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叶片泵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5.00 KB
- 文档页数:10
1前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制定典型零件的生产工艺,是以《金属热处理原理》、《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和《金属材料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课程设计。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热处理不仅对机械加工的顺利进行和保证加工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改善或消除加工后缺陷,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设计及使用性能的要求,而且具有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最少的工序周转和最佳的经济效果。
从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是我们初步掌握典型零部件生产工艺过程;掌握怎样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选择材料、分析零件的工艺性,确定工艺方案,分析工艺的可行性。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多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分析零部件热处理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局部与整体的把握,培养我们对细节注重的能力,同时掌握整体学习、工作以及研究的本领。
2 零件图分析图1 叶片泵轴零件图[2]2.1 零件的总体分析叶片泵是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相互形成封闭容积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
《叶片泵原理与水力设计》课程设计单级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1102105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闫国军20 14年12月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1)3.设计计算说明书 (2)4.参考文献 (7)5.附录 (8)1.课程设计目的离心泵是叶片式流体机械的典型产品,叶轮是其最关键的部件。
通过单级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使学生基本掌握叶片式流体机械叶轮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国家标准的使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训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毕业后能够从事叶片式流体机械的产品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题目:单级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设计参数:q=200 m 3/h ,H=50 m ,n=1450 r/min , (NPSH)r =2.7 工作量:1. 设计计算说明书1分 2.叶轮木模图1张(A3图纸)3.设计计算说明书已知主要参数q=2003/m h =0.056m 3/s H=50m n=1450r/min (NPSH )r=2.7一.主要参数确定。
1.确定泵进出口直径 (1)泵进口直径根据流量q=2003/m h ,查表6.1取流速c s =2.83,则D s =s c q π4=83.2*056.0*4π=0.159(m ) 参考标准取D s =160mm (2)泵出口直径s d D D )7.0~1(==(0.7-1.0)*180=112-160mm取d D =140mm.(3)进出口速度 c s = 4q/D s 2π=2.79m/s c d =4q/D d2π=3.64m/s2.空化计算(1)泵安装高度 介质为常温清水,ρg p v=0.24 ,取进口管路损失h c =0.5m NPSH a =1.3*NPSH r =3.51 h g =ρg p a -h c -ρg pv -NPSH a =10.33-0.5-0.24-3.51=6.08 (2)泵空化余量 NPSH r =2.7 (3)泵空化比转速 4362.5rNPSH q n C ==913.93.比转速6.6650056.0145065.365.34343=⨯⨯==HQ n n s4.确定泵的效率 (1).水力效率=h η3lg 0835.01nq+=0.877 (2).容积效率0003/20.9610068.011=⨯+=-sv n η(3).机械效率 圆盘摩擦损失效率888.0)100/(107.016/7,=-=s m n η假定轴承,填料损失为2%,则机械效率m η=0.870 (4).泵的总效率η=h v m ηηη=0.7325.泵轴最小轴径的确定 (1)泵轴功率 P=ηρ1000gqH=37.49kw (2)计算配套功率 P ,=KP=44.99kw (3)泵轴转矩Mn=9.95*1000*nP ,=296.31N •m(4)泵轴最小轴径泵轴材料选45钢,[τ]=49MPa ,泵轴最小轴径为 d=3][2.0τMn=31.2mm 取d=32mm 二、确定叶轮主要直径 1.叶轮进口当量直径 D 0=30nqk =119.66mm=120mm 根据C=913.9 0k =3.542.叶轮进口直径单级离心泵,轴向吸入进口,d h =0D j =220h d D +=120mm3.叶轮出口宽度499.0_456.0)100)(7.0_64.0(652==s b nK0169.0_0154.0322==nqK b b 取2b 适当扩宽为0.18 4.叶轮外径212)100)(6.9_35.9(-=s D n K =11.47_11.76D 2=32nqK D =0.388——0.398 D 2=390mm三、确定叶片出口角、叶片角 (1)叶片出口角根据n s =66.6,属于较低的比转速叶轮,选取较大的叶片出口角,以减小叶轮外径,从而减小圆盘的摩擦损失,提高效率,选取。
课程设计叶片泵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叶片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叶片泵的性能参数和应用范围。
3.理解叶片泵的工作特点和优缺点。
4.能够绘制叶片泵的简单示意图。
5.能够计算叶片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6.能够分析叶片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和实践操作的重视。
3.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和创新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叶片泵的基本结构:介绍叶片泵的组成部分,包括叶轮、泵体、密封装置等。
2.叶片泵的工作原理:讲解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包括吸入、压缩和排出过程。
3.叶片泵的性能参数:介绍叶片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等。
4.叶片泵的应用范围:分析叶片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5.叶片泵的工作特点和优缺点:讨论叶片泵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叶片泵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讨论叶片泵的应用范围和工作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叶片泵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叶片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叶片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叶片泵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叶片泵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叶片泵的工作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叶片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单作用叶片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作用叶片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单作用叶片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如扬程、流量、效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单作用叶片泵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单作用叶片泵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单作用叶片泵的设计计算,具备一定的工程计算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提高绘图、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等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单作用叶片泵课程,培养对泵类设备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单作用叶片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工程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单作用叶片泵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流体力学基础,但对泵类设备的设计和应用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作用叶片泵的基本结构:泵体、转子、叶片、吸入阀、排出阀等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讲解泵内流体的运动规律,阐述泵的工作过程及其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3. 单作用叶片泵的性能参数:扬程、流量、效率、功率、转速等参数的定义、计算及相互影响。
4. 单作用叶片泵的设计计算:介绍泵的设计计算方法、步骤,包括泵的选型、几何参数计算、性能预测等。
5. 单作用叶片泵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泵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基本结构和原理(1课时):泵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关系。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CAD/CAM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叶片泵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湖南农业大学生机械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东方科技学院专业机制08 级三班学生姓名黄铭安指导老师陶栋材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单作用叶片泵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单作用叶片泵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使其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单作用叶片泵存在一些问题,如泄漏、振动、效率低等。
本研究旨在探索改进单作用叶片泵的方法,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减少故障率。
1. 方案实施情况:1.1 实验设备准备:选择一台标准的单作用叶片泵作为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1.2 实验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适当的实验介质、传感器、计时器等实验设备。
1.3 实验参数设置:确定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参数,如转速、叶片间隙、进出口压力等,并建立相应的实验方案。
1.4 实验过程控制: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1.5 实验数据采集:采集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包括泵的流量、压力、转速、功率等,以及叶片振动和泄漏情况。
2. 数据采集和分析:2.1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整理成适合分析的形式,包括建立数据表格、绘制曲线图等。
2.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单作用叶片泵的性能进行分析,包括流量特性、效率、压力脉动等方面。
2.3 结果验证: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验证,评估提出的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3. 创新和发展:3.1 问题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分析单作用叶片泵存在的问题,如泵的流量损失、压力脉动过大等。
3.2 方案优化: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单作用叶片泵的方案,如优化叶片结构、改进密封方式、减少泄漏等。
3.3 实验验证:采用实验方法对提出的方案进行验证,比较优化后的单作用叶片泵与传统泵的性能差异。
3.4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结论:通过对单作用叶片泵进行研究实验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4.1 单作用叶片泵存在流量损失、压力脉动等问题,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4.2 优化叶片结构、改进密封方式、减少泄漏等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单作用叶片泵的性能。
叶⽚泵的结构设计及造型叶⽚泵毕业设计叶⽚泵的结构设计及造型叶⽚泵在液压系统中应⽤⾮常⼴泛,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运转平稳、噪声⼩、使⽤寿命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结构复杂、吸油性能差、对油液污染⽐较敏感等缺点。
在此次课题设计过程中通过学习了解它的分类、结构特点、⼯作原理、应⽤场合等,在对流量,压⼒等技术参数进⾏计算的基础上,运⽤UG软件完成了⼀种典型叶⽚泵的设计,包括实体造型、装配图、⼯程图。
第⼀章叶⽚泵概述1.1 叶⽚泵的分类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装置,它将原动机输⼊的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压⼒能。
按不同的分类原则,划分如下:1.按⼯作原理可分为(1)叶⽚式泵、容积式泵、其它类泵。
其中叶⽚式泵有⽴式泵、⾼速泵等;容积式泵有往复泵,如活塞(柱塞)泵、隔膜泵等;回转泵如齿轮泵、螺杆泵等。
2.叶⽚泵按结构分为单作⽤泵和双作⽤泵。
单作⽤式叶⽚泵主要做变量泵使⽤,双作⽤式叶⽚泵主要做定量泵使⽤。
1.2叶⽚泵⼯作原理1.2.1双作⽤式叶⽚泵的原理当电机带动转⼦沿转动时,叶⽚在离⼼⼒和叶⽚底部压⼒油的双重作⽤下向外伸出,其顶部紧贴在定⼦内表⾯上。
处于四段同⼼圆弧上的四个叶⽚分别与转⼦外表⾯、定⼦内表⾯及两个配流盘组成四个密封⼯作油腔。
这些油腔随着转⼦的转动,密封⼯作油腔产⽣由⼩到⼤或由⼤到⼩的变化,可以通过配流盘的吸油窗⼝(与吸油⼝相连)或排油窗⼝(与排油⼝相连)将油液吸⼊或压出。
在转⼦每转过程中,每个⼯作油腔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称为双作⽤式叶⽚泵,由于⾼低压腔相互对称,轴受⼒平衡,为卸荷式。
由于改善了机件的受⼒情况,所以双作⽤叶⽚泵可承受的⼯作压⼒⽐普通齿轮泵⾼,⼀般国产双作⽤叶⽚泵的公称压⼒为51063 pa 。
图1.1 双作⽤叶⽚泵⼯作原理1— 定⼦;2—压油⼝;3—转⼦;4—叶⽚;5—吸油⼝1.2.2单作⽤叶⽚泵的原理单作⽤叶⽚泵的⼯作原理如图所⽰,单作⽤叶⽚泵由转⼦1、定⼦2、叶⽚3和端盖等组成。
定⼦具有圆柱形内表⾯,定⼦和转⼦间有偏⼼距。
叶片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叶片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叶片泵主要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3. 学会分析叶片泵的性能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叶片泵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2.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叶片泵;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叶片泵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机械设备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机械设备类课程,以叶片泵为教学对象,旨在让学生掌握叶片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叶片泵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叶片泵概述- 叶片泵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叶片泵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2. 叶片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叶片泵的主要部件及功能;-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叶片泵的优缺点分析。
3. 叶片泵的选型与应用- 叶片泵选型的依据和步骤;- 常见叶片泵的类型及其适用场合;- 叶片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4. 叶片泵的安装与维护- 叶片泵的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叶片泵的维护保养技巧;- 叶片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5. 叶片泵的性能测试与优化- 叶片泵性能测试的指标和方法;- 叶片泵性能优化措施;- 叶片泵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叶片泵概述及发展历程;第二课时:叶片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课时:叶片泵的选型与应用;第四课时:叶片泵的安装与维护;第五课时:叶片泵的性能测试与优化。
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B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理解并应用机械结构、机构和零件的设计规范;2. 使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的绘制,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技术文件编制;3.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熟悉智能制造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械设计项目;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3.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具备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B,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机械结构设计: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典型机械结构的优缺点,包括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机构和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构和零件的设计方法,如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等,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4.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三维建模、工程图纸绘制和机械设计相关技术文件编制,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智能制造技术:介绍智能制造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如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涉及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创新实践,包括教材第六章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2. 第2周:机械结构设计;3. 第3-4周:机构和零件设计;4. 第5-6周:CAD软件应用;5. 第7周:智能制造技术;6. 第8周:创新设计。
《叶片泵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适用四年制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参考时数:1.5周学时)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的性质本课程设计是四年制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力机械及工程方向的一门实践必修课。
三、课程主要知识点1、根据给定叶轮设计参数,确定叶轮几何参数:R2,b2,ψ2,Z,β2,D j;2、确定叶轮轴面投影图,并以F-L曲线检查;3、确定叶片进口边及安放角;4、选择叶片绘形方法,完成叶片木模图的绘制;5、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应通过本教学环节掌握离心泵叶轮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包括叶轮几何参数的确定,叶轮轴面投影图的绘形和检查,叶片进口边的确定和叶片进口安放角的计算, 叶片木模剪裁图的绘形。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自我扩展知识的能力。
设计说明书不少于5000字(含图,表,程序等)。
五、教学目的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将全面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叶片泵核心部件——离心叶轮水力设计的常用方法和步骤,为今后从事水力机械的水力设计奠定必要的基础。
六、学时及分配1、认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确定叶轮主要几何参数的原则,并能分析这些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
(1天)2、确定叶轮全部几何参数,这一过程中应有方案比较。
(1天)3、确定叶片轴面投影图,并确定叶片进口边及叶片进口安放角。
(1天)4、进行叶片绘形。
(3天)5、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6、接受指导教师质询并修改说明书及有关设计内容,上交设计成果。
(1天)七、成绩考核办法课程设计成绩以100分制评定,其中:1、学习态度,15分。
2、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25分。
3、课程设计(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60分。
八、大纲使用说明1、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参考资料:各种设计手册,教师给定的资料。
3、成绩考核办法若与学校的规定有冲突,以学校规定为准。
4、本设计应以叶片泵原理及水力设计为先修课程,建议在第6学期开设。
目录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1.1分析确定传动方案 (1)1.2选择电动机 (1)1.2.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1)1.2.2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1)1.2.3确定电动机转速 (1)1.3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并分配传动比 (2)1.3.1总传动比i (2)1.3.2分配传动比 (2)1.4计算传动装置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2)1.4.1计算各轴的转速 (2)1.4.2计算各轴的输入功率 (2)1.4.3计算各轴的输入转矩 (3)2.传动件设计 (3)2.1高速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3)2.1.1选择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精度等级 (3)2.1.2初步计算传动主要尺寸 (3)2.1.3确定传动尺寸 (5)2.1.4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6)2.1.5计算齿轮传动其他尺寸 (7)2.2低速级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7)2.2.1选择材料、热处理方式及精度等级 (7)2.2.2初步计算传动主要尺寸 (7)2.2.3确定传动尺寸 (9)2.2.4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10)2.2.5计算齿轮传动其他尺寸 (11)3.轴的设计计算 (11)3.1确定减速器基准尺寸 (11)3.2高速轴(轴Ⅰ)的设计计算 (12)3.2.1选择轴的材料 (12)3.2.2初算轴径 (12)3.2.3结构设计 (13)3.2.4轴的受力分析 (15)3.2.5校核轴的强度 (16)3.2.6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17)3.2.7校核轴承寿命 (17)3.3中间轴(轴Ⅱ)的设计计算 (18)3.3.1选择轴的材料 (18)3.3.2初算轴径 (18)3.3.3结构设计 (19)3.3.4轴的受力分析 (20)3.3.5校核轴的强度 (22)3.3.6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24)3.3.7校核轴承寿命 (24)3.4低速轴(轴Ⅲ)的设计计算 (25)3.4.1选择轴的材料 (25)3.4.2初算轴径 (25)3.4.3结构设计 (25)3.4.4轴的受力分析 (27)3.4.5校核轴的强度 (28)3.4.6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29)3.4.7校核轴承寿命 (29)4.轴系部件设计 (30)4.1齿轮结构设计与润滑 (30)4.2轴承端盖和密封结构设计 (31)4.3轴承润滑 (32)4.4挡油板 (32)5.减速器机体及其附件设计 (33)5.1确定减速器机体的结构及其尺寸 (33)5.2减速器附件设计 (34)5.2.1窥视孔和窥视孔盖 (34)5.2.2放油孔与螺塞 (34)5.2.3游标 (35)5.2.4通气器 (35)5.2.5吊耳和吊钩 (36)5.2.6定位销 (37)5.2.7启盖螺钉 (37)参考文献 (37)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1分析确定传动方案带式运输机由电动机、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卷筒与运输带组成,各部件用联轴器连接并安装在机架上。
哈工大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泵与泵站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使学生了解泵站的组成、功能及布局原则;3. 帮助学生掌握泵与泵站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泵与泵站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泵与泵站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泵与泵站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态度;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年级本科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泵与泵站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泵与泵站基础理论:泵的分类、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泵的选型;教材章节:第1章 泵与泵站概述2. 泵站系统组成及布局原则:泵站的功能、组成、布置方式及优化设计;教材章节:第2章 泵站设计基础3. 泵与泵站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泵站系统设计流程、设计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3章 泵站系统设计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泵与泵站系统进行模拟、优化及分析;教材章节:第4章 计算机辅助泵站设计5.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泵与泵站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5章 泵站工程实例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2周:泵与泵站基础理论;3-4周:泵站系统组成及布局原则;5-6周:泵与泵站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7-8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9-10周:实例分析及课程总结。
《叶片泵原理与水力设计》课程设计单级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1102105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闫国军20 14年12月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1)3.设计计算说明书 (2)4.参考文献 (7)5.附录 (8)1.课程设计目的离心泵是叶片式流体机械的典型产品,叶轮是其最关键的部件。
通过单级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使学生基本掌握叶片式流体机械叶轮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国家标准的使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训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毕业后能够从事叶片式流体机械的产品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题目:单级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设计参数:q=200 m 3/h ,H=50 m ,n=1450 r/min , (NPSH)r =2.7 工作量:1. 设计计算说明书1分 2.叶轮木模图1张(A3图纸)3.设计计算说明书已知主要参数q=2003/m h =0.056m 3/s H=50m n=1450r/min (NPSH )r=2.7一.主要参数确定。
1.确定泵进出口直径 (1)泵进口直径根据流量q=2003/m h ,查表6.1取流速c s =2.83,则D s =s c q π4=83.2*056.0*4π=0.159(m ) 参考标准取D s =160mm (2)泵出口直径s d D D )7.0~1(==(0.7-1.0)*180=112-160mm取d D =140mm.(3)进出口速度 c s = 4q/D s 2π=2.79m/s c d =4q/D d2π=3.64m/s2.空化计算(1)泵安装高度 介质为常温清水,ρg p v=0.24 ,取进口管路损失h c =0.5m NPSH a =1.3*NPSH r =3.51 h g =ρg p a -h c -ρg pv -NPSH a =10.33-0.5-0.24-3.51=6.08 (2)泵空化余量 NPSH r =2.7 (3)泵空化比转速 4362.5rNPSH q n C ==913.93.比转速6.6650056.0145065.365.34343=⨯⨯==HQ n n s4.确定泵的效率 (1).水力效率=h η3lg 0835.01nq+=0.877 (2).容积效率0003/20.9610068.011=⨯+=-sv n η(3).机械效率 圆盘摩擦损失效率888.0)100/(107.016/7,=-=s m n η假定轴承,填料损失为2%,则机械效率m η=0.870 (4).泵的总效率η=h v m ηηη=0.7325.泵轴最小轴径的确定 (1)泵轴功率 P=ηρ1000gqH=37.49kw (2)计算配套功率 P ,=KP=44.99kw (3)泵轴转矩Mn=9.95*1000*nP ,=296.31N •m(4)泵轴最小轴径泵轴材料选45钢,[τ]=49MPa ,泵轴最小轴径为 d=3][2.0τMn=31.2mm 取d=32mm 二、确定叶轮主要直径 1.叶轮进口当量直径 D 0=30nqk =119.66mm=120mm 根据C=913.9k =3.542.叶轮进口直径单级离心泵,轴向吸入进口,d h =0D j =220h d D +=120mm3.叶轮出口宽度499.0_456.0)100)(7.0_64.0(652==s b nK0169.0_0154.0322==nqK b b 取2b 适当扩宽为0.18 4.叶轮外径212)100)(6.9_35.9(-=s D n K =11.47_11.76D 2=32nqK D =0.388——0.398 D 2=390mm三、确定叶片出口角、叶片角 (1)叶片出口角根据n s =66.6,属于较低的比转速叶轮,选取较大的叶片出口角,以减小叶轮外径,从而减小圆盘的摩擦损失,提高效率,选取。
402=β。
(2)叶片数确定取叶片进口边直径D 1=0.93D j =0.93*120=111.6mm=112mm 设叶片进口角301=β,则z=)2sin()()(5.6211212ββ+-+D D D D =6.72取z=7。
四、画轴面投影图1.根据叶轮的主要尺寸D j 、D 2、b 2,参考相同比转速的叶轮,初步画出叶轮的轴面投影图,见附图1.2.轴面流到过流面积检查作内切圆,分8——12点计算轴面流道过流面积,进口部分分点多一些。
做出过流面积随内切圆中心位置L 的变化曲线,应符合直线变化,附图2。
五、精算叶轮外径按速度系数法初步确定的叶轮主要尺寸。
1.第一次计算 (1)理论扬程 H t =hHη=57.00(2)无穷叶片数理论扬程按直锥形吸水室,取系数α=0.62,则:)601(2。
βαψ+==1.03按轴面投影图计算静矩,取分点间距20mmi i R S S ∑∆==0.02*(32+36+43+51+64+76+89+105+123+146+164+182)/1000=0.022m 2P==zSR 22ψ0.2518 H ∞t =(1+P )H t =71.3526 (3)出口圆周速度取2δ=4mm ,2λ=90,则排挤系数222222)sin cot (11λβπδψ+⨯-=D z =0.964 vb D q mc ηψπ2222==2.745 ∞++=t m m gH cc u 222222)tan 2(tan 2ββ=28.130(4)叶轮出口直径nu D π2260==0.37072、第二次计算 (1)叶片出口排挤系222222)sin cot (11λβπδψ+⨯-=D z =0.9625 (2)出口轴面速度 v b D q m c ηψπ2222==2.898 (3)出口圆周速度∞++=t m m gH cc u 222222)tan 2(tan 2ββ=28.227(4)叶轮外径nu D π2260==372mm , 近似于370mm ,不再计算。
六、划分流线及流线分点(1)按最后设计结果D 2=370mm 修改投影图。
(2)划分流线。
划分三条流线,前后盖板为a ,c 流线,按一元理论划分中间流线。
(3)取相邻两轴面夹角ο7=∆θ,按作图分点法对a 、b 、c 三条流线进行分点。
七、计算叶片进口角 (1)叶轮进口圆周速度D a 1=7.8cm D b 1=6.3cm D c 1=5.5cm6011nD u a a π==5.926011nD u b b π==4.786011nD u c c π==4.17(2)叶片进口轴面液流过流断面面积a ca ab R A π21==2*3.14*0.06*0.048=0.0182m b cb b b R A π21==2*3.14*0.068*0.047=0.0202mc cc c b R A π21==2*3.14*0.075*0.045=0.0212m(3)叶片进口液流轴面速度设排挤系数a 1ψ=0.89 b 1ψ=0.86 c 1ψ=0.83aa v ma A qc 111ψη==3.64bb v mb A qc 111ψη==3.38cc v mc A qc 111ψη==3.35(4)叶片进口液流角ama a u c 111tan =β=0.615 a 1β=31.59 bmb b u c 111tan =β=0.787 b 1β=35.26 cmc c u c 111tan =β=0.801 c 1β=38.70 (5)叶片进口角a 1β∆=0.41 aA 1β=32b 1β∆=0.74 bA 1β=36c 1β∆=0.30 cA 1β=39(6)校核排挤系数901=c λ211111)sin cot (11aa a a D z λβπδψ+⨯-==0.896211111)sin cot (11b b b b D z λβπδψ+⨯-==0.862 211111)sin cot (11cc c c D z λβπδψ+⨯-==0.834 计算结果相近,不在计算。
八、绘制流线、在轴面投影图中画轴面截线、叶片加厚,绘制叶片剪裁图。
附图4,5. 下图为b 流线。
轴面12 3 4 567 8 9 10 11 12 13 流面厚度s2 2.32.633.3 3.643.63.332.62.32β36 36.336.5 36.8 37 37.3 37.5 37.8 38 38.539 39.540βcos /s ms =2.472.853.233.75 4.134.535.044.564.193.833.352.9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