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类特选)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一章:引言1\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2 精神病的定义和分类1\3 本讲座的目的和目标第二章:常见精神病的介绍2\1 抑郁症2\1\1 病因和发病机制2\1\2 症状和表现2\1\3 诊断和治疗2\2 焦虑症2\2\1 病因和发病机制2\2\2 症状和表现2\2\3 诊断和治疗2\3 精神分裂症2\3\1 病因和发病机制2\3\2 症状和表现2\3\3 诊断和治疗2\4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2\4\1 病因和发病机制2\4\2 症状和表现2\4\3 诊断和治疗2\5 强迫症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2\5\2 症状和表现2\5\3 诊断和治疗第三章:精神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3\1 预防精神病的基本原则3\2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3\3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和方法第四章: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4\1 康复治疗的目标和原则4\2 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程序4\3 社会支持和融入的重要性第五章: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关怀5\1 理解和接纳患者5\2 提供情感支持5\3 寻求专业帮助第六章:常见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与注意事项6\1 主要药物类别介绍6\2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6\3 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和副作用第七章:精神病与法律7\1 精神病患者的权益保障法律7\2 精神病患者的就业和社会福利权益7\3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行为限制附件:1\精神病常见症状和表现的图表3\精神病常用药物清单及剂量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精神病:指由于脑功能障碍或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以心理异常和行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抑郁症: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主要特征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和愉快感、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3\焦虑症:一种常见的焦虑和恐惧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心和紧张、不安和焦虑感等。
4\精神分裂症: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淡漠等。
5\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的情绪波动。
大通乡卫生院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家属该如何协助重性精神病患者服药?对已经发展成为重性精神病(如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的患者,依靠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往往已不能使之缓解,此时药物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发作期重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疾病性质,自己已很难做到正确服药,必须由家人协助完成。
下面就介绍一下家人在协助患者服药时的基本原则。
一、发作期患者一般都不承认自己有病(医学上称为“无自知力”),大多数不愿意服药。
对此,家属可找患者最信任的人来耐心劝说,劝说时注意不要说“你有精神病应服药”之类的话。
有些患者不听劝说,拒服一切药物,这时可把无味的(如利培酮、氯氮平、氟哌定醇等)药搅拌在饭菜里。
但是,这一方法不宜用于有“被害妄想”症状的患者,因为这样做一旦被患者发现,则会使其更加怀疑有人在饭菜里“放毒”而不肯进食。
若以上办法均无法让患者把药物服下时,则应请医生把药物改为肌注或静脉注射。
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患者一般就肯服药了。
二、恢复期要不断加强患者对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
一般来说,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坚持服药2-3年。
很多患者出院后往往服一段时间的药就自行停药,其原因就是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
也有患者家属因为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擅自同意患者停药,有的家属甚至反对患者继续服药,怕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多了脑子会变呆,把身体也吃坏了。
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恢复期药量往往只有急性治疗期的1/3--1/2,只要能定期监测各身体指标,一般都问题不大。
三、有些患者因为服药后出现副作用而不愿服药,这时有必要予以解释:服药后出现的嗜睡、动作呆板、便秘、肥胖等是较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或减少服药剂量后一般亦能缓解。
在恢复期维持治疗期间,家属一定要带患者定期到门诊检查,以便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使药物作用恰到好处,副作用也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患者也乐于坚持服药。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知识讲座一、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
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而病人不能自知,与此同时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严重下降。
就如民间说的一些哭笑无常、无端发怒、胡言乱语、行为怪异等精神不正常的“发神经”、“神经病”。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常呈慢性病程,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精神病具体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情感﹑行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如何早期发现精神病人鉴于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和科学技术的限制,目前医学上诊断精神病较多还是依赖经验和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有些精神病人早期常不易被周围人发现,如出现以下症状,请尽早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咨询、就诊:1.性格改变。
由活泼、开朗、热情好客变得沉默少语、孤僻独处不与人交往;由注意整洁变得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洗澡、不理发、不更换衣服等。
2.情感变化。
如变得冷淡、与朋友疏远、无故自笑等。
3.敏感多疑。
如认为周围人们互相谈笑是在议论他、讥笑他、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等。
4.脱离实际、沉缅于幻想之中,如“白日梦”。
5.行为怪异,如蒙头睡。
独自发呆、对空自语、侧耳倾听等。
6.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强调自已头痛、失眠、易疲劳等。
符合以上几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有精神病。
精神病一般具有治愈率低,易复发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或丧失。
所以一旦确定患有精神病,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复发,才能使病人尽早回归社会。
三、六类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目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六大类,每年免费享受一次健康体检和至少四次随访服务。
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健康知识第一部分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坏,最终符合现行诊断标准中的某类精神障碍的诊断。
二、精神障碍有多少种?按现行的国际疾病分类,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
10 大类为器质性和症状性,如老年痴呆、脑炎后精神障碍、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酒精依赖综合征、药品毒品滥用;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如躁狂症、抑郁症;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应激障碍;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神经性厌食/贪食、失眠;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性人格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第二部分发现患者可能有精神疾病的行为线索·变得孤僻少语,不愿与别人接触·经常无目的的乱走,出现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甚至不知羞耻·无缘无故伤自己,或伤别人,或毁坏东西·动作非常缓慢,做什么事情都很慢,甚至整天躺在床上不动不说话·爱管闲事,或整天忙碌不停,或乱花钱·常毫无原因地大发脾气,什么都不顾忌·哭笑无常,或独自发笑,或扮怪像、做鬼脸·兴奋、话多,说个不停,或吹嘘自己脑子特别聪明·情绪低沉,或常独自流泪,或厌世想死,或焦虑不安·话少、冷漠、对任何事都不关心,对家中亲人也毫无感情·胡言乱语,或自言自语,或说些别人昕不懂的话·认为自己的脑子不受自己控制·多疑,或没有根据地认为别人害他,控制他·极不现实地吹嘘自己才智过人,权重位高·乱说别人追求他,或无故怀疑爱人有外遇·听到别人昕不到的声音,或乱说有人在谈论他·看到或闻到不存在的东西、气昧,或尝到水里或饭里怪昧、毒药昧等·有"羊癫疯" (癫瘸) ,后来出现过精神不正常,如说糊涂话,或躁动不安,或行为反常,呆痴、凶狠任性等·吸毒或吃药成瘾,或经常大量饮酒,不喝就受不了,或喝酒误事·自幼呆傻,不能上学,不会自理生活,或虽能勉强读书,但出现行为反常,如胡言乱语,胡闹毁物等对有上述任何一条症状的疑似病人,需动员家属,或由居委干部、民警陪同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诊断核实。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那些事儿,这可不是什么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话题哦,就当是一起探索一个有点特别的世界。
你可以把严重精神障碍想象成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有时候它会悄悄溜进人的大脑里,把那里弄得一团糟,就像一群猴子在指挥中心乱蹦乱跳。
不过呢,咱可不能怕这个小怪兽,得像超级英雄一样,去了解它,然后打败它。
首先呢,咱得知道严重精神障碍有很多种类型,就像糖果有各种口味一样。
有的是像抑郁症这个“蓝色小恶魔”,它会让患者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黑暗的深井里,周围全是浓浓的雾,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还有精神分裂症呢,就像是大脑里突然开了一场混乱的派对,各种奇怪的声音、想法都跑出来捣乱。
那怎么去发现这个小怪兽的踪迹呢?这就好比我们要当侦探啦。
如果身边有人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开朗的变得沉默寡言,或者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那可能就是小怪兽开始搞鬼喽。
这时候可不能不当回事儿,要像抓住小偷一样,赶紧关注起来。
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那可是超强的魔法棒。
就好比他们在黑暗中前行的时候,你们就是那闪闪发光的灯塔。
家人的一个温暖拥抱,朋友的一句贴心话,就像给他们的心灵注入了超级能量,能让他们在和小怪兽战斗的时候更有力量。
治疗严重精神障碍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哦。
药物治疗就像是给大脑请来的一群小助手,它们会把那些捣乱的东西一点点清理掉。
但是呢,这个过程可能就像爬山,有时候会很艰难,会有反复,可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爬到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
而且呀,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心理治疗师就像是大脑的健身教练,带着患者的思维做各种有益的锻炼,让大脑这个“肌肉”变得更强壮,更能抵御小怪兽的侵袭。
咱们也不要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什么偏见,他们不是什么危险分子。
他们就像折了翅膀的天使,只是暂时需要我们的帮助。
如果我们歧视他们,就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这多不厚道呀。
社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个超棒的大家庭。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属要督促和监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烟,以防止诱发病情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