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关税与非关税
- 格式:pptx
- 大小:226.93 KB
- 文档页数:41
国际经济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 关税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征收关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征税,因此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关税有各种形式,如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门槛税等。
2. 无形贸易无形贸易是“有形贸易”的对称,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形态的劳务贸易,包括:①投资利润收支,包括利息、股息、公司或企业在国外服务的收支等;②贸易的从属费:如运费、保险费、装卸费;③外交文化费用、外交人员费用、侨民汇款、广告、专利费用等。
其贸易额计入经常账户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下的“服务”子项目中。
3. 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为外汇倾销。
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
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报复。
4. 需求滞后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需求滞后指由于科研、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在创新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后,模仿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才会产生出需求,从而进口该产品用于消费。
需求滞后的长短取决于收入因素、模仿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以及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
5. 反应滞后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反应滞后,指在指模仿国厂商在进口冲击下进行调整,生产出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取决于模仿国企业家的决策意识和模仿国规模经济、产品价格、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关税、运输成本等诸多因素。
6. 掌握滞后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经济学中的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国际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贸易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时,应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另一个国家优势,但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贸易。
3. 因子禀赋理论:根据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禀赋差异,来解释贸易模式和国际分工。
二、国际货币体系1. 固定汇率制度:国家内外货币汇率固定不变,如金本位制和可兑换货币制度。
2. 浮动汇率制度:国家内外货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如汇率市场的自由浮动。
3. 货币联盟:多个国家将各自的货币与某种特定比例锁定的货币挂钩,如欧元区。
三、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直接投资:投资者在境外购买或建立企业,并参与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 跨国公司:在两个或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实现资源配置和市场扩张等战略目标。
四、国际金融市场1. 外汇市场:全球性市场,涉及不同国家的货币交易,主要包括跨境支付、外汇买卖和外汇衍生品交易等。
2. 国际债券市场:指不同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发行的跨境债券,如美国国债和国际公司债券等。
3. 外国直接投资市场:涉及投资者直接购买外国企业的股权或设立合资企业等。
五、国际贸易政策1. 关税: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或调节进口品与国内商品的竞争,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2. 非关税壁垒: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商品的措施,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技术壁垒等。
3. 自由贸易区:多个国家之间签署协定,在特定区域内实现零关税或优惠关税的贸易安排。
4. 关税同盟:多个国家签署协定,在关税方面实现一体化管理,而对非成员国保持共同关税政策。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因素比较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解释了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2.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贸易协定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政策包括配额、进口限制、补贴等。
贸易协定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签订的贸易合作协议,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
3.国际经济均衡:国际经济均衡描述了国际贸易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
国际经济均衡模型包括货币市场均衡模型、物价调整模型等。
4.国际汇率:国际汇率是国际经济交往中最重要的价格之一、国际汇率决定了货币的相对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利率、通胀等。
5.国际投资:国际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
直接投资是指在国外直接投资企业或项目,间接投资则是通过购买外国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进行的投资。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公司。
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跨国生产和国际分工,推动了全球贸易和资金流动。
7.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支付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和支付方式。
国际资本流动是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债券和股票等。
9.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关注贫穷和不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10.国际经济危机:国际经济危机是指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严重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
国际经济危机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都会带来巨大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以上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广阔复杂的领域,涵盖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国际经济现象和参与国际经济活动都非常重要。
关于《国际经济学》若⼲问题的思考--关税对国际贸易双⽅的影响1、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0x1:关税的基本概念关税是进出⼝商品在经过⼀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商征收的⼀种赋税。
征收关税⼀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的⽬的⽽征收关税的,因此关税被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政府对进出⼝商品都可以征收关税,但进⼝关税最为重要,是主要的贸易措施。
1、关税的类型海关关税通常可以分为三类:从价税:按进⼝货物的价值征收⼀定百分⽐的赋税从量税:对进⼝货物每个单位量征收定量的税费,例如,每吨⼩麦征收3美元关税复合税: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法的混合使⽤,例如,⼩麦征收5%从价税后再征收每吨3美元的从量税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关税壁垒是指⾼额进⼝税。
通过征收各种⾼额进⼝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本国市场的阻碍,这可以提⾼进⼝商品的成本从⽽削弱其竞争⼒,起到保护国内⽣产和国内市场的作⽤,当进⼝关税⾜够⾼时,便形成了所谓的“禁⽌性关税”,即进⼝为关税为制⽌。
另外,征收进⼝关税还是在贸易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中迫使对⽅妥协让步的重要⼿段。
2、关税的特征透明性:关税已经公布,国内外各个利益集团都会知道。
在征收关税时也必须按照已经公布的税率征收,不能有改动⾮歧视性:和配额相⽐,关税更具有⾮歧视性,即任何国家的出⼝商只要交纳了关税就可以出⼝商品,⽽配额的分配含有太多的⼈为因素,容易导致歧视稳定性:关税制度⼀般是稳定的,若要变动通常需要经过⽴法等形式市场功能性:关税能使国内外价格保持⾃动联系,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对企业进出⼝有指导功能,⽽配额的使⽤会切断这种联系防⽌寻租:配额的使⽤会直接导致寻租⾏为的产⽣,即企业会为了得到配额⽽竭尽全⼒地进⾏游说、贿赂等⾏为,⽽关税的透明度防⽌了寻租⾏为的产⽣保证国家利益:得到配额的企业会得到配额带来的利润,管辖配额的政府部门或官员也会得到寻租带来的好处,其结果是利润流失了,⽽关税的收⼊直接交给国家,防⽌了利益的流失3、关税减让⽬前的趋势是,各国的关税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在⼤幅度下降,关税减让的主要⽅法有:“产品对产品”⽅式线性程序综合⽅式0x2:⼩国进⼝关税的局部均衡与⼀般均衡分析我们先来看⼀下在⾃由贸易条件下,⼀个国家在进⼝不受限制时的福利变化情况。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关税学习教案导语: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而贸易壁垒和关税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并介绍相关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作用等内容,以便于读者对于这一领域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贸易壁垒的概念和分类1.1 贸易壁垒的定义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而制定的各种阻碍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措施。
它主要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配额等形式。
1.2 关税壁垒的分类关税壁垒根据关税的形式和程度,可以分为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两种。
进口关税是指进口商品在进入本国市场时向进口国政府支付的税费,而出口关税则是指本国商品在出口到其他国家市场时需要缴纳的税费。
1.3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其他措施,主要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补贴和技术壁垒等。
它们通过限制或者增加进口商品的数量、价格和质量标准等手段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壁垒的影响因素和作用2.1 影响贸易壁垒的因素贸易壁垒的制定和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对于本国产业和就业的保护需求,经济因素包括国内产业竞争和国际市场准入条件的差异等。
2.2 贸易壁垒的作用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的限制因素,对于国内产业和市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
但是,贸易壁垒同时也会给国际贸易带来一定的障碍,影响国际市场的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关税的概念和作用3.1 关税的定义关税是指国家政府对于进口或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费。
它是贸易壁垒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限制进口数量等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
3.2 关税的作用关税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保持国内产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用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
国际经济法中的非关税措施一、非关税措施的定义非关税措施是指国际贸易中除了关税以外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和服务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它包括限额、配额、许可证、价格控制、补贴、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等对贸易限制和导向贸易的行为。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这些非关税措施被认为是对贸易的壁垒和扭曲,是破坏商品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的行为。
二、非关税措施的分类1. 限额限额是指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进口和出口数量设置了限制,超出限额则不得进口或出口。
限额通常以政府的方式来管理,并且可能会根据进口国的需求、国内产业保护等因素而进行调整。
2. 配额配额是指对进口商品或服务设置的进口限额,超出配额则需要支付更高的关税或无法进口。
配额通常由政府或国际组织来设置,并且可能会根据贸易伙伴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
3. 许可证许可证是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或服务实行事先审批,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或服务才能进行贸易。
许可证通常由政府或相关监管机构发放,并且可能会受到进出口国关系、贸易伙伴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4. 价格控制价格控制是指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等机构对进口或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行管制,通过调整价格来控制贸易行为。
价格控制通常受到市场需求、供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 补贴补贴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国际贸易关系而向进口或出口商品或服务提供的金融或非金融支持。
补贴通常会对贸易造成扭曲,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
6. 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指国家出于防止进口商品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这种措施可能包括对倾销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实施最低进口价格、对倾销商品实施反倾销税等。
7. 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指国家对因为外国政府对出口商品提供了补贴而对该商品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这种措施通常包括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实施反补贴措施等。
三、非关税措施的影响1.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非关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的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导致了贸易扭曲和贸易壁垒的存在。
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相对价格: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
含义:用商品Y 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X与Y交换可能得到的数量。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3国际贸易的产生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件,及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的基础之上。
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国富论》批判重商主义,一国财富的衡量标准不是其所用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贵重金属所能够买的商品数量。
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2在定义上,若ax>bx,则A国在X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若ax/ay>bx/by。
则A比较优势。
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2H-O定理: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供给能力不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4要素价格均等化: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种商品相对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并最终打均衡,在这过程中,两国的丰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稀缺。
下降,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较小的方向变化,随着同种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必然达到均衡,即国际贸易使两国同质的要素获得相同的收入。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各国通知生产要素价格也会趋于一致5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四章特定要素和国际贸易1特定要素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于其他部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