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传动方式与传动装置
- 格式:ppt
- 大小:14.74 MB
- 文档页数:95
高铁为什么跑得那么快?(高铁动力技术详解)导读高铁是用电力驱动的,与传统内燃机驱动方式相比,电力驱动具有无污染、载客量大、动力/重量比大等优点。
下面我们从高铁的动力来源,如何获取动力等几方面来详细介绍一下高铁是如何跑得这么快的。
高铁是用电力驱动的,与传统内燃机驱动方式相比,电力驱动具有无污染、载客量大、动力/重量比大等优点。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高速列车都采用电力驱动方式,即通过铁路沿线的架空高压线电网(我国都采用工频单相2.5千伏电压)对列车供电方式。
而安装在列车车顶沿着高压线滑动获取电能的装置叫受电弓。
中国南车四方公司副总工梁建英介绍说,CRH380A采用动力分散的电力驱动方式,全列车顶安装了4架受电弓,车下安装了7台变压器,14台变流器,56台电机分别安装在2~15号车厢的28个转向架上。
CRH380A能量传递有两种方式:牵引方式和再生制动方式。
牵引方式时,列车从架空电网获取电能,再经过多个车厢下安装的变压器、变流器等部件变换后给转向架上安装的电动机。
变压器能将从受电弓获取的高电压电能转换成将近2千伏的中电压电能,变流器能将工频单相中压电转换成频率、电压可变的三相电源给三相电动机驱动列车前进。
顺便说下,列车时速30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耗电仅为3.64千瓦时,相当于客运飞机的1/12,小轿车的1/8,大型客车的1/3。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这样算下来,全程人均耗电约48千瓦时。
下面是详解部分:一、高铁列车的动力来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各国高铁基本采用交流电作为高铁列车的牵引网络的电流制式。
但是,萌萌的意大利除外。
在高铁电流制式这个问题上,全世界都摸着意大利过河。
二、高速列车如何获取电能作为动力?从电路角度来看,高铁采取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高铁能够跑起来,依靠的是牵引供电系统给高速列车提供电力。
牵引供电为电力系统的一级负荷,但德国是例外,德国高铁电网有独立于德国国家电网。
因此,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包括架空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回流回路。
高铁齿轮箱的工作原理
高铁齿轮箱是高铁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传递动力和调节转速。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动力输入:高铁齿轮箱通常通过电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输入动力。
动力源的转速经过减速传动装置(如离合器、传动轴等)输入到齿轮箱中。
2. 杂质过滤:进入齿轮箱前,动力源通过滤清器等装置,将杂质、异物等进行过滤和清洁,以保证齿轮箱内部的工作环境。
3. 齿轮传动:在齿轮箱内部,通过一系列齿轮的嵌合和传动,将动力源的转速和扭矩传递给输出轴。
齿轮箱的内部结构复杂,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传动比,通常由多级齿轮组成,其中包括主减速器、中间轴、主轴、副减速器等。
4. 润滑系统:高铁齿轮箱一般配备有润滑系统,通过润滑油的供给,对齿轮箱内部的齿轮、轴承等重要部件进行充分润滑。
润滑系统还可冷却齿轮箱内部的高温部件,保证其正常运行。
5. 输出动力:齿轮箱中的最后一个齿轮将动力传递到输出轴上,通过输出轴连接到其他系统,如传动轮、动力传动装置等,将动力传送给列车车轮,实现高铁的运行。
综上所述,高铁齿轮箱通过齿轮传动和润滑系统等相关装置,将输入的动力源转速和扭矩传递给输出轴,实现高铁的正常运行。
高铁工作原理高铁,即高速铁路,是一种采用高速电力牵引列车技术的现代化铁路交通工具。
高铁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力和磁力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高速稳定的行驶。
一、电力牵引系统高铁列车采用电力牵引系统,由电网供电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前进。
电力牵引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电网、接触网、牵引变流器、电机以及线路控制系统。
1. 电网:高铁列车通过接触网吸取电能,接触网由电塔等支撑物支持,供电电压为交流电25千伏或直流电3千伏。
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为列车的运行提供能量。
2. 接触网:接触网是高铁运行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悬挂在高架或支架上,与列车上方装置的受电弓接触,通过传递电能给列车。
接触网采用导电材料,能承受高压电流的同时保持稳定的接触。
3. 牵引变流器:牵引变流器是将电能转化为驱动列车所需的电机能量的装置。
它能够将接触网提供的交流或直流电能转换成适合列车驱动电机的电能,实现对列车速度和力的控制。
4. 电机:高铁列车的电机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能产生较大的驱动力矩,使列车能够在高速运行时保持平稳加速和制动。
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车轮转动,推动列车前进。
5. 线路控制系统:线路控制系统对电力牵引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保证高铁列车的安全运行。
它可以实时监测电网和接触网的状态,以及控制供电系统的输出,从而确保列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获得足够的电力支持。
二、磁悬浮技术除了电力牵引系统,高铁还采用磁悬浮技术,即磁力悬浮。
磁悬浮是通过磁力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浮起并行驶的原理,它可以有效减少摩擦阻力,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平稳性。
1. 悬浮系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系统由车体和导向系统组成。
车体上安装有磁力悬浮系统的磁浮组件,而轨道上则嵌有导向磁铁。
当列车运行时,磁铁产生的磁力与磁浮组件产生的磁力相互作用,使列车浮起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
2. 磁力控制系统:磁力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磁铁的磁场大小和方向,调整列车的浮升高度和悬浮姿态,从而实现对列车的稳定悬浮和平稳运行。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与传动系统中国铁路高速(CRH)动车组作为中国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铁路交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中,动车组的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和传动系统是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和高速行驶的核心部件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与传动系统,从技术原理、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原理CRH动车组驱动装置采用电力传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前进。
电机是驱动装置的核心,一般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或同步电动机。
电机通过减速器将转速转换为扭矩,然后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车轮,使车辆正常行驶。
整个系统由电机、减速器、传动装置和车轮等部件组成,实现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功能。
二、结构组成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电机、减速器、传动装置和车轮等部件。
电机通常安装在车辆底部,通过电缆与车辆控制系统连接。
减速器位于电机和传动装置之间,主要作用是将电机输出的高速低扭矩转换为低速高扭矩。
传动装置将减速器输出的扭矩传递给车轮,实现车辆的行驶和牵引功能。
车轮是整个系统的最终输出部件,直接与铁轨接触,传递动力并保证车辆正常行驶。
三、工作流程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启动、加速、恒速和制动减速四个阶段。
首先,电机接收车辆控制系统的指令,开始转动;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加,减速器将高速低扭矩转换为低速高扭矩,推动传动装置工作;传动装置将扭矩传递给车轮,车辆开始加速;当车辆达到设定速度后,电机保持恒速输出,传动装置传递稳定扭矩以保持车辆恒速行驶;最后,当减速制动指令下达时,电机减速输出,传动装置减小传递扭矩,车辆减速制动并停车。
四、发展趋势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CRH动车组的技术革新,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与传动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高速列车的需求,动车组驱动装置可能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节能的方向发展。
高铁行驶原理高铁行驶原理是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加速和制动的基本机理和原理。
高铁列车是通过电力驱动,运用电力机车牵引动力车组在高速铁路上行驶。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铁行驶的具体原理。
高铁列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力传动和动力装置实现的。
高铁列车通常采用交流电力供电系统,通过接触网向列车供电。
列车上的电力机车通过牵引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动力车组前进。
电力机车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产生引力和牵引力,使列车能够行驶。
高铁列车的行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牵引力和阻力平衡原理:高铁列车在运行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轨道阻力和斜拉索阻力等多种阻力。
通过提供足够的牵引力,使列车克服这些阻力,保持正常的速度和行驶状态。
2. 动力装置原理:高铁列车通常采用电力驱动,即电力机车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前进。
电力机车由电机、传动装置、制动装置等组成,通过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实现列车的加速、减速和制动操作。
3. 磁悬浮原理:部分高铁列车采用磁悬浮技术,即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行驶。
通过控制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列车脱离轨道的摩擦力,并保持与轨道的恰当距离,实现高速、平稳的行驶。
4. 制动系统原理:高铁列车的制动系统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空气制动、电力制动、液压制动等。
通过控制制动装置的工作状态,实现列车的减速和停车操作。
综上所述,高铁行驶的原理是通过电力驱动和动力装置实现的。
高铁列车通过克服各种阻力和利用牵引力,保持正常的速度和行驶状态。
同时,高铁列车还采用磁悬浮技术和制动系统等装置,保证列车的安全行驶。
高铁工作原理
高铁,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代表,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
点受到了广大乘客的喜爱。
那么,高铁是如何实现这些特点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高铁的工作原理。
首先,高铁的快速运行离不开先进的动力系统。
高铁通常采用
电力驱动,通过接触网供电,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
高铁的动力系统包括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传动系统等组成,其
中牵引变流器起着将接触网提供的交流电转化为适合牵引电机工作
的直流电的作用,牵引电机则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行驶。
其次,高铁的安全性能得益于先进的控制系统。
高铁列车配备
了自动防护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先进装置,能够实现列车的自动
控制、自动监测和自动保护。
在运行过程中,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
测列车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确保
列车运行安全。
此外,高铁的车辆结构设计也经过精密计算和严格
测试,能够在高速运行时保持稳定,确保乘客的安全。
再者,高铁的舒适性得益于先进的悬挂系统和减震装置。
高铁
采用空气弹簧悬挂系统和液压减震装置,能够有效减少列车在运行
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度。
此外,高铁车厢内部的空调系统、隔音隔热装置等设施也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总的来说,高铁能够实现快速、安全、舒适的运行,得益于先进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车辆设计。
高铁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是现代科技的结晶。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铁将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加先进、更加便捷的运行方式,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高铁原理及驱动方法(一)高铁原理及驱动1. 什么是高铁高铁,即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在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
它具有很多优点,如速度快、安全性高及环保等,正因如此,高铁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高铁原理高铁的运行原理主要是利用磁悬浮和线性驱动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
2.1 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是高铁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实现无接触的运行。
具体来说,磁悬浮系统由列车上的磁性悬浮体和轨道上的线圈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会在列车悬浮体上产生磁场,从而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
2.2 线性驱动技术线性驱动技术是高铁另一个重要的原理,它通过电动力将列车推动到运行速度。
线性驱动系统由轨道上的线圈和列车上的电磁体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使电磁体受到推动力,从而推动列车运行。
3. 高铁驱动方法高铁的驱动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三种常见的驱动方法。
3.1 电动机驱动电动机驱动方式是高铁常见的一种驱动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电动机转动带动列车前进。
电动机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产生推动力,推动列车前进。
3.2 线性感应驱动线性感应驱动也是一种常见的高铁驱动方法。
它利用线圈在轨道上产生的磁场感应列车上的电磁体,从而产生推动力。
这种方式无需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减少了能量损耗。
3.3 磁悬浮驱动磁悬浮驱动是一种采用磁力驱动高铁前进的方法。
利用列车和轨道之间的磁力作用,实现无接触的驱动效果。
磁悬浮驱动方式具有速度高、噪音低的特点,适用于高速运行的高铁。
结论高铁的原理及驱动方法是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磁悬浮和线性驱动技术,高铁实现了高速、安全、环保的运行。
电动机驱动、线性感应驱动和磁悬浮驱动是常见的高铁驱动方法,它们各具特点,为高铁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
高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4. 高铁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高铁在未来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铁发动机原理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原理是其能够
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高铁发动机原理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
统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动力系统。
高铁的动力系统通常采用电力驱动,利用电力机车为列车提供动力。
电力机车通过接触网获取电能,将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
电力机车的动力系统由牵引变流器、牵引电动机等部件组成,其中牵引变流器起着电能转换和调节
的作用,牵引电动机则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转动,从而
推动列车前进。
其次,传动系统也是高铁发动机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动
系统主要包括传动装置和传动轮对。
传动装置是将电力机车的动力
传递给车轮的装置,其主要包括齿轮传动、电机直联传动等形式。
传动轮对则是将传动装置传递来的动力转化为牵引力的装置,通过
传动轮对将动力传递给轨道,从而推动列车运行。
最后,控制系统也是高铁发动机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控
制系统主要包括牵引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和车辆保护系统。
牵引控
制系统通过控制电力机车的牵引电动机实现列车的加速、减速和恒速运行。
制动系统则通过控制列车的制动装置实现列车的制动和停车。
车辆保护系统则是对列车进行安全监测和保护的系统,包括轨道电路、信号系统、防护装置等。
综上所述,高铁发动机原理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保证了高铁的高速、高效、安全运行。
通过对高铁发动机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铁的运行原理,为高铁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高铁齿轮箱的内部结构
高铁齿轮箱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传动齿轮:包括减速齿轮副,输入端齿轮和输出端齿轮。
输入端齿轮将电机动力传递给大齿轮,大齿轮带动轮对运转,从而带动转向架运行。
2. 输入轴组件:由齿轮轴、轴承、前后轴承套、甩油环和前后端盖等组成。
3. 输出端组件:包括大齿轮、圆锥滚子轴承、甩油环、轴承座和端盖等。
4. 箱体结构:这是高铁齿轮箱的储油和支撑各零部件的重要部件。
此外,大齿轮与车轴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因此需要经过电加热处理,确保无伤痕。
同时,输出轴轴承内圈也采用加热膨胀的原理进行组装,待温度冷却后使用工装冲击使内圈密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以咨询机械制造或车辆工程方面的专家。
高铁车厢门工作原理
高铁车厢门的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和传动装置驱动门体开关,实现门的打开和关闭。
一般情况下,高铁车厢门采用侧滑门或平移门设计。
开门时,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门体在门轨上滑动,打开车厢门。
关闭时,电动机反向旋转,门体移动到规定位置后停止运动,完成门的关闭。
高铁车厢门还配备有安全传感器,一旦检测到门口有人员或障碍物,门体会自动停止运动,以避免危险发生。
车门上还设有显示灯和提示音装置,用于提醒乘客门的开闭状态,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高铁车是怎样跑起来的原理
高铁车是怎样跑起来的,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高铁列车在车站内启动
首先,列车在车站月台待命,受电弓接触到车站高压电缆获得电能供给。
随后,据号发送出发指令,司机闭锁车门并启动牵引系统,逐步增大牵引电动机的供电电流,产生驱动力。
2. 电力传动系统工作
高铁列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高压交流电,这经过牵引变流器转换为三相交流电,供给牵引电动机。
牵引电动机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通过齿轮驱动轮对。
3. 取得初速
牵引系统产生的推力克服静止摩擦力,高铁逐渐加速并驶离车站。
当速度提高到每小时数公里时,空气动力学升力也会参与,使高铁获得一个稳定的初速。
4. 加速运动
随着驱动力的持续作用,高铁逐渐获得更高的速度。
与此同时,利用控制反馈来平
稳增大或减小牵引电力,使高铁在轨道上的运动平稳、稳定。
5. 到达稳定速度
当高铁达到设定的运行速度后,Driver就会维持稳定的牵引功率。
高速运行时,动能占主导,高铁会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这时乘客也不再感受到加速的惯性。
6. 开始降速准备停车
当接近到达车站时,会逐步减小牵引电力,使高铁车组进行平稳降速。
利用再生制动回收部分动能,也会协助列车降速,直至高铁在车站月台完全停稳。
7. 到站后关闭系统
高铁停稳后,会切断牵引电路,同时收起受电弓断开与接触网的连接,各项系统关停,完成一次运行循环。
高铁工作原理高铁是一种以电力机车牵引,专门用于高速运行的铁路交通工具。
它在运行过程中以稳定快速的速度行驶,成为现代化交通枢纽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那么,高铁是如何实现高速、安全、舒适的运行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高铁的工作原理。
一、基本构造高铁的基本构造分为车体、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四个部分。
1. 车体:高铁的车体是承载乘客和货物的空间,也是高铁设计和制造的核心部分。
车体由车厢和车头组成,车厢内设有座椅、行李架等设施,车头设有驾驶舱和辅助设备。
2. 动力系统:高铁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牵引电机、逆变器和牵引变压器。
牵引电机是高铁行驶所需的动力源,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牵引电机使用,牵引变压器则用于控制牵引电机的输入电压和频率。
3. 传动系统:高铁的传动系统由车轮、轴箱、传动器等组成。
通过传动系统,牵引电机的动力可传递到车轮上,实现高铁的行驶。
4. 悬挂系统:高铁的悬挂系统主要由悬挂装置和减震器组成,它能够提供平稳的乘坐感受,降低对车体和乘客的冲击和振动。
二、工作原理高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动力传递、高速平衡和安全控制三个方面。
1. 动力传递:高铁的动力传递是指将牵引电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在高速行驶中提供足够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牵引电机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车轮旋转,使车体顺利行驶。
2. 高速平衡:高铁在高速运行时需要保持平衡,确保车身稳定,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高铁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动力平衡控制、悬挂系统的调节和车体结构的优化等,以实现高速平衡。
3. 安全控制:高铁的安全控制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
高铁设有多种安全系统,如列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用于监测和控制高铁的运行情况,保障列车安全。
三、高铁的优势高铁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在现代交通中占据重要位置。
高铁的工作原理赋予了它以下优势:1. 高速度:高铁运行速度快,通常可以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