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语篇意识共3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31
汉英语篇翻译中语篇意识的培养作者:谢莉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7期河南平顶山●谢莉摘要: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
译者在进行汉英语篇翻译时应该着眼于整个语篇,分析其文体类型、交际功能和风格特征,力求使译文在文体、功能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存在多种误译或错译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译者缺乏语篇意识造成的。
关键词:语篇;文体类型;风格特征语篇指的是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即内容相对完整的文章或者著作节选。
它并不是词句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的、动态的组合。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详细了解该语篇的文化、历史、现状以及原文等各种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原文的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
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译者应该培养语篇意识,即把握全局的意识。
翻译时要着眼于整个语篇,分析其文体类型、交际功能和风格特征,力求使译文在文体、功能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一、汉英语篇翻译中存在的误译或错译现象(1)译者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忽视了原文语篇的重要性。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史上很有代表性、概括性的两种翻译方法。
无论是哪一种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
很多译者和英语学习者在翻译时往往采用直译——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表达法,句子结构与原文相似,当然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一些调整。
但是,这样字对字的翻译常给人一种生搬硬套之感。
例如:这只猴子没有父母和亲人,缺乏管教成了他最大的缺点。
当他日益强大的时候,这个缺点给了他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他被一个叫释迦的和尚用一座大山压了五百年。
有的译者直接把“最大”译成“biggest”,把“释迦”译成“Sakyamuni”,这种直译忽视了这两个词在原文语篇中的真正含义。
纵观上下文,作者并没有提到这只猴子的其他缺点可供读者来做比较,何来最大?熟悉《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是被如来压在了大山之下,把“释迦”译成“Sakyamuni”显然是错误的。
63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amus i Education Ins titute2010年第5期总第100期No.5.2010Sum 100英汉互译中的语篇意识及重构现象陈冬秀(广西桂林医学院大学广西桂林5410004)摘 要:翻译就是由原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涉及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处理好语篇翻译整体与局部、连贯与衔接、结构调整以及修辞问题重构的过程。
关键词:语篇意识;源语语篇;译语语篇;对等;语篇重构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5-0063-0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冬秀(6),女,湖南湘潭人,从事英语教学法方向的研究。
一、引言翻译是一种关系的建构,翻译的过程即是建构与原文的互文关系的过程,这就意味着翻译是从一个原文派生而来的,符合这个条件的都是翻译,但与原文的关系有近有远,由于语言文化之间异质差异的存在,这种关系只能是一种近似。
二、关于语篇翻译传统的翻译大多以字词、句子为单位,换句话说,译者注意的焦点在字词和句子上,历史上西方的圣经翻译和中国的佛经翻译就是基于字词的翻译,20世纪50年代中期,林语堂和赵元任等学者提出了以句子为单位的翻译思想。
今天看来,无论是以字词为单位还是以句子为单位,似乎都过于片面而忽略了统辖字词和句子的语篇,他们把本应作为一个意义整体对待的语篇拆得支离破碎,译者在翻译操作中似乎只需要注意词和小句等较小的语言单位,让更大的语言单位去自行运作,等遇到难点或修改时再来顾及它们。
(一)语篇翻译中的整体与局部 首先,语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具有语义的完整性,结构模式的稳定性和交际功能的独立性。
语篇翻译是从原文语篇理解到译语语篇再现的整体翻译过程。
在语篇翻译中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译者既要确切地传达各个局部,又要确切地传达整体,但是确切地传达各个局部还并不意味着等值的传达整体,因为一个语篇并不是各个局部的机械总和,而是某种体系。
翻译中的语篇观翻译中的语篇观是指翻译过程中对语篇的细致分析和关注。
语篇是语言交际中最小的交际单位,通常由多个句子组成,表达着一定的意义和语境。
因此,翻译中要特别注意语篇的传达,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出原文的信息。
首先,翻译中要注意原始语篇的结构与逻辑关系。
在翻译中,对原文的结构和语法要进行仔细的分析,以确保所翻译的文字与原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相似。
例如,在英语中,问句通常用疑问词引导,而在中文中,问句通常在句尾加上“吗”字。
在翻译中应考虑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文字流畅传达原文的情感和含义。
其次,翻译中要注意语篇的情感、语调和文化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一个语篇中的情感色彩和语调往往有所不同。
在翻译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翻译的文字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和文化习惯。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有些话语可能会显得过于直接,不够委婉。
这时候,翻译人员需格外注意,使翻译更符合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习惯。
最后,翻译应该是准确、简洁、清晰的。
翻译的目的是将原文准确、完整、透彻地传达到读者的耳朵里,因此翻译者需要重视翻译的准确性。
此外,翻译要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使翻译看起来更直观、简明。
最重要的,翻译要遵循语用学原则,以确保翻译轻松自然,并避免误解和歧义。
总之,对于翻译从业人员而言,对语篇的关注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准确把握原文的结构、情感和文化因素,区分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及灵活运用语言和语境,这些都是有效传递信息的关键。
通过努力学习,加强实践,我相信翻译人员可以不断提高翻译水平,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翻译教学中语篇连贯意识的培养摘要:基于翻译教学中学生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问题:语篇意识的缺乏,分别从语篇的认知及其相关、语篇连贯的重构这两方面阐述了语篇意识在构建思想内容一致且连贯通达译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翻译教学;语篇;连贯意识1 学生翻译中的问题从事翻译教学已近十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学生翻译质量或翻译的忠实和通顺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对原文的理解方面就涉及到自身语言的功底,包括词汇量的多少、语法点的掌握、篇章行文的特点及原语语言的总体特点了解和把握等;此外还有文化空缺、世界知识的缺乏等。
就表达这一层面,比如英译汉,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汉语表达比较欠缺,可能是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和提高不够重视。
然而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无论对原文的理解还是译语的表达,在于学生缺乏语篇意识及上下文意识。
换句话说便是对于语篇的认识,包括语篇的特点、构成、语篇和语境的关系等,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译文大多行文不畅,逻辑混乱,甚至不知所云。
翻译教学中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不断深化他们语篇理解中的上下文意识,从而首先达到理解的连贯,再取得表达的连贯。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老师把语篇理解的连贯意识贯彻于教学的始终。
首先要从理论的高度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语篇的一些概念以及影响语篇连贯的一些因素,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在翻译实践中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故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有关语篇认知的一些因素2.1连贯Reinhart认为连贯由三个要素组成:连接、一致及关联。
“连接”指在语义-语法层面上句子之间有形式上的联系,“一致”指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前后不矛盾,即在同一状态下语篇中的命题根据常识都为真,“关联”指语境同语篇相关,语篇中句子之间相关,句子和语篇主题/话题相关。
①由此可见,语篇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所包括的内容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而且超越语法结构,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