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区划与河南地理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东经73°40’到135°05’,北纬18°03’到53°45’之间,南北跨度大约为3,900公里,东西跨度大约为5,500公里。
它地跨东经170度,西接阿尔泰山,东至黄海和东海,南至南海,北毗邻蒙古、俄罗斯和朝鲜。
中国的疆域很大,是亚洲甚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总面积为9,596,961平方千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四个层次: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23个省(包括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及1个省级行政单位)和4个直辖市,这些地区又被分为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市、地区或州)和2,851个县级行政单位(县、市辖区、区、旗)。
最高层次是省级行政单位,它们是由各自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成。
每个省都由省主席领导,也被称为省长。
当地的自治区和直辖市由自治区主席或市长领导。
有些省份,如山东省、湖南省等是由多个地级行政单位组成的。
而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则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下分辖若干的县级行政单位。
地理位置和疆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占据了亚洲的东部和中部,这也是中华民族广袤的疆土所在。
中国南部的湿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纬度上相当于北部的沙漠地区,因此中国拥有的气候类型也十分复杂。
由于中国的地理疆域十分广阔,各个地区的自然地形和天气条件各不相同。
这种多样性的地域分布导致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大致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盆地和海岸等七种。
高原和山地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40%以上,其余三种地形类型包括基本农田面积和人口的居住比重最高,其中平原地区的粮食产量最高。
由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并且人口众多,一直存在着自然和人为灾害,例如洪水、地震、滑坡和污染等。
为了适应中国独特的地理特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就已经了许多抵御灾害的经验和方法。
中国地理划分线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为
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
地理区域。
1.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这个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多样
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2.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包括甘肃、宁夏、
青海、陕西和新疆。
这里的地貌以高原、沙漠和戈壁为主,还有壮
丽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3. 北方平原:北方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新疆伊犁河谷。
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拥
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4.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包
括湖北、湖南和河南,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著
名。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之一。
5.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是中国
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与港澳地区有密
切的经济联系。
6. 西南诸岛:中国的西南诸岛包括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
这
些岛屿拥有优美的海滩、珊瑚礁和热带气候,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这只是中国地理划分的一个简单概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
特点和资源。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
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和流域划分一、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华南丘陵地带、西南高原、青藏高原和新疆盆地等九个大区。
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等省份。
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经济发展区。
2.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国的粮食产区。
3.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该区地势平坦,气候寒冷,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产区。
4.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包括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份。
该区地势较高,土地贫瘠,气候干旱,是中国的旱作农业区。
5.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等地。
该区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6. 华南丘陵地带:华南丘陵地带位于中国南方,包括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
该区地势起伏,气候湿润,植被丰富,是中国的热带农业区和旅游胜地。
7. 西南高原:西南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份。
该区地势高峻,气候多样,植被丰富,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点。
8.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包括青海、西藏等地。
该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是中国重要的牧区和水源涵养区。
9. 新疆盆地:新疆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等地。
该区地势低平,气候干旱,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油田区。
二、中国的流域划分中国的流域划分主要分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西江流域等八大流域。
1.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涵盖上游的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和下游的湖北、上海、江苏等省份。
长江流域地势起伏,水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航运区。
河南地理必背知识点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内陆省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面是河南地理的必背知识点:一、位置和边界1.河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东北与山东接壤,东南与安徽相邻,西南与湖北接壤,西部与陕西相连,北部与河北相邻。
2.河南省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
二、地形1.河南省地势主要由中原高原和华北平原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南北走向。
2.河南省的地形特点有草原、黄土高原、平原和丘陵等多种类型。
三、气候1.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河南省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昼夜温差也较大。
四、河流1.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河流网区域之一,汇聚着黄河、长江、淇河、颍河等众多河流。
2.位于河南省的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流经河南省边缘,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五、自然资源1.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有煤炭、铁矿、铝土矿、玛瑙石等。
2.河南还拥有较多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和地下水资源。
六、行政区划1.河南省下辖18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等。
2.河南省辖2个地级市、6个副省级市、15个地级市、44个县级市、82个县和30个自治县,共计179个行政单位。
七、人口1.河南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人口已经超过1.20亿。
2.河南省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中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三个城市。
八、经济1.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2.河南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产业包括煤炭、冶金、化工、机械、食品加工等。
以上是河南地理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地区名。
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中偏南部的一片区域,一般指5省1区,包括中南地图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华东地区指中国东部7省1市所在的区域,简称华东。
行政上的“华东七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北地区名。
一般指中国北部2省2市1区所在的区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1949~1954年曾为一级行政区域。
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个地形带。
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华北地图气候。
面积125.5万平方千米。
1990年全区人口1.32亿。
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
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铁矿储量占全国1/4,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区内工农业均较发达,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工业基地、重要的钢铁基地和棉花基地自然地理广义上指中国淮河、秦岭以南地区,而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最狭义的华南仅包括广东(包括东沙群岛)、广西、海南(包括南海诸岛)、香港和澳门五省区。
华中,地区名。
在自然地理上狭义指中国秦岭、淮河西部,南岭以北,巫山、雪峰山以东的长江流域地区。
行政上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
广义华中还包括陕西、山西、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等在中国版图中部的地方。
京广焦枝、枝柳铁路纵贯南北,万里长江与陇海、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具有全国东西、南北四境过渡的要冲和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全区土地面积56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
农业堪称发达,轻重工业都有较好的基础,水陆交通便利。
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行政区划下的“西北地区”,常被称为“西北五省(区)”或“西北三省二区”,包括:陕西省(陕、秦)、甘肃省(甘、陇)、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实际上,内蒙古自治区并不是行政概念涉及到的的西北地区。
行政概念的“西北五省”西北五省一说源自1949—1953年国家设立的六大行政区之一的西北行政区,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各省县级行政区划高清地图(大整理)1.中国政区地图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
陆地边界长度约2.2万千米,海岸线长度约1.8万千米,分布着大小岛屿7600个,面积最大是台湾岛。
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北京市1.人口:2188万(2021年)2.面积:16410平方千米3.GDP:40269亿元(2021年)4.简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古称幽州、燕京和北平,是中国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著名古都。
3.天津市1.人口:1373万(2021年)2.面积:11966平方千米3.GDP:15695亿元(2021年)4.简介: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别称津沽、津门。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
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4.上海市1.人口:2489万(2021年)2.面积:6340平方千米3.GDP:43215亿元(2021年)4.简介:上海,位于中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最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
上海河网主要有流经市区的主干道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
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
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5.重庆市1.人口:3102万(2021年)2.面积:8.24万平方千米3.GDP:2.79万亿元(2021年)4.简介: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简称渝。
因三面环山,城区依山而建,别称山城;嘉陵江、乌江在这里与长江交汇,又以“江城”闻名。
1189年宋光宗赵惇即帝位,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中国地理与省市的位置关系中国是一个拥有广大领土的国家,其地理位置关系对于了解中国各省市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根据地理位置关系的特点,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疆的顺序,依次介绍中国各个省市的位置关系,并探讨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一、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毗邻东海和黄海。
这一地区包括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的省市。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临近海外市场,便于贸易往来和外资流入,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中部地区中国中部地区包括了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地处中国大陆腹地。
中部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位于东、南、北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具有交通便利和资源丰富的优势。
这一地区是中国传统农业地区和重要的工业高地,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了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处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
这一地区地貌复杂,有着雄奇的自然景观。
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西南地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毗邻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对于中国的国际合作和经济交流具有战略意义。
四、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包括了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地处中国大陆的西北方。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辐射中亚和西亚等地。
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物资储备基地,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北部,包括了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市。
地理位置的特点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北方的门户。
这一地区曾是中国重工业的摇篮,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东北地区也面临着转型困局。
六、台湾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地理位置关系也对两岸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
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的统一进程。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
港澳台地区:香港,澳门,台湾
按照地理大区划中国分为:
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
“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
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里是中国河南知识点中国河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它的省会是郑州市,也是中国的中原地区和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河南省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下是关于河南的一些知识点。
河南的地理位置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东经111°21'到116°39',北纬31°23'到36°22'之间。
东邻安徽省,南接湖北省,西部与陕西省相连,北部与河北省和山西省相邻。
河南地势南高北低,整体呈东西走向,自北而南逐渐升高。
河南也是中国的黄河中游地区,黄河贯穿省境,为河南带来了丰盈的水资源。
河南的历史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就有人类在这个地区生活和繁衍。
河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九州之一,属于中原地区。
整个中原文明的形成和演化,都与河南密不可分。
河南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的经济河南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省份之一,河南的经济发展迅速。
其中,工业是河南的支柱产业,涵盖了冶金、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领域。
河南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大量的煤炭和铀矿资源。
农业也是河南的重要部分,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和油料作为主要农作物。
旅游业也在河南的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河南的文化河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
河南是中国豫剧的发源地,豫剧被誉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河南还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包括嵩山少林寺等著名的武术学院和组织。
河南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如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少林寺等。
此外,河南还是中国的佛教圣地,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
河南的旅游资源河南拥有许多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中国地理区划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
地理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
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国区域地理,其划分从各个时代、研究重点、综合性与可比性考虑,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方式,每种方式主题和重点各不相同。
根据美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Hartshorne)对区域的定义,“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七大地理地区:东北(、、、东部);华东(、、、、、、、);(、、、、中部);(、、);(、、、、);(、、、、);(、、、、、西部)四大地理分区分区依据: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
其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
--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主导因素是与非季风的分界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
界线B:(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降水)。
界线C: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划分较大,主要是按照自然界限划分的,在经济、旅游地理处理上没有太大意义。
有的一省跨三区,跨两区。
在行政上也没有大意义,就是单单的(有的资料把中国地理分区分为三大自然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
其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
--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3、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以草原、荒漠草原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
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的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输送到这里)。
4、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着自然特征是“寒”。
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时间长,由于空气稀薄,气温低。
有“”之称—拉萨市。
5、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内蒙古主要是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羊,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藏山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着名的畜种。
6、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发展灌溉农业。
7、在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在新疆,发展绿洲农业。
新疆有一个着名的引水工程:六大地理分区六大地理分区的来源1949年10月1日成立,全国先后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简称。
华北由中央直辖,东北设人民政府,其他各大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
大区设或,是一级地方政府,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
1952年,六大行政区改设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监督地方政府,本身不再是一级地方政权。
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地区改由中央直辖。
这一划分方式影响比较深远。
区划(按1945---1954年行政区划):(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国电话国内长途区号就形成按区域编号布局,可以看出其中明显的规律:首都北京:1直辖市上海:21直辖市天津:22——大区交换中心:23(北京兼任,空缺的23给了重庆直辖市)河北省交换中心(石家庄311)及地区交换中心:31×、33×河北省县交换中心:32××、34××山西省交换中心(太原351)及地区交换中心:35×山西省县交换中心:36××河南省交换中心(郑州371)及地区交换中心:37×、39×河南省县交换中心:38××、30××——大区交换中心沈阳:24辽宁省交换中心(沈阳兼)及地区交换中心:41×辽宁省县交换中心:42××吉林省交换中心(长春431)及地区交换中心:43×吉林省县交换中心:44××黑龙江省交换中心(哈尔滨451)及地区交换中心:45×黑龙江省县交换中心:46××内蒙古自治区交换中心(呼和浩特471)及地区交换中心:47×内蒙古县(旗)交换中心:48××——大区交换中心南京:25江苏省交换中心(南京兼)及地区交换中心:51×江苏省县交换中心:52××山东省交换中心(济南531)及地区交换中心:53×山东省县交换中心:54××安徽省交换中心(合肥551)及地区交换中心:55×安徽省县交换中心:56××浙江省交换中心(杭州571)及地区交换中心:57×浙江省县交换中心:58××福建省交换中心(福州591)及地区交换中心:59×福建省县交换中心:50××预留台湾区——大区交换中心台北:26台湾省交换中心(台北)及地区交换中心:61×台湾省县交换中心:62××原来空缺的号码资源除预留台湾省外,作为填补号码资源空缺使用,63×以后号码出现在山东、云南、广东的区号里——大区交换中心武汉:27湖北省交换中心(武汉兼)及地区交换中心:71×湖北省县交换中心:72××湖南省交换中心(长沙731)及地区交换中心:73×湖南省县交换中心:74××江西省交换中心(南昌791)及地区交换中心:79×江西省县交换中心:70××——大区交换中心广州:20广东省交换中心(广州兼)及地区交换中心:75×广东省县交换中心:76××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换中心(南宁771)及地区交换中心:77×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78××海南省成立后使用西藏区号剩余的898——大区交换中心成都:28四川省交换中心(成都兼)及地区交换中心:81×、83×四川省县交换中心:82××、84××贵州省交换中心(贵阳851)及地区交换中心:85×贵州省县交换中心:86××云南省交换中心(昆明871)及地区交换中心:87×云南省县交换中心:88××西藏自治区交换中心(拉萨891)及地区交换中心:89×西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80××——大区交换中心西安:29陕西省交换中心(西安兼)及地区交换中心:91×陕西省县交换中心:92××甘肃省交换中心(兰州931)及地区交换中心:93×甘肃省县交换中心:94××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换中心(银川951)及地区交换中心:95×宁夏回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96××青海省交换中心(西宁971)及地区交换中心:97×青海省县交换中心:9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换中心(乌鲁木齐991)及地区交换中心:99×新疆县交换中心:90××现在的七大地理分区七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基本依据,一是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面众多权威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生普遍使用的《中国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区划:(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东部)注:亦有在此基础上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划入东北地区的划分方式。
四大经济分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西部地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河南地理分布行政区划歌河南的模样,郑州可参详;夏朝就行商,中原最繁忙。
开封古汴梁,八都皆安放;包拯曾坐堂,豫曲黄梅腔。
洛阳牡丹旺,引人诗兴狂;丝绸起东方,运河显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