中起到隔离正负极作用的关键组件,其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常用的商业化隔膜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耐热性不足、机械强度低、离子传输效率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隔膜的改性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锂电池隔膜;改性技术;电池性能;提高1锂电池隔膜的基本原理1.1锂电池隔膜的作用机理锂电池隔膜作为正负极之间的隔离层,具有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功能,从而防止短路和电池的过热燃烧。
同时,隔膜还要保证锂离子能够自由穿过,维持电池正常的电化学反应。
其基本作用原理是通过锂电池隔膜的微孔结构进行离子传导电解质膜的离子传导和阻挡质子和电子的交换,从而来实现电化学反应和防止短路。
同时,优良的隔膜还要具备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以确保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锂电池隔膜的材料与结构隔膜的材料包括聚丙烯薄膜、聚乙烯隔膜、聚酰亚胺薄膜等,隔膜特殊的其中的微孔结构和微观形态对其离子传导性能及机械强度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优秀的隔膜应当具有足够的微孔尺寸和适当的分布形貌,以确保锂离子的穿透和电池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高强度的隔膜结构也对整个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3锂电池隔膜的传统性能要求锂电池隔膜的传统性能要求包括离子传导性能、耐热性、机械强度和润湿性等。
好的隔膜应当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率,以确保锂离子能够自由穿过,为电池充放电提供通道。
同时,在高温环境下,隔膜应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避免因隔膜收缩而导致的电池的过热和热失控。
此外,隔膜的机械强度也是影响锂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隔膜的其润湿性能与对电解液的吸液保液性息息相关,也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通过对锂电池隔膜的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隔膜的性能要求,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改性技术对其性能提升的途径。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隔膜受压孔隙变小,导致对应负极嵌锂不足隔膜是锂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直接相遇,从而避免短路和电池损坏。
然而,隔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压力的影响,导致隔膜孔隙变小,进而影响到对应负极的嵌锂量,使电池性能下降。
我们来了解一下隔膜的结构和功能。
隔膜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
这种孔隙结构可以允许电解液中的离子通过,同时阻止电极之间的直接接触。
隔膜的孔隙大小对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孔隙越大,电解液中的离子传输越顺畅,电池性能越好。
然而,当隔膜受到压力或变形时,孔隙的大小就会发生改变。
隔膜受压后,孔隙会变小,导致电解液中的离子传输受阻。
这样一来,对应负极的嵌锂量就会减少,因为离子很难通过变小的孔隙进入负极。
嵌锂量的减少会降低电池的容量和放电性能,使其工作时间缩短。
那么,隔膜受压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隔膜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比如电池外壳的压力,或者在装配过程中的挤压。
另一方面,隔膜自身的性能和材料也会影响其受压性能。
如果隔膜的材料刚性较高,弹性较差,那么在受到压力时就容易变形,从而导致孔隙变小。
为了解决隔膜受压导致对应负极嵌锂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改进隔膜材料的性能,选择具有较好弹性的材料,使隔膜在受到压力时能够更好地恢复原状。
其次,优化电池的结构设计,减少对隔膜的压力影响,比如增加电池外壳的刚度,减少装配过程中的挤压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优化电池的工艺流程,控制压力的大小,避免对隔膜造成过大的压力。
隔膜受压导致对应负极嵌锂不足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隔膜孔隙的变小会阻碍电解液中离子的传输,降低电池的嵌锂量,从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放电性能。
通过改进隔膜材料的性能、优化电池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知识锂离子电池隔膜是电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主要作用是隔离正、负极,防止电解质在两极之间短路,从而影响电池的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隔膜还具有控制电池内部反应速率、稳定电压和提高电池寿命等重要作用。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相关知识。
一、隔膜的类型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聚合物隔膜: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隔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小的内阻和良好的电解液湿润性。
2.玻璃纤维隔膜:通常用于高温应用,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但对于电解质的湿润性较差。
3.陶瓷隔膜:是目前最新研发的一种隔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和机械性能。
4.晶格氧化物隔膜:通过在金属箔上沉积氧化物陶瓷保护层制成,具有优异的抗渗透性和高电导率。
二、隔膜的材料及制造工艺隔膜的材料主要有聚合物、陶瓷、玻璃纤维和晶格氧化物等。
其中,聚合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湿润性、塑性和热稳定性,成为了制造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选择。
聚合物隔膜的制造工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湿法制造,利用溶剂交联等方法制备;另一种是干法制造,通过高压和高温的方法制造而成。
三、隔膜的性能参数1.厚度:隔膜厚度对于电池的内阻、容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隔膜的厚度为10-50um。
2.孔径:隔膜的孔径可以影响电解液的传导及电池的实际性能表现。
3.热稳定性:隔膜的热稳定性主要指在高温环境下,隔膜的变形率、气泡、缩孔等,越低越好。
4.抗渗透性:隔膜的渗透性指隔膜对电解液的耗损程度,抗渗透性越好,电池的寿命越长。
5.氧化还原性能:隔膜的氧化还原性能能够影响电池的负荷承载能力和寿命。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电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对于电池的安全性、性能和寿命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电池生产中,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隔膜材料和制造工艺,并注意控制隔膜的厚度、孔径、热稳定性、抗渗透性和氧化还原性能等关键性能指标,以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隔膜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1)OCV特性:
对于电压一致性要求较高的18650 电池为例,薄隔膜或孔洞过大会加快电池的自放电过程,从而降低电池的电压一致性。
笔者经验,较薄的单层隔膜有着相对大一写的自放电速度表现。
2)电化学特性:
三层隔膜与单层隔膜相比,单层隔膜由于通常厚度较薄,离子迁移通道较短,极化现象有一定消弱,电池的低温电压平台相对较高。
同理,采用薄隔膜或者大孔径隔膜的电池循环也表现相对较好。
3)厚度:
对于消耗型锂离子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中使用的电池),25微米的隔膜逐渐成为标准。
然而,由于人们对便携式产品的使用的日益增长,更薄的隔膜,比如说20微米、18微米、16微米、甚至更薄的隔膜开始大范围的应用。
对于动力电池来说,由于装配过程的机械要求,往往需要更厚的隔膜,当然对于动力用大电池,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厚一些的隔膜往往同时意味着更好的安全性.
4)透气率:
从学术角度来说,隔膜在电池中是惰性的,即隔膜不是电池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仅仅是电池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隔膜的存在首先要满足它不能恶化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表现在内阻上。
含电解液的隔膜的电阻率和电解液本身的电阻率之间的比值称为MacMullin数。
一般来说,消耗型锂离子电池的这个数值为接近 8,当然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通常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中会有一个透气率的参数,或者叫Gurley数。
这个数是这么定义的,即一定体积的气体,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通过一定面积的隔膜所需要的时间,气体的体积量一般为
50cc,有些公司也会标100cc,最后的结果会差两倍。
面积应该是1平方英寸,压力差记不太清楚了。
这个数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和用此隔膜装配的电池的内阻成正比,即该数值越大,则内阻越大。
然而,对于不同的隔膜,该数字的直接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内阻和离子传导有关,而透气率和气体传到有关,两种机理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单纯比较两种不同隔膜的Gurley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可能两种隔膜的微观结构完全不一样;但同一种隔膜的Gurley数的大小能很好的反应出内阻的大小,因为同一种隔膜相对来说微观结构是一样的或可比较的。
5) 浸润度:
为了保证电池的内阻不是太大,要求隔膜是能够被电池所用电解液完全浸润。
这方面没有一个公认的检测标准。
大致可以通过以下试验来判断:取典型电解液(如 EC:DMC=1:1,1M LiPF6),滴在隔膜表面,看是否液滴会迅速消失被隔膜吸收,如果是则说明浸润性基本满足要求。
更准确的测试可以用超高时间分辨的摄像机记录从液滴接触隔膜到液滴消失的过
程,计算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两种隔膜的浸润度。
浸润度一方面个隔膜材料本身相关,另一方面个隔膜的表面及内部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6)化学稳定性:
换句话说就是要求隔膜在电化学反应中是惰性的。
经过若干年的工业化检验,一般认为目前隔膜用材料PE或PP是满足化学惰性要求的。
7)孔径:
一般来说,隔膜为了阻止电极颗粒的直接接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电极颗粒直接通过隔膜。
目前所使用的电极颗粒一般在10微米的量级,而所使用的导电添加剂则在10纳米的量级,不过很幸运的是一般碳黑颗粒倾向于团聚形成大颗粒。
一般来说,亚微米孔径的隔膜足以阻止电极颗粒的直接通过,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电极表面处理不好,粉尘较多导致的一些诸如微短路等情况。
8) 穿刺强度:
这个参数实际上是由于电极表面不够平整,以及装配过程中工艺水平有限而提出的一个要求,因此要求隔膜有相当的穿刺强度。
穿刺强度的测试有工业标准可遵循,大致是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3-5米)下,让一个没有锐边缘的直径为1mm的针刺向环状固定的隔膜,为穿透隔膜所施加在针上的最大力就称为穿刺强度。
同样的,由于测试的时候所用的方法和实际电池中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直接比较两种隔膜的穿刺强度不是特别合理,但在微结构一定的情况下,相对来说穿刺强度高的,其装配不良率低。
但单纯追求高穿刺强度,必然导致隔膜的其他性能下降。
9) 热稳定性:
隔膜需要在电池使用的温度范围内(-20C~60C)保持热稳定。
一般来说目前隔膜使用的PE或PP材料均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由于电解液对水份敏感,大多数厂家会在注液前进行80C左右的烘烤,这对PP/PE隔膜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10)热关闭温度:
由于安全性问题比较严重,目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一般都能够提供一个附加的功能,就是热关闭。
一般我们将原理电池(两平面电极中间夹一隔膜,使用通用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加热,当内阻提高三个数量级时的温度称为热关闭温度。
这一特性可以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一个额外的安全保护。
实际上关闭温度和材料本身的熔点密切相关,如PE为135C附近。
当然不同的微结构对热关闭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但对于小电池,热关闭机制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11) 孔隙率:
目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的孔隙率为40%左右。
孔隙率的大小和内阻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种隔膜之间的空隙率的绝对值无法直接比较。
12) 一致性:
由于制备工艺的不同,隔膜一致性可能差别较大。
一致性包括闭合温度等自身特性,以及电镜下观察孔洞的一致性和厚度的一致性等表观一致性。
如上图,笔者认为该隔膜中的大洞会对电池OCV 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