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7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强烈推荐)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曲线运动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x=0,vx=v0,x= v0t 。
(2)竖直方向:ay=g ,vy=gt ,y= gt2/2。
(3)合运动:a=g ,22yx t v v v +=,22y x s +=。
vt 与v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t 2=,与v0无关。
水平射程s= v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2/r=mr ω2列式求解。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工业化。
讲述法、启发法、辩证思维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展示北京雾霾和伦敦雾都的图片,解释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工业化国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__生产力__的发展,促进了__人口__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__工人阶级队伍__不断壮大。
__劳动力结构__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__工业和商业__。
同时,越来越多的__妇女__走出家庭,成为__工业劳动者__,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__社会地位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__工业化发展__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__大众教育__,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__国家教育体系__。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__文化水平__,促进了__社会发展__。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__城市__。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__规划__。
城市的环境__很差__。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__改善__。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__生活方式__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__问题__。
首先是__社会矛盾激化__。
由于__贫富差距__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__破坏机器__表达自己的愤怒。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__强烈__。
__环境污染__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五章曲线运动5.1 曲线运动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建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第一节曲线运动(一)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观察图中所描述的现象,你能不能说清楚,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的微粒。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
1. 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原理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三、实验操作
1. 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3.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应用练习
1. 练习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讨论
1. 学生提问和解答
2. 教师引导讨论,澄清问题和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目录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 (1)§5.2 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5)§5.3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 (9)§5.4 机械能守恒定律 (12)5. 阶段测试 (17)第六章曲线运动 (24)§6.1 曲线运动 (24)§6.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7)§6.3 平抛物体的运动 (33)§6.4匀速圆周运动 (37)§6.5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46)6.阶段测试 (51)第七章万有引力 (71)§7.1 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71)§7.2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75)§7.3宇宙航行 (81)7.阶段测试 (85)第六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学习目标】⒈正确理解能量守恒的思想以及功和功率的概念。
⒉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解释有关现象和进行计算。
【自主学习】⒈.在物理学中规定叫做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等于,它的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2.在下列各种情况中,所做的功各是多少?(1)手用向前的力F推质量为m的小车,没有推动,手做功为.(2)手托一个重为25 N的铅球,平移3 m,手对铅球做的功为. (3)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从高为h的树上落下,重力做功为.3. 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符号是.4.举重运动员在5 s内将1500 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 m,则可知他对杠铃做的功为,功率是.5.两个体重相同的人甲和乙一起从一楼上到三楼,甲是跑步上楼,乙是慢步上楼.甲、乙两人所做的功W甲W乙,他们的功率P甲P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⒍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先做加速度越来越的加速运动,直到速度达到最大值,最后做运动。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1功与功率 ................................................................................................................... - 1 - 8.2重力势能 ................................................................................................................. - 11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20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29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0 -8.1功与功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
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
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教师引导】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计算公式和做功条件(1)表达式W=FS。
(2)做功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两者缺一不可。
讲授新课:(1)功【教师引导】当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如图,可以把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与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1F,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2F。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及教学实验器材;
2. 物体和摆动器材,用于示范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静止不动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保持原地不动。
二、讲解
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如何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
3. 展示实验,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
1.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总结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重点内容。
教学结束。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
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有水平初速度,(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
(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小结一、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条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
7.2 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一节内容学习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但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了解牛顿时代的科学智慧更为重要.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探究和展示为辅的教学方式。
讲授过程中以物理学史为主线,让学生以科学家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力争抓住这节课的有利时机,渗透“没有绝对特殊的物体”这一引起物理学几次革命性突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万有引力是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的适用范围。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万有引力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理解科学发现、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感悟自然界的统一、和谐美;感悟科学家追求和宣传科学真理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2a k T行星绕太阳做的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平常生活中见到的匀速圆周运动是否一样也需要向心力?什么力提供了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种力有什么特点?一、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许多科学家都对运动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猜想。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任何方式改变速度(包括方向)都需要力。
因此,使行星沿圆或椭圆运动,需要指向圆心或椭圆焦点的力,这个力应该是太阳对它的引力,所以,牛顿利用他的运动定律把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与太阳对它的引力联系起来了。
课时教案第 五 单元第1案总第 案课题: §5.4.1 抛体运动的规律2020 年月日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斜抛运动,知道其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理解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相关规律科学思维: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相关规律3. 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相关规律 2. 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应用3.高考考点课型新授教 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前复习: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1.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生答:F 与 v 不共线),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规定。
演示:抛出粉笔头,学生观察,得出抛体运动的定义。
一、抛体运动1.定义: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在空气阻力可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种运动称为抛体运动。
2.特点:①轨迹是曲线(竖直方向的抛体是特例)②只受重力作用,故为匀变速运动根据抛出时速度的方向可以分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二、平抛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水平,只在重力作用下运 动,这种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2.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不受力,有初速度,故作匀速直线运动。
vx v0x v0t②竖直方向:只受重力,无初速度,故做自由落体运动。
任意时刻速度: vy gt下落高度: y 1 gt2 2结论:①平抛运动可看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②只受重力作用,故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3.轨迹 对任意位置 A(x、y)有:O v0 ·BxAxθAx v0t①y 1 gt2 ② 2将②带入①可得: yg 2 v0 2x2kx2lyA•A(xA、yB)α vxvyvAy图1轨迹为抛物线。
4.速度 v、位移 s①速度:设经时间 t 速度为 v,则 v vx2 vy2 v02 g2t2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α,则: tan vy gt①vx v0由以上两式可得:运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越大,v 与竖直方向夹角越来越大。
课题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
2.理解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的具体意义.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图示方法和教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合成、分解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教育渗透点
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美育渗透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能体会到物理学科中所渗透出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
认识分运动和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
课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为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方法的介绍,体会把较复杂的运动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作为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
演示实验(具体操作见课本)
学生观察蜡块的运动:由A到B沿玻璃管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由A到D随玻璃管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上述两个运动的合成.即由A到C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2所示.
②定量分析,在x 方向有x =
2
1a 2
t ,在y 方向有y =y v t ,约去时间t 得 k y a v x y y
2
22=
故2y =kx .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
作 业 布 置
练习二 (1)(2)(3)(4)
课堂总结
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
图5-3
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
动,而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 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 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 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 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
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 的位置坐标
a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 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 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 的位置坐标为
⎪⎩⎪⎨⎧==202
1gt y t
v x
b :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平抛运动的速度
a :水平分速度0v v x =
●
●
a
b
c
d
答案:C
2、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1.25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
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
=(用L、g 表示),其值是0.70m/s(取g=10m/s2),小球在b点的速率是0.875m/s。
课堂总结平抛运动可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则2
02
1
,gt
y
t
v
x=
=
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建立坐标系,
测量出x、y,再利用公式求
y
g
x
t
x
v
2
=
=,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wr v T r w t rr v =⇒⎪
⎪⎭⎪⎪
⎬⎫
=
=
ππ22 d :讨论r v ω=
1)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 2)当ω一定时及v 与r 成正比 3)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 (三)实例分析(用投影片出示)
例1:分析下图中,A 、B 两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得到:主动轮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
皮带(链条)上各点以及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例2:分析下列情况下,轮上各点的角速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得到: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
三、巩固训练
用电脑进行练习,并且进行激励评价和升级训练 (一)填空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的 不变, 时刻在变,所以线速度是 (填恒量或变量),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含义是 。
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物理量是一定的?
(二)某电钟上秒针、分针、时针的长度比为d 1:d 2:d 3=1:2:3,求 A :秒针、分针、时针尖端的线速度之比 B :秒针、分针、时针转动的角速度之比。
(三)师生共同解答课本本节的思考与讨论。
作 业 布 置
课本练习四(P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