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114.21 KB
- 文档页数:17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发展史教
程(黄会林版本)
==========================================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发展史的教程。
为了帮助考研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黄会林版本的教程被选为主要参考资料。
1. 简介
- 介绍电视纪录片艺术的概念和背景。
- 概述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的发展历程。
2. 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的起步阶段
- 讨论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的早期发展历史。
- 引用黄会林在教程中的观点和分析。
3. 文化大革命对电视纪录片艺术的影响
- 分析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发展的影响和变革。
- 探讨黄会林对这一时期的评价和观点。
4. 改革开放后的电视纪录片艺术
- 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 引用黄会林对这一时期的研究和评论。
5. 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的挑战和前景
- 分析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 引用黄会林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6. 结论
- 总结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发展史的重要节点和主要观点。
- 强调黄会林版本教程在理解这一主题上的重要性。
该教程将为考研学生提供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艺术发展史的学习工具,通过引用黄会林的研究和观点,学生们能够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
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
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
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
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
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由于篇幅较长,还望各位同学能够耐心看完,在结尾处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陕西科技大学电影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616)艺术概论(955)电影创作基础参考书目为:1,《影视概论教程》张燕、谭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视听语言》邵清风、李骏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中国电影史纲》王晓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4,《世界电影史纲》黄文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5,《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关于考研英语考研英语几乎就是考阅读,做了历年的试卷后我越发觉得如果不能真正的读懂文章,那么阅读题目是很难做对的,而想要读懂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要读懂文章中的长难句,这是需要训练的,真题就是很好的训练素材。
做完阅读题后,可以先不要急着对答案,把文章中的长难句和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试着自己翻译出来(可以借助词典),翻译完后再看看你先前的答案,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让你想改答案的,此时再去看看书后面对整篇文章的解析(而不是题目的解析),主要看你翻译的和解析翻译的差别,有没有理解上的偏差,进而再次思考自己的答案,并确定自己最终的答案,再对后面的答案,此时应该仔细揣摩自己做错的原因,仔细理解出题人的思路和其对文章的理解方式,找出与自己的思路的不同之处,下次做题尽量向他们一样思考。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目大全(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一)初试推荐参考书综合考试[艺术类]推荐参考书——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人民音乐出版社②《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③《欧洲音乐史》张洪岛人民音乐出版社④《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⑤《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⑥《中外戏剧史》刘彦君廖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⑦《中国电影史》钟大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⑧《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11)《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建议和第10本结合着看)12)《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广播电视艺术基础推荐参考书——①《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电视艺术学》高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③《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关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电视艺术哲学》(上编)苗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⑤《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高鑫、贾秀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⑥《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
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
例如凯程,有大量的学员考入北大清华人大中财贸大北师大公安大学中传中戏北航北交大等院校,网站上有他们的视频经验介绍,随时可以查看,非常可信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
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据我去实地考察,凯程全部都有,非常正规。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定义: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
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
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
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第一章知识点1.电视剧的分类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视听叙事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以及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括: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视听语言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虚构叙事尽管取材现实生活,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主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
连续叙事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
1936年 11月 2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 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2014年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及代码参考书名称、版本、作者、出版社336艺术基础《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现代设计艺术史》董占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37专业基础综合《工业设计符号基础》胡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设计造型基础》何晓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包装及结构设计》孙诚、王德忠,中国轻工出版社,2008年501设计表现(6小时)与创意设计及表现相关书籍502专业设计(6小时)无指定参考书目503绘画基础(6小时)无指定参考书目(素描人像5小时、速写人物全身1小时)504专业创作(6小时)无指定参考书目505艺术设计基础(6小时)《平面构成》辛华泉,湖北美术出版社(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材),2002年《色彩构成》辛华泉,湖北美术出版社(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材),2002年《立体构成》辛华泉,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年《装饰图案》赵茂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610有机化学(理)《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高教出版社6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张雷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612设计史《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艺术设计概论》林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613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第六版)吴立军,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4中外影视史《中国电影史纲》王晓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世界电影史纲》黄文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16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617美术史《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618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濒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世界电影史》萨杜尔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外影视大辞典》汪流、王志敏、陈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01有机化学(工)《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高教出版社802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夏清、陈常贵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化工原理》姚玉英,天津大学出版社,化工过程机械方向)803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李宪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04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编著805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倪静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06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夏炎,科学出版社807环境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08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10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盛连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11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高教出版社,2012812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第二版)赵晋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813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工程应用》吉涛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814离散数学《离散数学》(第2版)邓辉文,清华大学出版社815机械设计《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16电路《电路》(第5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817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818线性代数及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第二版)居余马,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微分方程》(第3版)王高雄,高等教育出版社819电子技术(含数字、模拟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华成英,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82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822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823逻辑学《形式逻辑》(第四版),蔡贤浩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24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第四版)张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25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826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厉以宁,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27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第三版)王关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企业管理概论》(第二版)冯俊华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82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6年第十一次印刷829教育学《教育学》(第三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830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第六版)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832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833伦理学原理《伦理学》罗国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34法律基础《法律基础》周叶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35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原理与工程》谢来苏、詹怀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造纸原理与工程》卢谦和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836纸张与印刷《纸张与印刷》王志杰,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837纤维化学与物理《纤维化学与物理》詹怀宇,科学出版社,2005年838轻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第2版)》闫康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839轻化工机械与设备《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陈克复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下)》陈克复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840制浆造纸设备安装与维修《制浆造纸设备安装与维修》杨建桥,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4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白传悦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842设备管理与维护《制浆造纸设备管理与维护》张宏、杨军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43复合材料《现代复合材料》陈华辉等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844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工艺学》李家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玻璃工艺学》西北轻工业学院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玻璃工艺学》赵彦钊、殷海荣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45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胡志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846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学》王晓敏,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847有机与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张兴英、程珏、赵京波,化工出版社,2006年848材料成形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二版)胡亚民,重庆大学出版社849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50制革化学及工艺学《制革工艺学》魏世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851染整化学及工艺学《染料化学》何瑾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染整工艺学教程》(一、二册)闫克路、赵涛,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852轻工技术基础理论《鞣制化学》张铭让、陈武勇,轻工业出版社(皮革方向)《皮革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应用技术》马建中、王学川、强西怀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皮革方向)《染整工艺原理》王菊生,纺织工业出版社(染整方向)《革制品材料学》丁绍兰,轻工业出版社(制品方向)853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54食品化学《食品化学》刘树兴,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855皮革分析与检测《皮革生产过程分析》俞从正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皮革成品分析检验》蒋维琪,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实用制革工艺学(分析检测篇)》魏世林,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856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第六版)郑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年857服装服饰产品的设计与工艺《皮鞋工艺学》弓太生,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皮鞋设计学》李运河,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858服装与服饰产品分析检验《革制品分析检测技术》丁绍兰,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革制品材料学》丁绍兰,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859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叶文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60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奚旦立,高等教育出版社861生物工艺原理《生物工艺原理》(第二版)贺小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86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李绍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863食品分析《食品分析》(第一版)王永华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864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戴枝荣,张远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65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理论基础》董霞,陈康宁,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866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数控手工编程技术及实例详解》李体仁,孙建功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867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869理论力学《理论力学》张功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870塑料成型工艺学《塑料成型基础与成型工艺》(第一版)黄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871冲压工艺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姜奎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72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毕明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873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设备设计》(第三版)郑津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875服装设计及材料《服装设计学》刘元风,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材料学》朱松文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皮革设计学》李运河主编,轻工业出版社876美学原理《美学原理》杨辛,北京大学出版社877设计概论《艺术设计概论》林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878服装材料学《革制品材料学》丁绍兰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服装材料学》朱松文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879动画作品分析《影视动画影片分析》孙立军、马华,海洋出版社《当代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思辩》吴起,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880包装结构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孙诚,轻工出版社881运输包装设计《物流运输包装设计》彭国勋,印刷工业出版社882包装工艺学《包装工艺学》潘松年,印刷工业出版社883产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吴国荣,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884素描无指定参考书目885服装纸样设计《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术(女装编)》刘瑞璞,中国纺织出版社886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杜士英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887视觉传达设计综合《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杜士英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视觉传达设计系列教材—创意思维》赵世勇著,天津大学出版社888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外园林史》郭风平、房建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889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环境艺术设计概论》郝卫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90动画基础《动画笔记》余为政,京华出版社891影视作品分析《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潘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92影视艺术基础《影视概论教程》张燕、谭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视听语言》邵清风、李銁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89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程国全,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894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第四版)汪应洛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895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修订版)李怀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896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仓储与库存管理》(第二版),唐纳德·沃尔斯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01药理学《药理学》(第七版)李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90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904审计学《审计学》(第二版)陈朝晖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905设计基础《创造学原理与设计应用》金国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工业设计史》修订版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人机工程学》修订版丁玉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906财务会计学《2013年中级财务会计考试指定用书》《中级财务会计》(第三版)陈立军主编,东北财大出版社907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新世纪(第二版)张兆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908药剂学《药剂学》(第六版)崔福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09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初版,吴清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10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学》(第六版)刘文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912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第二版)田里,高等教育出版社913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14影视实务《影视剧作艺术》周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分镜头脚本设计》(美)温迪.特米勒罗,王璇,赵嫣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15染整工艺原理《染整工艺学教程》(第一版)(第一、二分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91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物理》金日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高分子化学》(第三版)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917纤维物理与化学《纤维化学与物理》蔡再生编,中国纺织出版社918纺织材料学《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919印刷工程《印刷工艺学》刘昕主编,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年920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田海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92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2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华书局(第四版)《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高等教育出版社925艺术学基础《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王廷信,东南大学出版社《美学十五讲》凌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926艺术综合《艺术管理学概论》余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创意产业导论》厉无畏,学林出版社,200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传播学教程》(第2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27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李向民、王辰,山西人民出版社《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李向民、王辰,经济科学出版社928文化产业实践与管理《艺术管理学概论》余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创意产业导论》厉无畏,学林出版社,2006年930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张雷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时事政治: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具体内容届时见复试通知)932过程控制工程《过程控制》,金以惠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933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朱明善,清华大学出版,2007年934传热学《传热学(第三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35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第2版)》,禹华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38半导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第七版)刘恩科,电子工业出版社939光学《工程光学》(第三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光学教程》(第四版)姚启钧,高等教育出版社941数值计算方法《数值方法(MA TLAB版)》(第四版) J.H.Mathews,电子工业出版社942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第三版),王高雄等,高教出版社943运筹学《运筹学》(第三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944密码学《计算机密码学》(第三版)卢开澄,清华大学出版社945 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946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学》吴百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947固体物理《固体物理学》朱建国等,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948太阳能技术与储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第1版)周志敏,电子工业出版社949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刘智恩,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950过程装备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王世敬,张立军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年951化工原理(B)《化工原理》夏清,天津大学出版社952影视理论《影视艺术概论》袁玉琴、谢柏梁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影视美学》(修订版)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53传播学《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54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张燕翔,科学出版社《新媒体研究前沿》熊澄宇,金兼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955艺术创作《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张静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影视艺术概论》袁玉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956文化传播综合《跨文化传播导论》孙英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跨文化传播》(美)萨默瓦,(美)波特著,闵惠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57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王士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958影视创作《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电影电视导演术》刘书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电影镜头设计》史蒂文·卡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959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学》王建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960工业设计综合《人机工程学》(第4版)丁玉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工业设计符号基础》胡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工业设计史》何人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鲁晓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61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王廷信,东南大学出版社《美学十五讲》凌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原理》杨辛,北京大学出版社962色彩创作无指定参考书目963艺术史《中外艺术史要略》张维青山东人民出版社。
1 广播电视艺术学717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和813综合考试[艺术学]初试参考书目推荐※曲江独酌※ QQ:62 资料店铺基础书目:717广播电视艺术基础①《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②《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③《电视艺术哲学》苗棣北京广播学院④《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钟艺兵、黄望南浙江文艺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北京广播学院⑥《高鑫电视艺术文集1-3卷》高鑫北京广播学院⑦《影视艺术哲学》周月亮中国广播电视813综合考试[艺术学]①《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②《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袁行霈高等教育③《中国现代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任选)(任选)④《欧洲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杨周翰杨周翰⑤《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北京广播学院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⑦《中外美术史》任选任选⑧《电影艺术概论》任选任选核心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中国当代广播电视艺术学》张凤铸、胡妙德、关玲《电视艺术哲学》苗棣《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鑫电视艺术文集1-3卷》高鑫北京广播学院《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1、以个人的经验,这几本书最好是按这样的先后顺序来看:(1)〈艺术学概论〉(彭),这本书可看性强/论述系统/例子众多/对艺术的阐述精到而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对于本科专业不是艺术的同学来说,可以迅速帮忙廓清艺术理论的几个大问题。
而且,这本书是沟通〈艺术概论〉和〈文学理论的教程〉不可或缺的桥梁。
目前〈艺术学概论〉有新旧两个版本,新版38块,旧版18块,我自己用的是新版。
没有明确比较过两版的内容有无差别,只知道新版比旧版多了很多鉴赏文章和图片~~个人还是倾向于买新版吧,毕竟手感好,文字排版和纸张看起来比旧版舒服,而且据同学说好象在具体举例上有差别~~(2)〈文学理论教程〉(童)这本书比较抽象,有些地方晦涩,但重点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传播学考研参考书除了指定数目以及必看的几本国内学者非常经典的专著以外,我看过而且觉得比较有用的按照推荐以及必看程度排序《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中华传媒网这本是的好处是它是类似与笔记的形式,按照传播者,渠道,符号,受众,效果,批判学派,研究方法这样的专题汇编的,还有很多历年的题目作为参考,指示出了解题思路,可以在最后阶段结合自己的笔记一起进行背诵。
应付名词解释绰绰有余了,当然简答和论述要是只按照这个来答估计会太过简单。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德弗勒洛厄里人民大学出版社经典中的经典,虽然近些年来经验学派不是很热,但是作为基本的知识一定要掌握,估计最多最多会出到一个简答(应该也要结合实际,单纯考察的可能性不大)。
这本书就是传说中的十三座里程碑,都是基础的东西,看起来很容易,翻译的也很顺畅,时间不够可以只挑一些比较热门和重要的看一下,涉及到很多的传播方法,根据自己要报的方向取舍。
《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复旦大学出版社这一个系列的几本小书都很好,这本是传播者,就是冲着这个也要看看,其实也是提示了另外的一种阐述传播理论史的角度。
我觉得上完研究生最后基本上是要往传播者的方向发展,所以研究生考试中应该有意要考察相关的方面,所以看到有关传播者的都比较敏感。
《传播·文化·社会》杨击复旦大学出版社是介绍文化研究学派的专著,是作者的博士论文。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有很多的例子,看起来很很轻松。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终于知道巴特,本雅明,莫利,霍尔等人长什么样子了(P.S.本雅明拍得很帅,一看就很有“欧洲最后一位学者”的FEEL)。
我个人感觉很容易看进去,也很快就能看完,书的字号很大,字体舒服,纸张舒服,版式设计也很好。
能够悦读,读一读心情也不错。
文化研究最近比较热门,出个简答或者人名的名词解释是很有可能的,这个书能增加点背景知识,可以跟专题精编结合着看。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讲的是传播渠道,主要论述的是技术学派。
2020艺术硕士热门考研电影专业讲解(北大、北师大、中传、中传)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我国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其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e Arts,英文缩写为MFA。
包括创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电影、戏剧、戏曲、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制作等艺术创作领域。
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MFA),又名艺术创作硕士,是一个在艺术领域的硕士学位,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修读完毕。
课程上多以艺术创作、进阶运用(包括各种研究与学科范畴),并以一个常见的艺术类型为主修。
这个硕士学位是全球性的,在许多国家都被认可。
北京电影方向学校:招生单北京大学考试方式:统考位:院系所: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跨专业:专业代码:(专业学位)电影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数字影视制作指导老师:不区分导师拟招人数:专业:8(不含推免)备注:报考135104电影专业的考生只限在北京大学报考点(北京市海淀区)报名并参加入学考试。
拟接收推免生以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录取人数为准,详细说明请见我校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考试范围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简章(204)英语二见招生简章(653)数字艺术基础见招生简章(905)命题创作见招生简章数字艺术、交互媒体、智能化产品设计、公共课小分在50左右,专业课90分吧!(漫画,动画,艺术生,数字媒体,设计艺术、编程都可以报考)(905)命题创作一般是画人物3小时来动态表达故事,分场景来表达主题,要求并不是很高!复试:需要准备个人作品简历,会画一些最基本的产品鞋子鼠标,电子产品吧!会maya会更好,20分钟用英语介绍作品。
数字艺术基础有3本教材《影视艺术概论》刘宏秋《原动画基础教程》查理德威廉姆斯《新祥旭考研内部应试宝典》《数字媒体技术概论》第二版刘清堂招生北京大学考试方式:统考单位:院系艺术学院跨专业:所:专业(专业学位)电影学习方式:全日制代码:研究不区分研究方向指导老师:不区分导师方向:拟招人数:一级学科:12(不含推免)备注:本专业下设五个方向:影视及新媒体影像编导创作、商业电影投资与创意实践、影视剧创意策划及编剧、中外影视比较研究与新影像创作实践、非虚构与实验影像研究与创作。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中国电视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本教程将对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从起源、技术发展、节目类型与风格、民族文化、创新与突破、产业现象以及发展前瞻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中国电视艺术的起源中国电视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电视事业开始起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艺术的诞生。
早期电视节目以新闻报道、文艺表演和转播传统戏曲为主,如《新闻联播》、《春节联欢晚会》等,这些节目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电视艺术的基础。
二、电视技术与艺术发展电视技术的发展对电视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现在的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技术的进步使得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同时,电视艺术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从最初的现场直播到现在的后期制作和特效应用,电视艺术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电视节目的类型与风格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电视节目的类型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中国电视节目主要包括新闻类、综艺类、影视剧类、纪实片类等。
新闻类节目注重时效性和权威性,综艺类节目则注重娱乐性和互动性,影视剧类节目以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为核心,纪实片类节目则以真实记录和深度剖析为特点。
同时,各种类型节目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如“综艺大观”的舞台表演风格、“实话实说”的谈话风格等。
四、电视艺术与民族文化中国电视艺术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始终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在电视节目中,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如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被广泛应用,如《梨园春》展示传统戏曲的魅力、《国宝档案》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等。
此外,各种民族文化节日也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素材来源,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歌舞表演和相声小品等。
五、电视艺术创新与突破近年来,中国电视艺术在创新和突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一、课题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视艺术的起源,包括其诞生的社会背景和技术基础。
使学生熟悉电视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标志性作品和代表性人物。
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电视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视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从艺术、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分析作品。
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探究电视艺术发展的相关知识。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对电视艺术发展的理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视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认识到电视艺术在现代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体会电视艺术发展背后的社会文化变迁,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电视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重要变革,如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转变,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过渡等。
不同时期电视艺术典型作品的分析,包括其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和社会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电视艺术发展与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例如技术革新如何推动电视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社会思潮如何影响电视艺术的创作方向等。
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全面把握电视艺术的发展脉络,避免片面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地讲解电视艺术发展的基础知识,如历史阶段、重要事件等。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电视艺术特点。
3. 讨论法提出一些有争议性或开放性的问题,如“电视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咱们现在的生活啊,那是离不开电视了。
打开电视,各种节目琳琅满目。
可是你们想过电视艺术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吗?就像咱们人从婴儿一点点长大一样,电视艺术也有它自己的成长历程呢。
今天呀,咱们就一起走进电视艺术的发展史。
2. 电视艺术的起源教师:电视艺术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定义: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
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
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
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第一章知识点1.电视剧的分类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视听叙事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以及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括: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视听语言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虚构叙事尽管取材现实生活,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主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
连续叙事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
1936年 11月 2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 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1930年英国 BBC播出的声像具备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被人公认“电视剧的鼻祖”由此可见,电视剧在电视事业起步阶段就占有重要的位置。
随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剧也就日益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选择几部具有标志性的电视剧来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1、1958年劳动节,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6月 15日,播出了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
点评:直播的电视剧,篇幅较为短小。
借鉴了舞台剧的模式和特点。
2、20世纪 80年代之初,《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阿信》引起轰动效应,成为那个时代人的记忆载体。
海底版的人猿泰山。
3、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由导演王扶林执导,张连文、张甲田等出演该剧融戏剧性、惊险性于一身的惊险大剧4、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水浒》让通俗小说的通俗性在电视荧屏上得以继承。
电视剧在形式上有点类似于长篇小说,早期尝试制作电视连续剧的人们,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加工、借鉴、改造长篇小说,成为电视剧的主要创作方式。
正在这个基础上,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体现出了优势,它可以满足电视连续剧需要强制分成单集作品的要求,集与集之间靠悬念来衔接。
困扰中国电视剧作者在结构方面的难点就被解开了,国产电视剧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
5、20世纪 60年代末到 80年代末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充满戏剧性变化的时期,它经过混乱、动荡、又由乱而治。
1990年《渴望》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渴望》第一次展示了室内电视剧的范例。
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写人物的伦理道德。
写生活琐事。
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生活场景内,主要通过对话交待故事发展,人物的命运,拍摄采取基地化作业,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
生产周期短。
更重要的是,电视剧制作者有了一种自觉,“一定要让老百姓爱看”。
电视制作群体试图开拓电视剧的表现空间,开始理解电视剧的特征,正是这种对于电视剧大众文化本质的反复思考,为中国电视剧在 9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基础。
6、琼瑶剧90年代末的《还珠格格》普遍认为这部剧的成功在于,人们观看电视剧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喜欢看轻松,不费脑子的电视剧。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经营意识的强调:首播权的拍卖、开发续集、明星运作,都是后来广泛采用的。
7、《武林外传》武侠游戏与网络时代的平民狂欢,电脑光标闪烁,网络字幕聊天,WINDOWS界面登陆桌面。
时尚 RAP,在线播放片头,这一切都奠定《武林外传》网络幽默风格和游戏色彩,对江湖想象的解构,对世俗生活的幽默再现,对侠义英雄形象的颠覆。
用戏谑的方式向流行文化致意,包藏着向善求真的传统道德观念。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尝试给电视剧下一个定义,考虑技术属性、艺术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定义: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从表现手法、涉及层面、传播手段、以及收视现实四个方面,给电视剧勾勒出切实定义。
传统的“剧集长短”界定:具体的类型细分在传统电视剧界定研究当中,按照剧集长短不同划分,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方法,可以说这是划分电视剧最明了的方式。
电视剧基本上可被划分为以下几类:1、电视单本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次把戏演完的电视剧,特点是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内容深刻。
2、电视连续剧: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
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的内容只是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在结尾留下悬念。
3、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也会贯穿全剧,但是故事本身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一集下一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主要特点就是人物统一,背景相同,独立成篇、20世纪80年代以前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一,起步:直播电视剧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在试播期间直播了《一口菜饼子》,拉开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较为落后,还有磁带录像设备,《一口菜饼子》采用的是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表演、摄影、录音、合成是在演播室内同时进行的。
《一口菜饼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重视宣传教育的功能,艺术表现稍嫌粗糙,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等方面。
②1959年期,北京电视台将电视剧的创作播出当作了文艺节目的重头戏,仅1959年一年就播出了14部电视剧,到“文革”前夕,八年时间里,北京电视台共播出了整整90部电视剧,这一数字位居全国之冠。
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由于技术的限制,北京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不能传送带外地,为满足各地区人民的收看需求,全国各地迅速成立了自己的电视台,播出自己的电视节目,这八年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形成了最早的电视剧艺术样式和创作模式,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才,对电视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初步掌握了电视剧的一些艺术规律,为后来的电视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③起步时的不足首先体现在观念上,当时的电视剧不可能摆脱“问一位政治服务”的总方针的限制,较多的是“宣传品”而非“艺术品”,取材面较窄。
其次,受创作条件所限,电视剧的时间长度大多为30分钟,人物和场景都比较少,时空跨度较小,剧情相对简单,对生活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最后,初期“直播电视小戏”在演播室内摄制的方,舞台剧气息浓,这种“表演型”的电视剧基本上遵循的仍是戏剧创作模式。
二、电视剧创作停滞:1966年,北京电视台仅播出了一部电视剧《焦裕禄》,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北京电视台的电视剧创作陷入了瘫痪的状态;1973年,开始了彩色电视试播,一直播到文革结束,几年时间仅有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十年文革期间,电视剧创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我国第一代优秀电视剧创作人员被剥夺了创作权,电视剧事业停滞不前。
三、电视剧创作的复苏在全社会拨乱反正的形势下,我国的电视事业也终于在历经了长期的消沉之后,萌发了勃勃生机,以1978年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1979年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9部,电视剧创作的复苏令人欣慰,舞台剧的痕迹仍然清晰可寻,电视剧依旧没有跳出直播时期的旧框子,延续了直播电视剧所采用的舞台剧的表演和创作方式并没有对电视的特性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艺术;(一)初期发展:这一时期电视事业整体上快速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电视剧的创作,在年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电视剧的创作适应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进口现实生活,在题材上不断拓展,并先后出现了伤痕、反思、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等题材热点。
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丰收年,从整体上看,这一年的创作出现了较强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历史题材与外国的题材电视剧较少;1980年,我国还录制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蹉跎岁月》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代青年在十年动乱中的不同遭遇,并将重点放在对他们的奋进精神和高尚情操表现上,呈现出了健康积极的基调,它寄去了原著的精髓,遵循了改编艺术的创作原则,是一部优秀的电视作品。
因巨作写的是十年动乱期间,时间跨度大,其结构形态采取的是时空纵向发展的方式,故而矛盾冲突不够多,戏剧性显得略微弱了一些,有的地方显得不自然,但是《蹉跎岁月》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伤痕电视剧”(二)电视剧艺术的转型:与“文革”前文学艺术相比,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艺术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由政治性向社会性的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型向多样的审美性的变化,由基本模式向独立创造型的变化,由艺术方法的单一型向艺术方法的多元型的变化”1)视听语言语法的探索对视听语言直观能力的重视脱离舞台戏剧观念注重画面内容张力的挖掘2)纪实品性的开拓开始以报告文学为先导的纪实性文学热潮,电视剧及也涌现了一批纪实性电视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艺术:一)开始90年代开始,大众文化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形态,摆脱80年代以前受政治影响过大、宣教痕迹过重的误区,遵循电视剧市场特定规律,向大众的、通俗的艺术定位逐步回归,这是最为突出的现象,90年代开始,中国电视创作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①题材选取上日趋丰富,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成熟的题材类型,历史题材电视剧是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代表性作品—《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三国演义》。
军警题材电视剧为数不少,代表作—《突出重围》、《永不瞑目》;农村题材电视剧有《刘老根》、《沟里人》,还有反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育题材。
都市民情等的电视剧。
②风格:电视剧各种风格都获得充分发展,通俗电视剧进入辉煌时期,从戏剧类型角度看,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正剧、喜剧、滑稽剧、讽刺剧也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