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地中海贫血 β珠蛋白基因(HBB) 基因变异 序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于β型珠蛋白链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遗传病之一。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β0型突变
β0型突变是指β型珠蛋白链发生完全缺失,因此无法合成β型珠蛋白,从而导致β地中海贫血。
β0型突变是β地中海贫血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患者需要终身输血治疗。
2. β+型突变
β+型突变是指β型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仍能够合成一定量的β型珠蛋白。
β+型突变与β0型突变相比,症状轻微,治疗方法也较为简单,患者可以通过输血、骨髓移植等方式进行治疗。
3. δβ型突变
δβ型突变是指在β型珠蛋白链的编码区域或非编码区域发生突变,从而影响β型珠蛋白的合成。
δβ型突变是β地中海贫血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与β+型突变相似。
4. 桥接型突变
桥接型突变是指β型珠蛋白链与其他珠蛋白链发生连接,从而形成异常的珠蛋白。
桥接型突变是β地中海贫血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与β+型突变相似。
总的来说,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对于β地中海贫血患者而言,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贝塔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理学机制1.β珠蛋白的合成受阻:贝塔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β珠蛋白链合成受阻。
正常情况下,β珠蛋白基因可产生正常的β珠蛋白链,在与α珠蛋白链形成血红蛋白A,从而组成成人红细胞所需的巴氏血红蛋白(HbA)。
但在贝塔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由于基因突变,β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阻碍,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β珠蛋白链。
2.不平衡的全血红蛋白组分:贝塔地中海贫血患者由于β珠蛋白链合成的受阻,使得全血红蛋白组分发生不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成人红细胞主要含有HbA(α2β2),但在贝塔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β珠蛋白链,导致α链的积累。
这些积累的α链会聚集在红细胞内,形成无法完全溶解的珠蛋白(HbH)包体。
同时,由于β珠蛋白链的缺失,还会导致大量游离的α链存在。
这些异常的全血红蛋白组分对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有损害。
3.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异常:贝塔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出现了异常。
珠蛋白包体的存在使得红细胞形态变圆形,而不再保持典型的双凹形状。
红细胞畸形会导致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通过能力下降,增加黏度和粘附性。
此外,异常的全血红蛋白组分还会损害红细胞的氧运输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4.骨髓的代偿性增生:由于贝塔地中海贫血患者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β珠蛋白链,导致红细胞在骨髓中的生存期缩短。
红细胞的寿命减短刺激了骨髓的代偿性增生,以保持足够的红细胞产生。
这使得骨髓中的红系前体细胞过量增生,导致骨髓扩大;同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会相应增多。
这种骨髓的代偿性增生也是贝塔地中海贫血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总的来说,贝塔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理学机制是β珠蛋白的合成受阻,导致红细胞全血红蛋白组分不平衡,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异常,骨髓发生代偿性增生。
这些机制共同导致了贝塔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2024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唐诗“翠羽春禽满树喧”描绘了满树鸟儿欢快鸣叫的画面,其中“翠羽”指青翠的羽毛,“喧”指鸣叫。
关于“翠羽”和“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翠羽”有利于种群繁衍B.两者皆可调节种间关系C.“喧”可表示个体问联络D.两者皆属于化学信息2.广西是我国甘蔗主产地。
甘蔗一般采用无性繁殖,但会由于病毒积累而产下降,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方法来解决。
关于该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选用甘蔗的茎尖为外植体B.选用的外植体需经高温灭菌处理C.一般采用加入琼脂的固体培养基D.脱毒苗的形成包括再分化过程3.“扬美豆豉”制作技艺属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技艺包括选豆、洗豆、煮豆、制曲、洗曲、调味和发酵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煮豆可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易于被微生物利用B.制曲目的是促使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并分泌多种酶C.调味时加入食盐,主要目的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特定代谢产物,使豆豉风味独特4.研究发现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普遍存在5-甲基胞嘧啶和N6-甲基腺嘌呤,分别被称为DNA的第5、6个碱基。
关于这两个碱基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含有N元素B.均含有脱氧核糖C.都排列在DNA骨架的外侧D.都不参与碱基互补配对5.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病毒衣亮蛋白VP16作为纳米骨架,包裹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构建了高效、易调控的蛋白类纳米酶。
关于该纳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效率受pH、温度影响B.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可催化肽键的断裂6.百香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广西多地种植,赋能乡村振兴。
为探究百香果健壮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某兴趣小组提出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A.设置清水组作为空白对照B.将2,4-D浓度作为自变量C.将枝条生根的数量及生根的长度作为因变量D.随机选择生长状况不同的枝条作为实验材料7.我国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长效胰岛素制剂。
β珠蛋白基因突变方式β珠蛋白是一种血红蛋白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也被称为血红蛋白β链。
它由HBB基因编码,在人类基因组中定位在染色体11号上。
β珠蛋白的突变方式指的是HBB基因发生的突变,导致β珠蛋白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
这些突变可以引起遗传性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HBB基因中的一种突变所引起的。
这种突变导致红细胞中的β珠蛋白发生异常。
正常情况下,β珠蛋白给血红蛋白分子提供了柔韧性和弹性,使得红细胞能够在血液中流动。
然而,当HBB基因发生突变时,β珠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使得血红蛋白分子在缺氧情况下变得不稳定,形成了锥形的变形红细胞,也被称为镰状细胞。
这些镰状细胞很容易黏附在一起,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引起疼痛和组织损伤。
地中海贫血也是由于HBB基因中的突变所引起的。
这种突变导致β珠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或受损,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或完全缺失。
地中海贫血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疲劳、黄疸等症状。
由于缺乏正常的β珠蛋白,患者的红细胞无法正常携带和释放氧气,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影响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β珠蛋白基因突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生。
常见的突变方式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在点突变中,HBB基因中的一个碱基被替换成另一个碱基,从而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例如,HBB基因中的GAG序列可能会突变为GTG序列,导致氨基酸谷氨酰被缬氨酰替代。
这种突变会改变β珠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除了点突变,缺失突变也是常见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方式之一。
在缺失突变中,HBB基因中的一段DNA序列被删除,导致缺失了相应的氨基酸。
这种缺失会影响到β珠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正常功能。
插入突变是指在HBB基因中插入了额外的DNA序列。
这种插入突变会导致β珠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倒位突变是指HBB基因中的一段DNA序列在染色体上发生了颠倒。
β-地中海贫血论文: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儿童中β-地中海贫血HBB基因的变异分布特征【中文摘要】β-地中海贫血是p珠蛋白基因突变或部分缺失导致p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降低或缺如,导致红细胞渗透脆性减少和血中HbA2水平升高为特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
β-地中海贫血主要有两类:完全不能合成β链的称为βp0地贫,能部分合成β链(约为正常的5%-30%)的称为β+地贫。
地中海、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我国西南、华南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域。
β-地中海贫血在云南少数民族傣族和景颇族中高发,是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之一,有文献报道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发病率为10.0%。
其分子病理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为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缺失或插入。
目前全世界已报道了约200多种HBB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已报道有34种,我国β-地中海贫血突变常见类型为CD41-42、IVS-Ⅱ-654、CD17、TATABbox-28.CD71-72和TATAbox-29等。
研究表明: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分布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征和地域差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在中国西南亚热带湿热地区,其地理位置独特,国内外对本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报道还不多见。
本研究采用了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傣族儿童中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变异分布特点,并建立检测相...【英文摘要】Theβ-thalassaemia is hereditary autosomal disorders with decreased(β+) or absent(β0) (5%-30%)β-globin chain synthesis.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efects in β-thalassaemia are caused by point mutations or small deletions or insertions in HBB gene, which caused a substantial reducion of P-chain synthesis and a distinct haematological phenotye with hypochromic microcytic red blood cells,decreased osmotic fragility and characteristically raised levels of HbA2 in heterozygots. Theβ-thalassaemia is a highly heterogen...【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HBB) 基因变异序列分析【英文关键词】Beta-thalassemia mutation hemoglobin beta gene sequence analysis【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儿童中β-地中海贫血HBB基因的变异分布特征摘要5-6Abstract6-7中英文缩写词表8-9前言9-12一、研究对象和诊断标准12二、实验方法12-17三、实验结果17-24四、讨论24-34五、总结与展望34-36参考文献36-40综述40-48参考文献46-48个人简历48发表的文章48-49致谢49。
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现型特点王葭【摘要】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收集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本组78例患儿中,33例(42.31%)为 IVS-II654(C → T)、21例(26.92%)为 CD41-42(-TCTT)、8例(10.26%)为 TATAbox-28(A → G)、8例(10.26%)为CD17(A → C)、5例(6.41%)为 CD27-28(+C),SD43(G → T)、TATAbox-29(A → G)及 CD71-72(+A)各1例;临床表现型特点主要包括年龄、血红蛋白 A2、血糖蛋白 F,其中-28/654型患儿发病年龄(11.31±7.82)个月,相较于41-42/654型(5.83±3.50)个月、17/654型(3.49±0.56)个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9、8.809, P<0.05);相较于其他类型,-28/41-42型Hbg(85.97±5.98)l 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不同类型下的临床表现性特征也会产生相应变化,积极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加强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对提高治疗针对性与有效性尤为重要。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13【总页数】2页(P2442-2443)【关键词】β 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临床表现型特点【作者】王葭【作者单位】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河源 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重型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链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血红蛋白病,多发于婴儿,初期无显著症状,具有慢性进行性特征,随着婴儿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主要包括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及特殊面容(头大、眼距增宽、鼻梁低陷等),同时婴儿多发生肺炎、支气管炎及肝、胰腺损害等疾病,从而导致婴儿病死率升高,若不及时给予婴儿有效治疗,婴儿生存时间多小于5年。
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研究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地区和亚洲部分国家。
该疾病主要由于红细胞内缺乏或缺失血红蛋白而引起,而血红蛋白的合成则依赖于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表达异常的研究进展。
1. 地中海贫血简介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严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的特点是β-珠蛋白链合成受损,导致红细胞功能异常,引起体内大量不正常红细胞产生。
该疾病由多个与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相关的基因突变引起,其中最常见的为β-珠蛋白基因(HBB)的缺失或缺陷。
2. β-珠蛋白基因表达调节机制β-珠蛋白基因表达受到复杂调控。
研究表明,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对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转录因子、增强子以及调控元件等还参与了β-珠蛋白基因的调控过程。
3. 基因表达异常与地中海贫血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对β-珠蛋白基因传递信号的反应明显受损。
这种异常可能源自于多种原因,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转录因子突变或缺陷、甲基化修饰改变等。
4. 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有时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如染色体7上一小片段缺失或转座到其他染色体上。
这些异常可导致HBB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改变,从而影响其正常表达。
5. 转录因子突变与地中海贫血一些研究还发现,在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存在与β-珠蛋白基因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转录因子在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进而影响正常的基因表达。
6. 甲基化修饰改变与地中海贫血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
地中海贫血研究发现,与HBB基因启动子区域相关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改变,这可能导致该区域间断性失活,从而降低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
7. 基因治疗策略近年来,针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表达异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提出了一些治疗策略。
β-地中海贫血研究现状与分析摘要】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因首次被发现于地中海沿岸地区而得名。
这种疾病是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引起,表现特征是珠蛋白肽链产生障碍。
β-地中海贫血是地中海贫血的一种,病理机制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血红蛋白里的β-珠蛋白链含量不足或者缺失,从而使得红细胞寿命减短。
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严重者可因重症贫血、脓毒败血症、全身器官衰竭而失去生命。
目前治疗方法包含输血、祛铁治疗、药物诱导γ-珠蛋白基因活化、骨髓干细胞转移和基因治疗等。
本文就当前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β-地中海贫血是常见的溶血性贫血,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关。
β-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机制是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β-珠蛋白链生成减少或者缺乏。
它是世界上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也是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常见和危害很大的遗传病。
全世界约1.5%的人带有该疾病基因,每年至少有20万名新生儿是β-地中海贫血纯合或双杂合基因型。
该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威胁,同时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本文就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1.β-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是四聚体,有两个α链和两个非α链。
人血红蛋白是在胚胎、胎儿和成人不同阶段中具备不同肽链的四聚体结构。
β-珠蛋白基因存在于11号染色体短臂之上,基因突变时,多数为点突变,少数是缺失。
根据β-珠蛋白的表达量的程度不同,β-地中海贫血可分成β0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表达无影响)和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部分表达)。
珠蛋白肽链基因突变使得β-珠蛋白肽链减少或不生成或生成异常肽链,造成α-珠蛋白肽链相对增加,产生包涵体并沉积物在红细胞膜上,减少红细胞形变能力,易被破坏,造成溶血性贫血。
轻度β-地中海贫血是β0或β+杂合子。
这种地中海贫血的携带者通常没贫血症状。
1例罕见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及其家系分析李敏敏;邹亚伟;张碧云;杨少灵;马玉花;陈福雄;吴梓梁【摘要】目的鉴定1种罕见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类型.方法血液学分析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快速电泳分析系统;α珠蛋白常规突变检测采用Gap-PCR;β珠蛋白常规突变检测采用反向点杂交法;样品的基因突变及基因型用β珠蛋白基因全长测序技术确定.结果先证者具有典型的β地中海贫血临床特点和血液学特性,HbF为5.8%,其父母各项指标均正常.未发现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有已知的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均为CD2 (CAT-CAC)杂合子,父亲为CAC纯合子;先证者有β珠蛋白exon1 CD27 (GCC-GAC)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天冬氨酸,未发现其父母有CD27突变.结论 CD27 (GCC-GAC)突变是罕见的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有助于指导人群筛查、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断.%Objective To identify a rare mutation ( GCC-GAC) at codon 27 exon1 of β-globin gene in a p-thalasse-mia carriers from a Chinese family. Methods Hematological cytoanalyzer and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system were used to analysis the phenotype. Gap-PCR was used to detect known mut ation of α-globin gene. Known mutation of β-globin gene was detected by reverse dot blot analysis. The β-globin gene was sequenced to identify the genotype and to find out the underlying mutation of the sample. Results The proband presented a typical β-thalassemia intermedia phenotype, and the HbF was 5. 8% ,and no abnormal parameter were found in other family members. No mutation was detected. The sequencing revealed heterozygosity of codon 2 ( CAT-CAC) in the proband and her mother; and codon 27(GCC-GAC) mutation heterozygosity atexonl CD27( GCC-GAC) (Ala-Asp)of β-globin gene in the proband only. Conclusions A rare mutation at exonl may lead to β-thalassemia. The finding may enrich knowledge of the screening in β-thalassemia as well as the genetic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diagnosis.【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4页(P309-312)【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作者】李敏敏;邹亚伟;张碧云;杨少灵;马玉花;陈福雄;吴梓梁【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71β地中海贫血是指珠蛋白β链合成部分或完全受抑制的一种血红蛋白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1]。
β-地中海贫血论文: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儿童中β-地中海贫血HBB基因的变异分布特征
【中文摘要】β-地中海贫血是p珠蛋白基因突变或部分缺失导致p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降低或缺如,导致红细胞渗透脆性减少和血中HbA2水平升高为特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
β-地中海贫血主要有两类:完全不能合成β链的称为βp0地贫,能部分合成β链(约为正常的5%-30%)的称为β+地贫。
地中海、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我国西南、华南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域。
β-地中海贫血在云南少数民族傣族和景颇族中高发,是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之一,有文献报道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发病率为10.0%。
其分子病理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为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缺失或插入。
目前全世界已报道了约200多种HBB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已报道有34种,我国β-地中海贫血突变常见类型为CD41-42、IVS-Ⅱ-654、CD17、TATABbox-28.CD71-72和TATAbox-29等。
研究表明: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分布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征和地域差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在中国西南亚热带湿热地区,其地理位置独特,国内外对本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报道还不多见。
本研究采用了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傣族儿童中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变异分布特点,并建立检测相...
【英文摘要】Theβ-thalassaemia is hereditary autosomal disorders with decreased(β+) or absent(β0) (5%-30%)β
-globin chain synthesis.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efects in β-thalassaemia are caused by point mutations or small deletions or insertions in HBB gene, which caused a substantial reducion of P-chain synthesis and a distinct haematological phenotye with hypochromic microcytic red blood cells,decreased osmotic fragility and characteristically raised levels of HbA2 in heterozygots. Theβ-thalassaemia is a highly heterogen...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HBB) 基因变异序列分析
【英文关键词】Beta-thalassemia mutation hemoglobin bet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儿童中β-地中海贫血HBB基因的变异分布特征摘要5-6Abstract6-7中英文缩写词表8-9前言9-12一、研究对象和诊断标准12二、实验方法12-17三、实验结果17-24四、讨论
24-34五、总结与展望34-36参考文献36-40
综述40-48参考文献46-48个人简历48发表的文章48-49致谢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