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发酵工程的名词解释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涵盖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借助于微生物和酶等生物媒介,通过控制条件促使有机物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
发酵工程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制药、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首先,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来转化有机物质。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巧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谢能力,并且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分解和转化复杂的有机物质。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等。
在发酵工程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培养和增殖微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提供合适的培养基,其中包含了养份、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等。
培养基的配方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微生物种类和应用目的进行调整和优化。
另外,发酵工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也对发酵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的控制能够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物的合成效率。
pH值的调控则可以影响微生物酶的活性和代谢产物的组成。
此外,氧气供应也能够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发酵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特定的代谢产物。
常见的代谢产物包括酒精、有机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可以实现对产物种类和产量的调控。
在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保鲜等领域。
例如,酸奶的生产过程就是发酵工程的应用之一。
酸奶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如乳酸菌和益生菌等。
通过控制酸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可以促使乳酸菌发酵乳糖产生乳酸,从而使牛奶变酸,并且延长了酸奶的保质期。
另外,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许多药物的合成都需要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反应。
例如,青霉素的合成就是利用青霉菌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发酵产生的。
总的来说,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通过控制微生物代谢过程实现有机物质的转化。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发酵工程概述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酶等生物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工程学科。
2. 发酵工程的历史发酵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酿酒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民族。
随着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3.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制药、环保等领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二、发酵过程及机理1. 发酵过程发酵过程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对有机物进行生物催化反应,产生有机产物或能量的过程。
发酵过程通常包括菌种培养、发酵产物的分离提纯等步骤。
2. 发酵机理发酵的基本机理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代谢途径、酶的作用、生理生化特性等。
三、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1. 发酵微生物的分类发酵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等。
不同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2.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发酵微生物的培养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发酵罐的设计等环节,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3. 发酵微生物的选育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等,针对不同的产品需要选择适合的微生物用于发酵生产。
四、发酵工程中的酶1. 酶的分类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按照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
2. 酶的应用酶在发酵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生产食品、医药、生物燃料等产品。
3. 酶的工程化酶的工程化包括酶的产生、提纯、改良等步骤,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实际生产。
五、发酵工程中的设备1. 发酵罐发酵罐是用于放置和滋生微生物的设备,包括灭菌、通气、控温等功能。
2.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以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
3. 分离设备分离设备包括离心机、膜分离等,用于分离提纯发酵产物。
六、发酵工程中的工艺控制1. 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pH、温度、氧气供应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产生。
发酵工程的名词解释解释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科学与技术。
发酵工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中早期的食品制作和酿酒过程。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发酵工程也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包括药物、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
发酵可以定义为微生物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制备过程。
而发酵工程则是将发酵过程可控化、高效化、工艺化的一门学科,涵盖了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
发酵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发酵过程的调控、代谢产物的优化和提取等。
在发酵工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酵工程需要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这些微生物能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发酵。
常见的微生物菌种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奈米级的代谢改变原料,产生各种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酒精、酸类、酶等。
因此,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对于发酵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发酵过程的调控也是发酵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获得高产、高效的代谢产物,需要对发酵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控制发酵过程的一种常见方法是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条件。
合理的选择基质成分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提高发酵过程的产量和效率。
此外,调节温度、氧气供应、pH值等操作参数也对发酵过程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根据具体微生物和发酵产物的特点进行精确的调控。
发酵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代谢产物的优化和提取。
代谢产物的优化是指通过调节发酵条件和菌种的选择,使得目标产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产量和纯度达到最佳状态。
而代谢产物的提取则是指从发酵液中将目标产物分离出来,以便进一步的利用和加工。
不同的发酵产物可能需要不同的提取方法,包括离心、超滤、浓缩、溶剂萃取等。
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从微生物中提取基因,用于进一步改良和优化发酵产物。
除了食品和饮料领域的应用,发酵工程在医学、药物、环保和能源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发酵工程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酶、生物燃料等,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 什么是发酵工程?说到发酵工程,大家可能会想到啤酒、酸奶,甚至是那香气扑鼻的豆腐乳。
其实,发酵工程不仅仅是厨房里的小把戏,它在工业生产中可是大有作为的哦!简单来说,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魔力”,将原料转变成我们需要的产品,像是食物、药品,甚至是燃料,真是妙不可言!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们就像勤劳的小工人,不停地工作,把那些看似普通的材料变成各种有用的东西。
你瞧,酵母在发酵面包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让面团膨胀,变得松软可口;而在啤酒的酿造中,酵母又变成了让我们畅饮的秘密武器,简直是“酒神”附体。
2. 发酵工程的工业应用2.1 食品工业说到食品工业,发酵工程简直是个“大明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酸奶、泡菜总是那么好吃?就是因为发酵!在这个过程中,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会把原料中的糖分分解,产生乳酸,让食物不仅好吃,还富含营养。
更别提酱油和醋了,这可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这些调味品从豆子和谷物中提取了深厚的风味,像是在和味蕾进行一场交响乐的演出。
而且,发酵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益的物质,像是维生素B,真是一举多得!2.2 医药工业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同样不容小觑!很多药物的生产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帮助。
比如,青霉素的发明,简直是拯救了无数生命。
科学家们从青霉菌中提取了这种神奇的物质,能够有效地对抗细菌感染。
想想看,要是没有发酵技术,我们的医疗水平会下降到什么地步,真是可怕的想象。
更进一步,现代生物技术还让我们能通过发酵生产出大量的疫苗和抗体,真是让人拍手称快。
发酵工程就像是医学领域的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无数健康的大门。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生物燃料除了食品和医药,发酵工程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上也是大展拳脚。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可再生能源,发酵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通过发酵,我们可以把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燃料,既解决了废物处理的问题,又能为我们的能源需求提供新选择,简直是一箭双雕。
发酵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1. 发酵的定义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改变物质的过程。
主要包括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2.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发酵微生物代谢特性,通过合理调控环境条件,进行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相关技术。
二、发酵微生物1. 酵母酵母是发酵工程中最常用的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酒类、面包、啤酒等食品工业中。
2. 细菌细菌在发酵工程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益生菌、酸奶中的乳酸菌等。
3. 真菌真菌发酵应用广泛,包括酵素生产、抗生素生产、食品添加剂等。
三、发酵工程的基本过程1. 液体发酵液体发酵是将发酵微生物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控制培养基成分、通气、温度等条件来进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2. 固体发酵固体发酵是将发酵微生物培养在固体底物中,通过控制底物成分、湿度、通气等条件来进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3. 半固体发酵半固体发酵是将发酵微生物培养在半固体底物中,采用液态和固态发酵的优点来进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四、发酵工程的主要设备和工艺1. 发酵罐发酵罐是发酵工程的主要设备之一,根据不同的发酵工艺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发酵罐。
2. 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是指在发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和产物特性,进行合理的发酵条件控制和操作流程。
3. 发酵控制系统发酵控制系统是指在发酵工程中,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仪器,实现对发酵条件如温度、pH 值、通气、搅拌等的精确控制。
五、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1. 食品工业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如酿造啤酒、制作酸奶、发酵面包、制作酱油等。
2. 医药工业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中应用广泛,如生产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
3. 燃料工业发酵工程在燃料工业中也有应用,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
4. 化学工业发酵工程在化学工业中也有应用,如生产乳酸、丙酮、丙二醇等。
六、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1. 发酵工程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酵工程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发酵设备和工艺不断更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第一章:发酵工程的概述1.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工程的组成1.2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化工1.3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传统发酵技术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第二章: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基础2.1 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细菌真菌放线菌2.2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与筛选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2.3 发酵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第三章:发酵设备的类型与选择3.1 发酵设备的类型大型发酵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3.2 发酵设备的选择原则生产规模产品特性经济效益3.3 发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设备的启动与停止设备的清洗与消毒设备的故障处理第四章:发酵过程的控制与管理4.1 发酵过程的控制参数温度pH值溶氧量营养物质4.2 发酵过程的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4.3 发酵过程的管理与优化生产计划的制定发酵条件的优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五章:发酵工程的案例分析5.1 乳酸菌发酵工程案例酸奶的生产泡菜的制作5.2 酵母菌发酵工程案例啤酒的生产葡萄酒的制作5.3 放线菌发酵工程案例抗生素的生产维生素的生产第六章:发酵工程的安全与环保6.1 发酵工程的安全问题微生物的危害生物安全措施发酵罐的安全操作6.2 发酵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污染的来源污染的检测与控制清洁生产技术6.3 发酵工程的环保问题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第七章: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应用7.1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的应用面包酵母的生产乳酸菌的产业化7.2 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业的应用抗生素的产业化维生素的产业化7.3 发酵工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生物燃料的生产生物材料的产业化第八章:发酵工程的研发与创新8.1 发酵工程的新技术发展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8.2 发酵工程的新设备开发高通量筛选设备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8.3 发酵工程的产业化挑战与机遇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产业化政策的分析第九章:发酵工程的实例分析与评价9.1 发酵工程案例分析某乳酸菌产品的生产某抗生素的生产9.2 发酵工程项目的评价技术与经济评价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风险评价9.3 发酵工程的发展前景与建议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方向政策与支持措施第十章:发酵工程的实验操作10.1 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菌种的制备与保藏发酵液的制备发酵过程的监控10.2 发酵实验的设计与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的分析10.3 发酵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实验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发酵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高中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一、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或酶等生物催化剂为基础,通过控制合适的环境条件,利用微生物或酶的代谢作用,进行有选择地生产物质或提取有用产品的工程技术。
2. 发酵工程的原理发酵工程利用生物催化剂在适宜的温度、pH、氧气供应等条件下对原料进行代谢作用,使其产生有用的化学产物。
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有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充分供氧的情况下进行代谢作用,而无氧发酵则是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作用。
3. 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酒类、饲料、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生产出酒精、乳酸、维生素、抗生素、酶等多种产品。
二、微生物学基础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病毒等。
其中,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主要是酵母菌科的酵母菌,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
2.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有所不同。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稳期。
3.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微生物的代谢分为呼吸代谢和发酵代谢两种形式。
呼吸代谢需要有氧气,产生CO2和H2O,而发酵代谢不需要氧气,产生乳酸、酒精、醋酸等产物。
4.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形式,培养基的选择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三、发酵工程的工艺流程1. 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发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包括发酵菌种的培养和保存、发酵罐的设计和运行、发酵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产品的分离和提取等步骤。
2. 发酵工程的发酵罐发酵罐是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按照不同的设计要求可分为批式发酵罐和连续式发酵罐。
3. 发酵工程的发酵菌种发酵菌种是进行发酵的微生物,可以是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合适的发酵菌种是发酵工程成功的关键。
4. 发酵工程的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营养物质的添加等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发酵产品进行调节。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基本技能。
3. 熟悉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监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本实验以谷氨酸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探究其在适宜条件下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及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摇床、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至7.0,定容至1000ml。
2. 菌种活化:从菌种保藏管中取出谷氨酸棒杆菌,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
4. 发酵过程监测: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含量、谷氨酸含量、pH值等指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消耗、谷氨酸生成、pH值变化等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消耗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谷氨酸。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3. pH值变化曲线:在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谷氨酸棒杆菌的摇瓶发酵,为谷氨酸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发酵工程的基本步骤一、发酵工程简介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生产有用物质的工艺过程。
在发酵工程中,微生物通过对底物进行代谢,产生出所需的产品。
发酵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菌种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和产物提取等。
二、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发酵工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菌种以进行后续的发酵过程。
菌种培养需要选择适合的菌株,并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培养基的选择要考虑到菌株的生长需求,包括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值等。
培养条件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
三、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控制是发酵工程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发酵过程控制需要对发酵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以满足菌株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需求。
常用的发酵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和搅拌速度等。
发酵过程控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生长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
生长阶段主要是为了增殖菌体数量,而产物合成阶段则是为了产生所需的物质。
四、产物提取产物提取是发酵工程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将发酵产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产物提取需要根据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如离心、过滤、蒸馏和萃取等。
此外,还需要对产物进行纯化和浓缩,以得到纯净的产物。
五、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药品、化工等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发酵工程常用于酿造食品,如啤酒、酱油和酸奶等。
在饲料工业中,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和益生菌等。
在药品工业中,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抗生素、酶制剂和乳酸菌制剂等。
在化工工业中,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有机酸和溶剂等。
六、发酵工程的前景发酵工程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工程在新药研发、能源生产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同时,发酵工程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有用物质生产的工艺过程,其基本步骤包括菌种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和产物提取等。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自然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利用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体对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人类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发酵工程的组成:广义上分为上游工程、中游工程、下游工程。
上游工程:优良菌株的选育、发酵条件的确定(pH、温度、溶氧和营养)、培养基等营养物质的准备。
中游工程:发酵过程的控制。
下游工程:产品的分离纯化,包装处理。
发酵的特点: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淀粉、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
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
基于这—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的代谢产物。
4、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发酵工业的范围1、以微生物细胞为产物的发酵工业2、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产品的发酵工业3、以微生物酶为产品的发酵工业4、生物转化或修饰化合物的发酵工业5、生物技术的生物细胞的发酵微生物菌体生产:是以获得具有多种用途的微生物菌体细胞为目的产品的发酵工业,包括用于面包工业的酵母发酵及用于人类或动物食品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发酵。
特点: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积累成平行关系,生长速率最大时期也是产物合成速率最高阶段,生长稳定期产量最高。
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种类多,产酶品种多,生产容易,成本低。
目前生产的酶制剂已经达到百种;淀粉酶、蛋白酶、糖化酶为主微生物生长曲线:延滞期:微生物生长过程对外界的适应期,菌体数目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生长速率为0,原生质均匀,嗜碱性强,DNA含量高,代谢机能活跃,诱导酶类的合成最快。
生物选修三发酵工程知识点知乎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学科,涉及到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发酵工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发酵过程及其条件: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酶催化剂进行有机物转化的生物过程。
发酵过程通常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营养物质等。
2.微生物的选择:发酵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发酵微生物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3.发酵基质:发酵基质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发酵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求来设计合适的发酵基质。
4.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控制发酵温度、pH值、氧气供应、基质浓度等参数来实现最佳的发酵效果。
5.发酵设备及操作:发酵工程中使用的设备包括发酵罐、搅拌器、气体供应系统、温控系统等。
发酵操作需要严格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发酵过程的成功进行。
6.剪切力与氧气传递:在发酵过程中,剪切力的作用可以促使混合物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发酵液中,从而提高氧气传递效率,有效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7.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发酵产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发酵工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离心、滤过、透析、薄层层析、凝胶层析等。
8.发酵中的计量和控制:发酵过程的计量和控制是发酵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监测和调控发酵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可以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
9.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酿酒、饮料、乳制品、药物、酶制剂等都是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
10.发酵工程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发酵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包括发酵过程优化、新型发酵设备开发、生物传感器等。
总结起来,发酵工程是研究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学科,涉及到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第二章发酵工程第一节发酵工程概况一、发酵和发酵工程1、什么是发酵(1)传统的发酵定义:发酵(fermentation)最初来自拉丁语“发泡”(fervere),人们早期的认识,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谷物,进行酒精发酵产生CO2的现象,这个过程是酵母在无氧状态下的呼吸过程,是微生物获得能量的一种形式。
(2)现在定义:目前人们把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1)定义:它是一门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微生物工程。
(2)分类:发酵工程分为:食品发酵工程和非食品发酵工程两大类。
食品发酵工程又叫酿造工业,如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酱油、食醋、酱、豆豉、腐乳。
这些产品成分复杂,对风味有较高的要求。
非食品发酵工程,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制剂、核苷酸、单细胞蛋白等。
这些产品成分单一,无风味要求。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1、天然发酵阶段19世纪前,人们对发酵的本质并不了解,但已经在利用自然发酵现象制成各种发酵产品,如酱油、米酒、面包、奶酪、啤酒、白酒等。
菌种是天然的,而非纯种培养,凭经验传授技术、带徒弟,产品质量不稳定,常常受到杂菌的污染而使人们感到困惑。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680年,发明了显微镜(270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到了大量的活的微生物。
1859年,巴斯德证明了发酵原理,随后发明了低温杀菌法(巴氏杀菌),挽救了法国的葡萄酒。
1881年,柯赫建立了细菌纯粹培养技术,并获1905年的诺贝尔奖。
确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粹培养技术,使发酵技术从天然发酵转变为纯粹培养发酵,实现了第一次发酵技术进步(第一个转折期)。
从此,人类开始了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大大地提高。
发酵工程的名词解释
发酵工程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综合应用,可以将物质和能量重新配置,以改善化学特性,利用发酵生物技术将原料转化成多种有用的化合物,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有机酸、抗菌物质、食品添加剂等。
发酵反应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将原料转化成目的产物的过程。
这种代谢反应一般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原料(碳源),由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它们的能量,然后这些能量被微生物代谢成有用的产物的过程。
它具有同化作用、外源代谢作用、细胞成熟作用和生物合成作用等特性。
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实用性很强,可以调节食品的味道、质地、颜色和保质期等特性,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也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原料转化为乳、酒、糖、醋、酱油等美味的保健品;此外,由于发酵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食品营养价值,使食品更加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另外,发酵工程不仅可以应用在食品领域,还可以用于产生对环境有益的物质,如植物激素、微量元素、农用洗涤剂以及活性剂等。
此外,由于发酵技术可以以少量原料、少量空间和少量能源获得较多的产物,因此被认为是高效率和环保的生产方式。
总之,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发酵反应的工程学科,是上述所有发酵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开发。
它综合利用了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具有深远影响的高新技术。
目前,发酵技术在现代社会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食品工业到农业生物技术,以及其他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发酵工程的发展也在迅速推动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成为生物科技中重要的一环,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发酵工程,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成更有用的产物的工程技术。
发酵工程是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现代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工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发酵工程的产物广泛用于医学、农业、食品、环保等多个领域。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们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1.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发酵的基本过程是:首先是微生物分解所需营养物质为能量,随后是将其转化为生长代谢的生物体组织,进一步是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益的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起着关键的作用。
2.发酵过程的基本特点发酵过程是由微生物代谢活动引起的,具有时间长、可控制性差等特点。
另外,发酵过程还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需要合理的散热措施。
3.发酵工程原料的选择原料的选择对于发酵工程至关重要,原料一般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等,不同的微生物对原料要求差异较大。
4.发酵工程的主要流程发酵工程主要包括发酵罐的设计、微生物的培养、发酵条件的控制等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发酵罐培养微生物得到需求的产物。
三、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1.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常见的发酵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霉菌、细菌等。
在不同的发酵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非常重要。
2.微生物的选型对于发酵工程来说,微生物的选型是十分关键的。
要根据所需产物的性质和发酵条件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微生物。
3.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是发酵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培养的条件应该控制得很好,确保微生物的最佳生长繁殖情况。
四、发酵罐的设计1.发酵罐的结构发酵罐通常分为罐体、搅拌器、温控装置、进气装置、排气装置等几个部分。
2.发酵罐的主要功能和要求发酵罐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给微生物,要求它能够充分搅拌,保持温度和通气等。
3.发酵罐的类型目前,常用的发酵罐类型有批量式、连续式及其衍生的多种类型。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1.发酵工程的定义与特点?发酵工程:主要指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和基因工程菌在人工生物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而获得产物的工业过程。
发酵工程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利用微生物的特点:(1)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强、渗透压、酸碱度等条件有极大的适应能力。
(2)有极强的消化能力。
(3)有极强的繁殖能力。
2.发酵工业发展的有哪几个阶段及大致年代?1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2第二代(近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以抗生素的生产为标志。
青霉素的发现与大量需求;3第三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1982,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利用工程菌生产的人胰岛素问世3.发酵工业的应用领域?举出6个以上(三个不同领域)发酵生产的产品。
1、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奶酪、酸奶味精2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青霉素、金霉素3、在轻工业中的应用:制干酪、果汁4、在化工能源中的应用:乙醇、甘油 5 业中的应用:杀虫剂、根瘤菌6、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污水处理4、发酵罐的特征及类型:特征:1发酵罐应有适宜的径高比2发酵罐受一定的压力3其搅拌通风装置能使气液充分混合,保证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溶解氧4发酵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避免污垢堆积,保证灭菌彻底,防止污染5.发酵罐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6搅拌器的轴封要严密,以减少泄露类型:1生长代谢需要分类:好氧和厌氧2按发酵罐的设备特点分类:机械搅拌通风和费机械搅拌通风3按容积分类:实验室发酵罐、中试发酵罐、生产规模发酵罐4按操作方式分类: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5按生长环境分类:悬浮生长和支持生长6 超滤发酵罐4、什么是气升式发酵罐,什么优点?气升式发酵罐:是指借助气体上升的动力来搅拌的发酵罐。
优点:1气体从罐体的下部通入,可带动流体在整个发酵罐内循环流动,使反应器内的溶液混合均匀。
2由于不用机械搅拌桨,省去了密封装置,使污染杂菌的机会减少,同时降低了机械剪切作用对细胞的伤害3由于液体循环速度快,反应器内的供养和传热都较好,利于节能5、工业发酵常见的发酵方式有哪些,其主流发酵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方式:1根据微生物需氧和不需氧:好氧和厌氧2根据培养基固态和液态: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3根据发酵位置是表面和深层:表面发酵和深层发酵4根据菌种是否被固定:游离发酵和固体发酵5根据发酵间歇或是连续: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6根据所用菌种是单一或多种:单一纯种发酵和混合发酵主流发酵方式:好养、液体、深层、分批、游离、单一纯种发酵方式结合进行的6、连续发酵的特点及不足有哪些?特点:简化了菌种的扩大培养、发酵罐的多次灭菌、清洗、出料、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增加了生产效率,是产品更有商业性竞争不足:1连续发酵运转时间长,菌种多退化,容易污染,其培养基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发酵2 工艺中变量较分批发酵复杂,较难控制和扩大3在大规模生产中,次级代谢产物难以利用连续发酵7、什么是固态发酵和混合发酵?发酵液的特点?固体发酵:是指利用古体培养及进行微生物的繁殖混合发酵: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共用一种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液的特点:1发酵液大部分是水,一般含水量达到90%---99% ,发酵液中发酵产物浓度较低2发酵液中的悬浮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质的胶状物,不利于过滤,同时增加了提取和精制后的操作难度3发酵液的培养基残基残留成分中还含有无机盐、非蛋白质大分子杂质及其降解产物,对提取和精制均有一定的影响4发酵液中除了发酵产物外还有其他副产物,有的结构和副产物相似,这就给分离操作带来困难5发酵液中还含有色素、热原质、毒性物质等有机杂质。
第二章微生物菌中选育1、工业化菌种的基本特征: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致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2生理性状稳定3菌体重量和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5保持稳定的生长能力2、自然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样品采集——增殖培养——纯种分离——生产性能测定3、什么是有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诱变育种:就是人为地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使诱变对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突变,并通过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凡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因素,统称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如紫外线、X-射线、 -射线、快中子、超声波等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亚硝基胍(NTG)、亚硝酸(NA)、氮芥(NM)、羟胺、ICR类等4、什么是种子的扩大培养?种子的夸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罐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和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5、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目的:要求: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致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2生理性状稳定3菌体重量和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4无杂菌污染5保持稳定的生长能力6、种子扩大生产的一般步骤?7.、如何防止菌种的衰退?1合理育种2选用合适的培养基3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4控制传代次数5 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6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存方法第三章发酵培养基1、糖酵解:2、初级代谢:是指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3、次级代谢:市值为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物质,合成一些与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4、营养缺陷型:5、抗性便突变株:6、微生物柠檬酸的发酵机制:7、谷氨酸的发酵机制:8、什么是产物得率,Yx/s,Yx/o2,Yx/kcal 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得率系数:消耗单位营养物所产生的细胞或产物数量。
x/s,Yx/o2,Yx/kcal 分别表示小号每克营养物、每克分子氧和没钱可能两所生成的细胞克数。
第四章:1、发酵工程常用的碳源有哪些?糖类、油脂、有机酸、低碳醇等糖类:发酵培养基中使用最广泛的碳源; 主要有葡萄糖、糖蜜和淀粉糊精等油和脂肪也能被许多微生物作为碳源和能源2、什么是生理酸性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举例?氮源物质常对培养液pH产生影响(NH4)SO4 → 2NH3 + H2SO4NaNO3 + 4H2 → NH3 + 2H2O + NaOH反应中所产生的NH3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
在常用的无机氮中,硫酸铵被菌体利用后会使培养液的pH下降,为生理酸性物质;硝酸钠被同化时则引起培养液pH上升,为生理碱性物质3、什么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
类别: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4、什么是前体?举例说明前提对发酵的重要性?前体:是指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又较大的提高。
5、什么是产物促进剂和抑制剂,举例?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如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赖氨酸时,加入红霉素可提高产量25%以上。
抑制剂: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刺激另一代谢途径,以致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如酵母厌氧发酵中加入亚硫酸盐或碱类,可以使酒精发酵受到抑制,而转入甘油发酵7、按物理状态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8、发酵培养基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1既要使种子接入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体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所需产物。
因此,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合成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
2但若因生长和合成产物所需的总的碳源、氮源和其他营养物质总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产物两个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有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工艺来加以满足。
9、淀粉水解一般有几种工艺?各有何特点?1淀粉水解;酸解法: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生产简易,由淀粉逐步水解为葡萄糖的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仅在一个高压容器内进行,水解时间短,设备生产能力大。
2酶解法(双酶水解法):酶解法是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3双酶法优点: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较低;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且可采用粗原料10、空气过滤除菌的预处理的目的及工艺流程?11、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有哪些?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同时放在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加热灭菌的过程,也称实罐灭菌。
连续灭菌:又称连消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通过连续灭菌装置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而进行灭菌12、连消与实消相比的优缺点?13、温度对发酵有何影响,怎样选择?1)温度影响产物合成的速率及产量2)温度可能会影响终产物的质量3)温度还可能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最适温度的选择:1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产物的形成。
2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温度不一定好。
因为最适合菌生长的温度不一定适合产物的合成。
3温度的选择还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灵活掌握:如通气条件,培养基成分和浓度4利用计算机模拟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14、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供氧方面1)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使氧分压增加,进行富氧通气2)提高罐压3)改变通气速率4)增加搅拌速度2、需氧方面1)调整养料的浓度2)调节控制温度15、如何实现发酵控制优化?培养基的优化:选择培养基成分,设计培养基配方,虽然有一些理论依据,但最终的确定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的。
培养基设计与优化的大致步骤: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配制的基本理论,初步确定可能的成分;2)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3)通过多因子实验确定各成分的最适浓度16、你认为怎样的方法控制发酵过程的泡沫最好?17、发酵过程的泡沫会对发酵带来许多副产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降低了发酵罐的装液系数2)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3)增加了污染杂菌的机会4)导致产物的损失18、用怎样的方法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泡沫?1机械消泡:采用物理作用强力震动来消泡2化学消泡:降低泡沫的机械强度,使泡沫破裂2)降低液膜的表面黏度,使液膜的液体流失,导致泡沫破裂19、PH一般的变化规律和控制策略?有哪些因素影响PH的变化?pH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1)pH影响酶的活性2)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从而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排泄,因此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3)影响培养基某些组分和中间产物的离解,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4)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