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电线电缆简介一、电线电缆的简介1. 电线电缆简介在一般人印象中,电线电缆是个简单的概念,只是外包一层塑料的金属线而已。
作为现代电气产品之讯号传播媒介,电线电缆远比上述概念来得复杂。
从家用电话线,大哥大充电器线到办公所用计算机线, 扫描线,甚至到如今的铁氟龙线,功能更超多样化和复杂化。
寻找电线电缆的根源,可追溯到历史上不少科学家。
公元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法则”,为电线电缆的实用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879 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灯配线因此有了广阔的前景,1881 年,美国的哥尔屯,发明了“交流发电机”。
伴随着这些直接影响人类工作、生活的发明出现,电线电缆的发展也日超讯速。
1830年,法拉第制成了卷线(漆包线)。
1889年,美国的佛朗第发明了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此为目前所用的其本型高压电力电缆。
电线电缆的发展,主要涉及绝缘材料与导体的发展。
绝缘材料由最原始的裸线→漆包线→橡胶线→塑料线→合成材料线,进步到目前的各类线缆。
导体也相继有白金→铜→铝→光缆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等科技产品的出现,电线、电缆之间距离也慢慢拉开,简而言之,电线系指构造简单而且芯数较少的传电线材。
电缆系指多重绞合,制造工艺复杂,或芯数较多的传电线材二者区分并不严格,通俗地讲,只要能传送电力或信号的有形物体,都可以称之为电线电缆。
性能释记:硬铜线:经伸线冷加工而成,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适用于架空输电电缆,配电线及建筑之导体。
软铜线:硬铜线加热去除冷加工所生产之残余应力而成,富柔软性及弯曲性,并且有较高之导电率,用于制造通讯及电力线缆之导体、电气机械及各种家用电器之导线。
加外还有:半硬铜线、平角铜线、镀锡铜线、无氧铜线、电子零件用线等。
导体电阻:导体之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
公式:R=P×L/S (此公式适用于26℃)式中:P…为导体之电阻系数,L…为长度,S…为截面积。
电线电缆发展历程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0-8-12 15:28:07 我要投稿历史对于后人不仅仅是一种追忆,更重要的是在了解中得到启迪: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历史已经证明,电线电缆产品的发展是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会推动社会某一领域的突变。
一、发现“电”可沿金属线传输(1800年前)公元前500年,希腊泰勒斯发现摩擦生电。
1729年,英国人格雷发现“电”可以沿金属线传输,人类有了“导体”的概念。
1740年,法国的德札古利埃规定了导体与绝缘的定义。
1744年,德国人温克勒用电线把放电火花传输到远距离,宣告了电线的诞生。
1752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并用电线接地,这是电线的首次实用化。
1799年,意大利人伏特发明电池,获得了持续电流。
二、“电报机”的发明推动了电报电缆的研发、应用(1875年前)十九世纪初,丹麦的奥斯特、英国的法拉第、德国的欧姆、美国的亨利等大批欧美物理学家不断发现和创立了现代电学、电磁学的许多基础理论,为今后的电力、信息传输打开了闸门。
1833年,高斯和韦伯制成了第一部电磁指针电报机,用于1公里长的线路上,用了6年。
1835年,美国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促进了通信电缆的发展。
1839年,库克、惠斯登在伦敦建成了第一条21公里长的电报线路。
1841年纽约港敷设了橡皮绝缘的海底电报电缆。
1851年,英国敷设了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
此后,欧美各国竞相发展;二三十年间,电报电缆几乎遍连各国的主要大城市。
至1920年,英国建成了连接英联邦各国、环绕世界的电报电缆网,引发了美、日等国敷设海底电报电缆的高潮。
1871年,英国大东公司在中国上海与日本长崎之间敷设了橡皮绝缘海底电报电缆。
三、线缆产品在三大领域遍地开花(1980年前)(一)电磁线1、1875年,美国人亨利取得了第一个绝缘漆和纤维专利。
美国GE公司在1902年制成醋酸纤维漆包线;1909年制成油性漆包线;1925年制成聚乙烯醇缩甲醛线;1938年发明了缩醛漆包线;1954年发明了聚酯漆包线。
电线电缆发展史一、1951-19571、建国初期,为满足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为数不多的电线厂陆续生产了橡皮绝缘电线,橡套电缆,架空导线,油性漆包线,纱、丝包线等,1951年,6、6KV油性纸绝缘铅包电力电缆;1954年生产10KV级;1956年生产35KV级。
2、1951年,100对空气纸绝缘铅包电话电缆;1953年达1200对。
3、1952年,B级玻璃丝包线。
4、1953年,石油勘探测井电缆。
5、1954年,架空铜绞线。
6、1956年,纸浆绝缘铅包电话电缆。
7、1957年,60路纸绳绝缘高频对称长途通信电缆。
二、1958-1985(一)裸电线1、铜包钢线、热处理和非热处理型铅-镁-硅高强度铝合金导线。
2、330KV扩径钢芯铝绞线。
3、南京大跨越过江用铝包钢绞线。
4、500KV电站用1400m㎡软母线。
5、500KV镇江大跨越过江用钢芯铝包钢绞线。
6、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
7、自阻尼导线。
(二)电力电缆1、35KV以下不滴流油纸绝缘电力电缆。
2、高压充油电缆及附件。
3、1966年,66KV级充油电缆用于大连第二电厂。
4、1968年,110KV大长度充油电缆用于南京长江大桥下过江。
5、1973年,330KV充油电缆及附件用于刘家峡电站。
6、1976年,完成10~25KV蒸气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用于上海供电局。
7、100KV直流充油电缆用于舟山海峡。
8、500KV充油电缆及附件在辽锦线上试运行。
(三)通信电缆1、1961年,制成四管中同轴电缆。
2、1966年,制成300路小同轴电缆。
3、1972年,完成非充填式防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电话电缆和泡沫聚乙烯铁通用高低频综合对称电缆。
4、1978年,完成短波长松套层绞式光缆用于上海电话局,之后迅速发展各种结构的光缆。
5、1983年,完成10800路干线用中同轴电缆和3600路小同轴电缆。
(四)电磁线1、1959年,聚酯漆包线、缩醛漆包线。
2、1964年,无磁性漆包线。
测井电缆发展史
测井电缆是石油勘探、钻井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电缆,用于传输测井仪器和传感器的信号和数据。
以下是测井电缆的发展史概述:
1. 早期发展(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早期的测井电缆主要是使用铜线制成的,用于测量油井的物性和温度等参数。
然而,这些电缆存在耐高温、防腐蚀和抗张力能力不足的问题。
2. 铜电缆的改进(20世纪40年代-50年代):随着石油勘探和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测井电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电缆的性能,人们开始尝试改进铜电缆的结构和材质,例如采用较粗的铜丝和铜合金材料,从而增加电缆的可靠性和耐性能。
3. 隔离线电缆的引入(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由于在复杂的油井环境中,电缆的电磁干扰和互相干扰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使得数据传输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引入了隔离线电缆,其在电缆的外层包裹了一层绝缘材料,能够有效地隔离电磁干扰。
4. 光纤测井电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光纤测井电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铜电缆。
光纤测井电缆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传输更大量、更高清晰度的数据。
此外,光纤测井电缆还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了测井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体上,测井电缆的发展经历了从铜电缆到隔离线电缆再到光纤测井电缆的演进,不断提升了电缆的可靠性、耐久性和传输性能,为石油勘探和生产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6"以铝代铜司开始研 美国 许多累了丰富线电缆技用于通信随着复合成功了电例如强度铝业协会1960规格(AW 6年,美国铜"的技术研制铝芯电国广泛应用多年来,美富的经验。
技术方面有信线路。
英合冶金技术电工用铝合度更大、延会列入8000年代初WG10和铝国处于第二术政策,并电线电缆。
用铝芯电线美国不少电尽管很久有了某些重英国还在南术的发展,合金。
在继延展性更高00系列铝,在美国12)的建合金电二次世界大并规定各有线电缆电线电缆公久以前也进重大发现。
南极洲专门有些冶金继续深入研高、耐热性合金产品国和加拿大建筑电线也电缆的历大战结束之有关行业必公司都在铝进行过研究。
一项很重门架设了金公司的研研究中发性更好等。
品目录。
大,铝导体也采用了铝历史与发之后,由于必须执行。
铝和铝合金究,但直重要的发现铝芯电话研发实验室现,铝合。
后来,这体在建筑电铝导体。
由发展于应对铜。
从此。
美金导体的制到1960年现是,铝话线做低温室做了大合金有某些这些铝合金电线中的用由于铝的成资源短缺美国各电制造工艺年代,才导体电线温环境试验量研究,些非常优良金复合材用量激增成本低、缺而制定了电线电缆公艺改进上积才在铝芯电线电缆可以验。
后来,最终研制良的特性,材料被美国,甚至小来源广,了公积电以,制,国小用普通等级、牌号为AA‐1350纯铝制造的铝芯建筑电线迅速普及,北美许多建筑物里都安装了这种铝芯电线。
美国南方电线公司(Southwire)于1968年开始研制新的铝合金建筑电线,获得领先进展,并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广应用。
不过,到了60年代末,早期安装的铝芯电气线路频繁发生接续故障,电力部门和居民发出不少抱怨。
技术改进造就8000系列铝合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70年,电线电缆公司同电气产品实验室和连接器公司等其他行业的企业,制定了重新评估铝导体的方案。
电气实验室对铝芯建筑电线重新进行了鉴定试验,连接器公司重新制作了铝芯建筑电线用的新型连接器。
远东电缆的发展历程
远东电缆(Far East Cable Co., Ltd.)是中国领先的电缆制造商
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在创立初期,远东电缆主要生产电力电缆,为中国的电力输配网提供可靠的电力传输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远东电缆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并且开始研发和生产更多种类的电缆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在1990年代,远东电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经济改
革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急剧增长。
远东电缆迅速调整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000年代初,远东电缆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与世界各地的合
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司的产品远销至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为了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远东电缆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开发和生产符合环保标准的太阳能电缆和风力发电电缆,并为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远东电缆加大了科研和创新的力度,不断开发新型电缆产品和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公司注重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未来,远东电缆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和发展,以成为全球一流的电缆制造商。
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电力传输解决方案,为推动世界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电线电缆的发展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线电缆是现代电力传输和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电线电缆的发展历史。
1. 早期的电线:早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人就开始利用铜制成的导线来进行电传输。
而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开始使用青铜制成的电线来传送电力。
2. 电线的发展: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铅包覆的铅管来制作电线,用以传输电信号。
这种电线虽然成本较高,但在当时已经是相对先进的技术了。
3. 电缆的出现:到了19世纪中期,人们开始使用橡胶绝缘的电缆来传输电力。
这种电缆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绝缘效果,还能够减少电力传输时的损耗,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的效率。
5. 南华通信电缆:20世纪中期,中国南华通信电缆研发成功了中间距离通信电缆,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这种电缆不仅价格便宜,还能够传输更长距离的通信信号,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通信业的发展。
6. 现代光缆:到了20世纪末,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光缆来传输电信号。
光缆不仅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而且还具有抗干扰性能强等特点,成为了当今电信网络的主要传输媒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线电缆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
从最初的铜导线到现代的光缆,电线电缆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科技的进步史。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电线电缆将继续不断进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电线电缆作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设施,发挥着连接各种电器设备的重要作用。
它们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线电缆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最早的电线电缆是由铅包覆的铜线构成,用于传输电信号和电力。
这种简单的设计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易损坏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线电缆的制造材料也得到了不断的升级,从铅包覆的铜线逐渐演变为各种合金材料、聚合物材料等。
1900年代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全面推进,电线电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电线电缆在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前的我国电线电缆业1897年(清光绪22年)3月,中国第一根地下电力电缆在上海投进使用,当年使用的那条2700米长橡皮尽缘铅包护套的照明电缆是进口产品。
直到四十二年后(1939年)在昆明(电缆厂)才生产出首根国产电缆。
1949年以前,电线电缆行业只有职工2000余人,生产设备约500台,年最高用铜量仅6500吨。
其中昆明、上海、天津、沈阳四个电线厂共用铜5700吨,产量占全国的87.7%,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缓慢。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电线电缆行业才得到飞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迅速,1952年导体量达1.53万吨,为建国前的2.63倍。
“一五”计划时期电线电缆行业开始有计划地健康发展。
1953年机械部直属电线电缆厂有昆明、沈阳、天津、上海、湘潭和哈尔滨等6家。
其中沈阳电线厂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苏联援助扩建,1956年建成投产改名沈阳电缆厂。
上海电线厂扩建了***线车间、尽缘线车间并筹建电缆车间,于1957年改名上海电缆厂。
天津电线厂进口了匈牙利的拉线机和漆包机,建成新的漆包线车间,1963年划回电子产业部改名609工厂。
与此同时,国家对迅速发展中的私营电线厂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针对当时产品重复、工艺落后、质量低劣的现象采取整顿措施。
上海市将当时的105家私营厂合并为18个中心厂,天津市将65个私营厂合并为10个电缆厂,北京市将17个厂合并为北京电线厂,广州将18个厂合并为广州电线厂,武汉将3个厂合并为武汉电线厂,福州将10个厂合并成福州橡胶电线厂。
通过合营改组,进步了技术和治理水平,促进了生产发展。
为解决电线电缆行业专用设备题目,将私营上海新业铁工厂改组为公私合营上海新业电工机械厂,以生产线缆设备为主,1952年—1957年共生产电线电缆专用设备221台。
为了开展科研、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三结合的科研设计工作,1957年10月在上海组建了上海电缆研究设计试冬从事电线电缆产品的研究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研究、电缆厂工艺设计、电缆专用设备设计及成套设备选型定型工作,并作为部局技术后方和电线电缆产业的情报中心。
国内电缆发展历史
1 1897年,上海市区首次采用低压路灯电力电缆,开创了我国应用地下电力电缆输电的先河。
2 1951年,国产6kV油纸绝缘电力电缆问世。
(昆明电线厂)
3 1953年开始生产10kV油纸绝缘电力电缆。
4 1956年生产出35kV油纸绝缘电力电缆。
5 1969年我国第一条220kV充油电缆投入运行。
6 1970年330kV充油电缆投入运行。
7 1982年500kV充油电缆试运行。
8 1970年我国正式投产10 - 35kV交联电缆。
9 1985年广州、南京等城市引进110kV XLPE 电力电缆。
10 1985年以后,发电厂、变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先后引进220kV、330kV、500kV XLPE 电力电缆。
11 1990年第一条国产110kV XLPE电力电缆线路在首钢投入运行。
12 1996年国产220kV XLPE电力电缆通过技术鉴定。
13 2000年中期国产220kV电力电缆通过长期老化试验,(预鉴定试验)和产品鉴定,逐步推广应用。
今天,国内电力电缆制造技术、运行维护技术已与国际水平接轨。
塔牌电缆发展历史金杯塔牌电缆有限公司(简称“塔牌电缆”)是一家集电线电缆科研、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线缆制造企业,公司由湖南省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533)和塔牌电缆(成立于1939年,前身四川电缆厂)本着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原则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拥有“塔牌”商标,曾获四川省著名商标证书。
公司生产的“塔牌”电器装备用电线电缆、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橡套电缆等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长期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名优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同时与西南石油大学建立着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目前塔牌电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国环境标志认证、RoHS认证、国家强制性CCC认证等。
塔牌电缆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8月,在全国的抗日烽火中,张仲篪等8名爱国商人筹资30万法币在成都成立建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建川电化工厂,生产铜杆、铜线,以支持抗日战争的物资需要。
1940年7月,第一批铜线生产合格,向外供货即报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获准备案。
1942年6月,三头拉丝机投产,开始由机器代替人工拉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销售日趋旺盛,产品供不应求。
1951年7月,根据川西工业厅指示公私合营成为国营企业,改名公私合营川西铜线厂。
1958年4月,电磁线、橡皮线车间投产,员工人达1432人。
1959年2月,更名为公私合营成都电线厂。
1963年4月,根据四川省省委决定,更名为四川省成都电线厂,隶属于四川省机械工业厅。
1964年3月,玻璃丝包线研制成功并投产。
1966年5月,电焊机软电线生产。
1967年3月,橡套软电缆投产。
1968年9月,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成都电线厂革命委员会,革委会下设三大组:生产组、后勤组和政工组。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动态及发展趋势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我国机电制造业落后,电缆配套未专业化,不具备条件形成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类产品。
60年强制贯彻“以塑代铅”和“以塑代橡”等措施,有力推动了技术进步,这大类产品开始形成。
90年代,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熟,电气装备电线电缆需求量剧增,发展成为与工程配套的独立大类产品。
产值比例保持25~30%。
电气装备用线缆是配套产品,各品种销售并不稳定,有赖于其他工业的兴衰。
如高层建筑用预制分支电缆,开始国内没有品牌,只能进口。
分支电缆少数先驱者,开拓市场和技术创新,取得稳固的市场份额,获得极高的利润回报,实现了国产化。
在此机遇下,不少电缆厂草率上马,价格下降到接近火并程度,恰恰又逢国家限制高层建筑建设,市场需求有所萎缩,高额利润回报即成泡沫。
当前用户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复杂,工厂只能跟着走,甚至对不合理要求,有时也得顺从,进退二难,甚至造成不公平竞争。
二、近代交通工具用电线电缆1.机车车辆电缆电力、燃油和蒸汽动力,客车、货车和特种车列,对电缆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这类电缆品种较多,而且有代表性,其中部分品种也可供其他车辆选用。
当前倾向性意见是:(1)3kV及以下天然橡胶绝缘电缆应淘汰。
(2)3kV及以下氯磺化聚乙烯绝缘电缆需要保留。
(3)3kV及以下乙丙橡胶绝缘电缆为主要系列之一。
(4)3kV及以下无卤低烟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缆为主要系列之二。
(5)30kV乙丙橡胶绝缘机车车辆用电力电缆为专用品种。
目前基本按TB/T1484生产,GB/T12528正在修订。
机车车辆产品中难度最大的是无卤低烟交联聚烯烃薄壁绝缘电缆。
它们的内容有所差异,在GB/T标准中有对比表,可以查阅。
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电力电缆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发展交通的必经之路,计划中有关城市的城轨长度公里数:北京为332;天津为130;上海为240;深圳546。
其余城市相继开工。
轻轨用直流供电,额定电压为直流1500V和750V。
电线电缆发展史一、1951-19571、建国初期,为满足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为数不多的电线厂陆续生产了橡皮绝缘电线,橡套电缆,架空导线,油性漆包线,纱、丝包线等,1951年,6、6KV油性纸绝缘铅包电力电缆;1954年生产10KV级;1956年生产35KV级。
2、1951年,100对空气纸绝缘铅包电话电缆;1953年达 1200 对。
3、1952年,B级玻璃丝包线。
4、1953年,石油勘探测井电缆。
5、1954年,架空铜绞线。
6、1956年,纸浆绝缘铅包电话电缆。
7、1957年,60路纸绳绝缘高频对称长途通信电缆。
二、1958-1985(一)裸电线1、铜包钢线、热处理和非热处理型铅-镁-硅高强度铝合金导线。
2、330KV扩径钢芯铝绞线。
3、南京大跨越过江用铝包钢绞线。
4、500KV电站用1400m m2软母线。
5、500KV镇江大跨越过江用钢芯铝包钢绞线。
6、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
7、自阻尼导线。
(二)电力电缆1、35KV以下不滴流油纸绝缘电力电缆。
2、高压充油电缆及附件。
3、1966年,66KV级充油电缆用于大连第二电厂。
4、1968年,110KV大长度充油电缆用于南京长江大桥下过江。
5、1973年,330KV充油电缆及附件用于刘家峡电站。
6、1976年,完成10〜25KV蒸气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用于上海供电局。
7、100KV直流充油电缆用于舟山海峡。
8、500KV充油电缆及附件在辽锦线上试运行。
(三)通信电缆1、1961年,制成四管中同轴电缆。
2、1966年,制成300路小同轴电缆。
3、1972年,完成非充填式防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电话电缆和泡沬聚乙烯铁通用高低频综合对称电缆。
4、1978年,完成短波长松套层绞式光缆用于上海电话局,之后迅速发展各种结构的光缆。
5、1983年,完成10800路干线用中同轴电缆和3600路小同轴电缆。
(四)电磁线1、1959年,聚酯漆包线、缩醛漆包线。
2、1964年,无磁性漆包线。
中国光电线缆大事件
一、1951-1957
1、建国初期,为满足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为数不多的电线厂陆续
生产了橡皮绝缘电线,橡套电缆,架空导线,油性漆包线,纱、丝包线
等,1951年,6.6KV油性纸绝缘铅包电力电缆;1954年生产10KV级;
1956年生产35KV级。
2、1951年,100对空气纸绝缘铅包电话电缆;1953年达1200对。
3、1952年,B级玻璃丝包线。
4、1953年,石油勘探测井电缆。
5、1954年,架空铜绞线。
6、1956年,纸浆绝缘铅包电话电缆。
7、1957年,60路纸绳绝缘高频对称长途通信电缆。
二、1958-1985
(一)裸电线
1、铜包钢线、热处理和非热处理型铅-镁-硅高强度铝合金导线。
2、330KV扩径钢芯铝绞线。
3、南京大跨越过江用铝包钢绞线。
4、500KV电站用1400m㎡软母线。
5、500KV镇江大跨越过江用钢芯铝包钢绞线。
6、钢芯耐热铝合金导线。
7、自阻尼导线。
(二)电力电缆
1、35KV以下不滴流油纸绝缘电力电缆。
2、高压充油电缆及附件。
3、1966年,66KV级充油电缆用于大连第二电厂。
4、1968年,110KV大长度充油电缆用于南京长江大桥下过江。
5、1973年,330KV充油电缆及附件用于刘家峡电站。
6、1976年,完成10~25KV蒸气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用于上海供电局。
7、±100KV直流充油电缆用于舟山海峡。
8、500KV充油电缆及附件在辽锦线上试运行。
(三)通信电缆
1、1961年,制成四管中同轴电缆。
2、1966年,制成300路小同轴电缆。
3、1972年,完成非充填式防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电话电缆和泡沫聚乙烯铁通用
高低频综合对称电缆。
4、1978年,完成短波长松套层绞式光缆用于上海电话局,之后迅速发展各种结
构的光缆。
5、1983年,完成10800路干线用中同轴电缆和3600路小同轴电缆。
(四)电磁线
1、1959年,聚酯漆包线、缩醛漆包线。
2、1964年,无磁性漆包线。
3、1966年,玻璃膜微细线和聚酰胺酰亚胺漆包线。
4、1979年,聚氨脂漆包线。
5、1980年,耐水电磁线。
6、1982年,自粘性漆包线、聚酯亚胺漆包线。
7、1985年,F级玻璃丝包线和F级改性聚酯漆包线。
(五)电气装备用线缆
1、1967年,完成纵向45大气压力深水密封电缆。
2、1970年,完成千米级油井加热电缆。
3、1979年,完成乙丙橡皮绝缘的四种船用电缆,获国际船级社认可。
4、1981年,完成千伏级矿用电缆系列产品。
5、1982年,完成8000m超深井承荷探测电缆;6KV级F引用线;氯磺化聚乙烯
绝缘机车车辆线。
6、1983年,完成潜油泵电机引接线和聚四氟乙烯绝缘系列高温导线,
7、1985年,完成汽车用双色电线和高阻尼点火线。
8、我国线缆产品基本上满足国内各个领域(包括军工)的需要,自给超过95%。
三、改革开放以后
1、1983年,沈缆首家从瑞典引进35KV级干法交联电缆生产线;随后十几年,
全国遍地开花。
目前能生产220KV-500KV高压交联电缆的立塔生产线已
达十余条。
2、1986年,成都电缆厂首次通过引进,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全塑市话电缆生产
线。
随后,成缆、天津609厂等引进了光缆生产线和石英棒制杆设备。
3、1987至今,各线缆公司通过技术引进和国外大公司技术合作或组成合资企业,
使我国的线缆产品技术全面提高和发展。
4、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线缆产品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如上缆所的高纯度电
工用铝的广泛应用,稀土铝合金的全面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