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7.66 KB
- 文档页数:5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4.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高中生物】生物高二年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梳理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物网为大家
推荐了生物高二年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
1、物理信息:eg蜘蛛网振动频率、鸟类的叫声、体温、光、湿度、红外线、电磁波、紫外线、磁力、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信号、响尾蛇发出声波(警告作用)、电鳐放出高压电
流(抵御敌害)等。
受体:动物的眼睛、耳朵和皮肤,植物叶、芽和细胞中的光敏色素等。
2、化学信息:eg生物碱、有机酸、信息素(信息激素,或称外激素,其中常见的是性外激素,人工合成的又称之为性引诱剂)、(狗、虎等)尿液
3.行为信息:例如蜜蜂跳舞,孔雀打开屏幕(以及其他求爱和显示鸟类行为)
*营养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作用于生命活动(eg蝙蝠生命活动依赖回声定位、有些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2.生物种群的繁殖(如开花前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昆虫信息素传递信号)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烟草受蛾幼虫攻击后释放可挥发化学物质,
白天吸引其天敌,夜间驱除雌蛾使其不能在叶上产卵,从而维持种群数量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1、提高产量(eg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或利用植物分泌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大量传粉的动物,提高结实率)
2.害虫防治(如生物防治:发出声音信号使它们聚集或远离,昆虫信息素用于诱捕,
性引诱剂用于干扰雄性和雌性交配,昆虫趋光性用于诱捕和杀死)
高二
您是否仔细阅读了grade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最后,我祝愿学生们学习进步。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习目标] 1.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即信息流。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种类项目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概念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举例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来源非生物环境、生物个体或群体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动物的行为特征4.信息传递过程(1)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
(2)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
(3)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受体。
判断正误(1)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3)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 答案(1)×(2)×(3)√任务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①萤火虫发出的荧光②蛇通过热感受器发现鼠③蜘蛛网的振动④宠物狗之间通过嗅闻肛门腺辨识身份和健康状况⑤“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⑥孔雀开屏⑦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物理信息:①②③;化学信息:④⑦;行为信息:⑤⑥。
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场、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皮肤、耳朵、眼或植物的光敏色素、叶、芽等接收,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清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态系统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巧的网络,其中的生物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着交流和互动。
这种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被称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信息的种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顾名思义,是通过物理因素来传递的信息。
比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许多生物会根据日照长度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理节律,像候鸟会在特定的季节迁徙,就是对光照变化这种物理信息的响应。
夏夜中,青蛙的鸣叫,也是一种通过声音传递的物理信息,用来吸引异性或者警告同类。
化学信息则是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
动物和植物都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空气中、水中或者土壤中传播。
比如,一些昆虫会通过释放性外激素来吸引异性进行交配。
植物也会释放化学物质来抵御害虫或者向其他植物传递危险信号。
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来传递的。
蜜蜂的舞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蜜蜂发现了新的蜜源,会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二、信息传递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不仅仅是上级生物向下级生物传递信息,下级生物也可以向上级生物反馈信息。
例如,食草动物的数量变化会影响食肉动物的捕食行为,而食肉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食草动物的繁殖和迁徙。
其次,信息传递的效果往往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声音信息可能会被干扰;在水流湍急的水域,化学物质的传播可能会受到阻碍。
再者,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各不相同。
物理信息的传播速度通常较快,但范围可能有限;化学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行为信息的传递范围通常较窄,仅限于同一物种或相近物种之间。
三、信息传递的作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生物个体而言,信息传递有助于它们寻找食物、配偶,躲避敌害,以及适应环境的变化。
2020秋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解析[基础对点]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答案A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豹:撒尿标记领地答案C解析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香甜的分泌液属于化学信息;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其传粉,臭味由化学物质组成,属于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美洲豹撒尿标记领地,是通过尿液中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3.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电压高达300到800伏的电流把比它小的动物电击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答案C解析狗的尿液和粪便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电鳗的电流可以电击死猎物,电流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这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4.下列各项信息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蜘蛛感觉到蛛网上有异常振动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答案D解析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的是声波,属于物理信息;蜘蛛感觉到蛛网上有异常振动,属于物理信息;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也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故选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清单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化学、行为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信息就像是生态系统中的“语言”,它帮助生物个体做出各种决策,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二、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1、物理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因素传递的信息,比如声音、光、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
例如,萤火虫通过发光来吸引异性,这就是一种利用光的物理信息传递;鸟类通过鸣叫来宣告领地,声音就是一种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比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留下化学物质作为标记,引导同伴找到食物来源,这就是化学信息的作用。
3、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是指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方式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的信息。
蜜蜂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告诉同伴花蜜的位置和距离,就是一种典型的行为信息传递。
三、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特点1、双向性信息传递往往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例如,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被捕食者的某些行为可以向捕食者传递信息,而捕食者的存在也会影响被捕食者的行为和生理状态。
2、时效性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可能会发生变化。
比如,某些动物在繁殖季节释放的化学信息,在非繁殖季节可能就不再具有相同的意义。
3、复杂性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多种信息类型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出较高的复杂性。
四、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通过接收和处理各种信息,能够更好地进行觅食、求偶、繁殖等生命活动。
例如,候鸟依靠地球磁场和太阳位置等物理信息来确定迁徙的方向。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之间能够相互识别,保证了生殖活动的顺利进行。
比如,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进行交配。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信息传递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二知识点1.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二知识点篇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
如植物的向光性(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2.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二知识点篇二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
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某种方式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这些信息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或者行为的,它们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信息,比如光、声音、温度、湿度等,能够为生物提供环境的变化情况。
例如,日照长度的变化可以告诉候鸟迁徙的时间到了;而海洋中水温的改变可能预示着某些鱼类的洄游即将开始。
化学信息则常常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像动物分泌的性外激素、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等。
蜜蜂通过嗅探同伴释放的化学物质来找到蜜源,这就是化学信息传递的一个典型例子。
行为信息则是通过生物的特定行为来传达,比如蜜蜂的“8 字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鸟类的求偶炫耀行为向异性展示自身的健康和优势。
二、信息传递的特点1、双向性信息传递往往不是单向的,而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交流和反馈。
例如,食草动物的数量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植物的生长状况又会反过来影响食草动物的食物供应,从而调节它们的数量。
2、时效性信息的有效性通常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比如,某些昆虫在特定季节释放的求偶信息,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可能就无法吸引到异性进行交配。
3、多样性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通过物理信号、化学物质,也有通过行为表现。
这种多样性使得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传递和接收信息。
三、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生物可以通过接收和处理信息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比如,当植物感知到周围有害虫时,会释放出化学物质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保护自己。
2、促进生物的繁衍性信息素在动物的求偶和交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许多昆虫、鱼类等依靠化学信息来寻找配偶,确保繁殖的成功。
3、调节种间关系不同物种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影响。
例如,食草动物能够根据植物的化学信息判断其是否适合食用,而植物也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抵御食草动物的侵害。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信息传递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
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体内产生的各种化学物质,如信息素、生物碱等;行为信息则是通过生物的特殊行为来传递信息,比如蜜蜂的舞蹈、鸟类的求偶炫耀等。
二、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特点1、双向性信息传递不是单向的,而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传递和反馈。
例如,被捕食者的行为变化会影响捕食者的捕食策略,而捕食者的存在也会促使被捕食者调整自身的防御机制。
2、时效性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某些信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才具有意义,一旦错过时机,可能就失去了作用。
比如,某些植物在特定季节释放化学信息来吸引传粉者。
3、多样性信息传递的形式和途径非常多样。
不同的生物种类、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可能有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
4、复杂性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信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信息网络。
三、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生物可以通过接收和处理各种信息,更好地寻找食物、配偶、栖息地,避免危险,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例如,候鸟通过感知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确定迁徙的方向。
2、调节种间关系信息传递能够帮助不同物种之间建立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种间关系。
比如,食草动物可以通过感知植物释放的化学信息来判断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而植物也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警告周围的同类受到了害虫的侵害。
3、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如果信息传递受到干扰或破坏,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崩溃。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这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就像是生态系统中的“语言”,帮助生物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
信息传递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
物理信息可以是光、声音、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通常是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行为信息则是通过动物的特定行为来传递信息,比如蜜蜂的舞蹈、鸟类的求偶炫耀等。
二、信息传递的特点1、双向性信息传递往往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多向的。
例如,植物释放化学物质吸引昆虫传粉,昆虫在获取食物的同时也为植物传播了花粉,双方都在传递和接收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
2、时效性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信息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比如,某些动物在繁殖季节释放的求偶信号,只有在这个时期才会被同种异性个体所关注和响应。
3、准确性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生物通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对特定信息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解读能力,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三、信息传递的作用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个体依靠信息传递来调节自身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例如,候鸟依靠日照长度的变化感知季节的更替,从而决定迁徙的时间;夜行性动物通过月光的强度和方向来定位和导航。
2、促进种群的繁衍在生殖过程中,信息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动物通过释放性信息素来吸引异性,完成交配和繁殖。
植物通过花朵的颜色、香气等吸引传粉者,保证了物种的延续。
3、调节种间关系不同物种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来相互作用和影响。
比如,食草动物可以通过感知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判断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被捕食者可以通过释放告警信息来提醒同伴躲避危险,从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4、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精心整理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
知识点概述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甚至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与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
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
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
常见考点考法
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辨析不清
⑴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
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⑵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⑶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