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192.8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结课艺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样也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
不良的开端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后面整堂课的教学。
同样,不好的结尾也会败坏前面的所有努力。
所以,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善始善终,我们物理教师应把握结课艺术,把课结好!一、结课的方式1.归纳式结课归纳式结课就是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或者学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或图表等,提纲挈领地对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
这种结课方式言简意赅、中心突出,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归纳总结的:通过这样简洁明了而又系统完整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既将本堂课的基本知识加以高度概括,又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物理方法的应用。
归纳式结课是我们教师平时用得最多的一种结课方式。
但许多教师结课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全面完整,无一遗漏,殊不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之后,就突出不了重点了,学生也不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所以,归纳式结课应该对教学重点、学习难点、重要思想和方法等进行归纳,使其更加显豁突出,让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提高。
2.悬念式结课悬念式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结课方式。
有经验的教师常使用这种方式结课,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思考的热情,让“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望和探索动力。
例如,我每次在讲授完“电流的磁效应”时都设置了这样一个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反过来,磁场能不能产生电呢?我们将在下一章节‘电磁感应’中揭开谜底,同学们可以先预习一下那部分的内容。
”这个悬念就是学生去自学的强大动力,学生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答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节的课,并愿意在课后去预习,为上好下一章节的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艺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实验探究的乐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让他们善学、乐学。
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就变成了科学的实践者,甚至是艺术的创造者。
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物理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将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可感触的生活情境,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
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
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
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
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
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二、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包含一些理解和误解。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装水的玻璃槽,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
学生自然出现了像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
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
第13卷第1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13No 12004年3月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ural Science)Mar 2004收稿日期:2003-12-31作者简介:黑永俊(1963 )男,河南荥阳人,河南省焦作市第六中学物理教师。
文章编号:1007-0834(2004)01-0032-02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黑永俊(河南省焦作市第六中学,河南焦作454171)摘要:应用教育学的知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简述了一名中学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教学准则中图分类号:G622 0 文献标识码:B物理教学艺术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高水平发挥,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劳动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它具有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揭示和展现物理学的科学美,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
本人结合教育学的知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认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教学艺术。
1 物理学的科学美与物理教学艺术物理学的科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它有美的内容,它揭示物质运动的合理性、有序性、规律性、和谐性等自然界的内在美;(2)它有美的理论结构,是一个由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及公式)构建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3)它有一套完美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
由于物理学的科学美揭示了自然界的内在美,是物质运动规律性的凝结与升华,它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功能。
许多物理学家都自觉地把它作为科学工具,指导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改造旧理论并构建新理论,或作为评价和选择物理理论的一种科学准则。
物理学的科学美是对物理学理论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从整体上对物理学科学特性的一种把握,它理应成为未来物理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修养,一个物理教师在逐渐认识物理的科学美的同时还应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感受物理的科学美,使学习成为他们追求物理学科学美的自觉行动,应成为每一个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浅谈课堂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形式。
如何进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1.以教材为本。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中,必须以教材为本,认真使用好统编教材或推荐教材,但教材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跟不上知识、技术的发展。
因此,一方面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又不把它看作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应结合教材有机地补充一些新知识,新技术。
例如,在讲光学的全反射时,可以结合进行光导纤维的知识教育;在讲原子的受激辐射时,可以结合进行激光的知识教育。
近两年全国高考3+试卷的物理中也选择了一些人们关心的自然现象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作为试题,有的试题涉及了等离子体、超导现象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2.以课标为纲。
物理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无疑是要坚决执行的,但是考虑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需要,课堂教学应充分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精神的培养,近几年全国高考就客观性命题而言,均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灵活运用,有较高的智能。
所有这些,通过国家考试的形式,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落实课标要求和充分发展学生的智能高度的结合起来,明确课标是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
3.重视概念。
物理概念和基本公式,是学生处理各种物理问题的基础,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关键是要真正掌握物理意义,这是物理和数学内在区别的根本所在。
一些物理问题从数学来看计算简单,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得出正确的结果,学生往往感到难度很大,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
如关于运动学的教学,在学生掌握V=V+at和S=Vt+at两个基本公式的基础上,对于平抛运动教师应讲清楚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不因有水平速度的存在而改变自由落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