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肌肉解剖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0.89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重点第一节概述口腔(Oral Cavity)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槽骨形成牙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牙列与唇颊之间为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um),牙列以内为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
口腔前庭: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牙弓之间的蹄铁形的潜在腔隙。
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见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导管口、磨牙后区和翼下颌皱襞。
固有口腔: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主要有腭、舌、舌系带、颌下腺导管开口和口底。
第二节牙体和牙周组织解剖1.牙位记录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人一生中先后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
乳牙20个,恒牙28~32个(图1、2)。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恒牙分类中切牙、侧牙牙、尖牙、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磨牙(第一、二、三磨牙)。
乳牙没有双尖牙及第三磨牙。
图1 恒牙32个图2 乳牙20个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
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垂直线用以区分左右。
或以a B C D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B代表左上区,C代表右下区,D代表左下区。
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代表,乳牙名称及代号见(图3),恒牙名称及代号见(图4),例如:图3 乳牙名称和代号图4 恒牙名称和代号2.牙齿的表面从外部观察,牙体由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图5)。
图5 牙齿的表面解剖名称牙根的数目:各个牙齿的牙根数目不尽相同,归纳如下。
3.牙齿组织结构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部分组成(图6)。
图6 牙齿组织结构4.乳恒牙萌出时间及鉴别要点。
幼儿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2-3岁时,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
6岁时前后开始长出恒牙,脱换乳牙,12-13岁时,乳牙脱换完毕,恒牙共长出28个。
口腔颌面部肌肉解剖结构
1.唇肌:唇肌由下唇肌和上唇肌组成。
下唇肌包括口蓋神經供應的入驻肌群(内侧和外侧入布),它们主要参与嘴唇的松弛和张力。
上唇肌由咖榎神經(面神經)供应,主要功能是嘴唇的上抬。
2.颏肌:颏肌位于下颌骨与颏骨之间,由面神经供应。
它的作用是将下颌向上抬起。
3.咬肌:咬肌分为上部和下部,它们位于颞骨和下颌之间。
上部咬肌主要参与咬合和咀嚼,而下部咬肌则参与下颌的升降运动。
4.舌骨舌骨肌:舌骨舌骨肌位于舌骨后面,由舌骨舌骨神经供应。
它的主要功能是稳定舌骨和调节舌骨的位置。
5.平滑肌:平滑肌包括舌肌、舌肌内侧肌、颌肌、颌下腺肌和舌腭咽-下咽平滑肌等。
它们位于口腔的内部,参与舌头运动和咀嚼。
6.颊肌:颊肌位于颧弓和下颌骨之间,由面神经供应。
它的主要功能是使颊部呈现出收紧状态,参与咀嚼和吞咽。
7.眼肌:眼肌包括眼睑肌(眼睑上提肌和眼睑下提肌)和眼外肌(直肌、斜肌和斜颌肌)。
它们位于颅骨周围,主要参与眼睛的运动和表情。
8.耳肌:耳肌主要包括耳后提肌和耳前提肌。
它们位于耳后和耳前区域,由面神经供应。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使耳廓向前和向上移动。
总结起来,口腔颌面部肌肉解剖结构包括唇肌、颏肌、咬肌、舌骨舌骨肌、平滑肌、颊肌、眼肌和耳肌。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共同协调工作,使得口腔和颌面部能够完成吞咽、说话、咀嚼和面部表情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