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 格式:ppt
- 大小:408.00 KB
- 文档页数:35
全科医生预防医学考试家答题20. 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容:1.常见疾病的防治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高警惕防范新老传染病和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2.家庭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卫生与营养、家庭急救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知识、生殖卫生教育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3.创建健康城市的宣传和动员;4.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规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1.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发动;2.开发利用社区资源;3.社区健康信息传播;4.社区教育与培训;5.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21.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健康传播效果按可达到的难度层次由低向高依次可分4个层次:(1)知晓健康信息,这是健康传播效果中最低层次,主要取决于信息传播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等信息的结构性因素;(2)健康信念认同,受传者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念理解,认同一致;(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健康传播者通过健康信息的传播,使受传者获得健康知识,促进态度从不利于健康的方面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是健康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
只有实现了这一效果,才能真正改变人的健康状况。
2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的类型及其主要内容:根据内容内容、指标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评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形成评价,又称诊断评价。
指一个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具体内容有:(1)了解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2)了解干预策略、活动的可行性,(3)进行传播材料、测量工具等的预试验与完善,(4)收集反馈信息,根据计划执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2.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
内容分为三个层面:(1)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包括哪些个体参与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项目,在项目中运用了哪些干预策略和活动等,(2)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包括项目涉及了哪些组织,各组织间是如何沟通等,(3)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内容,包括项目涉及哪一层的政府,具体与政府哪些部门有关等;3.效应评价,又称近中期效果评价,评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导致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控制预防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病时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防止发生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最重大,过去30年美国外依靠二级预防提高了平均寿命4.6年。
主药预防药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脉宁等药。
我国临床重治疗轻预防,造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
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
不吸烟;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
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
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
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
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类型、病理、分类及ASCVD危险分层指导作用及调节血脂要点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
高油脂饮食、内分泌相关疾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均可导致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许多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于这些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常被称为高血脂,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TG和(或)总胆固醇(TC)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高脂血症一般无明显不适的症状,且大多数都是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常被称为“隐形的杀手”。
血脂异常分类比较复杂,一般根据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又分为三类:高胆固醇症,混合性高脂血症(胆固醇与TG均升高)与高TG症。
原发性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有关,是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所致,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具有家族聚集性。
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表1: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分类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其他疾病及已知原因导致的血脂异常。
其中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且其本质亦是升高胆固醇和(或)TG(如表3)。
除此之外,长期应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高脂血症: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部分抗肿瘤药物等(如表4)。
另外,雌激素缺乏也可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继发性高血脂症的病因表3:继发性高血脂症具体病因(疾病)ASCVD危险分层指导调脂治疗LDL-C、TG升高,HDL-C降低等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急性胰腺炎等众多疾病的发病风险。
为更好地预防血脂异常造成的疾病风险,并指导调脂治疗的启动时间与治疗方案,临床上需评估血脂结果:首先要排除继发因素,然后结合患者的基础状况进行ASCVD危险分层,确定治疗的目标值。
调整饮食,降低血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查找和资料汇总,我基本上给妈妈找出了需要经常吃的降血脂食物和切实可行的食疗方法。
可以经常让妈妈吃的降血脂食物有:洋葱、山楂、茄子、黄瓜、香菇、苹果等。
其中,洋葱的降血脂效果最好,每天要保证吃半个,而且洋葱生吃效果才好,烹调越久降胆固醇效果也就越差。
山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促进胆固醇排泄,降低血脂作用。
吃山楂,可以给妈妈熬山楂粥喝,做法也是很简单的:取山楂30~40克(鲜果60~90克),大米100克,砂糖10克。
山楂水煎取汁,加大米同煮成稀粥,熟的时候再放些砂糖,稍煮就可以喝了。
茄子、黄瓜的吃法就很多了,但烹调的时候最好用橄榄油。
苹果也要每天坚持吃一个才行。
还有两个具体的饮食方案,也介绍给大家,如果哪位朋友家里也有高血脂病人的话,不妨也试试:方案一:早餐白米粥、牛奶、拌黄瓜条。
午餐米饭、牛肉丝葱头、熬白菜豆腐。
晚餐窝窝头、清蒸鱼香菇、素炒范莱、苹果1个。
方案二:早餐白米粥、牛奶、拌莴笋条。
午餐大米饭、肉末豆腐青蒜、炒油莱香菇。
晚餐蒸两面发糕(玉米面、标准粉做的)、炒鸡丁柿极丁、炒葱头卷心菜。
医生说,早期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指标都具有可逆转性,不少人在加强体育锻练和改变饮食结构后,参检指标都能恢复正常。
所以我相信,只要让妈妈注意日常饮食,认真做到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并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是一定能够有效控制她的血脂指标不再继续升高的,期待着妈妈血脂正常的那一天早日到来!高血脂治疗偏方方1【组成】绿茶2 克、菊花10 克、山植片25 克。
【用法】加水400 毫升煮沸5 分钟,分3 次温饮。
加开水复泡续饮,日服1 剂。
【主治】高脂血症。
方2【组成】绿茶6 克、大黄2 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主治】高脂血症。
方3【组成】绿茶、荷叶各10 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主治】高脂血症。
方4【组成】绿茶、何首乌、泽泻、丹参各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
专题·疾病的调查与预防专家简介:李刚,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持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发表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有1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2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5部;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科学奖一等奖2项。
Email:936770315@qq.co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0316,81601858)作者简介:殷琳,硕士研究生,Email:xiaoyinbubai613@163.com通信作者:李刚,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936770315@qq.com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殷琳1,李刚1,21.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唐山063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摘要] 血脂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之一,在各年龄层均存在,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通过回顾国内外血脂异常相关指南及研究,该文对血脂异常流行病学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相关阐述,旨在引起广大民众以及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及早识别、干预血脂异常,必要时进行个体化治疗以降低不良结局,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血脂管理措施新思路。
[关键词] 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研究;危险因素;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干预(教育);综述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1.06.003EpidemiologyandpreventivemeasuresofdyslipidemiaYinLin ,LiGangGraduateSchoolof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ngshan063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Gang,Email:936770315@qq.com[Abstract] Asoneoftheimportant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dyslipidemiaexistsinallagegroupsandpresentsayoungertrend.Byreviewingtherelevantguidelinesandre searchondyslipidemiaathomeandabroad,thispaperelaboratesontheepidemiologyandpreventivemeasuresofdyslip idemia,aimingtoattracttheattentionofthegeneralpublicandmedicalworkerstoidentifyandintervenedyslipidemiaasearlyaspossible.Inaddition,individualizedinterventioniscarriedoutwhennecessarytoreduceadverseoutcomes.Thisalsoprovidesrelevantdepartmentswithnewideasforbloodlipidmanagementmeasures.[Keywords] Dyslipidemias;Atherosclerosis;Epidemiologystudies;Riskfactors;Earlymedicalintervention;Earlyintervention(Education);Review 血脂异常通常表现为血总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降低以及上述血脂异常共同存在的混合型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L(15mg /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