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20
高中必修二物理功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概念和性质。
2.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3.掌握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性质。
2.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
2.应用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二》。
2.投影仪、教学PPT。
3.凸透镜、光源等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光的性质以及传播方式。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介绍光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教师进行凸透镜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焦距的变化,加深对焦距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进行凸透镜焦距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焦距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练习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光的概念和传播方式,掌握了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外,还要想办法减小运动阻力,汽车等交通工具外型的流线型设计不仅为了美观,更是出于减小运动阻力的考虑.2. 动能定理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EK2-EK1=ΔE或W合= mv22/2- mv12/2 。
其中E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mv22/2,EK1表示这个过程的初动能mv12/2。
物理意义:动能地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动能变化的大小由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多少来决定。
动能定理是力学的一条重要规律,它贯穿整个物理教材,是物理课中的学习重点。
说明: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要点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为相对与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
只要求出在作用的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
这些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
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考虑全过程作为一整体来处理。
3.动能定理的应用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Δ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具有等量代换关系,若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若Δ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其减少良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的绝对值;若ΔEK=0,表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
反之亦然。
这种等量代换关系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
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由于只需从力在整个位移内的功和这段位移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去考察,无需注意其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又由于动能和功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计算都会特别方便。
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内容简介: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一、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二)重点内容讲解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2。
(3)合运动:a=g ,22y x t v v v +=,22y x s +=。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v 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ht 2=,与v 0无关。
水平射程s= v 0g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列式求解。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及教学实验器材;
2. 物体和摆动器材,用于示范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静止不动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保持原地不动。
二、讲解
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如何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
3. 展示实验,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
1.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总结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重点内容。
教学结束。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书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电场及其产生的条件
2. 掌握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场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电场的产生条件及基本概念
2. 电场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电场的产生条件
2. 电场的作用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电场?
二、讲解电场的产生(10分钟)
1. 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文字解释,引入电场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讲解电荷分布对电场的影响,引出电场的性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观察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场的存在和作用。
四、小结(5分钟)
1. 总结电场的产生条件和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的性质和作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电场的产生条件和基本概念,初步理解电场的性质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场的存在,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下节课将进一步讲解电场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电场的认识。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引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再看两个演示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功;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了解功的单位和量纲,掌握功的计算技巧;4.能够分析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力和位移的关系,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功的单位和计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功的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技巧。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功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功的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1.计算下列力的功:(1) 作用力为20N,位移为10m;(2) 作用力为30N,位移为5m。
六、板书设计: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和量纲功的计算方法功的物理意义七、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功的知识点,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5.1 曲线运动 .......................................................................................................................... - 2 - 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 11 - 5.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 27 - 5.4抛体运动的规律 ............................................................................................................. - 39 - 专题抛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 54 -6.1圆周运动 ......................................................................................................................... - 62 - 6.2向心力 ............................................................................................................................. - 76 - 6.3向心加速度 ..................................................................................................................... - 90 - 6.4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 - 100 - 专题向心力的应用和计算.............................................................................................. - 119 - 专题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 126 -7.1行星的运动 ................................................................................................................... - 132 - 7.2万有引力定律 ............................................................................................................... - 142 - 7.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155 - 7.4宇宙航行 ....................................................................................................................... - 168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 183 -8.1功与功率 ....................................................................................................................... - 192 - 8.2重力势能 ....................................................................................................................... - 207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 218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 231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243 - 专题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255 -5.1 曲线运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模板课题:力学教学目标:1. 复习力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2. 复习力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复习牛顿三定律,让学生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 复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牛顿三定律4.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5. 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2. 帮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分类。
2. 复习:复习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引导:讲解牛顿三定律,让学生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 实践:进行相关实验或问题解答,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3. 实践法:通过实验或问题解答,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学工具:1. 课件:呈现重点知识点和问题解析。
2. 实验器材:进行相关实验。
3. 教材:指导学生复习和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结束课堂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
2.力的合成与分解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教材、尺规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重要性。
二、讲解
1.力的合成:通过示意图和公式讲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示例演练。
2.力的分解:通过示意图和公式讲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示例演练。
3.力的合成与分解计算方法: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三、实验
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掌握程度。
五、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知识。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馈: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知识,并在下节课进行相关检测。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导入引出问题,讲解探讨概念,实验操作体验,练习巩固加深,拓展应用拓展,总结梳理,反馈巩固深化,落实课程目标。
课型课题 5.1曲线运动课时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二、能力目标:目标新授课1通过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分析,提高学生能抓住要点对物理现象技术分析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教学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重点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难点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投影仪、投影片、录像带、放像机、小钢球、条形磁铁准备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曲线运动(1)放录像,展示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用CAI课件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1、知道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放录像: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第五章曲线运动5.1 曲线运动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第一节曲线运动(一)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观察图中所描述的现象,你能不能说清楚,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的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