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声 成 像 概 述
- 格式:ppt
- 大小:44.26 MB
- 文档页数:157
论述超媒体的概念及应用超媒体是一种超文本技术的扩展,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组合在一起,通过超链接实现互联互通。
超媒体最早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泰德·内尔逊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被视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前身。
超媒体不仅以文本为基础,还可以包含多种媒体元素,如图像、声音、视频等。
它通过超链接将这些媒体元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自由浏览和导航。
超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超文本、超链接和导航,它能够提供非线性、非连续和非序列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兴趣进行非线性的浏览和学习。
超媒体的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和培训:超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
通过超文本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进行非线性的浏览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多媒体交互:超媒体可以结合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出更富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用户体验。
例如,在电子商务中,超媒体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展示商品,增强用户对商品的理解和购买的欲望。
3. 知识管理和分享:超媒体可以作为一种知识管理工具,帮助人们组织和共享知识资源。
通过超链接,人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维基百科就是一种基于超媒体的知识分享平台。
4. 艺术创作和娱乐:超媒体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段。
通过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为丰富、多样和动态的艺术作品。
同时,超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形式,如网页游戏、在线影视等。
总之,超媒体作为一种多媒体交互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以超链接为基础,能够提供非线性、非连续和非序列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人们提供更为自由和个性化的浏览和学习体验。
超声基础知识.doc1第⼀章、超声诊断物理基础第⼀节超声波的概念⼀、超声波的基本概念1、声波的性质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听觉范围(20~20000HZ)的⾼频声波,即:频率>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振态在固体中有纵波、横波、表⾯波、瑞利波、板波等多种振态,⽽在液体和⽓体中只有纵波振态,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超声纵波。
2、诊断常⽤的超声频率范围2~10MHZ(1MHZ=106HZ)3、超声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波的共同物理性质①⽅式------必须通过弹性介质进⾏传播在液体、⽓体和⼈体软组织中的传播⽅式为纵波(疏密波) 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特性,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空⽓、⽔、软组织、⾻骼)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和不同的衰减等②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声速有很⼤差别:空⽓(20℃)344m/s,⽔(37℃)1524m/s,肝1570m/s,脂肪1476m/s,颅⾻3360m/s⼈体软组织的声速平均为1540m/s,与⽔的声速相近。
⾻骼的声速最⾼相当于软组织平均声速的2倍以上⼆、基本物理量声学基本物理量波长、频率、声速及三者的关系λ=С/f 声速:不同介质的声速空⽓(20℃)344m/s、⽔(37℃)1524m/s、肝脏\⾎液1570m/s、脂肪组织1476m/s、颅⾻3360m/s。
⼈体软组织平均声速掌握1540m/s 三、声场(⼀)超声场概念超声场是指发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所达到的空间。
超声场简称声场,⼜可称为声束。
(⼆)声场特性1、①扫描声束的形状、⼤⼩(粗细)及声束本⾝的能量分布,随所⽤探头的形状、⼤⼩、阵元数及其排列、⼯作频率(超声波长)、有⽆聚焦以及聚焦的⽅式不同⽽有很⼤的不同②声束还受⼈体组织不同程度吸收衰减、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即超声与⼈体组之间相互作⽤的影响。
2、声束由⼀个⼤的主瓣和⼀些⼩的旁瓣组成超声成像主要依靠探头发射⾼度指向性的主瓣并接收回声;旁瓣的⽅向总有偏差,容易产⽣伪像。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 20000次(Hz ,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 限的声波。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 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
借此进行疾 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 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 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 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多普勒频移f d 公式为:f d = f r — f0= 2v ・fc ) *cos 丁c\/ fd C V cos2fo 公式中fd 、cos 0仪器均可显示,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B 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由此而知, f o 和V 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1) 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 (continuous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 以频谱显示。
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 CW 。
其优 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
缺点为没 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 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亦 以频谱显示,与二维超声相结合。
用一定宽度的调制脉冲获得心脏或血管内某一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 (f d )。
1842 ?约翰?多普勒提出的。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 测物体的运动。
多普勒频移(fd )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 )、反射物体运动的 速度(V )、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B )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 )成反比, 声波的频率;f r 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 d 多普勒频移;V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fo 及C 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
《医学影像学》超声部分-总论(讲稿)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授课时间:授课教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1、超声诊断的一些基本概念2、超声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3、超声成像诊断主要临床应用4、超声诊断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建议:制作超声成像动态示意图,图文并茂,动静图像结合,便于理解掌握。
2、超声诊断的优点和局限性。
建议:使用图文并茂,动静态图像结合,教学课件,举例说明。
疑点:二、教具或教学手段教材:吴恩惠冯敢生《医学影像学》第七版,全国高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四、教学内容1、超声诊断学的定义1.1超声是指物体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简称超声。
1.2超声诊断学的定义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声像图)、曲线(M型心动图、频谱曲线)、波形图(A 型)或其他数据,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和受检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或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分析,借此进行疾病判断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
1.3 范围临床一般分为4 类①低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75MHz;②中频超声超声频率在3~10MHz (常规用)③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20MH;z④甚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20MHz以上;一般中等身材腹部脏器检查选用3~4MHz浅表脏器检查选用7.5~10MHz小儿腹部可选用5MHz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选用20MHz1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2.1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密度、声阻抗、界面密度(p):各种组织、脏器的密度为重要声学参数中声阻抗的基本组成之一。
人体内不同组织、脏器的密度不同,以骨骼——颅骨的密度最高,1 .658g/cm 3;体液——血液、血浆、脑脊液、羊水、软组织、脑组织、肌肉、肝脏密度低些,1.013~1.074g/cm 3;脂肪的密度更低些,0 . 955g/cm 3;而含气脏器中的空气的密度最低,0.00118g/cm3。
第一章总论一.X线成像1.X线成像三个基本条件1).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密切相关2).被穿透的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荧光或摄影)显示2.X线检查技术普通检查:包括荧光透视和摄影(照片,平片,素片)。
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放大摄影、记波摄影,高仟伏摄影造影检查:1、对比剂:高密度-硫酸钡、碘剂造影剂低密度-空气、水2、造影方法:直接法-胃肠造影等。
间接法-尿路造影。
3.X线的特性电磁波,波长短,0.0006-50nm(肉眼不可见)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生物效应)--- 放射治疗的基础4.X线的设备: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5.CR、DR的临床应用的优点:1.曝光后可动态调节出最佳图像2.摄片条件的宽容度大3.患者接受的X线计量较少4.图像信息可由磁带或光盘储存节省空间5.可输入PACS网络中,资源共享6.可行体层成像和减影处理6.X线图像特点1.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
它能构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
2.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
3.由于X线束是从X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因此,将使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放大、伴影及形状失真。
7.X线诊断应用•常规胸片•常规骨骼片•胃肠道、泌尿系造影、乳腺等8.X线检查中的防护技术方面,采取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原则。
患者方面,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设计正确的检查程序。
每次X线检查的曝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检查。
二.计算机体层成像(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C T)1.CT图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象素越小(0.5mm),数目越多(1024X1024),构成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高;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072 超声波医学考试大纲①基础知识;②相关专业知识;③专业知识单 元细 目要 点要求科目(1)超声波的基本概念 ① 声波的性质② 可听声与超声的频率范围 ③ 诊断常用的超声频率范围 (2)声学基本物理量 (3)介质中声的传播① 方式(纵波、横波、表面波) ② 声速 (4)声场 ① 概念 ② 特性 ③ 声束的组成 ④ 近场、远场⑤ 超声波指向性优劣的指标 1.超声波的基本概念⑥ 聚焦声束掌握 ① (1)束射特性(方向性) ① 大界面与界面反射 ② 小界面与后散射 (2)衰减特性 ① 衰减的概念 ② 衰减的原因③ 不同介质声衰减的显著差别(肺、骨骼、肝、脾、体液)④ 衰减与距离、频率的关系 ⑤ 衰减系数(dB/cm•MHz) ⑥ 人体衰减吸收的重要因素 (3)超声分辨力 ① 空间分辨力掌握 ② 对比分辨力、细微分辨力、时间分辨力 了解 ③ 影响分辨力的诸多因素 (4)超声多普勒效应 (5)生物学效应 ① 超声能量物理参数② 超声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 一、超声诊断物理基础 2.超声物理特性③ 诊断用超声的安全原则和规定掌握①(1)多普勒基本概念掌握 (2)脉冲波多普勒技术的局限性了解二、多普勒超声技术基础及应用1.频谱多普勒(3)增大脉冲波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速度、检测深度的方法掌握①(1)彩色多普勒技术原理 了解 (2)彩色多普勒技术的种类 掌握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方式 掌握 2.彩色多普勒(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局限性了解 ①(1)血流动力学基础知识 (2)频谱多普勒技术的调节方法 (3)频谱多普勒波型的意义 掌握(4)用频谱多普勒判断血流性质 了解 3.频谱多普勒技术的应用(5)频谱多普勒的用途掌握 ①(1)彩色多普勒的调节方法(2)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的用途 掌握 4.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3)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临床应用 了解 ① (1)超声产生原理 ① 压电效应 ② 压电材料掌握 (2)超声探头的基本构造 了解 (3)超声探头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掌握 (4)探头的中心频率和频宽(频带宽度) 掌握(5)探头的振子数(elements)与“声通道”数① 单阵元声通道、多振子组合(阵元)的通道② 低密度振子③ 高密度振子 1.超声探头④ 高密度振子和增加组合通道的意义了解① (1)声束扫描与声像图(静态超声) ① 超声扫描线的移动与超声断层图—声像图了解② M 型超声及产生原理(M-超声心动图) (2)实时超声成像原理 ① 电子线形扫描/弧形扫描 ② 电子扇形扫描2.超声成像原理③ 机械扇形扫描、环阵(机械)扇形扫描、帧频掌握①(1)超声发射与接收① 脉冲式超声及其意义。
无机纳米颗粒的光声成像综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无机纳米颗粒在光声成像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光学和超声学原理的先进成像技术,能够实现高分辨率、无创伤的生物组织成像。
而无机纳米颗粒因其特殊的光学和声学性质,为光声成像提供了优秀的对比剂。
本文将综述无机纳米颗粒在光声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详细介绍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监测、血管形态和功能研究以及生物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同时,还将总结各种制备方法中化学合成法、物理方法制备法和生物合成法,并重点探讨其中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无机纳米颗粒的光声成像、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综述、无机纳米颗粒在光声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对本文进行概述和背景介绍,无机纳米颗粒的光声成像部分将详细介绍其理论原理、成像技术与装置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在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综述部分将全面总结化学合成法、物理方法制备法和生物合成法。
然后,在应用研究进展部分将重点探讨无机纳米颗粒在肿瘤诊断与治疗监测、血管形态和功能研究以及生物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概括主要发现,并讨论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全面综述无机纳米颗粒在光声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深入总结,为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希望能够推动光声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血管形态和功能研究以及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发展,为医学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无机纳米颗粒的光声成像2.1 理论原理无机纳米颗粒的光声成像是利用光声效应原理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
光声效应是指当物质吸收光能量后,由于瞬间温度的升高,导致局部膨胀和压力波产生。
这些压力波可以通过超声传播,经过探测装置的接收和处理,最终形成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