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B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本知识点:1.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主要基于下述三个条件: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力,使两者能结合在一起。
在外荷载作用下,结构中的钢筋与混凝土协调变形,共同工作。
因此,粘结力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
②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
所以,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致因温度变化产生较大的相对变形而使粘结力遭到破坏。
③钢筋埋置于混凝土中,混凝土对钢筋起到了保护和固定作用,使钢筋不容易发生锈蚀,且使其受压时不易失稳,在遭受火灾时不致因钢筋很快软化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
2.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优点:①耐久性好;②耐火性好;③整体性好;④可模性;⑤就地取材;⑥节约钢材。
缺点: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③需用模板。
3.混凝土结构按其构成的形式可分为实体结构和组合结构两大类。
4.碳素钢通常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少于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和高碳钢(含碳量0.6%~1.4%)。
5.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6.钢筋除了有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外,还有两个塑性指标:延伸率和冷弯性能。
这连个指标反映了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变形能力。
7.冷拉只能提高钢筋的抗拉屈服强度,其抗压屈服强度将降低。
8.冷拔可同时提高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
9.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①适当的强度和曲强比;②足够的塑性;③可焊性;④耐久性和耐火性;⑤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
10.标准试件取边长150mm的立方体。
11.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12.采用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
混凝⼟结构基本原理复习第⼀章混凝⼟结构包括:素混凝⼟结构、钢筋混凝⼟结构、预应⼒混凝⼟结构及配置各种纤维筋的混凝⼟结构。
钢筋与混凝⼟两种材料能够有效地结合在⼀起⽽共同⼯作,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条件:①钢筋与混凝⼟之间存在着粘结⼒,使两者能结合在⼀起。
②钢筋与混凝⼟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
③钢筋埋置于混凝⼟中,混凝⼟对钢筋起到了保护和固定作⽤,使钢筋不容易发⽣锈蚀,且使其受压时不易失稳,在遭受⽕灾时不致因钢筋很快软化⽽导致结构整体破坏。
混凝⼟结构的特点:优点:①就地取材②耐久性和耐⽕性好③整体性好④具有可模性⑤节约钢材缺点:①⾃重⼤②抗裂性差③需⽤模板④混凝⼟结构施⼯⼯序复杂,周期较长,且受季节⽓候影响⑤对于现役混凝⼟,如遇损伤则修复困难⑥隔热隔声性能也⽐较差。
第⼆章我国常⽤的钢筋品种有热轧钢筋、钢绞线、钢丝等。
普通热轧钢筋包括300HPB (⼀级),335HRB (⼆级),400HRB (三级),500HRB (四级)。
钢筋表⽰中各字母记数字含义:第⼀个字母处H :热轧钢筋, R :余热处理;第⼆个字母处R :带肋,P :光圆,B :钢筋。
数字表⽰屈服强度标准值。
⽆明显流服的钢筋,⼯程上⼀般取残余应变为0.2%时所对应的应⼒0.2σ作为⽆明显流服钢筋的假定屈服点,称为钢筋的条件屈服强度。
反映钢筋塑性性能和变形能⼒的两个指标——钢筋的延伸率和冷弯性能。
钢筋的延伸率是指钢筋试件上标距为10d 或5d (d为钢筋直径)范围内的极限延伸率,记为10δ或5δ。
延伸率越⼤,说明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变形能⼒越好。
钢筋冷弯是将钢筋绕某个规定直径D 的辊轴弯曲⼀定⾓度,弯曲后钢筋⽆裂纹、鳞伤、断裂现象。
要求钢筋具有⼀定的冷弯性能可使钢筋在使⽤时不发⽣脆断,在加⼯时不致断裂。
(了解,能叙述出来)冷拉仅能提⾼钢筋的抗拉屈服强度,其抗压强度将降低,故冷拉钢筋不宜作为受压钢筋。
钢筋冷拔之后强度⼤为提,但塑性降低,冷拔后的钢丝没有明显屈服点和流福(即由软钢变为硬钢),冷拔后可同时提⾼抗拉和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材料,由混凝土和钢筋组合而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优点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的结构。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被倒入模板中,经过振捣和养护后将形成坚固的块状结构。
混凝土具有耐压强度高、耐火性好的特点,能够承受大部分的压力和荷载。
钢筋则是用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材料。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加拉力的作用,使混凝土不易破坏。
通过钢筋的刚性和耐力,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拉力和弯曲力。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混合使用混凝土和钢筋,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点。
混凝土承担了压力和荷载的作用,而钢筋则起到了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作用。
这种结合使得钢筋混凝土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和压力,更加稳定和耐久。
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各种建筑物和结构的需求。
同时,它还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自然环境和外部影响的侵蚀。
总之,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混合使用混凝土和钢筋,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形成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的结构材料。
它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钢筋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和桥梁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其所谓“钢筋混凝土”即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共同构成的复合材料结构,混凝土在承受压力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而钢筋则在承受拉力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混凝土与钢筋的这种协同作用使得结构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和更好的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强度理论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最基本的考虑因素就是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强度就是指结构在承受荷载作用下所能实现的最大稳定状态。
因此,强度理论必须对结构的材料性能、结构形式、荷载类型和荷载分配进行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设计采用弹性理论进行计算,其基本假设是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是弹性变形的。
这种假设可以简化结构计算,并且为设计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基础,但实际的结构很难完全满足这种假设。
因此,弹性理论只能作为设计的基础,不能完全代替实验和实际情况的考虑。
二、结构的承载特性结构的承载能力是衡量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在设计时,必须对结构各个部分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确保其可承受合理的荷载,并且保证荷载作用下结构不发生破坏或失稳。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承担压力,而钢筋则主要承担拉力。
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承载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外,由于混凝土和钢筋的初始应力差异,结构的初始状态也需要被合理地考虑。
三、材料性能的考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主要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的性能决定。
混凝土主要承担压力,在荷载作用下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而钢筋主要承担拉力,在荷载作用下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
具体来说,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估其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种类、前期养护和试验方法等因素。
钢筋的拉伸强度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
此外,还需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变形性能、耐久性和疲劳性能等指标。
.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同的材料,它们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答:(1)混凝土结硬后,能与钢筋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互相传递内力。
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
(2)钢筋的线膨胀系数1.2×10^(-5) ℃-1,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1.5×10^(-5) ℃-1,二者数值相近。
因此,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存在较大的相对变形和温度应力而发生粘结破坏。
1-2.钢筋冷拉和冷拔的抗拉、抗压强度都能提高吗?为什么?答:冷拉能提高抗拉强度。
冷拉是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钢筋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提高钢筋屈服点强度和节约钢材的目的。
冷拔能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冷拔是指钢筋同时经受张拉和挤压而发生塑性变形,截面变小而长度增加,从而同时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1-7.简述混凝土在三向受压情况下强度和变形的特点。
答:在三向受压状态中,由于侧向压应力的存在,混凝土受压后的侧向变受到了约束,延迟和限制了沿轴线方向的内部微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极限抗压强度和极限压缩应变均有显著提高,并显示了较大的塑性。
1-8.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因素有哪些?答:(1)影响徐变的因素: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湿度;混凝土的应力条件。
(2)影响收缩的因素:养护条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的配级;弹性模量;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
1-13.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越长,粘结强度是否越高?为什么?答:不是锚固长度越大,粘结力越大,粘结强度是和混凝土级配以及钢筋面有关系。
2-2.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几类?荷载有哪些代表值?在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荷载代表值?答: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三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永久作用的代表值采用标准值;可变作用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准永久值和频遇值,其中标准值为基本代表值;偶然作用的代表值采用标准值。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钢筋来增加其强度和耐久性的方法。
配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拉筋与受压区配筋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而钢筋主要承受拉力。
为了增加结构的抗拉能力,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如梁的底部和柱的四角。
2. 受弯构件配筋原理:在受弯构件中,如梁和板块,钢筋应按照受力要求布置在受拉和受压区域。
在梁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底部受拉区域,以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
在板块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以增加结构的抗弯能力。
3. 剪力墙配筋原理:剪力墙是一种承受水平荷载和抗剪力的结构构件。
在剪力墙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剪力墙的竖向构件(墙柱)中,以增加结构的抗剪能力。
4. 柱配筋原理:柱是支撑整个结构重力和水平荷载的竖向构件。
在柱中,钢筋应布置在受拉和受压区域,以增加结构的抗弯和抗压能力。
5. 基础配筋原理:基础是承受结构重力并将其传递到地基的构件。
在基础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以承受由结构重力引起的拉力和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力。
以上是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的基本要点。
通过合理的配筋设计和施工,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混凝⼟基本原理—第三章思考题3.1 混凝⼟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cu ε取为多少?答:混凝⼟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cu ε取为:因混凝⼟为弯曲受压,正截⾯处于⾮均匀受压,即存在应⼒梯度,cu ε的取值随混凝⼟的强度等级不同⽽不同,取为5,=0.0033(50)100.0033cu cu k f ε---?≤。
3.2 什么叫“界限破坏”?“界限破坏”时的s ε和cu ε各等于多少?答:“界限破坏”就是正截⾯上钢筋应⼒达到屈服的同时,受压区边缘纤维应变也恰好达到混凝⼟受弯时的极限压应变值;“界限破坏”时受拉钢筋拉应变为=/s y s f E ε,受压区混凝⼟边缘纤维极限压应变为5,=0.0033(50)100.0033cu cu k f ε---?≤。
3.3 适筋梁的受弯全过程经历了哪⼏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计算或验算有何联系?答:适筋梁的受弯全过程经历了未裂阶段、裂缝阶段以及破坏阶段;未裂阶段:①混凝⼟没有开裂;②受压区混凝⼟的应⼒图形是直线,受拉区混凝⼟的应⼒图形在第I 阶段前期是直线,后期是曲线;③弯矩与截⾯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裂缝阶段:①在裂缝截⾯处,受拉区⼤部分混凝⼟退出⼯作,拉⼒主要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屈服;②受压区混凝⼟已有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应⼒图形为只有上升段的曲线;③弯矩与截⾯曲率是曲线关系,截⾯曲率与挠度的增长加快;破坏阶段:①纵向受拉钢筋屈服,拉⼒保持为常值;裂缝截⾯处,受拉区⼤部分混凝⼟已经退出⼯作,受压区混凝⼟压应⼒曲线图形⽐较丰满,有上升段曲线,也有下降段曲线;②由于受压区混凝⼟合压⼒作⽤点外移使内⼒臂增⼤,故弯矩还略有增加;③受压区边缘混凝⼟压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实验值0cu ε时,混凝⼟被压碎,截⾯破坏;④弯矩和截⾯曲率关系为接近⽔平的曲线;未裂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裂缝阶段可作为正常使⽤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破坏阶段可作为正截⾯受弯承载⼒计算的依据。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预应力混凝土按施工方式分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和叠合预应力混凝土等。
参考答案:预制预应力混凝土2.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_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的作用点的位置_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主要有参考答案:以上三种4.关于柱中箍筋的布置的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正确5.竖向浇注时,柱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小于()mm参考答案:506.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对于强度等级为400MPa的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为参考答案:0.6%7.偏心受压构件每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参考答案:0.2%8.矩形截面受压构件中纵向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参考答案:49.选择张拉设备,为了保证设备、人身安全和张拉力准确,张拉设备的张拉行程应不小于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的1.1倍。
参考答案:正确10.设计时,荷载取值越低、材料强度取值越高,则结构设计越安全。
参考答案:错误11.下列叙述中,属于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是参考答案:结构产生过大的震动_结构出现过宽的裂缝_产生过大的变形12.若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按荷载标准值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_结构构件一般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因为普通混凝土结构很难满足要求13.减少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首先应考虑的措施参考答案:采用直径较细的钢筋14.关于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两侧钢筋仅直径相同_用钢量较非对称配筋更省_两侧钢筋仅面积相同15.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箍筋的作用主要是参考答案:以上三项作用均有16.关于柱中箍筋直径选用的正确答案是()参考答案:以上均正确17.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施工工艺的特点是:预应力筋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应力的传递依靠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答案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指利用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廉价性,通过将钢筋与混凝土组合在一起来构建建筑和工程结构的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强度原理: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于其中的水泥胶体和骨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水泥胶体在水中水化反应后会形成胶凝物质,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而骨料则在混凝土中起到骨架作用,增强其抗拉强度。
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整体强度。
2. 钢筋原理: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用于增加其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但由于钢筋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因此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抗拉承载能力。
钢筋与混凝土通过黏结力相互作用,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3. 应力原理: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会产生内部的应力。
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应力变形,实现结构的抗弯、抗剪、抗压等功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工作状态下能够满足力学要求,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耐久性原理: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侵蚀性因素。
混凝土具有相对耐久的性质,但仍然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加入适量的掺合料、进行防水处理等,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总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通过混凝土和钢筋的组合,利用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以及钢筋的抗拉性能,构造具有抗压、抗拉、抗剪等综合力学性能的建筑和工程结构。
混凝⼟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常好混凝⼟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重点(总结很好)第 1 章绪论1.钢筋与混凝⼟为什么能共同⼯作:(1)钢筋与混凝⼟间有着良好的粘结⼒,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个整体,在荷载作⽤下能够很好地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
(2)钢筋与混凝⼟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较⼤的温度应⼒⽽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3)包围在钢筋外⾯的混凝⼟,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保证了钢筋与混凝⼟的共同作⽤。
1、混凝⼟的主要优点:1)材料利⽤合理2 )可模性好 3)耐久性和耐⽕性较好 4)现浇混凝⼟结构的整体性好5)刚度⼤、阻尼⼤6)易于就地取材2、混凝⼟的主要缺点:1)⾃重⼤ 2)抗裂性差3 )承载⼒有限 4)施⼯复杂、施⼯周期较长5 )修复、加固、补强较困难建筑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性和耐久性三个⽅⾯作⽤的分类: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可变作⽤、偶然作⽤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极限状态和正常使⽤极限状态结构的⽬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的安全等级和破坏形式有关。
荷载的标准值⼩于荷载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于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第2章钢筋与混凝⼟材料物理⼒学性能⼀、混凝⼟⽴⽅体抗压强度(f cu,k):⽤150mm×150mm×150mm的⽴⽅体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法加压到破坏,所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f cu,k为确定混凝⼟强度等级的依据)1.强度轴⼼抗压强度(f c):由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标准试件经标准养护后⽤标准试验⽅法测得的。
(f ck=0.67 f cu,k)轴⼼抗拉强度(f t):相当于f cu,k的1/8~1/17, f cu,k越⼤,这个⽐值越低。
复合应⼒下的强度:三向受压时,可以使轴⼼抗压强度与轴⼼受压变形能⼒都得到提⾼。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原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在混凝土固化后,钢筋与混凝土形成一种牢固的结合状态。
这种结合状态是由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存在一种粘结力,也称为黏着力。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保证,它能够将混凝土与钢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反应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存在一种化学反应,即水泥基材料与钢筋表面氧化层中的氧化铁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称为钢筋表面的水化产物。
这种水化产物能够填充钢筋表面的毛细孔和微缝,增加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着力。
2.机械钩爪效应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还与钢筋的表面形状有关。
钢筋表面通常采用齿形、螺旋形等形状,这些形状能够在混凝土中形成许多机械钩爪,从而增加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摩擦力和黏着力。
3.表面张力效应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还与混凝土表面张力有关。
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水分子会形成一种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能够吸引钢筋表面的水化产物,从而增加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着力。
4.应力分布效应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还与应力分布有关。
在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与应力分布有关,因此在钢筋周围形成的应力场也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着力。
当钢筋受到拉伸应力时,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着力会增加;当钢筋受到压缩应力时,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着力会减少。
总之,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化学反应、机械钩爪效应、表面张力效应和应力分布效应等。
了解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原理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单选题1.钢筋混凝⼟梁在正常使⽤情况下A、通常是带裂缝⼯作的B、⼀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C、⼀旦出现裂缝,沿全长混凝⼟与钢筋间的粘结⼒丧尽D、通常是⽆裂缝的答案: A2.两个仅配筋率不同的轴压柱,若混凝⼟的徐变值相同,柱A配筋率⼤于柱B,则引起的应⼒重分布程度是()A、柱A=柱BB、柱A>柱BC、柱A<柱BD、不确定答案: B3.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A、结构承受荷载⼤⼩B、结构⾼度C、建筑平⾯形状D、结构长度答案: D4.与素混凝⼟梁相⽐,钢筋混凝⼟梁抵抗开裂的能⼒()A、相同B、有所降低C、提⾼不多D、提⾼很多答案: C5.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轴⼼受压构件中,箍筋的作⽤主要是()A、抵抗剪⼒B、约束核⼼混凝⼟C、形成钢筋⾻架,约束纵筋,防⽌纵筋压曲外凸D、以上三项作⽤均有答案: C6.混凝⼟若处于三向应⼒作⽤下,当A、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抗压强度B、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抗压强度C、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D、三向受压能提⾼抗压强度答案: D7.钢材的含碳量越低,则A、屈服台阶越短,伸长率也越短,塑性越差B、屈服台阶越长,伸长率越⼤,塑性越好C、强度越⾼,塑性越好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答案: B8.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A、⽐例极限B、弹性极限C、屈服上限D、屈服下限答案: D9.对于需要进⾏罕遇地震作⽤下薄弱层验算的框架结构,当ξy沿⾼度分布均匀时,结构薄弱层位于()A、底层B、第⼆层C、第三层D、顶层答案: A10.提⾼受弯构件抗弯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受拉钢筋截⾯⾯积B、采⽤⾼强钢筋C、增⼤构件截⾯有效⾼度D、采⽤⾼强度等级混凝⼟答案: C11.⽔平荷载作⽤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变⼩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答案: B12.规范规定:按螺旋箍筋柱计算的承载⼒不得超过普通柱的1.5倍,这是为()A、在正常使⽤阶段外层混凝⼟不致脱落B、不发⽣脆性破坏C、限制截⾯尺⼨D、保证构件的延性答案: A13.按D值法对框架进⾏近似计算时,各柱的反弯点⾼度变化规律是()A、当其它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降低B、当其它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升⾼C、当其它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的增⼤⽽降低D、当其它参数不变时,随下层层⾼的增⼤⽽升⾼答案: B14.钢筋与混凝⼟能共同⼯作的主要原因是A、防⽕、防锈B、混凝⼟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C、混凝⼟与钢筋有⾜够的粘结⼒,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D、钢筋抗拉⽽混凝⼟抗压答案: C15.为了提⾼钢筋混凝⼟轴⼼受压构件的极限应变,应该()A、采⽤⾼强混凝⼟B、采⽤⾼强钢筋C、采⽤螺旋配筋D、加⼤构件截⾯尺⼨答案: C16.()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A、Ⅰa状态B、Ⅱa状态C、Ⅲa状态D、第Ⅱ阶段答案: A17.受弯构件正截⾯弯曲破坏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是()A、荷载⼤⼩B、混凝⼟强度等级C、计算受压区⾼度D、箍筋⽤量答案: C18.与素混凝⼟梁相⽐,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A、相同B、提⾼许多C、有所提⾼D、不确定答案: B19.在⾼层建筑结构中,下列计算需采⽤等效刚度()A、在框架结构内⼒计算中B、在剪⼒墙结构内⼒计算中C、在框架⼀剪⼒墙结构内⼒协同计算中D、在进⾏位移计算中答案: C20.限制箍筋最⼤间距的⽬的主要是()A、控制箍筋的配筋率B、保证箍筋和斜裂缝相交C、防⽌出现斜压破坏D、保证箍筋的直径不致太⼤答案: B21.钢筋混凝⼟轴⼼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是考虑了()A、初始偏⼼距的影响B、荷载长期作⽤的影响C、两端约束情况的影响D、附加弯矩的影响答案: D22.在确定⾼层建筑防震缝最⼩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设防烈度越⾼,最⼩缝宽取值越⼤B、结构抗侧移刚度越⼩,最⼩缝宽取值越⼤C、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度越⾼,最⼩缝宽取值越⼤D、相邻结构单元中较⾼单元屋⾯⾼度越⾼,最⼩缝宽取值越⼤答案: D23.⼀圆形截⾯螺旋箍筋柱,若按普通钢筋混凝⼟柱计算,其承载⼒为300KN,若按螺旋箍筋柱计算,其承载⼒为500KN,则该柱的承载⼒应⽰为()A、400KNB、300KNC、500KND、450KN答案: D24.受弯构件斜截⾯承载⼒计算中,通过限制最⼩截⾯尺⼨的条件是⽤来防⽌()A、斜压破坏B、斜拉破坏C、剪压破坏D、弯曲破坏答案: A⼆、判断题1.轴⼼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钢筋混凝土原理试卷B
考试科目: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B卷) 2001/12/14
一.是非题正确()错误()
1.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2.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计算中,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取其设计强度。
()3.混凝土弯曲抗压的极限压应变是0.0033 ( )
4.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置普通箍筋的作用是防止纵向钢筋被压屈。
()
5.钢筋混凝土构件满足了安全性的要求也就满足了结构可靠性的要求。
()6.钢筋混凝土梁的少筋破坏,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其受力过程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即开裂,带缝工作和破坏阶段。
()7.冷拔及能够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也能够提高其抗压强度。
()8.在偏压构件的计算中,短柱可不考虑挠度对偏心距的影响。
()9.受弯构件的裂缝验算中,混凝土的保护层c只对平均裂缝间距有影响,对裂缝宽度无影响。
()1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比普通混凝土高。
()二。
选择题
1.钢筋的“条件屈服强度”是指()A.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
B.残余应力为0.2%时的应力。
C.弹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
2.对薄腹梁,截面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发生()A.斜拉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压破坏3.验算裂缝宽度不满足时且最好的措施是()A.减小钢筋直径。
B.提高钢筋的强度等级。
C.适当增大截面宽度。
D.提高混凝土强度。
()4.混凝土的徐变是()A.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是体积变化的现象。
B.混凝土随荷载的增大而产生的变形。
C.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
5.为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能力,应该配()A.周边均匀分布的纵筋。
B. 箍筋。
C. 纵筋和箍筋。
D. 弯起筋
6.受弯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是以那个阶段作为计算依据的()A.第一阶段末。
B.第二阶段。
C.第二阶段末。
D.第三阶段末。
7.所谓“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轴拉构件及受弯构件,在短期荷载作用下
()A.允许出现拉应力。
B.不允许存在拉应力。
C.拉应力为零。
8.受扭构件最有效的配筋()A.垂直于主拉应力方向的螺旋筋。
B.箍筋。
C.平行于主拉应力方向的螺旋筋。
D.箍筋和纵筋。
9.条件相同的先张法、后张法轴心受拉构件,当бcon和бl相同时,有效预压应力бpcⅡ()
A. 两者相同。
B.后张法大于先张法。
C.后张法小于先张法。
10.无腹筋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这三
种破坏性质是()
A. 都属于脆性破坏。
B.都属于延性破坏。
C.斜压和斜拉属于脆性破坏,剪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填空题
1.受弯构件不允许出现破坏和破坏。
2.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是,,。
3.极限状态分为,。
4.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时使用的条件是,。
5.冷拉钢筋能提高钢材的强度。
四.名词解释及简答
1.简述钢筋混凝土计算的四个基本假定。
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有几种破坏形态。
3.如何确定斜截面计算的控制截面。
4.工程上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性能有那些基本要求。
五.计算题
1.已知一肋形楼盖的次梁,截面尺寸b=200mm ,h=600mm,b f,=2000mm,h f,=90mm ,由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170KN-m. 砼强度等级C20,钢筋采用Ⅰ级钢筋。
(f y=210N/mm2,fmc=11N/mm2 ).a,=60mm 。
求: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2.已知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b╳h=250mm ╳600mm,截面上产生的最大剪力设计值180.0KN, 砼强度等级C20(f c=10N/mm2),纵筋采用Ⅱ级钢筋(fy=310N/mm2),箍筋采用Ⅰ级钢筋(fy=210N/mm2). 求:箍筋用量Asv1/s,不考虑弯起筋.
3.矩形截面柱, 尺寸b╳h=300mm ╳400mm, 砼强度等级C20(f mc=11N/mm2),纵筋采用Ⅱ
级钢筋(fy=310N/mm2),a=a’=35mm, 承受设计轴力N=280KN, 设计弯矩M=160KN-m.
求: 所需钢筋的面积As和As’。
4.有一预应力轴拉构件, 先张法施工,截面尺寸b╳h=160mm ╳200mm,бcon=250N/mm2, бl=70N/mm2,f pyk=500N/mm2,αE=5.0,f tk=2.45N/mm2。
问构件加多少拉力才会开裂,
此时砼和钢筋的应力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