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名的由来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安康历史典故一、安康的历史背景1.1 安康的地理位置安康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南部,地处秦巴山脉与汉水之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1.2 安康的历史沿革安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
在古代,这里是蜀汉、东晋、南北朝、隋唐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安康曾是陕西省的首府,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安康的历史典故2.1 “盘石飞船”传说相传在古代,安康一带有一块巨大的盘石,形状像一艘飞船。
据说,这块盘石是太古时期一位神仙所留下的,可以带领人们飞翔。
这个传说在当地流传了很长时间,成为安康的一个历史典故。
2.2 “秦楼楚馆”故事古代安康地区曾经是蜀地和秦地的交界处,因此形成了秦楚文化的独特风采。
据传,在秦汉时期,安康地区曾经有一座宏伟的楼阁,名为“秦楼楚馆”,吸引了许多才子佳人前来。
这个故事表达了安康作为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2.3 “赤水奇观”传奇赤水是安康境内的一条河流,因其水色如血而得名。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杜仙庄的人,他每天都会到赤水边洗涤身体,结果奇迹出现了,他的顽疾得到了治愈。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成为安康的一则传奇。
2.4 “荆轲刺秦王”事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而不知道的是,荆轲的故乡就在安康附近的一个小山村。
荆轲英勇无畏的精神感染了当地的人们,成为了安康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安康的历史文化3.1 安康的传统节日安康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
3.2 安康的特色美食安康有许多独特的美食,如安康板面、水盒子、酿皮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当地的独特饮食文化。
3.3 安康的传统手工艺安康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染织、陶瓷、竹编等。
这些手工艺代表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4 安康的历史遗迹安康有许多历史遗迹,如秦楚古城、楼观台、武侯祠等。
这些遗迹是安康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见证。
3.5 安康的传统民俗安康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舞狮、龙舟比赛等。
四川安康简介【最新版】目录1.四川安康的地理位置2.四川安康的历史文化3.四川安康的自然资源4.四川安康的经济发展5.四川安康的旅游景点正文四川安康,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四省市交界处,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四川安康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头楚尾”之称。
四川安康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安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16 年,当时秦国在此设立了安康县。
安康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
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安康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辛亥革命先驱张献忠、抗日战争时期的名将王铭章等。
四川安康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广袤的森林、丰富的矿产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安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65%,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
此外,安康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如汉江、嘉陵江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川安康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
农业方面,安康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蚕桑、魔芋等,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
工业方面,安康市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服务业方面,安康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四川安康的旅游景点众多,有“中国最美的山水”之美誉。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汉江小三峡、南宫山、千家坪、瀛湖等。
这些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安康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四川安康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景点众多的地区。
安康市简介安康市,取名“安定康泰”之意,古称金州,位于陕西省南部,处在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居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北与西安、商洛市毗邻;西与汉中市接壤;南与重庆市、四川省相连;东与湖北省相接,全市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土地面积11.4%。
安康市辖10个县、区,2008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65.71万人,全市有回、满、蒙、苗、白、侗、壮、东乡等23个民族聚居,汉族占总人口的99.1%,少数民族占0.9%。
安康区位优势明显,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节点,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
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安康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 余处,寺、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先民的光辉。
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是安康凝聚人气、树立形象、繁荣文化、发展经济的平台,是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对外打造安康品牌的靓丽名片。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7亿元,增长15.1%,人均GDP达到8802元,增长14.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69亿元,增长35.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25亿元,增长23.8%;实现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150元和2770元。
党政主要领导简介市委书记:刘建明,男,汉族,1953年出生,安康市汉滨区人,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文化程度。
历任广州空军87434部队战士;平利县粮食局股长、副局长,平利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宁陕县委书记、安康地区行署副专员、安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安康市市长。
2008年2月任安康市委书记。
安康市的发展由来及其历史文化安康市位于祖国版图中部,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11.4%。
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
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岭东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县汉江出境处),海拔高低相对差为2794.6米。
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
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市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
安康市地处于祖国内陆腹地,陕西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通要冲,介于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
北与西安周至、户县、长安县以及商洛市的柞水、镇安县毗邻;西与汉中市的佛坪、洋县、西乡县接壤;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巫溪县、四川省的万源县相连;东与湖北省的竹山、竹溪县、郧西、郧县相接。
安康处在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居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全市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土地面积11.4%,其中耕地面积199432公顷,林地16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顷,水域面积39861公顷。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
风土人情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那么“安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西晋太康元年 (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年万丰乐,安宁泰康”之意,改当时的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沿用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了,比“北京”、“南京”这些名字的历史郡要长呀!所以大家来到安康旅游观光,就会万年丰乐,安宁泰康!大家知道吗?安康还有一个名称叫“金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呢?这是因为汉水流域盛产沙金,所以自古以来,安康又被称为金州。
安康是陕南重镇之一,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4%;总人口近300万人。
安康己经发展成为中国中西部的一个中型城市,已和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日中友协、瑞士日内瓦州瑞中友协及比利时安特卫普省马林地区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班优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对外开放的局面已经形成。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安康县改为安康市。
前面是近年修建的滨江大道,宽敞明亮;别具一格的仿古楼、台、亭、阁,矗立在秀丽的汉江河畔,形成了风景宜人的望江公园,成为安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安康汉江大桥,连接着城区汉江南北。
大桥全长561.83米,桥面宽7.7米,桥高19.3米,由2台10墩11孔构成,是汉白公路上路径最大、孔数最多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桥。
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7月31日安康暴发了4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汉江流量高达31000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259.32米,漫过大桥头1.5米,大桥却安然无悉,仍然以它钢浇铁铸般的身躯,为抢险救灾立下汗马功劳。
今天,它又以非凡的雄姿与大江南北的新型建筑一道举臂欢迎远方的客人。
安康是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中西部一块神奇的土地。
这里,秦巴巍巍,汉水潺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安康出了宝志禅师、怀让禅师这些在佛教历史上地位极高的人。
宝志禅师也称志公和尚,他第一次在中国佛教史上公开展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禅的风采。
安康的发明传说故事
安康市地处祖国内陆腹地,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北与西安市的鄠邑区、长安区接壤。
安康位于秦巴之间,汉水之畔的安康,气候温润,植被丰茂,是早期人类繁衍、生息之地。
据已发掘的考古文物资料证明,早在石器时代,汉江两岸及秦巴腹地就有先民活动。
缘于安康特殊的地域,尤其是历史上的移民活动,使安康在与周围多元文化相交相切中,交汇融合、嬗变成一个独具特质的区域文化。
安康曾是古代巴国之地,又是蜀国的属地,巴蜀文化奠定了安康文化最早的基因;汉水流域是荆楚文化的摇篮,也是荆楚文化的根基。
荆楚文化对安康人文的漫长浸润,在安康的风俗民情、人格心理中注入了更多的秦风楚韵;秦文化、中原文化,乃至羌氐文化,也为安康文化增色添彩。
兼收并蓄,集万花于一束,熔众家为一炉,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楚,既有巴蜀之雄浑刚强,又有荆楚之柔媚清丽,也有三秦之古朴粗犷,还有中原文化的质朴通达。
既沉实稳重又洒脱灵秀,既飘逸浪漫又憨厚野朴。
刚而不烈,柔而不软,兼具四方气脉而又独具风韵和骨质。
安康的历史典故
安康,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
这些典故,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安康的历史文化,更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安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在这个时期,安康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因为它位于商代的商道上。
据说,商代时期的商人们在安康停留时,会在城门口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留念。
这些石头至今仍保存在安康市博物馆中,成为了安康历史的见证。
在春秋战国时期,安康是秦国的重要城市。
据《史记》记载,秦穆公曾经在安康建造了一座宫殿,名为“安康宫”。
这座宫殿的建造,不仅让安康成为了秦国的政治中心,也让安康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安康宫的建造过程中,许多工匠和艺术家都聚集在这里,他们的艺术成就,成为了安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代,安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唐朝时期,安康的城墙高达十米,城门上还有铁链,可以防止敌人攻城。
据说,唐朝时期的安康城墙,是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
这座城墙的建造,不仅让安康成为了唐朝的重要军事基地,也让安康的城市规划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明清时期,安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据说,明朝时期的
安康,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这里的商人们经营着丝绸、茶叶、药材等商品,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前来交易。
在清朝时期,安康的商业繁荣更加昌盛,这里的商人们不仅经营着传统的商品,还开始涉足煤炭、铁矿等新兴产业。
安康的历史典故,让我们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安康将继续发扬自己的历史文化,成为一个更加繁荣、美丽的城市。
安康古称“金州”地名来历据《魏书·食货志》载:“北魏世宗延昌三年(公元514年),汉中还有金户千余家(时安康隶属汉中郡),常在汉水沙中淘金,年终总输”。
汉水中丰富的沙金资源,以赋税形式,源源不断地输给朝廷,为统治阶层制作礼器、器饰,以及馈赠、赏号等“上用”。
因而历代统治者,将汉水流域出产的黄金当作笔巨大财富,十分重视它的开采利用。
《周书・文帝纪》载,西魏“废帝元年,王雄平魏兴(曹魏改西城目魏兴),以其地置东梁州,三年(公元552年),改东梁州为金州。
”《文献通考》注曰:“汉中魏兴郡,梁改南梁州,西魏改置东梁州,因其地出金改金州。
”又在直州(石泉池河谭家湾)置金城郡,治直城;隋时又改金州曰“西城郡,置金川县。
”为郡治所在;地址在今安康城西金川街。
唐初又改西城郡曰“金州”。
从历史沿革和地名更易中可以看出,围绕安康的总是离不开个“金”字。
这无非是说安康汉水沙金,在全国黄金产量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因此,唐《六典》,杜佑《通典》都有金州贡金的记载。
《元和都县志》甚至说:“金州贡麩金”。
麩金就是从水中淘洗出来的沙金。
唐以后,安康汉水中采金人日渐增加。
所以,五代、宋、元明安康仍沿用金州的称号。
历史上,安康月河曾出现过二万多人的采金场面。
北宋初,汉滨、汉阴、石泉有金坑约十余处,朝廷专门派员负责巡检。
到了清代,安康采金人就更多,规模也就更大,1988年,安康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宁陕龙王坪发现一通清威丰年间官府禁淘金碑石,根据这个线索,在龙王坪汶水河上下十余里的地方,发现古采洞100余处,最大的一个矿洞深约70余米,洞内岐洞纵横,大小20个支洞,其开采规模令人惊讶。
安康的黄金资源,自春秋战国迄近代,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引起中外地质学者的极大注意。
1904年,美国加尼基研究院派遣学者维理士和布拉瓦尔等人,对原安康、紫阳、石泉一带汉水的沙金矿进行了调查和评价;1929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赵亚增和黄汲清教授在他们的地质报告中,也对安康的沙金矿作了专门的论述;1938年地质工作者白仕倜、魏寿昆、张荆山等人在旬河、月河、饶峰河及石泉到白河的汉江流域沿岸作了沙金矿调查,对这些地方的地质、金矿和采淘方法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并于1939年呈请开采安康月河江家店,刘家河坎两地的沙金矿床,成立了陕、豫、鄂边区采金处,在旬阳挂出探金厂的招牌但实际上徒具虚名,并未开采。
西部名城——安康喜爱汉滨的理由之一:汉江之滨有名城汉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人所称的“江淮河汉”,早就说明汉江是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的一大水系。
汉滨是一座汉江之滨的名城,而说到汉滨,就不能不提到安康,因为汉滨就是以前的县级安康市,现在又是地级安康市的中心城区所在地。
安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据说,陕南山地、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把陕西切为三大地理区域,于是陕西被称作三秦大地,在这片兵家必争之地,人民祈盼着平安,这种期盼也体现在了当地的地名之中。
于是,陕南的安康、关中的长安和陕北的延安,就串连成了“三秦三安”。
在汉滨的张滩镇,有座镇城之塔,名叫奠安塔。
这座塔就寓意了安宁康泰的含义,祈盼安康,世人向往。
而安康独享此名,算是历史的青睐吧。
喜爱汉滨的理由之二:文有汉剧物产蚕桑汉滨当地一位汉水文化研究专家曾经写过这样一篇名作,题目就是《汉江汉地汉王朝,汉字汉剧汉文化》。
汉剧可以说是汉滨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表达者。
汉剧源于汉江流域,最初是汉王朝的宫廷戏,有人这样描绘汉剧的流变:由汉中顺江而下到安康,基本成型;再到武汉,定名汉剧;传到安徽,变成徽剧;徽班进京,诞生京剧。
建国初期,汉剧空前发展,鼎盛时期,陕西省仅地县两级就有汉剧团近三十个,现在,只有汉滨区汉剧团硕果仅存。
说完了汉滨的汉剧,再来看看汉滨的特产蚕桑。
这只鎏金蚕据说是皇帝“劝民兴桑”的奖品,或许正是因为当年的褒扬,汉滨才有了世代延续的养蚕传统。
如今,安康的蚕茧占到了陕西全省的百分之八十,而汉滨又占到了安康的一半。
这里的真丝系列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
喜爱汉滨的理由之三:一仙一龙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而汉滨正好就有这么一仙一龙。
一仙指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紧邻城郊南山,有一个省级名胜风景区,名叫香溪洞,传说当年吕洞宾就在这里凿洞而居,炼丹修行,留下了这方美景。
吕洞宾是山东人,曾做过县令,后因官场失意,背井离乡,修道成仙。
在汉滨的香溪洞和双溪寺留有吕洞宾的《雁字诗》等大量遗作。
话说安康的来历
安康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现境内有石器时代遗址30余处。
夏属梁州,商、周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
春秋为楚地,秦汉置汉中郡,治西城(安康城旧称),始有安康城市雏形,并延为历代郡、府、道、州、县治所。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改设安康县,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
北朝设金州。
隋设西城郡。
唐改划金州属汉阴郡,属山南西道。
宋设安康郡,辖六县。
元设金州。
明万年11年(公元1583年)洪水覆没金州城,遂于城南三里赵台山下筑新城,即现安康新城。
易名兴安州,先属汉中府,后属陕西布政司。
清顺治4年(公元164年)迁回老城。
乾隆47年(1782),升州为府,在府城设安康县。
辛亥革命后1913年,撤兴安府仍设安康县。
自秦汉以来“人民丛聚;城廊岿然,树表分道,列为市尘,四通八达,路区相连,”至清,商贾辐辏,会馆林立。
“虽繁盛不及长安,亦陕南一大都会。
”现存有新城北门,新城街,西关和金州街、小北街、沙帽石巷等诸多民居街巷、庭院仍有旧时风貌。
其实以前安康不叫安康,它叫做金州:金州夏代属梁州,商、周时,先成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后属楚国、秦国。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在金州设西城县,首置汉中郡,设在西城。
从此,金州成为陕西省国土的组成部分。
汉承秦制,在金州设汉中郡治,下设五县。
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郡治迁移至汉中南郑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分汉中郡东部即金州市为西城郡。
曹魏、西晋设魏兴郡,辖七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之称始于此。
据《兴安府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
其实以前安康不叫安康,它叫做金州:金州在夏代属于梁州的一部分。
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将全国分为九州,《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唐代学者认为梁州为今汉中、安康、商洛一带。
-----找资料证明
商周时期,安康成为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为“群夷之国”。
商朝建立政权后,对周围的部族大加征讨和掠夺,汉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幸免。
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庸人参加,并能征善战。
西周时期,曾破昭王胶船,使昭王君臣溺死于汉水。
后来穆王、宣王相继南征,均无功而返。
后王室衰微,郡国兼并,东周安康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
这一带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并。
据《太平寰宇记》载:“金州于战国为楚地,附庸地,后为楚所灭,复为楚地”。
据《尚书。
牧誓》记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会同巴师八国,共同伐纣,战于牧野。
庸国位居八国之首。
春秋中期,“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春秋战国时期,安康处“秦头楚尾”,地扼南北要冲,公元前611年,庸国趁楚国灾荒,起兵东进,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
成语“庸人自扰”因此而来。
庸国被秦、巴、楚三分,安康成为秦楚必争之地。
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设西城县,属汉中郡,郡治设在西城。
从此,金州成为陕西省国土的组成部分。
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西城县为汉中郡治,领十二县,辖今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七县。
汉承秦制,在金州设汉中郡治,下设五县。
西城县辖今天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
东汉建武元年至六年(25-30年)刘秀遣将军李通领兵,与巴蜀公孙述战于西城,取汉中地,郡治改迁南郑,隶益州刺史部。
西城县辖今汉滨区、岚皋、紫阳、平利和镇坪五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分郡之东部即安康为西城郡,划归荆州,西城郡辖今汉滨、岚皋、紫阳、平利和镇坪五县区。
三国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取“曹魏兴盛”之义,设魏兴郡,辖七县。
西晋沿之。
据《兴安府志》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将安阳县更名为安康县,“安康”从此得名。
南北朝时期,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先称直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设金州,
因越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隶属魏兴郡。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撤西城县改称吉安县。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汉滨、岚皋、平利和镇坪四县区。
北周末年废县,复设魏兴郡。
安康人喜欢称安康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产黄金,安康月河沙金的产量居全国之首。
唐时,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贡金。
其二,安康盛产丹漆。
基于此,从西魏开始,政府在此设“金州”,可谓名副其实。
隋朝复设西城郡。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吉安,属金州。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改称金川,辖六县。
十三年(公元617年)郡县俱废。
唐、五代、宋设金州安康郡,辖西城、汉阴、平利、旬阳、淯阳、石泉等六县。
元朝设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
至元年间(1279-1294年),金州改为散州,下不辖县,辖区相当于今汉滨、平利、镇坪、白河、旬阳、紫阳、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县境地。
明代仍设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汉江洪水覆没金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并易名为兴安州,属汉中府。
二十三年(1595年)兴安州从汉中府划出,直属陕西布政司,领汉阴、平利、旬阳、紫阳、白河、石泉等县。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兴安州迁回老城。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改设兴安府,并汉阴县地设安康县,领安康、平利、旬阳、白河、紫阳、石泉等六县,属陕西布政司领。
辛亥革命后,即民国二年(1913年)陕西省撤消府、州、厅,省下设道、县两级,安康在清代六县基础上新增四县归汉中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废道而直隶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设为陕西省第五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十县。
建国后,1950年设市,1954年撤销安康市改设城关区,隶属安康县管辖。
1988年9
月15日复设市,中共安康地委和安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安康市。
公元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安康地区撤地设市。
国务院2000年6月23日国函〔2000〕81号批复:
一、同意撤销安康地区和县级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汉滨区。
二、安康市设立汉滨区,以原县级安康市的行政区域为汉滨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五星街。
三、安康市辖原安康地区的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和新设立的汉滨区。
[3]
新组建的中共安康市委员会、中共安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于2000年12月正式对外办公,撤地建市后,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
地级安康市于2001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安康市人民政府、政协安康市委员会、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康市人民检察院相继对外办公。
地级安康市下辖汉滨、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十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