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适用范围 (1)

第三章工程概况 (1)

3.1工程地理位置 (1)

3.2工程设计概况 (2)

第四章施工准备 (4)

4.1内业技术准备 (4)

4.2材料准备 (4)

4.3其它施工准备 (4)

第五章施工方案 (5)

5.1施工顺序 (5)

5.2施工方法 (6)

第六章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6)

6.1施工工艺流程 (6)

6.2施工工艺 (6)

6.3质量验收标准 (11)

第七章主要机械及人员数量表 (13)

7.1劳动力组织方式 (13)

7.2人员及机械配置 (13)

第八章施工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4)

8.1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4)

8.2邻近既有线安全保障措施 (15)

8.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

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 (17)

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

路基级配碎石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DK277+431.33~DK278+000.00、DK282+980.00~DK283+449.28施工图(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三月);

1.2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个别路基通用图

1.3《新建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4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相关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

1.5石家庄六线隧道路基段周边环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

1.6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1.7我集团公司承建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二章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DK277+431.33~DK278+000.00、DK282+980.00~DK283+449.28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

第三章工程概况

3.1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DK277+431.33~DK278+000.00段位于石纺路框构和石家庄隧

道之间,西侧为既有京广线,东侧为民房及荒地;DK282+980.00~DK283+449.28段位于石家庄市桥东区既有京广铁路线东侧,槐安路框构桥和裕华路之间,地形平坦、开阔,东侧为原胜利南大街,线路均以挖方通过。

3.2工程设计概况

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至设计标高,DK277+431.33~DK278+000.00段级配碎石填筑宽度为27.17m~35.58m,DK282+980.00~DK283+449.28段配碎石填筑宽度为36.3m,级配碎石填筑厚度约0.44m~

1.2m不等,设计参数及技术要求如下:

⑴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

筛选而成。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应符合表 3.1的规定,且其不均匀系数U=D60/D10不得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百分率不得大于3%,颗粒质量径级配曲线如图3-1所示。

表3.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

图3-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曲线

⑶颗粒粒径d ≤0.075mm 含量不大于5.0%(重量比),压实后颗粒粒径d ≤0.075mm 含量不大于7.0%(重量比)。

⑷ 在粒径大于22.4mm 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

百分率不少于30%。

⑸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性能:粒径大于1.7mm 颗粒的洛杉矶磨

耗率不大于30%。

⑹粒径大于1.7mm 颗粒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粒径小于0.5mm 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见表

3.2所示:

表3.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材料准备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搅拌设备应计量准确,拌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施工图和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一次颗粒级配,监理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每每5000m3检验1次出场填料试验报告。

4.3其它施工准备

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

⑵将基床底层顶面的浮土、松散层及其他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露出

基床底层的硬面。

⑶上层开铺前,下承层表面用洒水车洒水,保证其湿润,以增强上下层的结合。

⑷由测量人员测放出中线、施工边线,选定控制断面和观测点。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拉线检查线路纵坡和横坡。

⑸基床表层施工前,须设置基准钢丝绳,设必要的支撑杆,敷设基准φ

2.5mm弹簧钢丝,以备摊铺机自动调平使用。

⑹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⑺对基床底层进行验收,内容有路基中线、路基高程、宽度、平整度、横坡以及压实度、孔隙率、K30地基系数等。经复测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第五章施工方案

5.1施工顺序

DK277+431.33~DK278+000.00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由南向北分层填筑;DK282+980.00~DK283+449.28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由北向南分层填筑。

5.2施工方法

级配碎石通过大型自卸式运输车从拌制厂运至作业区,采用摊铺机(或者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压路机碾压密实,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由人工挂线找平修整。

第六章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6.1施工工艺流程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

6.2施工工艺

6.2.1测量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高程;按1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作业时,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根据运输车辆的容量大小进行具体计算)。

图6-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6.2.2验收基床底层

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断面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度、横坡,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基床底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

6.2.3拌制

⑴级配碎石拌合料用级配碎石搅拌设备在拌制厂集中进行拌制,拌合料需拌制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制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

⑵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拌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拌制需要各种级配的碎石数量,以使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6.2.4材质及级配试验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搅拌设备应计量准确,拌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施工图和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一次颗粒级配,监理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每5000m3检验1次出场填料试验报告。

6.2.5运输

⑴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拌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机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

⑵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运料汽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汽车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6.2.6摊铺

级配碎石采用摊铺机(或者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摊铺时应保持匀速摊铺,根据搅拌厂的拌制能力确定摊铺速度,一般规定1.0?3.0m/min。

摊铺采用2台摊铺机全断面梯队式摊铺作业,2台摊铺机前后间距8?10m。依据方格网尺寸及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计算每格方格的卸料方量,采用摊铺机按全路基面宽均匀摊铺,经摊铺机摊铺后,用光轮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后用平地机进行初平;摊铺完成后及时采用人工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6.2.7人工精平

平地机摊铺后,现场技术人员根据计算摊铺厚度确定松铺厚度控制点,人工进行精平。根据“长放线、短控制”的原则,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地段每10m放测量控制点,人工按5m间距加密控制点,将边桩按5m间距进行加密,打入φ12的钢筋进行标识并用水泥砂浆加固保护,钢筋长1.0m。把各填筑断面变坡点的设计高程按三层填筑的分层标高推算出来,并打印成表格,用水准仪将高程引测至左右边桩的钢筋顶部,在边桩钢筋上用彩色胶带标出每个断面上六个变坡点中设计高程最高点的标高,以此控制高程。对照各变坡点的设计标高用钢尺量出设计标高,并在路基面上标出位置,高挖低补并用白灰标示,施工过程中需要反复恢复标高控制点,直至第一、二层填筑高程与理论高程相差±5cm左右即可。第三层按照一、二层程序静压后,测量人员按10m间隔在每个变坡点放控制点,用钢尺按每5m间距加密各个变坡点,钉钢钉并用水准仪测量标高。技术人员通过计算得出钢钉标高与设计标高差,人工挂线精平,人工精平、碾压完成后,测量边坡点标高进行复核,满足高程±10mm的要求。

6.2.8碾压

采用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施工图要求。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

碾压时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

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压路机碾压速度开始两遍采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详见图6-2所示。

图6-2 级配碎石碾压示意图

6.2.9检测

碾压结束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检查结果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基床表层填筑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动态变形模量E vd、静态2次变形模量E v2等指标控制,压实质量应符合“基床表层检查验收标准”的规定。对填筑压实质量可疑地段,应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

6.2.10整修养护

基床表层顶面整修完成后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基床表层顶面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6.3质量验收标准

⑴基床表层填筑厚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级检验方法见表6.1.

表6.1 基床表层填筑厚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级检验方法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级检验方法见表6.2。

表6.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级检验方法

第七章主要机械及人员数量表

7.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7.2人员及机械配置

施工人员及机械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具体配置方案见表7.1、表7.2所示。

表7.1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表7.2 每个作业工地机械配备表

第八章施工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8.1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⑴路基周边和坑内设置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对坑壁冲刷,造成塌方,妥善处理生产、生活、施工用水。

⑵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的可靠与完好,杜

绝各类违章作业现象。

⑶用电设备必须由电工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严禁非电工人员随意拆改。

⑷施工场地平整坚硬、钻机架设稳固。

⑸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保证安全技术管理到位,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的编制和教育,对外施队伍严格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⑹监测数据要及时反馈,尤其是要对既有线加强监测,保证随时掌握路基周边的各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8.2邻近既有线安全保障措施

⑴邻近既有线一侧施工时,需严格执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8]190号)、《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京铁施[2008]435号)、《关于修订<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部分条款的通知》(京铁施[2009]298号)、《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补充办法》(京铁施[2010]249号)、《石家庄枢纽改造工程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

⑵邻近既有线一侧施工时,严格执行《六线隧道临近既有线施工方案》中的规定。

⑶施工中对各种既有设备设置保护栏,在设备旁设置醒目的防护牌,对特别重要的设备、设施有专人负责看守。在搬运长大材料经过各种设备、设施时,小心搬运,严禁碰撞、损坏各种既有设备。

⑷施工过程中,作业机械作业场地应平整、坚硬,当场地为软土时,应换填或压实场地,确保机械不倾覆、严禁大型机械在基坑西侧行走,大型机械设置专人防护。

⑸基坑西侧堆放高度不允许超过围墙高度;堆放及覆盖物要压实,防止被大风吹入既有线接触网杆上。

⑹段内设2名防护员,及1名驻站联络员,并配备两名专职安全人员配合。

⑺建立健全班前训话制度,上班前对本工班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8.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⑴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有章可循。

⑵在施工生产和生活中,加强对员工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⑶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生产,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保证现场施工紧张有序地进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⑷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形象、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⑸合理布置场地,现场标识齐全,做到场地整洁、道路平顺、排水畅通、标志醒目、生产环境达到标准作业要求。

⑹设备、机具和材料摆放整齐,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⑺工程施工前,首先就弃渣场向当地环保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在取得许可证后再开始弃渣。

⑻在工地门口处设置洗车槽,弃渣车驶离施工现场前应将车轮冲洗干净,避免影响周边环境卫生。

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

⑴实行创优目标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⑵认真执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各架子队队长、技术主管质量负责制,施工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⑶施工前参与本工程施工的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作业队长、班组长直至班组成员进行层层技术交底和质量交底,明确各道工序的施工要领及质量要求。

⑷严格控制填料及原材料质量,制定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和进场前检查验收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路堤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⑸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

⑹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

⑺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后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⑻局部表面不平整应进行补平,碾压后的基床表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构造物等基础周围采用人工及小型机具摊铺整形,小型振动夯实机具夯实。

⑼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

⑽已完成的基床表层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