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配系数的测定

分配系数的测定

分配系数的测定
分配系数的测定

分配系数的测定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药物在互不相容的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温度,压力一定时,在两种彼此接触而又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溶

质可按一定比例分别溶解。当分配达到平衡时,两种溶液平衡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分配系数:代表药物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比例。是药物制剂中设计处方,开发新药以及临床应用时的重要参数之一。

P= C油相 =油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

C水相水相中药物的质量浓度

3 实验内容

(1)试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供试品样品12.5mg,置100ml容量瓶溶解定容。计算精确百分含量。(2)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供试品标准品0.015g,置100ml容量瓶中溶解定容,再分取 1.0,

2.0,

3.0,

4.0,

5.0,ml配制成50ml溶液,),蒸馏水为空白,在218nm波长处测其吸收度,将吸收度对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4分配系数的测定

精密吸取25ml供试品试液,置分液漏斗中,再精密加入等体积25ml的正辛醇,时时振摇30min,静置10min,如此反复两次,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精密吸取上层溶液2.5ml配成25ml溶液(稀释10倍)。取10ml溶液+2ml硫酸铁铵,218nm处测A,代入方程计算浓度,乘以稀释倍数,即得萃取后的C水,计算P值。

5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标准曲线室温

样品编号 1 2 3 4 5 空白浓度(mg/ml)0

吸光度A 0

求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计算分配系数P=C氯/C水

计算题

计算 1、分配系数分别为100和110的两组分,在相比(β=V m /V s )为5的色谱柱上分离,若使分离度R=1.0,需多长色谱柱?若使分离度R=1.5,又需多长色谱柱?(设理论塔板高度为0.65mm ) 解:(1)K 1=100,K 2=110,β=V m /V s =5,R=1.0,H=0.65mm к1= K 1(V s /V m )= K 1/β=100/5=20 к2= K 2(V s /V m )=K 2/β=110/5=22 α= K 2/ K 1=110/100=1.1 1 1422 +-= k k n R αα= √n/4×〔(1.1﹣1)/1.1〕×(22)/22+1=1.0 n=2116 H=L/n L=nH=2116×0.65×10- 3=1.38 m (2)R=1.5时 √n/4×022/23=1.5 2 1 2 221L L R R = L=3.11m 2、在1m 长的气相色谱柱上,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80min 和6.60min ,两色谱峰的半峰宽分 别为0.23cm 和0.24cm ,空气的保留时间为1.10min ,记录纸速为0.50cm/min 。 计算:(1)代谢物的容量因子; (2)两组分的分离度; (3)以该药物计算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 (4)在不改变塔板高度的条件下,分离度为1.5时所需柱长 解:L=1m ,t R1=5.80min ,t R2=6.60min ,t R0=1.10min ,u 0=0.50cm/min (W 1/2)1=0.23cm , (W 1/2)2=0.24cm

(1)к= t R2′/ t R0=(6.60﹣1.10)/1.10=5.00 (2)26.323 .085 .560.6)(2)2/1(122)2/1(1)2/1(12=-=-≈+-= W t t W W t t R R R R R (3)n eff =5.54(t R1′/(W 1/2)1)2 =5.54×〔(5.80﹣1.10)×0.50/0.23〕2 =578 (4)R 12/ R 22 = L 1/L 2 L 2 =(R 22/ R 12)L 1 =(1.52/3.262)×1 m =0.21 m 3、在一根3m 长的色谱柱上分析某样品,记录纸速为0.50cm/min ,得如下数据: 保留时间(t R )min ; 半峰宽(W 1/2)mm ; 峰高(h )mm ; 重量校正因子(以面积表示 f i ) 空气 1.0 内标物 6.8 2.0 2.43 1.00 待测组分 8.3 2.5 3.21 1.15 计算:(1)内标物与组分的分离度; (2)柱长为2m 时的分离度及内标物的半峰宽; (3)已知内标物在样品中的含量为2.55%,组分的含量是多少? 解:u = 0.50 cm/min ,L = 3m (1) R=2(t R2﹣t R1)/〔(W 1/2)1+(W 1/2)2〕=2(8.30﹣6.80)×0.50×10 / (2.0+2.5)=3.3 (2) 2 1 2 221L L R R = 69.23.33/2=?=R R 12/ R 22 = L 1/L 2 R 2= √2m/3m×3.3 =1.49 (3)A=1.065×W 1/2×h (2.0×2.43×1.00) / (2.5×3.21×1.15) = 2.55% / x% x% = 4.84%

HPLC法测定莫诺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HPLC 法测定莫诺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阎雪莹,张玉华,王雪莹,匡海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哈尔滨 (150040) E-mail :yanxueying@https://www.doczj.com/doc/618288975.html, 摘 要:采用摇瓶法测定莫诺苷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HPLC 法测定样品含量。结果,莫诺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 app 为0.0449 (logP app = -1.3479) 。说明莫诺苷易溶于水。 关键词:莫诺苷,高效液相色谱法,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示码:A 莫诺苷(morroniside),又名莫罗忍冬苷,是一种环烯醚萜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图1 所示。在山茱萸中它与其他环烯醚萜苷类共同作用,起到免疫抑制 [1]、抗类风湿关节炎[2]、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3]等作用。经试验证实,莫诺苷口服后血药浓度较低;静脉注射后,莫诺苷体内半衰期仅为21.5min ,很快地被清除。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其体内行为乃至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为了充分发挥该药物的治疗作用,使其在临床上得到更好地应用,有必要对其理化性质进一步研究。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因此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在药物的各项研究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莫诺苷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报道。摇瓶法是测定药物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经典方法。本文采用摇瓶法,建立了HPLC 法测定莫诺苷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方法。 图1 莫诺苷的化学结构 Fig. 1 The structure of morroniside 1 实验材料 SHIMADZU LC -2010 AHT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CLASS-VP 色谱数据工作站, 日本岛津公司) ,DELTA 320 pH 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莫诺苷对照品(自制,纯度经HPLC 法测定达98 %以上) ,甲醇(色谱纯,Dikma Pure) , 正辛醇(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分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 3O O OH OH OH OH 21112

油水分配系数知识

楼主可以借助ACDLABS软件对你的药物进行分析。 可以求得该药物的分子量,氢键供体数量,氢键受体数量,PSA,油水分配系数等等信息。 然后上网去查询以上信息相关的文章,就可以不做试验也能估算一下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logP值指某物质在正辛醇(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比值的对数值。反映了物质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情况。logP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亲油,反之,越小,则越亲水,即水溶性越好![1]? 测定药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时候,可以选择油相和水相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一般选择正丁醇,因为它与生物膜整体的溶解度参数接近.油水分配系数的计算就是求平衡状态下正丁醇与水相中浓度的比值.若药物脂溶性大,则药物大部分进入油相,水相中浓度很小,分析误差会变大.为了减小测定误差,可以改变油相和水相的比例,例如从1:1降至1:4或者1:9,从而提高药物在水相中的溶解量. 油水分配系数和正辛醇分配系数都是分配系数,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机相的不同,从文献上看,油水分配系数是个总的概念,包括正辛醇分配系数。早期的油相一般多用橄榄油。 在测定油/水分配系数时,虽然可选作油相的溶剂很多,但在处方设计中应用最多的是正辛醇。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药物的溶解度参数(δ)为8~12,正辛醇的溶解度参数δ=10.24,与细胞类脂膜的溶解度参数(δ=10.3)相似,并且正辛醇溶解度参数正好位于一般药物的溶解度范围的中值附近,所以可以认为药物在正辛醇中形成近似理想溶液。 正辛醇与其它油相或有机相的差别在于介电常数(或电解质强度)不同,正辛醇是中等强度,油相是低强度。 从理论上分析:正辛醇为各向同性的溶剂,且不带电荷中心,因此无法模拟所有类型药物,特别是解离型药物的分配系数,因此,对于解离型药物来说,可能油水分配系数不等同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吧。 大家继续讨论,我的试验涉及这个主题,体外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与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相悖,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请各位站友解惑献策! 我试验的单体的正辛醇水(pH为1-9的各种磷酸盐缓冲液)分配系数均小于0,按道理来说预示肠内吸收很差;但是我进行的体内试验表明该单体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吸收很强,而且已经有人用caco-2模型证明该单体确实有很强的渗透性。 此矛盾如何解决?或者如何解释呢??? 如果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均小于0,说明药物的水溶性较强,而脂溶性较差,如果以被动扩散机制透过细胞膜,用Caco-2模型求得的表观透过常数因该较低,如在实验得到相反的结论,个人认为有两种可能: 1. 药物为某种受体的底物,存在主动过程; 2. 药物本身能够改变肠粘膜的通透性,起到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如EDTA能够打开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加速药物细胞间(paracellular route)的渗透, 如果是这样要注意药物潜在的毒性以及刺激性。可否这样理解: 1.油水分配系数就是我们最常说的LogP (Partition Coefficient), 其计算方法是中性药物在油相与水相浓度的比值,在取对数。对于一些在水相部分电离的弱酸或弱碱,应先根据Henderson-hasselbach方程计算该pH值下中性药物分子的浓度。可以证明,LogP不受溶液pH值的影响。

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薪酬权重系数)

某三甲医院案例: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薪酬权重系数) 国有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分配制度的改革。随着国家公务员工资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已摆到我们面前,而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绩效工资。如何在医院复杂的人力资源分类状态下设计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体现公立医院社会事业属性特点的绩效工资方案十分重要。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根据医院不同系列、不同岗位设计的绩效工资方案,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医院的快速发展。现介绍如下: 一、各类人员薪酬权重系数的设计 权重系数是指用于指导制定各类人员所有分配到的薪酬总额之间的比例参考数值。确定各类人员的权重系数供设计各类人员薪酬总额标准时作参考。目前国家对医院各类员工之间的分配差距并无明确规范,也无量化标准,但设计时要体现向高风险、高技术、高强度劳动和贡献大的岗位倾斜,并且与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分配相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参照以下原则进行:1、根据地方政府文件规定;2、根据地方劳动部门发布的各类人员工资指导意见;3、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员工的承受能力、医院的改革成本、领导的期望目标等。(见表一、二) 二、临床科主任年薪设计 年薪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管理者的薪酬形式之一,是一种将目标任务、权力、利益、风险融合在一起的分配模式。由于它有预先设定的目标压力,又有达到目标后的利益,同时承担风险,管理者就能有计划、有措施地为完成目标任务发挥所能,并能有效地运用职权,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 医院是以临床和医技科室为核算单位。而临床科室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动性,对临床科室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推动临床科室全面发展,推动临床科室两个效益增加,就可全面带动医技科室和医院其他部门发展。

磺胺二甲嘧啶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的研究

磺胺二甲嘧啶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的研究 刘璐,崔颖,张秋燕,张娟,张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天津市300162) 中图分类号R978.2;R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08(2008)10-0750-02摘要目的:研究磺胺二甲嘧啶(SM2)在不同pH值下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Ko/w),为SM2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配制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采用饱和法测定其表观溶解度;通过SM2分配平衡后在油相(正辛醇)和水相的浓度比,计算油水分配系数。结果:SM2在pH2.0和pH9.0时平衡溶解度较高,分别为1.916、1.375gL-1,油水分配系数在pH8.0时最高,为3.9070。结论:SM2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与介质的pH值有关,pH<3.0或pH>6.8时溶解度较好。pH3~8时SM2在油相中分配较多,较易被机体吸收。 关键词磺胺二甲嘧啶;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 SolubilityandApparentOil/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ofSulfamethazine LIULu,CUIYing,ZHANGQiu_yan,ZHANGJuan,ZHANGLi(MedicalCollege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Tianjin30016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eterminetheequilibriumsolubilityandtheapparentpartitioncoefficientofsulfamethazine(SM2)inaseriesofphosphatebuffersolutionsofdifferentpHsoastoprovideabasicstudyfortheexploitationofSM2preparation.METHODS:AseriesofbuffersolutionsofdifferentpHwereprepared.Theapparentsolubilitywasdeterminedbysaturationmethod;Ko/wwascalculatedwithconcentrationratioofSM2inn-octanolandwaterphaseafterpartitionequi-librium.RESULTS:Themaximumequilibriumsolubilitywas1.916gL-1atpH2and1.375gL-1atpH9,andthemaximumofapparentpartitioncoefficientwas3.9070atpH8.CONCLUSION:Theequilibriumsolubilityandapparentpar-titioncoefficientofSM2arecorrelatedtopHofthemedium.SM2dissolvedpreferablywhenpH<3orpH>6.8,butSM2wasmoredistributedinthelipidphaseandeasiertobeabsorbedbybodywhenpH=3~8. KEYWORDSSulfamethazine;Equilibriumsolubility;Oil/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 磺胺二甲嘧啶(SM2)系磺胺类广谱抗菌药,化学名为N-(4,6-二甲基-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临床上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但近年来细菌对SM2的耐药性增加,原因之一是其在肠道溶解度低,口服剂量大。改善药物的吸收,可以有效地降低毒副作用,延长药效时间。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和溶解度与药物的吸收密切相关,是剂型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本试验采用平衡溶解度法等[1]对不同介质中SM2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进行了测定,为开发其新剂型作基础研究。 1材料 1.1仪器

分配系数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物理化学实验 系别:化学系 专业班号: 组别: 实验日期:2016年3月 日 姓名: 学号: 交报告日期:2016年3月 日 同组者: 实验名称:分配系数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测定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分配系数。 (2)测定水溶液中碘与碘离子之间配合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二、 实验原理 1. 碘在水和四氯化碳中分配系数的测定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种溶质A 溶解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溶剂中,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此溶质在这两种溶剂中分配服从一定的规律。即如果溶质A 在这两种溶剂中既无解离作用,也无蒂合作用,则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该平衡可以表示如下: A(溶剂1) B (溶剂2) 根据相平衡规则,此时A 在这两种溶剂中的化学势相等。进一步根据溶质型组分的化学势表达式,,A 在这两种溶剂中的活度之比是一常数,可用K d 表示。若两种溶液都比较稀,则它们相对浓度之比近似等于K d ,称为分配系数; 12 12//c c c c c c K d ==θ θ 如果溶质A 在溶剂1和溶剂2中的分子形态不同,则分配系数的表示式就不同。例如,如果A 发生蒂合作用并主要以A n 形式存在,则该平衡可以表示为: A(溶剂1) nA (溶剂2) 其中n 是缔合度,它表明缔合分子A n 是由单分子组成的。此时分配系数可表示为: θ θc c c c K n d /)/(12= 若将I 2加入CCl 4和H 2O 这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则会在这两相中建立如下平衡:

I 2 (H 2 O) I 2(CCl 4) 分别滴定CCl 4层和H 2O 层中I 2的浓度。 2. 在水溶液中碘与碘离子配合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测定 在水溶液中会发生配合反应并建立碘负离子与碘三负离子平衡,其平衡 常数可表示为: ) /()/() /(23 2 3 2 3 θ θθθγγγc c c c c c a a a K I I I I I I I I I ?? ?= ?= --- --- 若溶液比较稀,则溶液中各组分活度系数都近似为1,那么 θθθ c K c c c c K c I I I ?=??≈ -- 2 3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把浓度为c 的KI 水溶液与I 2的CCl 4溶液按一定比 例混合后,用滴定方法测得浓度后可得出水层中配合碘的浓度为d=(b+d)-b,进一步可得出水溶液中碘和碘离子配合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b d c c d c K K c ?-?= ?=)(θ θ θ 三、 仪器和药品 150ml 分液漏斗3个,250ml 磨口锥形瓶3个,100ml 量筒1个,5ml 微量滴定管1支,20ml 移液管(有刻度)2个,5ml 移液管3支,25ml 移液管3支,CCl 4(分析纯),0.1mol/L 的KI 溶液,0.1mol/L 的Na 2S 2O 3溶液,I 2的CCl 4溶液(饱和),淀粉指示剂。 四、 实验步骤 (1) 先将三个洗净烘干的锥形瓶按实验表加入不同液体。 (2) 将上述装好溶液的锥形瓶塞号塞子,并剧烈摇动30min ,使碘在CCl 4 层和水层充分达到分配平衡。摇动时勿用手握瓶壁,以免温度发生变化,然后倒入分液漏斗静置。 (3) 待两层完全清晰后,用移液管吸取各样品的CCl 4层5ml 放入干净的锥 形瓶中,并用量筒加入KI 溶液10ml ,促使I 2被提取到水层中。摇动锥形瓶,然后用Na 2S 2O 3滴定。待淡至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继

8弯矩分配法分配系数计算过程及结果8

弯矩分配法分配系数计算过程及结果: 6第层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I 节点 0.000 μ=上 4415.780.43644415.78420.42 i i i μ?= = =+?+?下下下 4420.420.56444420.42415.78 i i i μ?= = =+?+?IO 下 O 节点 0.000 μ=上 4415.78 0.313442415.78420.42228.58 i i i i μ?= = =++?+?+?下 下下 4420.42 0.404442415.78420.42228.58 i i i i μ?= ==++?+?+?左 左下 4428.58 0.283442415.78420.42228.58 i i i i μ?= ==++?+?+?右 右下 U 节点 0.000 μ=上 4415.780.35644415.78428.58 i i i μ?= = =+?+?下下下 4428.580.64444428.58415.78 i i i μ?= = =+?+?OU 下 第5、4层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H 、G 节点 4415.78 0.304 444415.784 15.78420.42 i i i i μ?= = =++?+?+? 上 上下上 4415.78 0.304444415.78415.78420.42 i i i i μ?== =++?+?+?下 下下上 4420.42 0.392444415.78415.78420.42 H N G M i i i i μ?= = =++?+?+?、下上 N 、M 节点

0.2384442415.78415.78420.42228.58 i i i i μ= = =+++?+?+?+?上 上下上 4415.78 0.2384442415.78415.78420.42228.58 i i i i i μ?= ==+++?+?+?+?下 下下上 4420.42 0.3084442415.78415.78420.42228.58 i i i i i μ?= = =+++?+?+?+?NH 、MG 下上 4228.58 0.216 4442415.784 15.78420.42 228.58 i i i i i μ?= = =+++?+?+? +?NT 、MS 下 上 T 、S 节点 4415.78 0.262 444415.784 15.78428.58 i i i i μ?= = =++?+?+? 上 上下上 4415.78 0.262444415.78415.78428.58 i i i i μ?= = =++?+?+?下 下下上 4428.58 0.47644415.78415.78428.58 i i i μ?= = =+?+?+?TN 、SM 下 第3层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F 节点 4415.78 0.266 444415.784 23.11420.42 i i i i μ?= = =++?+?+? 上 上下 上 4423.11 0.390444415.78423.11420.42 i i i i μ?= ==++?+?+?下 下下上 4420.42 0.344444423.11415.78420.42 i i i i μ?= = =++?+?+?FL 下上 L 节点 4415.78 0.2154442415.78423.11420.42228.58 i i i i i μ?= = =+++?+?+?+?上 上下上 4423.11 0.3144442415.78423.11420.42228.58 i i i i i μ?= ==+++?+?+?+?下 下下上 4420.42 0.2774442415.78423.11420.42228.58 i i i i i μ?= = =+++?+?+?+?LF 下上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1. 简述测定反应KI+I 2=KI 3的平衡常数的基本原理。 答:在恒温下,碘(I 2)溶在含有碘离子(I -)的溶液中,大部分成为络离子(I 3-),并存在下列平衡: 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32323I I I I I I I I I a c c c c K γγγαααθ------?== (2) 式中:α,c ,γ分别为活度,浓度和活度系数。由于在同一溶液中,离子强度相同(I -与I 3-电价相同)。由德 拜-休克尔公式: I I Z i i +-=1509.0lg 2γ (3) 计算可知,活度系数 --=3 I I γγ (4) 在水溶液中,I 2浓度很小 12 ≈I γ (5) 一定温度下,故得: c I I I a K c c c c K =≈--23 θ (6) 为了测定平衡常数,应在不干扰动态平衡的条件下测定平衡组成。在本实验中,当达到上述平衡时,若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来滴

定溶液中的I 2浓度,则会随着I 2的消耗,平衡将向左端移动,使I 3-继续分解,因而最终只能测得溶液中I 2和I 3-的总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CCl 4),然后充分震荡 (I -和I 3-不溶于CCl 4),当温度一定时,上述化学平衡及I 2在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分配平衡同时建立,如图1所示。首先测出I 2在H 2O 及CCl 4层中的分配系数K d ,待平衡后再测出I 2在CCl 4中的浓度,根据分配系数,可算出I 2在KI 水溶液中的浓度。再取上层水溶液分析,得到I 2和I 3-的总量。 ()平衡水层水层=,,3232---+I I I I c c c c (7) 由于在溶液中I -总量不变,固有: 平衡平衡初始=,,,3----I I I c c c (9) 因此,将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式(7)就可求出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c 。 2. 在KI+I 2=KI 3反应平衡常数测定实验中,所用的碘量瓶和锥形瓶哪些需要干燥?哪些不需要干燥?为什么? 答:配置2号液的碘量瓶需要干燥,配置1号液的碘量瓶和锥形瓶不需要干燥。因为2号液是用来测定平衡浓度的,平衡时I -的浓度是用公式平衡平衡初始=,,,3----I I I c c c 求得,初始的KI 浓度必须准确已 知,所以必须干燥。1号液是用来测I 2在H 2O 及CCl 4层中的分配系数K d ,分配系数与浓度无关,锥形瓶是滴定用的,滴定的是I 2的总的物质的量,与浓度无关,因此不需干燥。 - 264 --2322O S I 2 O S 2 +=+I

12年投入产出分析系数计算

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 ---投入产出系数上的差异 摘要: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对投入产出关联的剖析,是深刻展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途径,一般可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本文试图利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经济分析方法,主要计算出我国三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两个指标,从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的关联。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结构分析 投入结构是指投入产出表的纵列的费用结构。它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反映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其联系是用“投入系数”,即“直接消耗系 a)来衡量的。 数”( ij 直接消耗系数体现了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也为现存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提供了判别准则,为这一结构比例的合理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由表1可知,第二产业部门生产得到1元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本部门0.6134元的产品,第三部门0.1119元的产品。 但由于各产业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与相关产业有直接联系外,还存在着一定的间接联系,因此各产业产品在生产中除了有直接消耗外,还有间接消耗,即用 b)表示,该系数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直接的技“完全消耗系数”( ij 术经济联系,还反映了各部门之间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并通过线性关系,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最终使用联系在一起,矩阵公式为 1 () =- B I A- 由表2数据可知,第二产业部门每提供1元的最终使用时,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2.9078元的本部门产品,0.4480元的第三部门产品。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出的

实验二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计算过程:30 ℃时 A:H2O层:a=(4.09*0.0101)/(2*50)=4.13*10^(-4)mol/L CCl4层: a'=(34.07*0.0101)/(2*5)=3.44*10^(-2)mol/L 分配系数:K=a'/a=83.3 B: CCl4层: a'=(8.69*0.0101)/(2*5)mol/L 由K=a'/a,可得a=a'/K=(8.69*0.0101)/(2*5*83.3)=1.05*10^(-4)mol/L H2O层:b=(12.91*0.0101)/(2*10)=6.52*10^(-3)mol/L c=0.1mol/L Kc2=C(KI3) / C(I2)C(KI) =(b-a)/(a(c-(b-a)))=(6.52*10^(-3)-1.05*10^(-4))/(1.05*10^(-4)(0.1-6.52*10^(-3)+1.05*10^(-4)))=6 52.83 六、思考题 1、测定平衡常数和分配系数为什么要求恒温? 因为温度会影响物质转化率,平衡常数和分配系数是温度的函数。 2、配制溶液时,哪些试剂需要准确计量其体积,为什么? 不需准确计量配制溶液的试剂体积。因为最后所需的各浓度都用硫代硫酸钠精确滴定,配制系统溶液小量偏差,对结果影响可以忽略。 3、配制A,B,C号溶液进行实验的目的何在?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能否判断反应已达平衡? A号溶液时为了求出30℃下,I2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分配系数; B号溶液是在水中建立I2的化学平衡以及I2在H2O和CCl4中的分配平衡,先通过滴定测出I2在CCl4中的浓度,求出H2O中I2的浓度,再依次算出KI3和I-的浓度,求出其化学平衡常数; C号溶液的目的是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初始浓度的样品溶液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