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西区延长组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18.65 KB
- 文档页数:3
安塞谭家营油区长6油藏储层综合评价及油气富集规律
本文在研究区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常规孔渗、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6油藏储层特征进行精细研究,在储层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从沉积、成岩及构造等方面对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优选有利区。
安塞谭家营油区长6油层组顶面构造主体为西倾单斜,仅在单斜背景上发育数排鼻状隆起带。
研究区长6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值为9.0%,渗透率平均值为0.85×10-3μm2,为典型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储层具有弱亲油特征,油水相对渗透率交叉点的含水饱和度变化范围大,油水两相同时流动的含水饱和度范围窄。
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本区长6储层主要为IIIa类和IIIb类储层,占各类储层总和的83.3%左右,非储层所占比例较小,为16.7%。
安塞谭家营油区长6油气分布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均存在不均衡性,骨架砂体的岩性分布和遮挡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规律,而顶面构造对油气的分布具有微弱控制作用。
在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小层优选有利目标区,为下步产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安塞油田王窑区~沿河湾区长6层微构造成因分析摘要:安塞油田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油藏已扩边至油藏边部,产建潜力逐渐变小,因此应通过更加精细的研究来寻找可建产区域,满足不断发展的油田需要。
油藏微构造研究对产建目标区的有利区筛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细的微构造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区域的认识,为下步产建寻找有利区。
关键词:安塞油田微构造有利区一、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安塞油田东南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地质构造平缓,缺少背斜和断层为特点,构造上总体东高西低。
三叠系延长组(T3y)是鄂尔多斯盆地内陆湖盆形成后接受的第一套生储油岩系。
其岩性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灰色中厚层- 块状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组成的旋回性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一个完整的水进- 水退沉积旋回。
延长组长6时期属湖盆建设期,湖水大面积退缩,分割性加强。
二、微构造成因分析根据微构造的特征(大小、排列、方向等),构造应力场,重力布伽异常图及砂岩等厚图分析,本区的微构造成因一般可以归类为三种成因类型:1.构造应力型由构造挤压应力作用地层褶皱变形而形成的微构造类型。
表现为一系列形态规则、定向延伸、排列褶合的低幅度微构造带状组合。
研究表明,应力型低幅度构造在区内极为发育,分布极广,复合程度高,构造规模大,是区内最主要的构造类型。
根据前人对本区的构造应力方向研究结果来看,本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有二个,即北东50°,北西345°。
这个方向与本区微构造排列多为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是一致的。
说明这两个方向排列的微构造主要为构造应力成因。
2.基底隆升型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巨型重力布伽异常分布与石炭系顶构造叠合图上可见(图1),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自北而南分布着刀兔、麒麟沟、延长、富县4个巨型重力高。
其中延长巨型重力高轴向N 35°E,范围约6000 km2,闭合度20毫伽。
其中安塞王窑南地区的布伽异常总体是从低异常转向高异常的过渡带附近(图2),总体表现为高于正常的布伽异常。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104-11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4 in Hans. /journal/ag/10.12677/ag.2014.42013Research on Evaluation Methods forExtremely-Low-PermeabilityClastic Rock Reservoir—Taking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in Ansai District as an ExampleXuan Ji, Lingling Xu, Fuhua Gong, Mengsha Yin, Ziheng LiuSchool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Email: 510084768@Received: Mar. 24th, 2014; revised: Apr. 9th, 2014; accepted: Apr. 22nd,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china determine that low-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resource is abundant, widespread and has various types.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ith energy shortage situation, intensifying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accelerating the increase in oil reserve and production to promot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ave the realistic and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Changqing Ansai oil field, the first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oil field, is a low-permeability oil field.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Ansai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low-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rules by depositional system. We can underst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hrough refine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alysis.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 and diagenetic facies dis-tribution in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firmed by the method of diagenesis analysis. Finally, through reservoir evaluation, we can recognize the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ptim-ize advantageous area and complete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KeywordsLow-Permeability, Ansai Oilfield, Chang 6 Reservoir Set, Reservoir Evaluation特低渗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以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纪璇,徐岭灵,龚福华,尹梦莎,刘子恒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Email: 510084768@收稿日期:2014年3月24日;修回日期:2014年4月9日;录用日期:2014年4月22日摘要中国的地质演化特点决定了中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类型多、资源量大。
第11卷第2期复杂油气藏Com plex Hydrocarbon R eservoirs2018年6月doi:10.16181/ki.fzyqc.2018. 02.005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6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张玉银\赵向原\焦军2(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6储层为例,利用岩心、露头、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在明确天然裂缝成因类型及裂缝参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
安塞地区长6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泥岩滑脱缝及成岩裂缝等,裂缝的方位以北东向+北东东向为主,少量近东西向及北西向。
大部分构造裂缝的纵向延伸高度小于1.2 m,平面上单条裂缝延伸长度不超过21 m,地下围压条件下裂缝开度大多小于100 !m&裂缝有效性较好,仅10%左右的裂缝被矿物充填。
长6储层中裂缝发育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主要受岩性、层厚、沉积微相、岩层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综合控制。
钙质砂岩和粉砂岩中裂缝最为发育,泥岩中裂缝最不发育。
裂缝规模随着层厚增大而增大,但裂缝密度逐渐减小。
席状砂内裂缝最为发育,水下分流间湾裂缝最不发育。
脆性较大的岩层裂缝发育程度高,且多以高角度缝为主,而脆性较小的岩层裂缝发育程度差,且多为低角缝。
关键词:低渗透天然裂缝致密储层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志码:ACharacteristics andmaj o r control factors of natural fracturesin Chang 6 Formation in Ansai area, Ordos BasinZHANG Yu y i n1,ZHAO X i a n g y u a n1,J I j A O J un2(1.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 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X i’an710018 ,China)Abstract : Based on genetic types and parameters of natural fractures, the main control lustrat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core, outcrop, well logging and experimental test in the Chang 6 area, Ordos Basin. There developed structural fracture, mud detachment fractures and diagenetic fractures, and their m ain orientations are N E - NEE. Vertical extension heights in most structural fractures are less than 1.2 m, while single fracture in lateral is less than 21 m. F ractiure opening is generally less than 100 ^m under confining pressur tiveness is good w ith only about 10% of fractures filled by minerals. F ractiure heterogeneity in Chang 6 fairly strong and mainly controlled by litliolog, thicknes, micro - facies and rock mechani oped commonly in calcareous sandstones and siltstones, while merely in mudstones. Witii the ture scale increases while fracture density decreases. Sheet sands developed most fractures while tar embayments not. Higher angle fractures developed in layers with higher brittleness and vice versa.Key words : low - permeability; natural fracture; tight reservoir;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低渗透油藏均不同程度地发育天然裂缝[14 #而国内大部分油田对这类油藏多采用注水开发,普 遍认为裂缝系统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具有双重 性[6]$随着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裂缝系统对开发影响的双重性表现出新的特征,即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压力不断提高,当 超过裂缝的开启压力时,在现今应力场等因素的作用下,会使储层中某一组天然裂缝张开、扩展并相互 连通,形成注水诱导裂缝,严重影响水驱效果[7-11]$为此,研究天然裂缝特征,弄清裂缝发育的主控因收稿日期:2018 -05 -20;改回日期:2018 -05 -29$第一作者简介:张玉银(1982—),工程师,储层地质与沉积学专业。
安塞油田裂缝型储层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和应用【摘要】安塞油田候市及王窑西南等区块存在裂缝发育,根据开发动态显示及监测发现储层裂缝的方向性比较明显,可能导致主向井被水淹,对区块的开发效果及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通过在室内对堵剂有关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评价,选取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调剖体系,并且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安塞油田裂缝型储层调剖技术研究1 安塞油田地质特征1.1 裂缝特征安塞油田以长6层开发为主,天然裂缝一般在长6储层内出现,经大量资料像包括微地震波法测井及试井、构造应力的研究及古地磁测量等证实,长6储层天然裂缝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
在67口井岩芯的观察发现,29口井的裂缝大多为大于800米的直立裂缝,封面宽2mm左右且比较平整,其中有8口井的裂缝在900米左右,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了20~30公分。
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了20~30公分。
根据井下压前压后井温测定、电视照相测井及微地震波等方法,对形成的人工裂缝监测发现,长6油层经过水力压裂改造之后形成了高度在油层顶与底界间的垂直裂缝,平均缝长122.1m,裂缝的解释高度为8~26m,且主要是北东方向为主延伸。
1.2 堵水调剖剂性能评价通过对以往注水井堵水调剖取的认识和区块裂缝的类型,本文试验选用疏水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调剖体系。
这两种体系只要由吸水颗粒凝胶调剖剂(预交联颗粒堵剂、水流向转向剂与水膨体)、弱凝胶调剖剂(有机延缓交联剂+缔合聚合物、氧化还原延缓交联剂+聚合物)及增注调剖剂三类组成。
1.2.1?颗粒调剖剂的静态性能(1)增注调剖剂的增注性能增注调剖剂的设计目的包括选用含高价金属离子(+M)的增注调剖剂及借助水解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沉淀两个方面,其主要是帮助地层提高渗透的效率及调剖的作用。
通过相关的实验结果得出,增注调剖剂对低渗油藏岩心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增注作用,然而增注调剖剂对裂缝油藏岩心的增注作用却没有多大的效果。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张浩;仲向云;党永潮;邵飞;李莉;朱玉双【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8(025)001【摘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真实砂岩微观驱替实验等测试手段,对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间孔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具有较大的贡献,溶蚀孔不利于可动流体的赋存,喉道大小、孔喉比、分选系数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大,而储层物性、面孔率、孔隙半径的影响微乎其微.利用真实砂岩微观驱替型实验得到:不同物性样品的驱替类型及驱油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渗透率大于1.0×10-3 μm-2的样品,孔隙类型为溶孔-粒间孔型,驱替类型为网状-均匀驱替,最终驱油效率为69.3%;渗透率0.5× 10-3~1.0×10-3 μm2的样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溶孔型,驱替类型为指状-网状驱替,最终驱油效率为43.8%;渗透率小于0.5×10-3 μm2的样品,孔隙类型为微孔-溶孔型,驱替类型为指状驱替,最终驱油效率为32.9%.【总页数】5页(P34-38)【作者】张浩;仲向云;党永潮;邵飞;李莉;朱玉双【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评价处,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陕西延安716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陕西延安716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陕西延安71600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相关文献】1.基于高压压汞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为例 [J], 王学武;王厉强;时凤霞2.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华池地区长6储层为例 [J], 霍磊;孙卫;曹雷;陈强;李历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J], 淡卫东;高俊梅;张三;汪伶俐;张振红;辛红刚;李成;4.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对可动流体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与板桥地区长6储层为例 [J], 盛军;孙卫;刘艳妮;李纲;张弢;曹雷5.联合压汞法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为例 [J], 孟子圆;孙卫;刘登科;吴育平;李冠男;欧阳思琪;赵丁丁;雒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为丰富而充满活力,不同油层之间
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
油层1属于沉积混合层,主要组分为砂质散热层、泥质散热层以及砂-泥混合层,其中粒径由细到粗逐渐变化,rocx(Rl)约0.2-2.28mm、
R50(R2)约0.2-2.1mm。
此外,解剖状况总体表现较为均衡,表层受不同沉积场的
改造作用;砾层分布较均匀,晶体结构较细致,结构稳定;矿物主要由碳酸盐类和铁锰氧化沉积构成。
油层2主要由不均匀沉积物组成,砂质散热层是其主要组分,rocx(Rl)约
1.12-8.2mm、R50 (R2)约0.8-7.9mm,矿物类型有角闪石、粉砂、长石和碳酸盐类,而解剖状况则主要由泥质散热层和砂质散热层组成,沉积层具有比较均衡的沉积结构。
经过研究,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具有优良的拓展性,可用
于建筑工程的沉积研究,使其具有良好的设计兼容性。
油层1及2可用于建筑类型的构件定型,具备比较理想的抗压性能;矿物组合结构规范,印证了矿物质稳定和耐久性,能够起到良好的阻燃作用;情况足够可靠,令其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能。
总之,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具有良好的可开发应用,可为建筑用地研究提供指导。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余光展;王健;吴楠;徐清海;刘显凤;付清萌【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年(卷),期】2024(54)1【摘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研究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计算孔隙结构参数,观察微孔分布,分析微孔隙类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微孔发育的矿物成分、粒度及分选等相关参数。
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微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黏土粒间溶孔、长石溶孔等形式存在;长7段主要发育小孔喉,微孔体积平均值为6.19×10^(-3)mL/g,孔隙发育差;长7油层组砂岩样品中,长7段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平均值为4.252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183 mL/g,最大孔径平均值为185.9 nm;砂岩孔隙以介孔为主,宏孔和微孔次之。
【总页数】13页(P83-95)【作者】余光展;王健;吴楠;徐清海;刘显凤;付清萌【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2.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首次湖侵期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3.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储层特征及评价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摘要: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延长石油油田的勘查目的油层,主要石油地质特点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以及缺乏局部构造等。
本文基于储层沉积相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储层砂体的岩石特征与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延长油田;地质特征;岩性油藏延长油田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大型油田之一,从开发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随着地质探测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探油技术的进步,油田勘测开发速度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并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原油产量逐年走高,时至2003年,年产能量突破250万吨.一、延长油田的地质条件延长油田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该盆地在三叠纪晚期是大陆型湖泊,晚三叠纪中早期是该湖泊发育最盛时期,并沉积了大量的油页岩,并成为了该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岩质,为中生界石油形成与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晚三叠纪中晚期时,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泊外围逐渐变为河流与三角洲交界沉积,东北部斜坡上的分布形式以河控三角洲为主体。
平面上想带分布十分明显,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依次表现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与半深湖泊。
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带内砂的同时发育为油气储藏提供了必然条件。
二、延长油田的储存岩层特征本区域的储藏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灰黑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为中细粒,中粒等,长6岩层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矿物成熟度较低。
砂岩矿物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有:长石,其平均比例为44%-56%,石英22%-27%,岩屑7.0%-9.0%,黑云母5.4% 。
岩屑主要为变质岩石,火成岩石以及微量的沉积岩组成。
砂岩中重矿物质含量为0.8%,其中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稳定性较差的磷灰石、榍石、绿帘石又有稳定性较强的锆石、石榴子石等等。
缝隙填充物质以自生矿物为主要组成部分,品均含量在8.5%左右。
2、结构成熟度较高。
砂岩颗粒是比较均一的细颗粒,其分选性质量良好,主要粒级的比例在80%以上,平均直径在0.2到0.25毫米之间,极少数粒径能够得到0.3毫米,主要形状为次棱状,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沉积环境。
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张波波;杨塞锋;贺洁;樊婷婷;车飞翔;周梦影【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4)2【摘要】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综合运用岩芯描述、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等手段,对长6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其对指导致密砂岩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表明:安塞地区长6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以Ⅱ类(中高排驱压力-微细喉)为主;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9.97%,平均渗透率为1.37×10^(-3)μm~2;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不同微相下的沉积结构不同造成储层的物性差异;强烈成岩作用造成孔隙的孔喉结构差,其中压实压溶作用造成16.7%的孔隙度损失率;受东北方向物源方向影响,不同胶结物差异分布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主要是长石溶蚀,以及区域东北部浊沸石发生溶蚀。
在成岩演化基础上进行成岩序列分析,将安塞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划分为中成岩A期。
【总页数】10页(P301-310)【作者】张波波;杨塞锋;贺洁;樊婷婷;车飞翔;周梦影【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122.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新安边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例2.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3.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及有效储层表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4.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其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南延长组长8储层为例5.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8段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驱油效率、最终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
,;对其储层分为。
类,及亚类;探讨了其控制因素主要是,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吴旗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表明,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岩石孔隙和喉道类型多样,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分选较差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表明,曲线平坦段不明显,上升幅度比较小,歪度中等偏细;进汞量递增的幅度及峰值总是滞后于渗透率贡献值递增的幅度和峰值,说明细小孔道对储层储集能力的贡献较大,但决定和改善储层渗透性的是较大孔喉,反映了特低渗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有效喉道半径分布范围窄,孔隙结构差,储层致密的特征。
因此,研究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是深入剖析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以及储层物性参数的差异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毛管压力除沉积作用外,成岩作用显著控制了储层质量。
特低渗储层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微观孔隙结构的定义及控制储层发育机理、研究方法的综述利用。
资料,1983在年陕甘宁盆地发现的安塞油田为典型的低渗低产油田,其储层为三叠系延长组,埋藏深度1000~1300 m,是以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
在三叠系延长组内四个油组(长2、长3、长4+5、长6)均发现油层,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长6、长4+5油层组内。
安塞油田区域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仅0.5°左右。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状态,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由于实际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复杂性,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加以测定和描述,如孔隙铸体、测毛细管压力分布,薄片分析、显微图象分析仪、扫描电镜等是储层微观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