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公开课
- 格式:pptx
- 大小:414.12 KB
- 文档页数:12
《孟子见梁襄王》公开课教案《孟子见梁襄王》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先秦第二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还有着与孔子十分相似的人生经历。
他的大半生都致力于游说各诸侯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
梁襄王就是他曾经游说的诸侯之一。
那么,孟子与梁襄王谈论了什么他又给梁襄王开出了什么样的治国良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见梁襄王》。
二、温故知新(文言字词梳理):1、归纳本课通假字:①卒然问曰“卒”通“猝”,突然。
②由水之就下“由”通“犹”,像。
2、分析下列一词多义现象:①卒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D卒之东郭墦间最终,终于②一A谁能一之统一B用心一也专一C一鼓作气第一次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③就A由水之就下也趋向B就之不见所畏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3、文中出现的14个“之”字有哪几种用法?可归为4种用法: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②结构助词,的,如:“今夫天下之人牧”;③音节助词,不译,如:“则苗浡然兴之矣”;④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由水之就下”。
三、问题探究:1、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如何为什么他会对梁襄王产生这样的印象明确: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孟子对梁襄王的形象不好“卒然问曰”:问话的突然,说明梁襄王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言谈中流露出梁襄王既有贪图天下的野心而又惶惑、糊涂。
2、孟子敢于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对梁襄王的印象和主张,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明确:率真、耿直、刚烈,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
坚韧执着,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3、面对梁襄王的提问,孟子开出什么治国药方?明确: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仁政”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