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整理精校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巧用事例论证增加议论文采作文辅导1006 2312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文章整体还是段落内部都大多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呈现一种模式化。
而且由于认识世界辩证分析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虽四平八稳然而不够鲜活灵动,缺乏个性,缺乏张力,缺乏动人的魅力。
其实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一、让事例成为源头活水确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然后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展开叙述由叙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题。
这样的开头不突兀,不生硬,耐读,温婉中蕴涵力量,能快速抓住的心。
如2003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开头: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
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
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道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
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
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二、让事例散发真情实感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
如2004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润情感的遣词造句打动,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段: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与漠漠黄土。
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
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三、让事例呈现细腻形象通过细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用类似小说的笔法赋予事例形象,让人彷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内心,循着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一样的判断。
议论文素材运用八法为了迎战高考,每个考生都会搜集一些作文素材,但是从平时的写作训练来看,能应用在文章中的同学却很少。
针对这种现状,就如何运用平时积累的素材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1.转换角度应用先看一则材料:一次,侯宝林想看看明代笑话集《谑浪》,探究笑的艺术,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旧书摊,也没找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天寒地冻,一连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一部10万字的书,就这样用笔抄录了下来。
这则材料,可写勤奋、刻苦、成功等方面内容的作文,是无须思考就能够应用的。
但换个角度,就能大大地扩展其应用范围。
如话题作文“站起来”,你可以从要在社会中站起来,成为一个巨人,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拥有丰富学识的角度来应用这则材料。
命题作文“学会说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学会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说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题目,可以从艰难曲折和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联系应用。
再如,有一道材料作文试题,你准备以“精神无价”为写作角度,那么侯宝林的拼搏精神不也可以应用吗?2.对照比较应用《元史》记载:一次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许衡站着不动。
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主人了。
”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写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这则材料正好可从反面应用,以不跨越道德底线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来入笔。
写“激励的价值”这一话题,既可以从他人激励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激励的比照角度来写,这则材料不正反映了许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励吗?3.联想转化应用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了学校,但他靠在图书馆自学而成才。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8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素材运用的方法
一、正反对照,相互映衬
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正反对照论证法。
正面论述当然得使用正面材料,反面论证则要使用反面材料。
这样有正有反,正反结合,才能使自己的论证逻辑更加严密,论述更加有说服力。
二、同类叠加,连续用例
连续、密集地使用多个同类型的材料,让素材发挥“集团作战”的作用,使有着共同指向性的素材一起论证观点,从而彰显论证的力度和深度,也使文章显得丰满厚实。
三、一线串珠,镜头组接
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线,安排多组表现同一中心的素材,相应地推出若干段文字,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加以组合,捕捉几个特写镜头,剪辑组合素材。
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如果考生手中的事例较多,且性质相似的时候,可采用此法,使文章在结构上呈现出并列形式,一目了然。
四、点面结合,详略有致
剪辑素材时,考生还可以用点面结合、详略有致的方法。
所谓“点”就是在文章中突出某个新颖、别致的事例;所谓“面”就是在文章中展现某些一般性、普遍性的事例。
不过,“点”需要详写,“面”则可略写。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值得借鉴。
当然,以上的方法可综合运用,进一步增加文章的魅力,斩获更高的分数。
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的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素材。
在写议论文时,应选择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的素材。
这包括可靠的统计数据、案例研究、专家观点等。
通过引用权威
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或是引用知名学者的观点,可以给读者留下信服的
印象。
其次,要确保所选素材与论点一致。
在写议论文时,关键是为支持自
己的观点寻找相关的素材。
素材应该与论点直接相关,并能够提供证据和
证明。
如果素材与论点的关联性不明显,读者可能会对你的观点产生疑问,降低对论文的说服力。
此外,要注意素材的客观性。
写议论文时,应尽量避免引用主观的素材,如个人经验、个人感受等。
这会减少论文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相反,
选择公认的事实、专家的观点和第三方研究结果,可以增加论文的权威性。
最后,要对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仅仅引用素材并不能充分支持
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通过说明素材的背景、概
括其主要观点、分析其可信度和适用性等方式,来解释和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的素材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关键。
选择具有说服
力和可信度的素材,并确保与论点一致。
同时,保持素材的多样性和客观性,并对素材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说服力。
希望
以上的技巧对您写作一篇高质量的议论文有所帮助。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
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人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排比列举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
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
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第二,名句串联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迓慷慨的双翼去飞翔”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第三,参差句式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
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
小溪没有大海的伟岸雄壮,但它发挥出自己清秀灵动的特长,谱出了高山流水的乐曲。
议论文如何运用素材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一、学会分析,吃透含义,要给素材定性对一名学生来讲,要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是素材的积累,不断地有新的鲜活的素材补给,能够化为自己的学识见解。
而有了这些素材之后,重点在如何发挥它们的功能,体现素材在文章中的效用,正确理解写作素材的意义。
素材本身无所谓优与劣,如矿山中的各类矿物质,主要看你的利用提炼的目的,所以先要对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内涵分析理解透彻。
有些素材含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预先不加以深入推究,在使用时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体味多元,注重选取,素材可一料多用一个好的素材其内涵与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它所蕴涵的常常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本身,其中往往可以读到由此想开去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历史哲理等等。
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各自理解的意义,并在不同的话题中从各自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三、贴着行文,顺着思想,素材运用不死搬硬套把素材融化在自己的话语中,同自己作文的思考方向、议论角度与中心和谐地结合,读来没有一般学生把素材与自己文章的论述隔开的毛病。
现在我们老师对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中动不动屈原李白苏轼等一类情况颇有看法,称之为“伪崇高”“伪文化”“伪思想”等,因为这些文章中的素材往往不是来自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而是靠死记硬背硬塞到文章中的。
这已经引起高考作文复习中许多师生的关注,我们也强调多用现实生活素材,所以学生也小心翼翼不太敢用。
对此,我想,若能够对素材有真正的理解感受还是可以大胆使用,不必忌讳。
四、文章不能写偏题扣住话题“距离”直入中心,接着的素材运用紧扣前面提出的中心观点的阐发与支撑,素材之后又扣住中心进行阐述。
总的来说,素材的运用要能够贴着自己的文脉,顺着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写偏题。
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作文辅导0124 10:57::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一、叙例简明扼要,用概叙,不用描述议论文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
它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现有的已被证实了的材料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可靠。
一般说它没有叙写事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有形象,也不必完完整整。
“叙事”是为了“喻理”。
议论文有时也作比较具体的叙述,但它仍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作绘声绘色的描写,叙到足以喻理即止。
事例导引:这几天老天不作美,整天鹅毛大雪,搞得周天寒彻。
我父亲患急性阑尾炎,经医生诊断需及时开刀,我特地去医院服侍父亲。
在路上,我专拣有人走过的“雪道”。
心想,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一定不很滑。
然而没走几步,便摔倒在地,满身都是雪。
口袋中的钢笔都摔坏了,蓝墨水把淡黄色的外套染蓝了。
于是横下一条心,闯自己的路,勇敢地在那些“未开垦”的雪地上走,另辟新径。
踏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身后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件事使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旧辙要循,新路不可不拓。
这里通过走“雪道”与另辟新径的对比中悟出一条道理,因此冬天的雪景、父亲的病情、摔跤的情状,同论点没有多大联系,应删去。
这个论据可这样叙述:“雪后,我去医院探病,先拣‘雪道’走,然而却摔了跤。
于是我决心闯自己的路,在‘雪道’旁另辟新径。
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到达了医院。
这件事使我……”这样简要的叙述完全可以证明“旧辙要循,新路不可不拓”这个论点。
拓展练习: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
”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
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议论文素材运用技巧议论文写作中,是否掌握了素材运用技巧,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
因为在议论文中,素材就是借以论证论点的论据,充当论据的素材运用恰当了,论证才更有力,论点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文章就更有说服力。
在此,我们以2010年山东省高考的一篇标竿作文为例,来谈谈议论文写作中素材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考生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我们渴望光明,但人生难免有阴影,当阴影笼罩我们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听天由命、束手待毙,而是走出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
[开篇点题,亮出观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引用孟子的言论作论据,直接运用素材。
]孟子的话鲜明地表达了阴影对光明的铺垫作用。
古今中外,将阴影转化为光明从而取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
[分析论据。
这是运用素材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年少得意的张居正参加会试,却意外落榜。
对于这位天才来说,这无疑是人生的阴影,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努力,走出了阴影,连过会试、殿试,后来作为首辅,领导了万历新政,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引述张居正的事例作论据,概括运用素材。
]试想,张居正如一帆风顺,大明帝国可能只会再多一个唐寅,而正是阴影使他的心态更成熟、阅历更丰富,为变法打下基础。
张居正勇敢面对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了一片光明。
[分析论据从反面切入,从正面突出观点。
析例颇见功力。
]古人如此,今人亦不逊色。
[由古及今,承转自然。
]篮球界传奇巨星乔丹在1985~1988赛季严重受伤,甚至必须以轮椅代步,这显然是人生一大阴影,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趁此机会观看比赛录像,找出自身不足,最终,在下一个赛季,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23号。
同时,也正是这次阴影让他学会了保护自己,而这一点保证了其职业生涯达17年之久,成为其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引述篮球巨星乔丹的事例作论据,概括运用素材。
议论文事实论据分析方法作文辅导1024 2154议论文事实论据分析方法【训练目标】学会事实论据分析的四种基本方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问题引路】例文: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英才出寒家”。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思考:这段文字在论据的使用上存在什么问题?明确:【基础积累】一、事实论据分析法1:假设关系分析法范文:有志者事竟成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
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
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为了论证“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论点,选取了王羲之的事例,之后对这个事例进行了分析,讨论:这段文字是如何对论据进行分析的?明确: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从假设的角度对论据进行了分析。
假设他没有立志会怎么样。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方法叫假设关系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假如、如果、试想、倘若,,小试牛刀:运用上面的方法对下面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论点: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
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
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议论文论据使用四大技巧议论文论据使用四大技巧导语:如果将议论文写作比作一棵树,那么结构就是树干,论点就是树枝,论据就是树叶,把大树填充得更加丰满,下面我们来看看议论文论据使用的四大技巧,一起来看看吧!议论文论据使用四大技巧之一:设问与举例相结合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使用论据要讲究方法。
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
要注意设问与举例相结合。
例如: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
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
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忘不一定是坏事。
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
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
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
(梁实秋《健忘》)技巧使用指导:文段围绕“健忘”这个主题,选取“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忘”的涵义、范围,围绕“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的观点,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
用例先开头用设问,然后再用例分析,这是一种论证方式。
议论文论据使用四大技巧之二:同一事例,共同分析用两个相同的事例,结合起来分析,就是一种论证方式。
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
例如: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
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那么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请一起来看看吧!作为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论点和论证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在论据的使用方面确实有不少独到之处,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立、摆、议结合立,就是亮出论点;摆,就是摆出事实;议,就是讲明道理。
其中,议中扣题至关重要。
【示例】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能盲目地追求。
(这是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爱国诗人屈原在其一生中都保持了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他宁愿自投汨罗江,也不愿玷污其追求。
(这是摆)屈原在人生追求面前,从来没有忘记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这是议)二、叠用论据叠用论据就是将同类论据叠加使用。
叠用论据不仅可以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活跃的思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值得注意的是,叠用论据时,所用论据都必须紧扣论点,文字必须简练,叙述必须有条理;否则,就会使文章结构混乱,论证矛盾或烦琐。
【示例】找准位置,是张骞行出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诚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仰天长啸的壮怀激烈,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浪花飞舞与雄心勃勃……(这是叠用论据)找准位置,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们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们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我们也要依然坚强地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这是紧扣论点论证)三、繁例简例结合繁例,就是详细地叙述一个事例;简例,就是叠用许多同类论据。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繁例简例结合论证,繁例与简例必须同类或相关。
【示例】“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交迫的百姓,作为士大夫的屈原束手无策,于是他纵身跃入了涛涛江水中;屈原是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的他只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
议论文素材运用技巧第一,合理选择素材1.素材的可靠性:选择有权威性的材料,如学术研究、专家观点或经过验证的事实。
2.素材的新鲜性:选择最新的素材,以增加文章的时效性和说服力。
3.素材的多样性:选择不同类型的素材,如数据统计、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以展示全面的论证。
第二,灵活运用素材在文章写作中,灵活运用素材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运用素材的技巧:1.引用权威观点:引用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观点,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2.运用数据和统计:使用具体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以提供有力支持和证明观点。
3.描述实际案例:列举真实的案例或故事,以使观点更加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共鸣。
4.引用引人深思的语录:引用一些具有启示性的语录或名言,以激发读者对话题的思考。
第三,合理组织素材合理组织素材是将素材有机地融入到文章结构和逻辑中,以使文章整体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以下是一些建议:1.开篇引入:文章开篇时可以用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例或数据引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2.主题陈述:在文章的开篇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论点,为后续的素材选择和运用提供指导。
3.论述和分析: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进行论述和分析,逐步深入地阐述观点。
4.曲线回归: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可以回归到开篇引入的素材,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加强读者对观点的记忆和接受程度。
第四,合理引用和注释素材在使用素材时,需要正确引用和注释以保证文章的学术诚信和可读性。
以下是一些要点:1.引用格式:根据不同的学术规范选择适当的引用格式,如APA、MLA等,确保引文准确无误。
2.引用位置:在文章中适当的位置引用素材,如引言、论述、结论等,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观点。
总之,素材运用技巧是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以上所述仅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素材时应保持合理性和客观性,并尽量避免极端观点和过度引用。
议论文专题训练——论据运用(二)教师版作文辅导0408 15:50::议论文专题训练——论据运用(二)教师版编写人:刘剑平审核人:张宣成使用时间分管主任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论据的使用要求,掌握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
2、培养议论、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论据的使用要求,掌握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教学难点:培养议论、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论据选择与使用的要求1、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
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
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2、掌握论据运用的要求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
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
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论据的使用方法二、论据的具体运用1、单个材料的使用:剪裁取舍、概括叙述。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1)范例:论点——语言是伟大的的确,语言是伟大的,它能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沟通的冰山融化;它能如的谐的音符般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能如湿润的春雨般滋润人们之间的感情,让它更加坚固,更加深厚。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议论文使用论据有技巧1、叙述事例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
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
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
从头到尾地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
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
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练习: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
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
高考议论文写作论点与材料结合的方法作文辅导0427 21:43::高考议论文写作论点与材料结合的方法学生考试写作文喜欢运用材料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切不可不假思索地将材料使用到作文上,而每一个材料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如何运用好材料,使材料得以“燃烧”,紧紧地为你所持的观点服务,这涉及到方法问题。
以下,笔者试归纳几种常见的运用材料的方法,供考生们参考。
一、例后论点分析法有些作文材料是可以从不角度去理解其主旨的,对这样的材料,我们最好使用例后论点分析的方法将材料紧紧扣住,使之为论点服务,这种方法称之为例后论点分析法。
这种分析的作用是使论据不明确的意思明确化,而不至于产生歧义。
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潜悠闲地轻唱。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世人汲汲皆为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生活岂不惬意?何必以清白之身翻滚于浊浑的污泥之中,白白玷污了自己?“穷独善其身”,何况置身乱世,举世浑浊?既然无力回天,那就坚守一方的心灵净土,还自己一方自由的天地吧。
五柳先生肩负着百世来最单纯的梦境,影栖碧泉,消失于历史的的迷雾中,再也没转过身来。
你的肩膀上负着的是一片桃源,身居世外,羡煞了无数世中人。
你的肩膀上负着炎黄子孙的精神月亮,守护了无数人心中最纯净的角度。
话题:“肩膀”这是一个一例多用的材料,可以用来论述“个性”,亦可以拿来论述“坚守心灵净土”等等。
而通过使用例后论点分析法,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从写陶渊明的悠然生活,再写到他如何回守自由生活,最后用论点分析的方法归结到他如何用肩膀负起了一片的精神的家园。
这样,使材料有的放矢地表达了的观点。
二、论点带例法论点带出例子,是议论文写作中谋篇布局的常见方式。
但在运用作文材料中也成了一种方法和技巧。
它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例分析说明。
每一段每个例子都有论点带出,这种方法一般使用于有分论点的文章中。
例如: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
议论文论证技巧--假设论证作文辅导0516 08:19::议论文论证技巧--假设论证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如有位在论证“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一观点时,他先举了张海迪、莫泊桑、帕格尼尼经历坎坷,因为能自强,最后才一举成名后,分析道:假如他们没有自强作为精神支柱,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者,莫泊桑不会成为著名的作家,帕格尼尼始终是一个坐过二十年牢的政治犯。
某在论证“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这一观点时,他举了项羽因缺乏宽容,导致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最亲近的“亚父”范增被逼离他而去,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这个例子后,议论道:如果项羽当初能宽容些,又怎会至于四面树敌,陷于困境而留恨千古呢?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
【示例一】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
“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这一语段,在分论点总领之后,陈述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成就,其间融人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可以说夹“叙”夹“议”。
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细读语段,发现它是从事例的正面陈述的,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添加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的结论。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作文辅导
1027 20:06
::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
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
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人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排比列举
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
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
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15高考模拟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
第二,名句串联
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迓慷慨的双翼去飞翔”%主题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
第三,参差句式
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
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
小溪没有大海的伟岸雄壮,但它发挥出自己清秀灵动的特长,谱出了高山流水的乐曲。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发挥特长演绎了傲雪的经历;由此而悟,扬长避短。
”(2015高考模拟考生优秀作文《扬长避短》)
第四,妙用设问
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既能有力突显文章的观点,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拼搏方能成功”时,举了铁人王进喜的例子,他这样写道:“是谁,让自己的画像和雷峰、焦裕禄等名人并列在一起?是谁,让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外国友人面前多次提起自己的名字?是谁,连续打破钻井的记录?是他,号称铁人的王进喜。
这一切成功都是他靠拼搏取得的。
”
二、把素材运用得与众不同
上面几种方法能够把素材用准、用好,但我们还要对素材有独特的感悟与加工能力,做出个性化的分析,使其与众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从现实切入
从现实切入,就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已有的素材,对素材进行现实意义的分析,来完成文章观点的阐发。
例如一位学生从现代人团队理念切入,写出刘邦成就千秋大业的原因。
他这样写道:“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
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以退为进),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
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
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
”
第二,多角度审视
多角度挖掘素材的内涵,寻找材料之间的交叉点,对材料进行边缘化处理,写出个性化的材料。
例如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现有两种分析:
(1)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
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择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
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与日月争光的鸿篇巨制。
有一个流传的“退麝临岩”的故事,当麝鹿被猎人追赶至岩边时,麝鹿会将麝香取出,还与大地。
司马迁隐忍痛苦,开后世史书先河,无异于将自身宝贵的“麝香”交还中华文化。
(2)面对李陵被俘降敌的消息,朝堂上下瞬间凝固了。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
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
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他敢在万众一声的局面下说公道话,他敢在众口一词的局面下讲出真话,刘彻震怒了,结果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你依然是一个敢说真话的男子汉,一个顶天立地、气吞
山河的男子汉!
同是写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的素材,但不同的是例(1)写出了司马迁“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例(2)写出了司马迁“敢说真话”,同一个素材是可以多角度分析的。
第三,合理演绎
有很多素材所写的人物往往是粗线条的,对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合理演绎,以表述文章的观点。
例如庄子,他的故事有“鼓盆而歌”“庄周梦蝶”“濠梁之辩”“钓于濮水”等,我们可以依据文章的主旨,灵活变通素材并进行叙述、描写、议论,达到应有的目的。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全面诚可贵,适合价更高”这一主题时,演绎了“钓于濮水”这则素材。
他这样写道:“庄子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坦然生活。
茫茫大雾中,依稀看见一叶扁舟,一位老人正持竿垂钓,他就是放弃楚相的庄子。
河水汤汤,庄子静坐,脸上挂着微笑,他清楚自己不是当官的人选,并且当官也不是自己所长,要不然,今天所看到的庄子将是一位官场中的庄子。
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走适合自己的路,过着淡泊宁静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