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39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习遗传与进化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其内容理论性强,逻辑严密,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史和科学精神的良好载体。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形成遗传的物质观。
科学思维:分析实验过程,运用演绎和推理的方法阐释分离定律。
【教学重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过程】引入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PPT展示融合遗传现象: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后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
问题导引: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当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PPT展示孟德尔及其成就:直到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才揭开了遗传的奥秘。
(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PPT展示普通花的结构:PPT展示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PPT展示人工杂交(异花传粉)过程:去雄(未成熟)→套袋→授粉(已成熟)→套袋。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花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3、豌豆具有许多稳定的相对性状,并且易于区分。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生理特性如植物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第一节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简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过程,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以及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
(生命观念)2.通过学习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学会假说—演绎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或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遗传学问题。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一、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1.优点(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没有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其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利用去掉雄蕊的方法进行人工去雄以及人工授粉等操作。
(2)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可区分的性状。
(4)豌豆的生长期较短,产生的种子数量多,也是其方便实验的特性。
2.概念(1)性状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都是性状。
(2)相对性状指每种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紫花与白花,这就是一对相对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1.杂交操作过程实验时在紫花母本上选取一朵或几朵花,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用剪刀除去全部雄蕊(即人工去雄),然后在花朵外套上纸袋,以防外来花粉授粉。
1~2天后,从白花父本的花朵上取下成熟的花粉,放到母本花朵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完毕后仍套上纸袋并挂上标签以方便识别,等待受精完毕并产生果实。
2.实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P紫花×白花↓F1紫花↓F2紫花∶白花比例接近3∶1(1)正交与反交孟德尔发现,无论用紫花豌豆作母本,还是用白花豌豆作母本,子一代全部开紫花。
如果将前者称为正交,后者则称为反交,反之亦然。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将正、反交得到的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紫花,称为显性性状,而将在F1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白花,称为隐性性状。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市高一下期期中生物试题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 1自交后代中高茎∶矮茎=3∶1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F 1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D.F 1产生的配子中D∶d=1∶12.已知豌豆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选用纯种红花豌豆和纯种白花豌豆杂交,F1均为红花豌豆,F1自交得F2,取F2的红花豌豆自交,F3中白花豌豆所占比例为()A.1/4 B.1/6 C.1/8 D.1/93.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现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 1为非糯性水稻,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B.F 1在形成配子时,控制糯性与非糯性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C.观察的结果可以证明F 1只能产生精子,不能产生卵细胞D.若F 1自交,则F 2中非糯性∶糯性=3∶14.下列有关孟德尔和摩尔根进行的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 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B.“完成F 1黄色圆粒豌豆测交实验,所得子代表型有4种且比例相等”属于演绎内容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子二代中白眼果蝇占1/4,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孟德尔和摩尔根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5.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研究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在观察的基础上推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D.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眼色进行研究,证明了基因的化学本质6.某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科研小组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分别统计每组F1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致死现象)。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南京联盟校高一下学期5月学情调研生物试题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需满足的条件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F 1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且活力相同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F 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且F 2的数量足够多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二者都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C.孟德尔在研究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都用到了假说﹣演绎法D.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3.紫罗兰的单瓣对重瓣为显性。
研究人员让某株单瓣紫罗兰自交,得到的F1中单瓣:重瓣为1:1。
让F1中单瓣紫罗兰自交,F2中单瓣:重瓣仍为1:1。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亲本单瓣紫罗兰为杂合子B.形成F 1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F 2紫罗兰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D.含重瓣基因的卵细胞致死4.下图为二倍体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图像。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中出现的顺序是③④②①B.图④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C.图②③的每个细胞中核DNA数和染色体数都相等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于图②时期的细胞中5.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卵细胞的形成不经过变形,而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后不含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B.精(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四分体所含4条染色单体形态大小一定相同C.卵细胞含有的四分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D.假如15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并在最大限度内受精,最多能形成15个受精卵6.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特点B.科学家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使用了荧光标记技术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就是基因组成的D.图中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之间属于非等位基因7.已知果蝇的灰体(A)对黑体(a)显性,直刚毛(B)对焦刚毛(b)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