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教育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通过分析其对学生审美情感、创造性思维及人格成长的积极影响,为音乐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美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二、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价值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元素,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鉴赏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辨别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背景等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全面的艺术鉴赏体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通过创作、演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具有积极影响。
音乐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律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实施策略1.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亲身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乐队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力,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
5.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音乐教学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歌唱、器乐、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等四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会识谱、演奏和指挥等技能,同时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演唱、演奏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学生应该多听、多看、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坚持练习:音乐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视听结合法: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等方式,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2.分散练习法:将复杂的音乐片段分解成若干小部分,逐一进行练习,最后再将各部分合成整体。
3.模仿法:学生可以模仿优秀音乐家的演奏和演唱,从中学习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学生需要了解中考音乐考试的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第1篇一、引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
在音乐教研中,如何落实美育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音乐教研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
二、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教研中,教师通过教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追求美。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具有全面性、渗透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在音乐教研中,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策略1. 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性(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其审美价值,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作品。
(2)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创设审美教学环境(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教师可以布置教室,悬挂音乐相关的图片、海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音乐教学软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
(2)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歌曲改编、器乐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举办音乐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3)开展音乐志愿服务。
毕业设计(论文)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摘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觉。
而且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标准逐渐提升,美育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学会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本文从美育的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美育素养的必要性和初中音乐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音乐教育与美育发关系,随后重点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希望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整体提升初中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融合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 inJunior Middle SchoolPeng ZhaoMajor of Musicology, Grade 2010, Music Department of Shaoyang Unive rsityAbstractAt present, aesthetic education,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basic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educational system.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music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aesthetic feelings and enhance students' aesthetic sense of music. And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music teaching standard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self-evident. Through aesthetic education, students'aesthetic ability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and improved, so a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feel the charm of music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ccomplish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n it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t hop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music aesthetic abi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aesthetic education;fus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2)(一)音乐教育 (2)(二)美育 (2)(三)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3)二、美育的必要性 (3)(一)美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3)(二)美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4)三、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 (5)(一)音乐教学是初中阶段美育的主阵地 (5)(二)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5)四、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 (6)(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6)(二)有目的的开设欣赏课,唤起学生情感 (7)(二)探究学习,多角度的分析音乐的美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9)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彭钊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5级音乐学专业引言审美教育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特性。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更是架起了沟通心灵与心灵的桥梁。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审美情感培养、想象力激发、智力启迪以及人格塑造四个方面,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
一、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声和节奏,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信息。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欣赏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感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感。
二、想象力的激发音乐具有开放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改编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融入音乐创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智力的启迪音乐与大脑智力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智力的启迪和开发。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音乐谜语等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四、人格的塑造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音乐为媒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包容,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智力,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音乐教育贡献力量,让音乐的美育之光照耀他们的成长之路。
试论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论文推荐文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热度:员工自我评价工作中的不足之处_员工工作表现的自我评价范文热度:办公室工作反思与不足热度:入党志愿书中的入党志愿怎么写热度:闭嘴家族中的英文插曲热度: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特别是能激发人的道德情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试论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试论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论文篇一《美育中的音乐教育》【摘要】美育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美好事物来进行,其中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培养艺术人才,重在艺术才能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美育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音乐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育;渗透一、引言美育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美好事物来进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教育更重要”,因为“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所以说,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美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
两者渗透,培育更全面的人。
所谓渗透,即不同的事物交融在一起。
有人认为,音乐教育本身就是美育,那为什么还要谈渗透呢?事实上,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而美育不同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人才,重在艺术才能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美育则不同,它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音乐是人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在音乐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自身的综合素质。
所以,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是当代教育教学中不可无视的一局部,音乐教育就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通过音乐鉴赏,学生能够创造出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类型的音乐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很多懵懂的情感在这一时期出现,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音乐的情感解读,让学生学会感知不同类型的情感,完善学生的情感特征。
音乐教育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课程,提高对艺术鉴赏的能力,在音乐体验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带来的不同意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高。
(一)创设相关情境,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每段音乐的产生都有其创作背景,是音乐创作者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所以音乐教师在进展课堂音乐赏析的时候,可以与同学们分享当时作者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展情感切入,比方在欣赏“渔舟唱晚”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曲子中的意境:在宁静的江面上,渔民们满怀收获的喜悦,在月光的映衬下,荡着船桨,渔舟飞扬。
这种贴切的意境解读,会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音乐活动中,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引导学生进展想象,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对音乐的鉴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来听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不要让“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根据自己听完音乐的感受来抒发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三)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是一种艺术,在音乐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的策略探讨摘要:音乐教学是实现和渗透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音乐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有较好的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和赏析,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美、风格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综合素养。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性修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现音乐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感性表达能力、理性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体现其美育与道德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教育;融入策略引言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以往的“模仿”“反复”的方式,转向“培养”“情感”,从而实现“以美育德”“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音乐”的“美育”和“育人”的作用。
1.初中音乐教学实施学生美育教育的意义1.1.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通过开展美育教育,使学生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热爱美,因此,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主导式的音乐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的“知、能、行”落实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此外,音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符号系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识有更大的提高。
1.2.引领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的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责任仅仅在于传授歌唱技巧和方法,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去发掘其情感、道德、人文元素。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要真正做到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结合,才能真正深入地分析音乐作品所蕴藏的情感,并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豪感、认同感,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任。
2.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策略2.1.注重培育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初中音乐课程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融合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形式培育学生的音乐兴趣。
紫薯凉糕怎么做
食材:紫薯150g、藕粉80g、粘米粉50g、玉米淀粉30g、细砂糖50g、牛奶210g、水210g 椰蓉适量
做法:
1.紫薯去皮切小块上锅蒸15分钟至筷子可以轻松擦透的程度就可以了;
2.蒸紫薯的同时把干的粉类(除椰蓉)称重倒入碗里备用;
3.牛奶和水也称出备用;
4.蒸好后的紫薯趁热用勺子压成蓉(如果你有料理机可见紫薯、粉类、牛奶通通倒入打成糊状即可)没有的话继续操作;
5.加入牛奶和水混合均匀;
6.倒入粉类搅拌均匀,然后取漏网过筛成把筛出的颗粒物用勺子压成泥混合入紫薯糊中;
7.取一个耐高温的容器,烤盘、乐扣乐扣盒子都可以(推荐用耐热塑料盒,受热比较快,这里用烤盘适当延长了蒸煮时间)盘底刷上一次无味的色拉油,一定要没有味道的油,橄榄油和花生油都不可以;
8.蒸锅大火烧开水,调至中火,先倒入1/3的紫薯糊,上锅蒸10分钟;
9.可以用手机计时,时间到后倒入剩下的1/2紫薯糊,继续蒸10分钟;
10.最后一次把剩下的紫薯糊全部倒入,再蒸15分钟,这样一共要35分钟;
12.表面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过夜,可以把保鲜膜压在了紫薯糕上,这样不会因为热气而在保鲜膜中产生水珠滴在紫薯糕上了;
13.彻底冷藏后冰凉的紫薯糕倒扣出模,用刀切块吧,有点粘的话可以把刀稍微沾水弄湿下再切。
第1篇一、引言音乐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音乐美育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音乐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音乐美育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美育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学会辨别不同的音乐风格、旋律和节奏,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音乐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音乐美育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美育教学实践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全面素质的人才。
三、音乐美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1.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美育教学实践应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民族音乐、民间音乐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音乐美育教学实践应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剧、音乐讲座、音乐欣赏会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技能音乐美育教学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巧、音乐演奏等,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音乐美育教学实践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音乐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音乐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音乐才华。
5.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音乐美育教学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美、体验美、领悟美是音乐学科的应有之义,故而,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美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实现对美育思想的有效渗透,便需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
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立足感情投入、强化语言引导、重视技术运用、组织音乐鉴赏四个落点,分析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渗透;意义与策略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上,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音乐或是反感音乐,其原因在于教师所用教学手段有误,使学生感受不到音乐课堂的乐趣、活跃的氛围,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想学习音乐知识。
对此,教师需要转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愿意学习音乐,甚至爱上学音乐。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美育思想做到完美渗透,才能借助美育思想塑造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一)有助于学生塑造人格著名思想家柏拉图曾言:节奏与曲调有强烈的力量沁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选择得当,她就会以美来润养心灵,对它本身而言,也发挥着美化作用。
基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美育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心灵进行美化。
进一步讲,初中阶段正是塑造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培育正确思想观的重要时期,而借助音乐学科则是因为学生都较为喜欢音乐,也是因为音乐本身能够带给人心灵上的洗涤。
同时,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也是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见解的重要条件。
故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借助渗透美育思想的契机,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助力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有助于学生丰富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理解力的提高。
基于此,教师需要重视美育思想的渗透。
对学生而言,现阶段的他们正处在情感丰富时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而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便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音乐的旋律、起伏等进行传达,表达自己情感中的快乐、悲伤、哀愁等;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音乐中获得不同的情感认知,如《国家》《我是中国人》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弯弯的月亮》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等。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探讨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在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都随之发生改变,课堂氛围也更加轻松、和谐,学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获得了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基于此,以下对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教育;实践探讨引言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身边的美好事物,对于学生的深层次发展来讲,其促进作用显著,因而可以说审美教育和音乐鉴赏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
所以本文将会从多种角度着手,分析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美育元素的融合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引入课外资料,开阔学生眼界课外资料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可以升华教学境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的教学目的。
课外资料蕴含美育元素,合理运用课外资料有助于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融入美育教育。
教师向学生提供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配以清晰的解释和专业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炼理论知识和关键文化内容,有助于拓宽其知识视野。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引入恰当的课外资料更容易让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也能够使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更加顺畅,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优质的音乐课堂。
而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思想,由于其心智和思维尚未成熟,时常会萌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想要脱离教师和家长的管制,独立自主地学习和生活。
但在遇到难题或困难时他们又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援手,这使其在音乐学习中出现了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存在心口不一的现象,容易给教师带来不同的教学阻碍,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易于接受的趣味课外资料,以利用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直观化展示资料、借助资料设计实践活动等方式,合理对学生展开引导,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高涨的热情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浅析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浅析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由感知开始是音乐教学的特征。
学生缺少感知阶段,就无法使音乐教学深化,也就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感知是音乐技能技巧形成的基础,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
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感知阶段。
教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乐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
例如,在教学《数鸭子》时,可通过动作来表现,让学生模仿小鸭走路,边做动作边学“嘎嘎嘎”叫。
学生在手舞足蹈中,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能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
所以,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例如,在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祖国》《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时,学生通过骄傲自豪地演唱,懂得了爱憎分明,唤起了民族自豪感。
这些在音乐中真、善、美的道德教育,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聆听是了解音乐艺术的直接途径,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听音乐的机会,通过听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聆听体验放飞想象都是不错的方法。
例如,歌曲《山谷静悄悄》,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想象、探索的欲望。
如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学生在聆听中展开无尽想象,仿佛置身于那湖面泛舟、浪花拍岸,歌声、水声、鸟声此起彼伏的欢快、热闹的场面之中。
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踩雨》,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使学生仿佛进入了雨中世界。
还有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那欢快的旋律,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斑斓的意境之中。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既应尊重学生的感受,放飞他们想象翅膀,又要及时引导学生的想象不能脱离主题。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的策略探讨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美育教育也得到了巨大的重视和转变,各个学校和教师已经广泛关注学生审美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培养。
尤其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教学中美育效能的发掘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提高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更加侧重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培育,真正实现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审美意识、能力和思维的提升。
本文以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策略为探究对象,旨在推动音乐教学与美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美育教育有效策略引言:现代化教育实现了美育教育的深化发展,初中音乐教学也积极迎合教育变革要求,不断探讨和优化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教育融入的有效策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丰富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音乐美育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的意义音乐教学不仅在于音乐知识和既能的传授,还在于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美、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等美育素养的有效提升。
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展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元素,在美育教育实践中发挥这不可替代的美育教育价值,将美育教育充分融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充分融合,能够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实际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美育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美好品格和价值观念,实现学生稳健而长远的成长发展。
此外,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美育教育的有效培养推动了音乐教学的高效开展,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敏感时期,美育教育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培养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效能的提高,实现了音乐课程内容发掘学生美育素养的最大化教育价值,使得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的有效策略1.提高美育教育融入意识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初中音乐教学一直不被教师、家长和学生重视,导致无论是在课程占比还是教学内容上基本都是可有可无的态度,最终现实初中音乐教学效果都是十分不理想。
论初中教育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发布时间:2021-04-06T11:53:49.02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8月作者:吴小虹[导读] 音乐美育教育是初中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吴小虹摘要:音乐美育教育是初中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它既能树立正確的审美观,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气势,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那么它是怎样在教学中体现与渗透的呢?本文对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教学;美育一、前言研究美育的价值:美育及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以及普遍的规律,所以美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功能;美育的实践和实施包括美育的媒介、途径、实施原则和方法以及施教者的审美素质;美育学是探索人类如何美化自身的科学;美育学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艺术学都有较大的关系。
二、初中学校开展音乐课程的必要性音乐课程是初中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利用音乐课程提升初中生的音乐素养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要求。
国家对初中教育十分重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初中学习对音乐教育也应重视起来。
在初中艺术教育课程中,音乐课能使学生增强表现力和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竞赛境界都能得到提升。
其次,利用音乐课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学校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初中学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技并重”的综合素养的人才。
学校通过音乐进行美育教育,就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的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美育是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本文针对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美育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美育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
”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
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音乐教学中如
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
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
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
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
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
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
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
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
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
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音乐实践。
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从而进行美育教育。
如给学生提供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的。
这是极佳的美育教育和音乐审美方式。
在这样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
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领悟音乐的美。
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著名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
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智力因素。
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体现的表现能力和象征意义。
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教育。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