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15苏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3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类型。
2、举例说明生态因子的种类及意义。
3、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
4、描述生物圈的组成。
二、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类型。
(2)生态因子的种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物圈的组成。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类型。
(2)生态因子的种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物圈的组成。
3.教学疑点(1)生态因子的种类(应用)。
(2)生态因子的作用(理解)。
(3)食物链和食物网(应用)。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可以形象地用一个钟形耐受曲线来生产力也常小于0.5克/米2·天,为地球上各类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低者之一。
然而由于荒漠地区年日照比较高,生长季热量充足,在有条件的地方,当加以施肥与灌溉,荒漠可以成为局部高产的环境。
荒漠环境严酷、生物种类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所以荒漠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在改造利用时应当慎重。
5.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是指由低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温带,自多瑙河下游起向东经罗马尼亚、苏联和蒙古,直达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构成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带。
北美中部的草原带面积也较宽广。
此外,南美阿根廷等地亦有分布。
草原地区属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约为250—500毫米,多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
夏季温暖,冬季较严寒,四季分明。
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主要由丛生禾草针茅、羊茅、须芒草、草、早熟禾等组成,混有多种双子叶杂类草如豆科、菊科植物。
有的地方还有散生的矮小灌木。
它们普遍具有叶面积狭小、具绒毛、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根系发达等旱生特征。
群落结构简单,一般仅有一或二个层。
季相更替则十分频繁而鲜明,有时出现十分华丽的外貌。
开旷的草原适宜善于竞走的大型植食动物的生活,如野驴、野牛、骆驼、黄羊等。
以穴居为主的啮齿类动物也是草原上常见的第一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