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钻井平台参数
- 格式:doc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8
胜利油田钻井新技术新工艺水平井及丛式井钻井技术胜利钻井已形成了以直井、定向井、丛式井、分枝井为主的钻井工艺技术。
大型丛式井组、水平探井、三维绕障水平井、多目标水平井、阶梯式水平井、开窗侧钻水平井、古潜山穿漏水平井以及旁通式水平井、短半径水平井和大位移水平井500口,占国内水平井总数的65%以上,并具备了钻水平位移大于5000米的能力。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胜利油田从80年代末在定向井的基础上对大位移钻井进行了积极探索,1988年~2000年利用现有的钻井装备、工具和工艺技术独立完成了8口大位移井。
其中水平位移最大的埕北21-平1井创出了我国陆上大位移延伸井水平位移最长的全国新纪录,标志着胜利油田在我国这一特殊钻井工艺技术又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了一大步,为高效开发滩涂油田,实现海油陆采提供了有效的钻井手段。
深井钻井技术胜利深井钻井技术在实践中有两个突破:一是东营凹陷深层高温巨厚盐膏层钻井技术有突破。
应用自行研究开发的、集MMH钻井液、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聚磺钻井液等优点而成的MMH聚合物饱和盐水钻井液,配合近平衡压力钻井技术,比较顺利地钻穿了井底温度230℃、183层430.22米的巨厚盐膏层,钻成了目前胜利油田最深的科学深探井———郝科1井。
二是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有重大突破。
以胜利钻井工程技术公司、泥浆公司、固井公司和钻井工艺研究院等单位为依托,依靠胜利科技优势,采用高压喷射钻井,优选参数钻井、定向井水平井钻井、长筒取心、优质钻井液(包括固控)、套管开窗侧钻等工艺技术,6次捧回塔指重大油气发现奖杯,成为塔里木探区的一支钻井劲旅,反映了胜利深井钻井技术的重大突破。
欠平衡钻井技术胜利油田欠平衡钻井技术主要是:1.采用聚合醇钻井液体系为主的液相欠平衡钻井技术。
适合于储层压力系数大于1.08的地层。
2.可循环泡沫钻井液技术,适合于储层压力系数1.0~1.05的地层。
3.立管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适合于储层压力系数0.75~1.05的地层。
胜利油田极浅海石油勘探开发与海洋平台顾心怿【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年(卷),期】1989(000)001【摘要】胜利油田位于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
从七十年代起,就在这里海边发现了石油。
多年以来,为勘探开发海滩石油资源修筑了100多公里的海堤和大量的海滩公路。
1975年胜利油田在天津大学、华东石油学院等单位的帮助下开始讨论浅海钻井平台的建造方案,准备下海。
1976年在石油部和山东省的支持下,胜利油田钻采研究院和天津大学水利系合作,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座坐底式钻井平台“胜利一号”,1978年底在烟台造船厂建成。
该平台作业水深为1.8~5m、可钻井深为3,200m。
“胜利一号”在海上工作9年、钻成17口探井后,于1988年改为试油平台继续在极浅海区作业。
1982年为解决海滩潮汐带钻井的难题,胜利油田提出了“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的设想方案,同年9月胜利油田钻井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跨系委员会开始了联合设计,【总页数】3页(P16-17,6)【作者】顾心怿【作者单位】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5【相关文献】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性发展——从胜利油田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看保护海洋环境的迫切性 [J], 张铁铸2.山东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分析 [J], 罗玉斌;吕春宇3.《胜利油田浅海滩涂石油勘探开发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预审 [J], 洪雨田4.胜利油田极浅海的勘探又获重大发现 [J],5.围坝式人工岛在极浅海域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与探讨 [J], 康荣玉;徐光耀;王景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胜利油田滨425区块优快钻井技术【摘要】滨425区块为胜利油田近年来开始开发的油藏,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部利津洼陷带西坡,油藏埋深一般2800-3200米,上部地层松软,沙河街组地层容易出现掉块,沙四段上部存在地层倾角,易发生井斜,下部为大段油页岩,可钻性高,根据该地区的地层特性以及施工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区块的优快钻井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松软地层;PDC钻头;机械钻速;井斜0.概况滨425区块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部利津洼陷带西坡,该构造带是东营东部洼陷的中央构造带的边缘构造带,该地区的地层顺序是: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
主要的生油层系是沙四段和沙三段。
油层厚度较薄,岩性主要为泥页岩。
该地区0-400米地表附近地层疏松成岩性差,极不稳定,很容易坍塌,400-2800米主要是泥岩、泥页岩及砂岩地层变化较快,地层软硬交错比较多,泥岩及泥页岩地层容易吸水膨胀、剥落,地层倾角变化不大,常常会有断层,2800米至3200米该段地层主要是砂岩成岩性比较好,岩石比较结实,不易坍塌,地层倾角大,自然造斜率高。
1.滨425区块钻井技术难点1.1井壁稳定性差馆陶组及以上地层成岩性差,泥岩性较软且砂岩发育易水化膨胀,导致坍塌剥落;还易形成厚的泥饼造成缩径,造成起钻遇卡,下钻遇阻,导致井壁不稳定,在进入沙河街组以后均出现大量的掉块。
1.2下部井斜难控制影响井斜的主要因素有:地质结构和下部钻具结构。
其中地质结构中最主要的是地层倾角,该地区沙三段至沙四段上部地层倾角大,自然造斜率很高,极易发生井斜,井深轨迹很难控制,给直井和定向井施工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1.3 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该地区除大倾角地层井段需轻压吊打,机械钻速低外,下部地层一般比较均匀,采用PDC钻头,因为PDC钻头是一种切削型钻头,切削齿具有自锐优点,破碎岩石时无牙轮钻头的压持作用,切削齿切削时的切削面积较大,在该地层是一种高效钻头,但是也具有受钻压影响的缺点。
胜利作业五号平台概述1.平台基本信息平台名称:胜利作业五号平台型式:齿轮齿条升降的三腿自升式修井作业平台业主: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国籍:中国注册港籍:东营港入级:CCS入级符号:★ CSA Self-elevating Work Over Unit,HELDK2.设计与建造设计方: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海洋所建造方: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竣工日期:2010年7月3.平台型式及功能a)平台型式胜利作业五号平台该平台是一艘齿轮齿条升降的三腿自升式修井作业平台,钢质非自航。
由平台主体、桩腿(带桩靴)、升降系统三部分组成。
平台主体平面形状接近三角形,三根圆柱形桩腿成艉二艏一布局,桩靴为八边形。
平台主甲板尾部布置有悬臂梁系统,平台首部设有四层生活楼和直升飞机平台。
b)平台功能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对水深5~25m范围内的油井进行修井作业。
4.设计原则1)按CCS规范设计,入CCS级;2)平台稳性满足油田内移位和风暴拖航的要求;3)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4)可靠性、安全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5)结构设计优化的原则;6)配套设施操作维护方便的原则;7)生活设施完善舒适的原则;8)满足HSE(健康、安全、环保)要求。
5.适用范围1)本平台适用于4500 m深度内的直、斜井的大修、小修作业(用3—1/2〞钻杆)。
2)作业范围:渤海湾水深5~25 m(含天文潮和风暴潮)内泥砂质海底的海域或相类似海域。
3)平台为无冰期作业。
1.1 主要指标及性能6.平台坐标系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平台,在本手册中给出坐标系。
坐标系原点位于平台中心线尾端基线处,X轴向首为正,Y轴向左舷为正,Z轴向上为正。
特别注意:在本手册的计算过程中,计算数据都应为该坐标系中的数据。
图 1 平台坐标系7.主要设计指标表 1 主要参数表说明:○1许用钻台最大可变载荷组合:指钻台立根盒油管重量、大钩载荷、转盘载荷以及钻台其他活动件重量的组合。
胜利油田的水平井钻井技术1、“八五”期间水平井钻井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胜利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始于1990年。
1990年9月23日胜利油田第一口水平井埕科1井正式开钻,从而拉开了“八五”水平井钻井技术攻关的序幕。
1992年即提前三年全面完成了国家科研计划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胜利油田长、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同时为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经过5年的攻关和推广应用,至1995年6月项目通过国家鉴定时,胜利石油管理局已在六个油区、五种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中完成水平井30口,其中包括国内仅有的4口水平探井、稠油砾石油藏长裸眼水平井、“一井双探”水平井、普通水平开发井等各种类型的水平井,累计进尺5429.06米,累计水平段长10429.15米。
所钻探井发现油层673.9米,投产的开发井稳定产量为同区邻井的3 5倍,累积产油32.2万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在科研阶段即已实现了产出大于投入的良性循环。
为此《胜利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受到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的联合表彰。
2、水平井钻井及配套技术(1)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技术建立了一整套符合胜利油田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水平井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工作网络,并通过钻井实践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设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其主要内容包括:A.井身轨迹和井身结构设计。
具体作法是:在满足油藏特性和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工具造斜能力,提高造斜井段造斜率,大幅度缩短靶前位移和造斜井段长度,改善井眼摩阻、扭矩及清洗效果,简化套管程序。
依据这一原则,建立了二维、三维、多段增斜轨道的设计方法。
目前,胜利油田中半径水平井增斜段的轨迹设计已全部由传统的增—稳—增剖面改为三增剖面设计,井身结构简化为最多一层技术套管,乐安油田和其它地质情况相近区域的水平井一般都采取了与普通直井一样的长裸眼井身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钻井周期和钻井综合成本。
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悬臂支架头部建造工艺
夏俊卿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是为胜利油田建造的,可在吃水0~7m的海岸滩涂地
带作业的步行式钻井平台。
为此,该平台设计了一套能使平台行走的结构和系统,这
里介绍的就是能使内、外体互相顶升的强大的支撑结构,即悬臂支架头部结构。
由
图1可见水平投影图中的大方孔是容纳垂直顶升油缸的,而正视图中的矩形孔乃是
垂直顶升油缸的支座,称之为球铰孔。
该孔四周结构强大,其分别由厚度为80、50、40、30、20mm等的进口板材-D<sub>32</sub>低合金高强度钢组成。
该头【总页数】5页(P22-25,5)
【作者】夏俊卿
【作者单位】北海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总体技术改造性能计算与分析 [J], 柏健
2.钻井平台悬臂梁建造工艺 [J], 李俊林;李书建;房春雷
3.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 [J],
4.“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步行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J], 李德堂;李广军;王泉;
韩益民
5.胜利二号悬臂支架头部机加工、船台合拢工艺 [J], 何子金;孟祥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胜利二号结构设计
张轶群;肖熙;庞有仁;束继兴;孙东昌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1.结构设计要求与困难所在胜利二号钻井平台经过模型动态土压力试验和方案筛选后,提出了对平台结构设计几点有关的要求: (1)能在宏观坡度1/2 000,土壤承载力约5.5 t/m~2的潮间带步行;步长10 m。
【总页数】8页(P20-25,6-7)
【作者】张轶群;肖熙;庞有仁;束继兴;孙东昌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胜利油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胜利东二号露天矿6煤层直接液化性能评价 [J], 韩晓宙;霍超;赵岳;张建强;张恒利;贺军
2.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最终帮局部裂缝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J], 王守功
3.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采场南帮边坡稳定优化设计 [J], 单儒娇
4.胜利东二号露天矿南帮输煤带式输送机道布设方案比选 [J], 王守功
5.胜利东二号露天矿南帮软岩边坡参数优化及稳定性分析 [J], 李英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油海8平台介绍1.1平台基本信息1.1.1平台基本信息平台名称:中油海8(CPOE 8)平台类型:独立圆柱桩腿悬臂梁型自升式钻井平台业主: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CPOE)国籍:中国注册港籍:天津港入级:CCS入级符号:★CSA Self-elevating Drilling Unit, HELDK1.1.2 设计与建造设计方: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海洋工程装备研究所中国船舶总公司第708研究所建造方: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竣工日期:2009年4月1.1.3平台型式及功能1、平台类型该平台是独立圆柱桩腿悬臂梁型自升式钻井平台,钢质非自航。
平台设计最大作业水深40m(含天文潮和风暴潮),最大钻井深度7000m(使用4.5英寸钻杆)。
平台主体为箱形结构,平面形状接近三角形。
平台设有3根桩腿,桩腿为圆柱形,艉二艏一,桩腿下端设有桩靴(拖航时桩靴可完全收回平台体内)。
每个桩腿设有一套升降装置,桩腿通过升降装置与船体连接和固定,船体可沿桩腿上下升降并支撑于一定高度。
升降装置采用电动齿轮齿条升降系统。
该平台配置标准的钻井设备,通过悬臂梁和横向轨道,井架通过悬臂梁和横向轨道实现纵横移动,在同一地点可以钻探多口井。
生活楼设置在船体的艏部,可以提供100人的生活居住条件。
直升机甲板设置在生活楼上层的前方,为平台人员提供交通条件。
2、平台功能本平台适用于7000m(φ114mm钻杆)深度内的石油钻探作业,具备钻井、固井及辅助试油等能力。
1.1.4适用范围1、作业范围:渤海湾地区水深5.0~40m(含天文潮和风暴潮)内泥砂质及淤泥质海域或相似条件的其他海域。
2、平台为无冰区作业。
1.2主要性能指标1.2.1平台主要设计参数。
胜利三号钻井平台设计回顾
徐寿钦;黄继昌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胜利三号坐底式钻井平台是胜利油田为了开发渤海湾浅海石油资源,委托第七○八研究所三室设计,由烟台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联合建造的浅海钻井平台。
于1988年10月5日在山东烟台造船厂举行了交货仪式,10月中旬拖航至渤海湾作
业海区安全坐底试钻,钻出了一口高产油井,胜利地完成了本平台第一口探井的钻探
任务,得到了油田的好评。
胜利三号是我国第一座按我国船检局《海上移动式钻井
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坐底式钻井平台。
平台设备先进、外型美观、布置台理、性能良好、操作安全方便、生活设施较好,这是一座在国内外同类平台
中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坐底式钻井平台。
【总页数】9页(P62-68,10-11)
【作者】徐寿钦;黄继昌
【作者单位】[1]中船总公司第七○八研究所;[2]中船总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胜利三号钻井平台钻台可移动系统的改造设计 [J], 丛岩
2.胜利十号钻井平台的电控设计 [J], 安长武;翁兴友
3.胜利十号钻井平台安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J], 安常武; 翁兴友
4.“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步行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J], 李德堂;李广军;王泉;韩益民
5.设计作业水深50米最大钻井深度7000米“胜利十号”平台下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1-4500(2003)05-0030-04胜利三号钻井平台技术改造赵 灵,赵培俭(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钻井公司,东营市257055) 摘 要:简要介绍胜利三号钻井平台技术改造设计方案;对平台技术改造后的整体性能包括:重量重心、拖航稳性、沉浮稳性、抗滑稳性、抗倾稳性等方面进行了校核计算;并通过建模对平台的总体结构强度进行了校核分析。
关键词:钻井平台;技术改造;总纵强度分析;性能校核 中图分类号:T E951 文献标识码:B1 前言 随着海洋石油钻井环境条件的改变,胜利三号钻井平台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问题。
首先,胜利三号钻井平台的施工作业因受区域的限制,浅水区域的探井钻井工作量日趋减少;其次,胜利三号钻井平台原设计限制了平台的许多功能,主要是钻台无法移动,不能满足施工开发井组的需要。
经过系统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公司决定对整体状况较好的胜利三号平台进行改造。
将其由一次坐底只钻一口井改造成为一次坐底能钻八口井,并能在平台井口槽内安装导管架作业能力的钻井平台;通过进行钻台移动系统的改造以及相关适应性改造,提高坐底式钻井平台的工作效率,降低钻井成本,适应海上石油生产的需要,并增强国内外竞标能力。
本文从井架移动改造出发,介绍胜利三号钻井平台的改造设计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围绕新增的钻台移动装置,对平台的局部结构进行加强设计和强度校核;并对胜利三号钻井平台进行电缆架设计。
2 改造设计及总体性能校核2.1 钻台移动机械改造设计钻台移动装置由上底座、下底座、下导轨以及液压移动器等组成,下导轨安装在上平台的主甲板上,下底座依靠移动器能沿着下轨道前后移动;上底座安装在与下底座为一体的横导轨上,下底座依靠移动器能沿着横导轨左右移动。
见图1。
2.2 钻台改造由于设计了上底座及下底座,钻台底座结构不需要保持原来的强度、刚度和高度,可以割除原来的四个支柱及两侧桁架结构,将两侧高度为1.2m的工字梁加强到高度1.8m,把原钻台下部的四个调平装置底座(高0.3m)焊到钻台四角下面。
附录三第四代钻井平台基本数据介绍一.西方阿尔华号半潜式钻井平台 (2)主要尺寸: (2)动力/推力: (2)工作参数: (2)储存容量: (3)钻井设备: (3)水下系统: (4)隔水管/制造: (4)二.杰克贝斯公司的特伦德塞特半潜式钻井平台 (5)主要尺寸: (6)助推器: (7)储存能力: (7)系泊系统。
(7)生活支持 (8)通讯设备: (9)钻井设备。
(9)循环、固控系统 (11)仪表和计算机系统: (12)防喷器、水下设备和控制装置: (13)防喷器控制系统: (14)隔水管: (15)一.西方阿尔华号半潜式钻井平台西方阿尔华(West Alpha)是由Ultra Yatzy设计并由日本新汽船公司于1986年建造的第四代自航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台重心低,甲板承载能力高,可达5 000吨,能够适应像水下完井那样的重型设备的工作。
该平台在1991年经过改造,并在利比里亚注册,船级为DNV,|A| 圆柱稳定装置,EO,HELDK,F—A,CRANE,POSMOOR ATA,DRILL(N)。
主要尺寸:甲板结构:70.0米(230英尺),全长89.0米(292英尺)。
宽度:66.0米(217英尺)。
高度:主甲板33.5米(110英尺),上部甲板39.5米(130英尺),钻台39.5米(130英尺)。
有效甲板面积:1800米2。
月池:9.0米×6.1米(29英尺×20英尺)。
圆柱:100米(33英尺)。
浮筒:长89.0米(292英尺)×宽13.0米(43英尺)×高12.5米(41英尺)。
动力/推力:主要动力装置:6台Hedemora W18B发动机,每台2 150千瓦(2 923马力),有两台发动机完全配备作应急发电机。
发电机:6台NEBB WAB800E,6HW发电机,每台2 000千瓦(600伏)。
动力分配:有两个完全配备有独立发电机、配电盘和辅助服务室的独立电路,14个直流马达用的可控硅整流器。
胜利三号钻井平台性能简介和试钻概况
黄继昌;徐寿钦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
【年(卷),期】1989(000)0S1
【摘要】胜利三号钻井平台是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设计、烟台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联合建造的,是我国第一座符合中国船检局《海上移动式钻井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的钻井平台,也是在国内外同类平台中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坐底式钻井平台。
胜利三号钻井平台是胜利油田为了开发渤海湾浅海石油资源而建造的,于1988年10月初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黄继昌;徐寿钦
【作者单位】[1]第七○八研究所;[2]第七○八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总体技术改造性能计算与分析 [J], 柏健
2.钢铁劲旅钻井先锋——胜利黄河钻井钻前公司 [J],
3.“兴旺号”深水钻井平台南海首钻我国首个自主建造的极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钻井深度7500米 [J], 牟银滔
4.“胜利二号”钻井平台的总体设计与性能研究 [J], 马志良;范根发;潘斌;季春群;蒲永昌;顾心怿;邴如吉;姜汝诚;张希贞;邵友懋
5.打造胜利钻井品牌创建知名钻井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总公司简介[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